白灵菇的栽培方法及含有白灵菇的疾病预防改善剂 本申请要求2002年12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2-378014号和2003年5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3-147895号的优先权,其内容引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的栽培方法和含有白灵菇的疾病预防改善剂,特别涉及其收获量的改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饮食生活的多样性和美食的盛行,通常在若干年后有肥胖化的倾向。另外,由于进入超高龄化社会和紧张化社会,预测与年龄增加和生活习惯有关的疾病增加了。特别是有由于运动不足和肥胖增加引起高血压症的倾向。而且,已知高血压症易伴随糖尿病或耐糖能障碍,或高脂血症、脂质代谢异常、肥胖等地成年人病。
过去,对高血压症的治疗,使用Ca拮抗剂、β受体激动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遏剂的方法是有效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另外,肥胖的改善方法主要是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但是坚持这些方法是困难的。因此,对产生的副作用小、持续摄取可能的自然食品或健康食品(包括功能性食品)的关心正日益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饮食文化的多样化和对健康食品的认识所产生的旺盛需要,食用真菌类的生产量也大增。因此,对各真菌类的生产技术也有发展。现在,除具有特殊生态的一部分真菌外,可进行香菇属、火菇属、ブナシメジ、奇果菌属、侧耳属、担子菌属、土霉属等的任何真菌的人工栽培。
食用真菌的栽培方法,有香蕈等的原木栽培法,如火菇属、侧耳属等那样,以锯末、米糠、麦糠、水等的混合培养基的容器菌床栽培方法。
容器栽培,由于培养基的组成对其生育有大的影响,为增收优良的真菌,以前有各种各样的材料作为培养基使用。
例如,将红藻类粉末添加到培养基中的方法(特开平06-113670)和蛋壳粉碎物加入培养基的方法(特开平06253677)等。
但是,在以前的白灵菇栽培方法中,不能够获得充分的收获量,迫切希望有提高收获量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在短期内可收获充分量的子实体的白灵菇的栽培方法,及提供含有白灵菇的疾病预防改善剂。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施加电脉冲和/或温度变化,能够促进白灵菇的子实体的产生,特别是发现了白灵菇具有优良的疾病预防改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第1主题是提供在培养基中接种白灵菇种菌,使培养的菌丝在培养基内蔓延,其后产生子实体的白灵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培养时,培养前期维持的温度在培养中期一旦下降,使温度在培养后期急剧上升。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培养基中接种白灵菇种菌,使培养的菌丝在培养基内蔓延,其后产生子实体的白灵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产生时,维持产生前期低温,同时提高产生后期的温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培养基中接种白灵菇种菌,使培养的菌丝在培养基内蔓延,其后产生子实体的白灵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培养时,培养前期维持的温度在培养中期一旦下降,使温度在培养后期急剧上升,在上述产生时,维持产生前期低温,同时提高产生后期的温度。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培养结束后施加5~60kV的电脉冲是合适的。
