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品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妇科炎症疾病如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外阴搔痒,外阴溃疡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用于该类疾病的中药制剂较多,但由于起效缓慢或疗效不稳定等因素,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八册)收载品种“康复灵栓”是由大黄、紫草、儿茶、冰片四味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栓剂,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收敛止痒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阴道炎症效果较好。其制备方法为:以上四味,将冰片研细,儿茶粉碎成细粉。取大黄酌予碎断,与香油650ml同置锅中炸枯,去渣。再加入紫草浸泡72小时,滤去紫草,如剩余香油量不足365ml,可用加热后的香油补足为365ml,加入半合成脂肪酸脂,搅拌溶化,稍放冷,加入冰片、儿茶细粉,混匀,倒入模具成型,取出,制成365粒,即得。贮藏方法:密闭,在30℃以下保存。上述制备工艺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处方中的大黄用2倍量以上的香油同置锅内油炸提取,不仅成本高,而且不能将大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水溶性成分-大黄鞣质类等成分有效地提取出来,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紫草水溶性成分也没有利用,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大黄、紫草以及该配方的的治疗作用。另外,将大黄和紫草用香油650ml提取后,所得药油不足365ml,表明有40%以上的香油被药渣吸附等原因损失而造成浪费;从贮藏方法来看,用香油和半合成脂肪酸脂制成的康复灵栓必须在30℃以下保存,因而运输、贮存均不方便,因此很有必要对该药品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另一方面,从剂型上来看,尚未见到康复灵阴道泡腾片地研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稳定、起效快、疗效高、易于保存和运输、使用方便的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
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40-365、起泡腾作用的辅料45-740、其它辅料10-365。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是以大黄、紫草、儿茶、冰片四味中药为原料,按以下重量配比配制而成的药粉:大黄200-300份、紫草80-130份、儿茶7-15份、冰片5-10份。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制备方法一】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大黄、紫草,用75-95%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加入增溶剂,混匀,减压回收乙醇,得醇提浓缩液;取药渣加水煎煮1-3次,每次1-2.5小时,滤过,滤液高速离心,离心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30,与醇提浓缩液合并,干燥、粉碎,得大黄紫草浸膏粉;
(2)取冰片,制成冰片环糊精包合物细粉;
(3)取儿茶,超微粉碎成粒径≤10um的超微粉;
(4)取上述大黄紫草浸膏粉、冰片环糊精包合物细粉、儿茶超微粉,充分混匀,即制得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
【制备方法二】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大黄,粉碎成粗粉,灭菌,超微粉碎成粒径≤10um的超微粉,得大黄超微粉;
(2)取紫草,用75-95%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加入增溶剂,充分搅拌,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浓缩液;取药渣加水煎煮1-3次,每次1-2.5小时,滤过,滤液高速离心,离心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30,与醇提浓缩液合并,干燥、粉碎,得紫草提取物细粉;
(3)取冰片,制成冰片环糊精包合物细粉;
(4)取儿茶,超微粉碎成粒径≤10um的超微粉;
(5)取上述大黄超微粉、紫草提取物细粉、冰片环糊精包合物细粉、儿茶超微粉,充分混匀,即制得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
在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制备方法之二中,步骤(2)紫草提取物细粉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制备:(1)取紫草,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或用常用的脂溶性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石油醚、无水乙醇等提取制备紫草脂溶性提取物(紫草总色素含量25%以上,最好50%以上),药渣备用;(2)取紫草脂溶性提取物与本发明所述的增溶剂制成环糊精包合物、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物、微粉化粉末之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即得紫草脂溶性提取物增溶物细粉。(3)取药渣加水煎煮1-3次,每次1-2.5小时,滤过,滤液高速离心,离心液浓缩、干燥、粉碎,与紫草脂溶性提取物增溶物细粉混匀,即制得紫草提取物细粉;