在上述培养方法中,上述培养前期的温度是16~24℃,培养中期的温度是6~14℃,培养后期的温度是26~34℃是合适的。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上述培养期间,培养前期为35~45日,培养中期为5~15日,培养后期为5~15日是合适的。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培养时维持湿度为65~75%是合适的。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上述产生前期温度是-5到+3℃,产生后期的温度是14~22℃是合适的。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在产生期间上述温度分2阶段上升是合适的。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在上述产生时温度上升的同时,维持湿度从75~85%的状态上升到90~100%是合适的。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在上述产生时温度上升的同时,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或照明的光度是合适的。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在上述产生时在温度上升前除去死灭菌层是合适的。
本发明的第2主题,是以包括步骤(a)-(d)为特征的白灵菇的栽培方法:
(a)在培养基中接种白灵菇种菌的步骤;
(b)在步骤(a)后,在20~3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菌丝在培养基内蔓延的步骤;
(c)在步骤(b)后,施加5~60kV的电脉冲的步骤;
(d)在步骤(c)后,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产生子实体的步骤。
在前述的栽培方法中,在(d)步骤中,温度一旦下降到-1~2℃后,上升到10~20℃是合适的。
本发明的第3主题是以白灵菇为主要成分的疾病预防改善剂。
在前述的疾病预防改善剂中,优选含白灵菇干燥粉末和/或热水提取物。
对于前述的疾病预防改善剂,适宜的疾病是选自高血压症、高脂血症、肥胖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疾病。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被检试药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案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白灵菇栽培方法。
(1)培养基的制备
作为本发明中培养基的原料,在不影响本发明效果的前题下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以前使用的培养基。例如,使用向米糠、麦糠等中加入水来调制的培养基。另外,也可混合菌丝活性剂等。
充填培养基的容器,在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的前题下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充填在适当的容器中。通常使用在上方有开口的瓶形容器(培养瓶)或袋状容器(培养袋)。
(2)培养基杀菌
通过蒸气等的杀菌方法对所使用的培养基进行杀菌。杀菌条件与以前的相同,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100℃杀菌4小时。
(3)种菌接种
此后,冷却到20℃,在充填培养基的容器的大致中央开一适当的孔,接种白灵菇的种菌。对于种菌的接种,在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的前题下没有特别限制,通常按通用的方法进行。孔的深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从菌周的促进考虑,优选直到容器底部的深度。
(4)培养
种菌接种后,培养的菌丝在培养基内蔓延。培养时,优选室温20~30℃,湿度为70~100%,培养直到菌丝充分蔓延。
培养条件在上述范围内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为加速培养,在培养中期室温一旦降低,优选再提高温度。
具体地说,培养前期的室温为20℃左右(16~24℃),培养中期一旦降低到10℃左右(6~14℃),优选培养后期提高温度为30℃左右(26~34)℃。
培养前期的时间优选为40天,培养中期的时间优选为10天,培养后期的时间优选为10天。优选湿度维持在70%左右(65~75%)
(5)子实体的产生
菌丝在培养基内蔓延后,通过施加电脉冲,促进子实体早产生,提高收获量。电脉冲为5~60kV,优选20~30kV,更优选20kV。小于5kV,不能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相反超过60kV,有时难以产生子实体。施加电脉冲的时间,优选是在培养结束后,与进入子实体产生阶段同时。
为了产生子实体,室温降到比培养时低,优选室温10~20℃,湿度为80~100%。
子实体产生的温度、湿度条件是上述的条件,但是为了使子实体提前产生,增加收获量,室温保持在低温下,在途中升高温度是合适的。具体地说,在-1℃左右(-5~3℃)的状态维持5天低温刺激菌丝后,升温至5℃左右(1~9℃)保持5日,其后升温至18℃左右(14~22℃)并优选维持在该温度。这个期间由于菌丝的状态适宜调整,而且温度上升的同时,湿度优选从80%(75~85%)提高到95%左右(90~100%),另外优选此时除去培养基表面的死灭菌层,深度可以是15mm。
而且,特别优选与温度上升大致同时,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或照明的光度。
具体地说,优选二氧化碳的浓度从400ppm左右上升到2000ppm左右,照明光度从100勒克司左右上升到400勒克司左右。照明灯的颜色优选蓝色。
使用本发明的白灵菇,可制造疾病预防改善剂。本发明的疾病预防改善剂经口服用,适用对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症、高脂血症、肥胖的预防和改善。作为疾病预防改善剂使用时的摄取量,根据症状等的不同没有特别限制,但是,成年人每日摄取白灵菇干燥粉1~15克,特别是6~9克是十分有效果的。
白灵菇能够以干燥粉末的提取物服用。作为提取液,优选用白灵菇子实体干燥粉末的热水提取物。另外,提取物即可以是提取液,也可以是提取液的干燥物。
本发明的疾病预防改善剂,通常作为内服药服用。
作为内服药时,按通常的方法可制成散剂、锭剂、胶囊剂、颗粒剂、茶剂、乳剂、浸膏剂、液剂、糖浆等。而且,制剂化时,根据需要可使用制剂化载剂,例如赋形剂、结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着色剂、矫味矫臭剂、赋香剂等。另外,根据需要可使用适当的涂层剂等进行包衣。
下面列举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使用锯末150重量份、麦糠100重量份、玉米粗粉10重量份和菌丝活性剂15重量份构成的培养基,调整含水率为约65%。
将所使用的培养基平均约650克装满聚丙烯制的栽培瓶(口径为52毫米、容积850毫升)加盖。
在培养基的中央设置直径为约10毫米的接种孔直到底部,在121℃通过蒸气杀菌器杀菌4小时,杀菌后冷却直到培养基的温度在20℃以下,接种15克白灵菇种菌。
将接种种菌的瓶置于设定室温为21℃/相对湿度为70%的培养室内培养40日,然后放置在室温10℃/相对湿度为70%的培养室内培养10日,再于室温30℃/相对湿度为70%的培养室内培养10日,菌丝在培养基内充分蔓延后,菌丝成熟。
在室温-1℃/相对湿度80%给予数日低温刺激,维持室温5℃/相对湿度80%7日,此时除去直径35mm,深15mm的菌床表面(菌搔),然后维持室温18℃/相对湿度95%,将二氧化碳浓度从400ppm提高到2000ppm,同时使蓝色荧光灯的光度从100勒克司提高到400勒克司,使产生子实体。结果从除去菌搔21日起可以在每个培养瓶采取210g子实体。
而且在培养结束时,施加5~60kV,特别是15~30kV的电脉冲,在短期间内可以收获更多的子实体,在给予温度变化的同时施加电脉冲,确认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电脉冲的影响