冰片环糊精包合物的制法可参考文献方法[宋洪涛,等.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4):249]制备。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每100重量份相当于大黄、紫草、儿茶、冰片四味中药的100-1000份。
本发明所述的增溶剂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类如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类如大豆磷脂、卵磷脂;聚乙烯吡咯烷酮如PVPk30;聚乙二醇类如PEG4000、PEG6000、PEG12000、PEG20000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低黏度)如HPMC-E5、HPMC-E50;微晶纤维素;泊洛沙姆;月桂醇硫酸钠;吐温80;可以是上述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的起泡腾作用的辅料由酸剂和碱剂组成,其中酸剂选自酒石酸、苹果酸、甘氨酸、富马酸、富马酸盐、马来酸、马来酸盐、无水拧檬酸、柠檬酸、柠檬酸一钠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碱剂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其它辅料为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1)填充剂选自淀粉类如预胶化淀粉或可溶性淀粉、糊精、乳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2)粘合剂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3)崩解剂选自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吐温80、微晶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4)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富马酸、富马酸钠或钾、苯甲酸钠、滑石粉、固体聚乙二醇类、十二烷基硫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微粉硅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另外,其它辅料还可以包含有(1)芳香剂:如玫瑰香精、香草香精、薄荷香精等,增加芳香性以提高患者的顺应性。(2)薄膜包衣剂:如全水防潮型欧巴代包衣剂,通过包衣提高制剂的稳定性。这些辅料可以以不同比例组合使用。
本发明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的制备方法为:取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填充剂、起泡腾作用的辅料和崩解剂,混匀,用含粘合剂3-15%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低温干燥,整粒,加入润滑剂,混匀,压片(包衣),即制得本发明泡腾片。也可以采用片剂全粉末压片法常规工艺制备本发明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压片时对环境的要求:控制压片环境温度25℃以下,湿度45%以下。
本发明依据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对配方中大黄和紫草的药效成分-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进行了全面、充分的提取和保留,使有效成分提取率、利用率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药效。而原康复灵栓剂工艺中,没有提取保留大黄和紫草中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水溶性成分,因此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大黄和紫草的药效,浪费了药材资源。
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鞣质类成分、苯丁酮苷类、芪苷类和有机酸。蒽醌类化合物又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两大类,游离型抗菌作用较强,两者在乙醇中都有很好的溶解性。除游离型蒽醌类化合物外,大黄中的鞣质类成分、苯丁酮苷类、芪苷类和有机酸都能溶于水。椐文献报道[黄浩,等.中草药,1998;29(3):199],大黄鞣质类成分和去除蒽醌和鞣质的大黄水煎液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因此,大黄的蒽醌类成分和水溶性成分都应该提取、保留。