1.使用锯末150重量份、麦糠100重量份、玉米粗粉10重量份和菌丝活性剂15重量份构成的培养基,调整含水率为约65%。将所使用的培养基平均约650克装满聚丙烯制的栽培瓶(口径为52毫米、容积850毫升)加盖。
2.在121℃通过蒸气杀菌器杀菌4小时,冷却直到培养基的温度在20℃以下。
3.在培养基的中央设置直径为约20毫米的接种孔直到底部,接种15克白灵菇种菌。
4.将接种种菌的瓶置于设定室温为25℃/相对湿度为70%的培养室内培养60日,菌丝在培养基内充分蔓延后,菌丝成熟。
5.对菌培养瓶施加规定电压的电脉冲。
6.移入设定在10℃/相对湿度为90%的生育室内,隔日观察子实体的产生。
对各种电压使用100个培养瓶。数日后产生子实体的培养瓶数及平均收获量示于表1。而且平均收获量是用每1培养瓶在各种电压下产生的子实体的孢子收获量的平均值表示。另外,日数是从施加电脉冲起计算的日数(从培养室移入生育室的日数)。
表1 试验例 1 2 3 4 5 6 7 电压(kV) 0 5 10 15 20 25 30 14日 0 0 0 0 1 3 8 16日 0 0 2 4 9 14 24 18日 0 3 7 8 17 28 39 20日 0 11 19 32 26 25 29 22日 0 23 34 29 23 30 0 24日 0 25 19 25 24 0 0 26日 1 14 7 2 0 0 0 合计 1 76 88 100 100 100 100 平均收获 最(克) 73 94 107 135 172 164 159
从表1确认,如果施加电脉冲,子实体的产生日提前,收获量增加。对于子实体的产生日,电压越高越早,用20~30kV时从14日起,用10~15kV时从16日起,用5kV时从18日起产生子实体,用15kV直到26日,用20kV直至24日,用25kV直至22日,用30kV直到20日全部培养瓶都产生子实体。
另外收获量,在20kV最多,是不施加20~30kV电脉冲时的收获量的2倍以上。而且,施加高电压进行试验时,确认在60kV时,子实体产生日提前,收获量也增加。
因此,为了在短期间内大量收获白灵菇,在培养结束时,施加5~60kV,特别是施加15~30kV的电脉冲,从收获量的观点看,确认为20kV最适宜。
而且,如果采用如下的温度条件,可在更短的期间内收获更多的子实体。因此,确认优选施加电脉冲和低温刺激。
温度条件:在室温-1℃/相对湿度90%保持5日、室温上升5℃保持5日,此后,室温上升到18℃。
1.高血压预防改善剂
(1)试验大鼠的饲育和被试验药的施用方法
I预备饲育(6-7周龄)
从日本チヤ一ルスリバ一(株)购入的6周龄的雄性自然发症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的ウイスタ一京都大鼠(WKY),在调节室温22±1℃、湿度60±10%的饲育室中,用白色萤光灯进行每日12小时(7~19时照明期)的光调节、自由摄取饲料和自来水1周,进行预备饲育。
预备饲育后,测定各个体的体重和血压,1组8只,血压值的平均值大致相等的SHR大鼠分在A~H组,WKY大鼠分在I~J组。
II白灵菇提取物的调制方法
将白灵菇的子实体的干燥物进行粉碎,得到16目筛筛分的粉末。另外,将该粉末3、6、9、12克分别在600毫升热水(80℃)中提取2小时,得到热水提取液。下面分别取出3克提取物、6克提取物、9克提取物、12克提取物的提取液。
III被验药施用方法(8~20周龄)
按下述的要领,对各组的大鼠进行投药,从8周龄特别是12周龄直到20周龄饲育。各组自由摄取饲料和自来水。饲育室的环境,温度22±1℃、湿度60±10%,用白色萤光灯1日12小时采光(7~19时照明期)。
各提取物全部经口施用,每日午前10时进行,提取物施用后,自由摄取灭菌水。
A组:SHR大鼠(没有施用)
B组:SHR大鼠(施用3克提取物)...每日每公斤体重施用上述3克提取物的提取液10毫升。
C组:SHR大鼠(施用6克提取物)...每日每公斤体重施用上述6克提取物的提取液10毫升。
D组:SHR大鼠(施用9克提取物)...每日每公斤体重施用上述9克提取物的提取液10毫升。
E组:SHR大鼠(施用12克提取物)...每日每公斤体重施用上述12克提取物的提取液10毫升。
F组:SHR大鼠(施用3%干燥粉末)...自由摄取饲料与3%的白灵菇干燥粉末的混合物。
G组:SHR大鼠(施用6%干燥粉末)...自由摄取含有3%的白灵菇干燥粉末的饲料混合物。
H组:SHR大鼠(施用9%干燥粉末)...自由摄取含有9%的白灵菇干燥粉末的饲料混合物。
I组:WKY大鼠(没有施用)
J组:WKY大鼠(6%干燥粉末)自由摄取含有6%的白灵菇干燥粉末的饲料混合物。
(2)结果
I血压检查
血压检查每2周1次,在被验药施用前进行,求出各组大鼠的平均值。
表2 SHR大鼠 WKY大鼠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G组 H组 I组 J组 6周龄 142 142 142 142 142 142 142 142 129 129 8周龄 172 169 171 176 169 172 170 167 134 127 10周龄 189 187 189 186 179 186 187 176 143 135 12周龄 201 208 204 197 201 200 209 187 147 142 14周龄 218 222 204 191 198 203 193 194 143 144 16周龄 219 217 212 188 193 217 184 187 139 141 18周龄 229 227 201 184 182 219 176 182 142 139 20周龄 233 224 196 174 177 224 179 188 140 143
自然发症的高血压大鼠SHR大鼠(A~H组)与WKY大鼠(I~J组)进行比较,血压值升高。但是,在SHR大鼠中,与没有施用组(A组)进行比较,6、9、12克施用组(C~E组);6、9%组(G,H组)从14周龄起确认为血压的上升被抑制。而且,惊奇的是,6%组(G组)从14周龄起,9、12克施用组(D,E组)和9%组(H组)从16周龄起、6克施用组(C组)从18周龄起,确认血压下降。
血压上升抑制和血压下降的作用,有用量越多的组越高的倾向。12克施用组(E组)中的血压下降作用没有9克施用组(D组)的高,认为是伴随药效用量发现生物曲线。另外,本来正常血压的WKY大鼠中没有引起血压下降(异常)。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白灵菇高血压症的预防改善效果与用量有依存关系。另外,在正常血压的情况下,由于没有显示出血压的下降作用,因此不象以前的高血压治疗药那样简单地降低血压,而且具有使血压接近正常值的效果,可更安全地服用。再者,即使是干燥粉末,也具有其提取物那样的效果。
II血液检查
实验最终日的前一日全部大鼠禁食,第2天进行深度麻醉(戊巴比妥,45毫克/公斤,i.p.),从左心室用20G采血针进行可能的有限采血。
使用采取的血液,进行下述项目的生化检查(自动化学分析装置:自动实验放射免疫检验法)求出平均值。结果示于表3
表3 SHR大鼠 WKY大鼠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G组 H组 I组 J组总胆固醇(mg/dl) 45.4 50.1 54.2 54.7 56.8 54.1 56.1 56.8 60.5 61.4游离胆固醇(mg/dl) 6 5 6 7 7 6 6 7 7 7HDL胆固醇(mg/dl) 34 44 46 54 55 43 56 55 54 53LDL胆固醇(mg/dl) 10 7 8 6 5 6 5 5 5 5β脂蛋白(mg/dl) 38 34 32 30 28 34 33 32 28 29中性脂肪(mg/dl) 43 36 32 30 31 34 33 31 34 32总蛋白(g/dl) 6.2 6.2 6.4 7 7,4 6.6 6.9 7.2 7.1 7.2白蛋白(mg/dl) 3.8 3.6 3.7 3.4 3,3 3.6 3.3 3.4 3.2 3.3 A/G 1.53 1.63 1.78 1.85 2.08 1.77 1.95 2.2 2.4 2.3白血球数(103个/微升) 3.9 4.2 5.3 5.4 5.6 5.2 5.8 5.9 6.1 6.3尿氮(mg/dl) 20 20.5 20.1 18.5 17.8 19.7 16.8 15.7 14.8 15肌酸酐(mg/dl) 0.6 0.58 0.61 0.53 0.53 0.59 0.54 0.55 0.52 0.54尿酸(mg/dl) 3.1 2.7 2.6 2.2 2.3 2.6 2.4 2.4 2.3 2.2肾素 2.8 2.5 2.6 2.7 2.3 2.6 2.4 2.3 3 3.1血管紧张素 62.9 56.7 46.9 44.8 45.1 54.9 45.9 44.1 45.3 44.9