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具有抗微生物感染、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止血作用的脂溶性成分-萘醌类衍生物(紫草色素及其衍生物),包括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异戊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等。这类成分脂溶性很强,易溶解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氯仿、石油醚、苯、正己烷等,可溶于植物油、乙醇,几乎不溶于水。有研究[杨荣.中国医药学报,1992;7(3):34]表明:紫草的水提液及醇提液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和抗炎作用。因此,紫草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也都应该提取保留。
由上可见,大黄和紫草中的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成分具有相似的理化特性和抗菌消炎作用,在乙醇中均有较好的溶解性,因此将两者合并在一起,选用价廉易得、易于回收使用的乙醇为溶剂先提取,醇提后的药渣再用水提取水溶性成分的工艺,对这两类成分都进行了提取和保留,以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合理利用药材、发挥应有的药效。同时,与原栓剂使用的香油作提取溶剂相比,本发明工艺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不污染环境,更适合于大生产需要。
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法检测,本发明工艺的紫草总色素提取率为93%,而原康复灵栓工艺中的紫草总色素提取率仅为62%;本发明工艺的大黄鞣质提取率为91%,而原康复灵栓工艺的大黄鞣质提取率仅为6.5%。因此本发明工艺对紫草总色素和大黄鞣质类成分的提取率大大高于原康复灵栓工艺。
2、本发明在醇提液中加入了能增加溶解度的增溶物质(在本发明中统称为增溶剂),如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类、PVPk30、PEG600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低黏度)、微晶纤维素、泊洛沙姆、吐温80等,能使脂溶性成分在回收乙醇的过程中,通过形成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物、磷脂复合物等,大大增加了大黄游离型蒽醌类化合物和紫草色素类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本发明制得的泡腾片,与原康复灵栓剂相比,药物能随泡腾剂的作用迅速溶解于阴道分泌液中、均匀分散于阴道皱襞的各个病变部位、,充分发挥抗菌、抗病毒、抗炎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药效。
3、冰片的处理:本品具有挥发性,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将冰片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可大大提高冰片在分泌液中的溶解性、分散性和冰片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冰片的药效和确保制剂质量的稳定。
4、儿茶的处理: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和干的干燥煎膏。具有较强的抑菌抗病毒作用,主要含鞣质类成分,含儿茶素(C15H14O6)和表儿茶素的总量高于21.0%。儿茶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但分散过程较慢。为此本发明将儿茶超微粉碎成粒径≤10um的超微粉,提高了儿茶的溶解速率,从而可快速发挥儿茶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5、本发明泡腾片中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的另一制备方法,是将大黄不经提取处理、直接超微粉碎成粒径≤10um的超微粉后使用,可有效保留大黄中的活性成分、提高其在分泌液中分散速率和溶出,达到杀菌消炎的目的。
6、本发明泡腾片的水溶性好,不仅能阴道内给药治疗各种阴道炎症,而且还可以分散、溶解于水中,供外洗或涂擦治疗外阴搔痒、外阴溃疡等外阴疾病。因此,与原康复灵栓剂相比,扩大了给药途径。
7、本发明为固体片剂,可以在40℃以下保存,克服了原栓剂遇热易软化变形、必须在30℃以下保存、运输和贮存不方便的缺点,与原栓剂相比,提高了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8、经崩解度检测表明,本发明在3分钟以内可以完全崩解、分散;原栓剂的崩解、分散时限在25分钟以上。与原栓剂相比,本发明泡腾片具有崩解迅速、起效快的优点。
9、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收敛止痒的功效。主要用于阴道炎症、宫颈炎、宫颈糜烂、外阴搔痒,外阴溃疡等妇科疾病,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经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发明具有抗菌、抗炎、抑杀滴虫、镇痛的作用,药效明显优于“康复灵栓”。
实施例1 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的制备
原料配方:大黄248g、紫草100g、儿茶10g、冰片7g。
制法:(1)取大黄、紫草,用88%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2小时,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加入β-环糊精60g、PVPk30 60g和泊洛沙姆10g,混匀,减压回收乙醇,得醇提浓缩液;取药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高速离心,离心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3(60℃),与醇提浓缩液合并,喷雾干燥、粉碎,得大黄紫草浸膏粉;