SHR大鼠(A~H组)与WKY大鼠(I~J组)进行比较,LDL胆固醇、β脂蛋白、中性脂肪、白蛋白、尿氮、肌酸酐、尿酸、血管紧张素的值升高,总胆固醇、HDL胆固醇、总蛋白、A/G比、白血球数的值降低。但是,SHR大鼠中,与没有施用组(A组)的进行比较,确认施用组(B~H组)的各项数据显著改善。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是对肝脏产生的肾素基质,通过肾线球体分泌的肾素作用生成的活性肽。高值表示的疾病,可列举肾血管性高血压症。恶性高血压症等。因此,血管紧张素值被用作高血压症的指标。
与A组比较,在B~H组中血管紧张素下降,比较接近正常的I组值,特别是B~E、G、H组中几乎和I组值相等。即使在这种血管紧张素值情况下,也确认了高血压预防改善效果。
胆固醇
胆固醇是构成生物细胞膜等的必须成分,分为对生物有益的胆固醇(HDL)和对生物无益的胆固醇(LDL)。LDL促进动脉硬化,HDL起除去附着在血管壁上的LDL的作用。因此,通过测定这些胆固醇值,可推测脂质代谢异常的疾病。
与A组比较,发现在B~H组中,HDL上升和LDL下降,接近I组值,特别是与D~E、H组的值与I组几乎相等。另外,总胆固醇值也与正常的I组的值接近。因此,确认伴随高血压预防改善效果,具有脂质代谢异常的预防改善效果。
β脂蛋白、中性脂肪
β脂蛋白的主要机能是从肝脏向各脏器运送胆固醇。因此β脂蛋白值作为脂质代谢异常疾病的指标。
与A组进行比较,发现在B~H组中β脂蛋白值的下降与用量之间有依存关系,接近正常值。
而且,与A组比较,在B~H组中,也发现中性脂肪的下降与用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因此,通过β脂蛋白、中性脂肪值可确认脂质代谢异常的预防改善。
尿素氮、肌酸酐、尿酸
尿素氮、肌酸酐、尿酸的测定,用作肝、肾机能的指标。
与A组上比较,在D、E、G、H组中,尿素氮、肌酸酐、尿酸值下降,接近正常的I组值。因此,确认伴随高血压预防改善效果,也具有肝、肾机能的改善效果。
总蛋白、白蛋白、A/G比、白血球数
另外,与A组进行比较,在B~H组中发现总蛋白、A/G比、白血球数的上升和白蛋白值的下降与用量的依存关系,接近正常的I组值。
如上所述,通过白灵菇的施用,确认伴随高血压预防改善作用,发挥了脂质代谢异常的改善效果、肝、肾机能的改善效果。另外,在正常的大鼠中,通过施用,这些值没有显示出令人注目的变化(异常),因此安全性高。
2.高脂血症预防改善剂、肥胖预防改善剂
Zucker大鼠遗传形式采取常染色体性的单纯劣性遗传样式,呈现仅保持人病因遗传子(fa遗传子)的个体(fa/fa)的肥胖(Zucker肥胖大鼠:(ZUC)-fa/fa),不呈现杂接合体(fa/+)和野生型(+/+)肥胖(Zucker-瘦大鼠:(ZUC)-瘦)。Zucker肥胖大鼠,比通过恰好生后4周龄的体重增加及外观确认肥胖状态,恰好直到10周龄急速肥胖,此后慢慢肥胖。而且已知显示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凝血血症和耐糖性的异常。使用这种Zucker瘦大鼠和Zucker-肥胖大鼠进行比较,进行高脂血症预防改善效果和肥胖预防改善效果的试验。
(1)试验大鼠的饲育和被试药的施用方法
I预备饲育(5~6周龄)
从日本チヤ一ルスリバ一(株)购入的5周龄的雄性Zucker-肥胖大鼠和雌性Zucker-瘦大鼠,在调节室温22±1℃、湿度为60±10%的饲育室中,用白色萤光灯进行1日12小时(7~19时照明期)有光调节,自由地摄取饲料和自来水预备饲育1周。
预备饲育后,进行各个体的体重测定和糖负荷试验,分类成1组5只,体重的平均值基本相同的Zucker-肥胖大鼠为K-O组和Zucker-瘦大鼠为P-Q组。
II白灵菇提取物的调制方法与前述的相同。
III被验药施用方法(6~16周龄)
按下述的要领,对各组大鼠进行被验药施用,饲育10周,直到16周龄。各组自由地摄取饲料和自来水。饲育室的环境,温度22±1℃、湿度为60±10%的饲育室中,用白色萤光灯进行1日12小时采光(7~19时照明期)。
各被验药全部经口施用,每日午前10时进行,施用后自由地摄取灭菌水。
K组:Zucker-肥胖大鼠(没有施用)
L组:Zucker-肥胖大鼠(施用3克提取物)...每日每公斤体重施用前述3克提取液10毫升。
M组:Zucker-肥胖大鼠(施用6克提取物)...每日每公斤体重施用前述6克提取液10毫升。
N组:Zucker-肥胖大鼠(施用9克提取物)...每日每公斤体重施用前述9克提取液10毫升。