(2)取冰片,β-环糊精56g,参考文献方法[宋洪涛,等.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4):249],用研磨法制成冰片环糊精包合物细粉;
(3)取儿茶,超微粉碎成粒径≤10um的超微粉;
(4)取上述大黄紫草浸膏粉、冰片环糊精包合物细粉、儿茶超微粉,充分混匀,即制得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
实施例2 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的制备
原料配方:大黄210g、紫草120g、儿茶12g、冰片8g。
制法:(1)取大黄,粉碎成粗粉,灭菌,超微粉碎成粒径≤10um的超微粉,得大黄超微粉;
(2)取紫草,用95%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5小时,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加入PVPk30 7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5)30g、大豆磷脂8g,充分搅拌均匀,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浓缩液;取药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高速离心,离心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8,与醇提浓缩液合并,60℃下真空干燥、低温超微粉碎,得紫草提取物细粉;
(3)、(4)分别同实施例1(2)、(3);
(5)取上述大黄超微粉、紫草提取物细粉、冰片环糊精包合物细粉、儿茶超微粉,充分混匀,即制得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
实施例3 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的制备
原料配方:大黄218g、紫草110g、儿茶13g、冰片6g。
制法:(1)取大黄,粉碎成粗粉,灭菌,超微粉碎成粒径≤10um的超微粉,得大黄超微粉;
(2)取紫草,用石油醚提取3次、每次1.5小时,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合并、减压回收石油醚,残渣加入PEG6000 80g、羟丙基-β-环糊精30g、卵磷脂5g、乙醇550ml,加热回流40min后,减压回收乙醇、冷冻干燥、低温粉碎,得紫草脂溶性提取物增溶物细粉;取药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高速离心,离心液浓缩、喷雾干燥、粉碎,与紫草脂溶性提取物增溶物细粉混匀,即得紫草提取物细粉;
(3)、(4)分别同实施例1(2)、(3);
(5)取上述大黄超微粉、紫草提取物细粉、冰片环糊精包合物细粉、儿茶超微粉,充分混匀,即制得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
实施例4 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的制备
取实施例1所得的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280g、碳酸氢钠180g,混匀后,加入甘露醇50g、柠檬酸190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0g,混匀,用PVPk30 6%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低温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5.5g,混匀,压片,即制得本发明泡腾片。
实施例5 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的制备
取实施例2所得的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435g、碳酸氢钠210g,混匀后,加入乳糖30g、微晶纤维素25g、酒石酸190g、羧甲基淀粉钠45g,混匀,用PVPk3010%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低温干燥,整粒,加入微粉硅8.5g,混匀,压片,即制得本发明泡腾片。
实施例6 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的制备
取实施例3所得的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463g、碳酸钠195g,混匀后,加入甘露醇40g、可溶性淀粉20g、柠檬酸170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60g,混匀,用PVPk30 7%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低温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3.5g、十二烷基硫酸钠4g,混匀,压片,即制得本发明泡腾片。
实施例7 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泡腾片的制备
取实施例1所得的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粉283g、碳酸氢钠170g,混匀后,加入甘露醇50g、柠檬酸160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5g、微晶纤维素25g、PEG400010g、硬脂酸镁5.5g、微粉硅4.5g,充分混匀,压片,用全水防潮型欧巴代包薄膜衣,即制得本发明泡腾片。
主要药效学试验验
一、抗炎试验(小鼠耳壳肿胀法)
小鼠50只,雌性,体重19~22g,随机分为5组:0.5%CMCNa对照组;本发明3个剂量组(1.3、2.6、5.2g生药/kg);康复灵栓组(5.2g生药/kg),每组10只。小鼠右耳壳涂抹给药一次,0.1ml/10g。给药60分钟后,每鼠右耳涂二甲苯0.05ml致炎,左耳作为正常对照。致炎1小时后处死,剪下双耳,以直径9mm的打孔器将双耳同部位等面积切下,分别称其重量,以两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胀度,按下式计算抑制率:抑制率=(对照组肿胀度-给药组肿胀度)/对照组肿胀度×100%。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组别 剂量(g/kg) 动物数(只) 肿胀度(mg) 抑制率(%)
对照组 - 10 15.9±4.0
康复灵栓 5.2 10 12.0±2.1※ 24.5
本发明 1.3 10 13.5±3.3 15.1
本发明 2.6 10 11.5±1.7※ 27.6
本发明 5.2 10 9.8±1.4※※ 40.4
与对照组比:※P<0.05 ※※P<0.01
表1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的本发明组和康复灵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2g生药/kg剂量组的本发明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剂量为5.2g生药/kg的康复灵栓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明本发明对小鼠耳肿胀炎症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照药康复灵栓。
二、镇痛试验(扭体法)
小鼠100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第一组为阴性对照组,给等容积0.5%CMCNa;第二组为康复灵栓组(4g生药/kg);第三、四、五组为本发明小、中、大3个剂量组(1、2、4g生药/kg)。用脱毛膏(硫化钡25g、滑石粉35g、淀粉35g、肥皂粉5g,加水调成糊状)将小鼠腹部各脱去一1.5cm×2.5cm的区域,各组皆均匀涂药于小鼠脱毛区域,用纱布和胶布外固定。给药60min后,给予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6%的乙酸溶液0.2ml,随即观察并记录15min内小鼠扭体的次数。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本发明能抑制醋酸刺激的小鼠扭体反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发明对醋酸刺激的疼痛有镇痛作用。阳性对照药康复灵栓有抑制醋酸刺激小鼠扭体反应的趋势,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本发明的镇痛作用明显强于等剂量的康复灵栓。
表2 本发明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x±s)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扭体反应
(g生药/kg) (只) (次/15min)
阴性对照组 20 23.11±5.34
康复灵栓 4 20 21.83±5.75
本发明小剂量 1 20 19.85±4.78
本发明中剂量 2 20 20.13±3.46
本发明大剂量 4 20 18.39±4.17*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P<0.05
三、抗阴道毛滴虫试验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中“抗寄生虫药试验原则”和《寄生虫学实验技术》,采用体外培养法测定本发明泡腾片对阴道毛滴虫的最小杀虫浓度。阴道毛滴虫在改良的CPML培养基37℃培养48小时,滴虫运动活波,生长良好,自然死亡率小于2%,实验用阴道毛滴虫液含虫密度1.8×103/ml。将本发明和康复灵栓分别用改良的CPML培养液进行连续二倍梯度稀释,使药液浓度依次为0.50、0.25、0.125、0.0625、0.0313、0.0156、0.0078、0.0039g生药/ml。每一浓度梯度设三个平行试验管,每管5ml。于各管加入在37℃培养48小时的阴道毛滴虫悬液,使滴虫的终浓度为2.0×102/ml。同时设立对照组。置37℃继续培养24小时,分别吸取各管0.1ml滴虫液转种于新培养基内,37℃培养72小时后取各管混匀的虫液滴片镜检。3个平行试验管均无阴道毛滴虫生长的最小药物浓度为体外杀灭阴道毛滴虫的最小有效浓度。
结果表明,本发明体外杀灭阴道毛滴虫的最小有效浓度为0.0625g生药/ml;而康复灵栓的体外杀灭阴道毛滴虫的最小有效浓度为0.125g生药/ml,说明杀灭滴虫的作用明显弱于本发明的泡腾片。
四、体外抗菌试验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中“抗菌药体外抗菌试验原则”和《微生物学检验技术》,采用微量连续二倍稀释法测定本发明和康复灵栓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淋病奈瑟氏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标准株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阴道加特纳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平板转染法测定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将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阴道加特纳菌接种于MH肉汤,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24h;粪链球菌接种于TPY肉汤(厌氧菌营养肉汤),置厌氧培养箱37℃培养48h;淋病奈瑟氏菌接种于含5%小牛血清的MH肉汤,置5%CO2培养箱37℃培养48h;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保弱氏肉汤,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48h。用比浊法计数细菌,转种于平板测定菌液中活菌数即菌落形成单位(CFU/ml),用稀释液调配成106CFU/ml的菌液备用。