O组:Zucker-肥胖大鼠(施用12克提取物)...每日每公斤体重施用前述12克提取液10毫升。
P组:Zucker-瘦大鼠(没有施用)
Q组:Zucker-瘦大鼠(施用9克提取物)...每日每公斤体重施用前述9克提取液10毫升。
(2)结果
I体重变化
体重测定每周1次,在被验药施用前进行,求出各组的平均值。结果示于表4。
表4 Zucker-肥胖大鼠 Zucker-瘦大鼠 K组 L组 M组 N组 O组 P组 Q组 6周龄 197 194 198 194 191 148 146 8周龄 321 342 308 312 322 239 233 10周龄 432 423 398 387 372 299 287 12周龄 503 491 454 436 433 357 347 14周龄 589 577 537 521 506 407 396 16周龄 641 631 598 584 571 443 423
Zucker-肥胖大鼠(K~O组)与Zucker-瘦大鼠(P~Q组)进行比较,体重急剧增加。但是,在Zucker-肥胖大鼠中,与没有施用组相比,在施用组(L~O组)中,发现从10周龄体重的增加被抑制。体重增加的抑制效果,用量多的组效果越高。
另外,即使是正常体重的Zucker-瘦大鼠,也确认在正常的范围内的体重增加的抑制。
如上所述,对于本发明的白灵菇,发现了肥胖的抑制效果与用量的依存关系,对于正常的情况,也有适度的脂肪沉积的抑制效果。
II血液检查
在实验结束日的前一天全部大鼠禁食,第2天进行深度麻醉(戊巴比妥,45毫克/公斤,i.p.),从左心室用20G采血针进行可能的有限采血。
使用采取的血液,进行下述项目的生化检查(自动化学分析装置:自动实验放射免疫检验法)求出平均值。结果示于表5。
表5 Zucker-肥胖大鼠 Zucker-瘦大 鼠K组 L组 M组 N组 O组P组Q组总胆固醇(mg/dl)155 145 136 119 109 77 71游离胆固醇(mg/dl)40 35 29 25 27 29 28HDL胆固醇(mg/dl)44 45 66 70 69 66 71LDL胆固醇(mg/dl)7 6 5 6 6 5 6β脂蛋白(mg/dl)702 643 443 345 287 143 132中性脂肪(mg/dl)667 561 327 344 310 67 63游离脂肪酸(mg/dl)2.05 2.13 2.27 2.39 2.87 2.61 2.86磷脂(mg/dl)301 288 228 198 208 117 127总脂质(mg/dl)1245 1044 871 659 561 298 273总蛋白(g/dl)6 5.9 6.1 6.4 6.4 6.1 6.2白蛋白(g/dl)3.7 3.4 3.4 3.9 3.8 3.8 3.7A/G1.62 1.67 1.66 1.65 1.64 1.67 1.67尿素氮(mg/dl)24 22 24 17 16 18 17肌酸酐(mg/dl)0.4 0.5 0.7 0.9 0.9 0.8 0.9尿酸(mg/dl)1.9 2.2 2.8 2.7 3.4 3.4 3.6AST(GOT)(IU/l)766 651 445 413 434 409 443AST(GPT)(IU/l)299 256 198 208 187 198 174胰岛素(mg/dl)26.9 23.8 22.8 23.6 18.9 1.2 1.1
从表5可知,Zucker-肥胖大鼠(K~O组)与Zucker-瘦大鼠(P~Q组)进行比较,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β脂蛋白、中性脂防、磷脂、总脂质、尿素氮、AST(GOT)、AST(GPT)胰岛素值升高,HDL胆固醇、游离脂肪酸、肌酸酐、尿酸的值降低。但是,在Zucker-肥胖大鼠中,与没有施用的组(K组)进行比较,施用组(L~O组)的各项目中,确认具有显著的预防改善效果。
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磷脂、总脂质
与K组比较,在L~O组中,发现中性脂肪、磷脂、总脂质下降,游离酸上升的倾向。游离脂肪酸由于大部分沉积在脂肪组织的中性脂肪被分解,在血液中放出,因此在心肌、骨格肌肉、肾等主要脏器燃烧,在末梢组织中作为能源利用,其结果,显示出改善肥胖的作用。另外,与中性脂肪、总脂质显著下降相比,作为细胞膜的构成的重要的磷脂下降少,在正常的P组值以下。另外,上述的作用,即使在正常的大鼠中,也确认在正常的范围内。如上所述,确认对高脂血症、肥胖的预防改善作用。