1.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阴道加特纳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MIC和MBC的测定:将本发明和康复灵栓分别用MH肉汤进行连续二倍梯度稀释,使药液浓度依次为0.50、0.25、0.125、0.0625、0.0313、0.0156、0.0078、0.0039g生药/ml。将各浓度药液分别加到96孔培养板,0.2ml/孔。再依次加入浓度为106CFU/ml的试验菌液10μl/孔,同时设立细菌对照以及培养基对照。置室温作用12h,于普通培养箱37℃培养24h观察结果。无细菌生长孔中所含最小药物浓度为MIC。再依次将未见细菌生长孔的培养物分别吸取0.1ml点种于MH平板,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24h,无细菌生长接种区域对应的最小药物浓度为MBC,结果见表3~4。
2.对粪链球菌标准株MIC和MBC的测定:将本发明和康复灵栓分别用TPY肉汤进行连续二倍梯度稀释,将各浓度药液分别加到96孔培养板,0.2ml/孔。再依次加入浓度为106CFU/ml的试验菌液10μl/孔,同时设立细菌对照以及培养基对照。置室温作用12h,于5%CO2培养箱37℃培养24h观察结果。无细菌生长孔中所含最小药物浓度为MIC。再依次将未见细菌生长孔的培养物分别吸取0.1ml转染于TPY平板,置37℃厌氧培养24h,无细菌生长接种区域对应的最小药物浓度为MBC,结果见表3~4。
3.淋病奈瑟氏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MIC和MBC的测定
将本发明和康复灵栓用含5%小牛血清的MH肉汤由进行连续二倍梯度稀释,将各浓度药液分别加到96孔培养板,0.2ml/孔。再依次加入浓度为106CFU/ml的试验菌液10μl/孔,同时设立细菌对照以及培养基对照。置室温作用12h,于5%CO2培养箱37℃培养48h观察结果。无细菌生长孔中所含最小药物浓度为MIC。再依次将未见细菌生长各孔的培养物分别吸取0.1ml转染到巧克力色平板,置5%CO2培养箱37℃培养48h,无细菌生长接种区域对应的最小药物浓度为MBC,结果见表3~4。
4.对白色念珠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MIC和MBC的测定:将泌尿宁薄膜衣片用沙保弱氏(SB)肉汤进行连续二倍梯度稀释,将各浓度药液分别加到96孔培养板,0.2ml/孔。再依次加入浓度为106CFU/ml的试验菌液10μl/孔,同时设立细菌对照以及培养基对照。置室温作用12h,于普通培养箱37℃培养48h观察结果。无细菌生长孔中所含最小药物浓度为MIC。再依次将未见细菌生长各孔的培养物分别吸取0.1ml点种于SB平板,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48h,无细菌生长接种区域所对应的最小药物浓度为MBC,结果见表3~4。
表3 本发明对标准菌株的MIC和MBC(g生药/ml)
本发明 康复灵栓
菌 株 MIC MBC MIC MBC
(g生药/ml) (g生药/ml) (g生药/ml) (g生药/ml)
大肠杆菌ATCC25922株 0.0313 0.0625 0.125 0.25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株 0.0078 0.0156 0.0156 0.0313
绿脓假单胞菌ATCC27853株 0.0156 0.0313 0.0625 0.125
表皮葡萄球菌ATCC26069株 0.0078 0.0156 0.0313 0.0625
粪链球菌ATCC10541株 0.0156 0.0625 0.0625 0.125
普通变形杆菌49010株 0.0625 0.125 0.125 0.25
淋病奈瑟氏菌20106株 0.0156 0.0313 0.0313 0.125
阴道加特纳菌临床参考株 0.0078 0.0156 0.0156 0.0313
白色念珠菌85021株 0.0078 0.0313 0.0313 0.0625
表4 本发明对502株临床分离菌株的MIC、MBC(g生药/ml)
菌 株 株数 MIC MBC
(g生药/ml) (g生药/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160 0.0078-0.0156 0.0156-0.0313
大肠杆菌 110 0.0313-0.0625 0.0625-0.125
表皮葡萄球菌 80 0.0078-0.0156 0.156-0.313
普通变形杆菌 90 0.0625-0.125 0.125-0.25
淋病奈瑟氏菌 24 0.0078-0.0156 0.0156-0.0313
阴道加特纳菌 8 0.0078-0.0156 0.0156-0.0313
白色念珠菌 30 0.0078-0.0156 0.0078-0.0313
由表3可见,本发明对试验所选用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淋病奈瑟氏菌、变形杆菌、阴道加特纳菌、白色念珠菌的标准株均有较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其MBC为MIC的2~4倍,并且本发明的抑制和灭活作用明显强于康复灵栓。由表4可见,本发明对试验所选用的502株临床分离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其MBC为MIC的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