胆固醇
如上所述的胆固醇值,作为脂质代谢异常的指标。
与K组相比,在L~O组中,对生物有益的胆固醇(HDL)上升,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用量之间呈下降的倾向。如上所述,由胆固醇值可以确认为脂质代谢的改善效果。
β脂蛋白
如上所述,β脂蛋白值作为脂质代谢异常疾病的指标。
与K组相比,在L~O组中,β脂蛋白值与用量之间呈下降的依存关系,接近正常的P组值。因此,β脂蛋白值被确认为是脂质代谢改善的效果。
胰岛素
胰岛素是胰脏的β细胞分泌的荷尔蒙,通过促进肌肉、脂肪组织中的葡萄糖的摄入和抑制肝脏中的糖释放而降低血糖。另外,与糖的积累、脂肪的积累、酮体下降、蛋白质合成等的有关。因此,胰岛素的测定作为糖代谢异常的指标。
与K组相比,在L~O组中发现胰岛素的下降与用量的依存关系,接近正常的P组值。因此,确认伴随肥胖预防改善效果,也改善糖代谢。
尿素氮、肌酸酐、尿酸、AST
尿素氮、肌酸酐、尿酸、AST用作肝、肾机能的指标。
与K组相比,在L~O组中,发现尿素氮、AST的下降和肌酸酐、尿酸值上升的倾向与用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在O组中,几乎与正常的P组的值相同。因此,确认伴随肥胖预防改善效果,也改善作肝、肾机能。
另外,通过施用提取液,本来正常的总蛋白、白蛋白、A/G比等没有出现异常。
如上所述,通过白灵菇的施用,确认发挥高脂血症的预防改善效果、肥胖的预防改善效果和与此相伴随的脂质代谢异常的改善效果、糖代谢的改善效果、肝、肾机能的改善效果。
3.人临床检查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疾病预防改善剂对人体临床检查。
被检试药的调制(图1)
将白灵菇100克干燥粉末和1升灭菌水加入三角瓶中,在95℃的水浴中提取1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通过减压过滤分离得到第1滤液和残渣。向残渣加入500毫升灭菌水,在95℃的水浴中提取1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通过减压过滤分离得到第2滤液和残渣。将第1滤液与第2滤液混合,于60℃减压浓缩。而且,在95℃杀菌10分钟后,于60℃浓缩成50%固形物。向该固形物添加50%赋形剂,加热溶解,冻冷干燥使其粉末化。60目筛筛分,通过挤出造粒法造粒。
33岁、42岁、50岁的三个人男性每日6克服用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被检试药,进行服用前、服用1个月、服用3个月、服用6个月的血液检查。结果示于表6。
表6 服用前服用1个月服用3个月 服用6个月总胆固醇(mg/dl) 33岁 287 283 224 217 42岁 276 257 234 207 50岁 296 291 247 210HDL胆固醇(mg/dl) 33岁 21 26 33 41 42岁 39 47 51 49 50岁 50 49 53 57中性脂肪(mg/dl) 33岁 297 243 187 147 42岁 302 238 220 213 50岁 249 196 206 157β脂蛋白(mg/dl) 33岁 507 445 417 415 42岁 524 423 407 345 50岁 556 506 396 326
正常值总胆固醇:120~220mg/dl、HDL胆固醇:41~84mg/dl、中性脂肪:30~180mg/dl、β脂蛋白:150~500mg/dl。服用前的男性的总胆固醇、中性脂肪、β脂蛋白的值超过正常值,除1人外,HDL在正常值以下。
但是,通过服用白灵菇干燥粉末,发现改善了这些值,服用6个月3人所有的值都改善到正常范围内。因此,确认对服用白灵菇的人具有疾病预防改善作用。另外,通过服用,下痢、呕吐、排尿异常等的副作用一起消除。
通过以上的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白灵菇的栽培方法,通过施加电脉冲和/或给予温度变化,在短时期内可收获大量的子实体。
再者,含有本发明的白灵菇的疾病预防改善剂,具有优良的疾病预防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