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照相材料用的包装材料.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215907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11728.1

申请日:

1996.06.29

公开号:

CN1149017A

公开日:

1997.05.0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2.1.2|||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32B27/30; B65D65/16

主分类号:

B32B27/30; B65D65/16

申请人:

柯尼卡株式会社;

发明人:

奈良冈直人; 金指靖久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5.06.29 JP 163924/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罗才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所说的包装材料包括一种多层结构,其中所说的多层结构包括一层,所说的层的含有其量为所说的层的20-90%重量的、分子量分布为1.5至2.4的聚乙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所说的包装材料包括一种多 层结构,其中所说的多层结构包括一层,所说的层含有其量为所 说的层的20-90%重量的、分子量分布为1.5至
2: 4的聚乙烯。 2.权利要求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多层结构具有40至 150μm的厚度。
3: 权利要求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聚乙烯具有0.890至 0.925g/cm 3 的密度。
4: 权利要求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聚乙烯具有0.02至 2.00g/10min的熔体指数。
5: 权利要求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层含有其量为所说的 层的45-90%重量的所说的聚乙烯。
6: 权利要求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层含有其量为所说的 层的38-90%重量的所说的聚乙烯。
7: 权利要求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多层材料包含一作为 耐热层的最外层和一作为热封合层的最内层。
8: 一种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所说的包装材料包括一具有 其量为不少于70%重量的聚乙烯的多层结构,其中 所说的多层结构包含一作为耐热层的最外层、一中间层和一 作为热封合层的最内层,其中所说的中间层具有40-150μm的厚度, 和所说的中间层含有分子量分布为1.5-2.4、密度为0.890- 0.925g/cm 3 和熔体指数为0.02-2.00g/10min、其量为所说的中间 层的45-90%重量的聚乙烯。

说明书


供照相材料用的包装材料

    本发明涉及供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由具有两层或多层的层压材料组成的用于光敏材料的包装材料,它主要由聚乙烯构成,并包含至少一层的光屏蔽层。

    在供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方面,就具有减湿功能和光屏蔽性的隔离材料而言,为保持其物理强度、减湿和光屏蔽性现已研制出各种各样的工艺。

    就保持强度而言,日本特许公开出版物(在下文中称为日本特许O.P.I.出版物)No.237640/1986、181944/1987和283944/1988以及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出版物No.25538/1987中描述的材料可被例举。作为使用具有卓越的薄膜物理性能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包装材料而言,已知地是日本特许O.P.I.出版物No.18547/1987、289548/1988、290741/1988、270535/1989、946341/1989、64537/1990、146539/1990和196238/1990中所描述的材料。此外,考虑到光屏蔽性,优选用于光屏蔽层的光屏蔽材料是日本特许O.P.i.出版物No.85539/1988、82935/1989、209134/1989、94341/1989、165140/1990和221956/1990中所介绍的材料。在减湿性方面,使用铝箔或积附的金属层的包装材料被介绍在日本特许O.P.I.出版物77532/1989、251031/1989、186338/1990和17825/1990中。此外,考虑粉尘屏蔽性的材料被公开在日本实用新型出版物No.35540/1991中。

    上述的包装材料包括管型形式和由若干多层结构组成的片型形式。

    管型包装材料可以方便地通过吹胀法来制造。即,将含炭黑的熔融聚乙烯从被安装在挤出机上的盘形模头挤出。在被挤出的管型薄膜内部,吹入空气以致使薄膜逐渐膨胀到预定的直径。当挤出的薄膜被骤冷和固化时,通过导辊或夹辊将其折叠,然后被收卷。于是,得到连续的管。将所得的连续管切断到预定合适的长度,与此同时,将切端的一侧通过热压或粘胶带进行热封合或折叠而被封合。于是,得到包封物。用手通过开口端将光敏材料插入到此包封物中,然后用热压或粘胶带封合开口端而得到包装材料。

    就上述的管型包装材料来说,必须按每一种包封物的宽度来准备。由于光敏材料产品的种类和尺寸的变化很大而装这样产品的包封物的合适容积欲是固定的,于是,包封物尺寸的数值变成很大,必须准备许多宽度尺寸的包装管。由此,发生生产率降低和编目控制复杂等问题。然而,更为严重的是,首先,它难于进行自动包装作业;其次,难于提供另外有价值的性能诸如强度增强性和减湿性,造成对光敏材料的保护作用不充分。

    因此,由多层结构组成的片型包装材料得到普通的使用。作为上述的片型包装材料,如图1至5中所示的、具有层压层结构和每一层具有特定功能的那些片型包装材料被优选使用。上述的片型包装材料具有外耐热层以致它可以通过热压进行热封合而便于制成管型。如果该包装材料太宽的话,在制成管型之前或之后,能对它进行适当的切断。因此,它能够被用作具有按照需要的不同尺寸的包装材料。因此,在编目控制和生产率方面它被优选。

    纸(未漂白的、半漂白的和全漂白的牛皮纸)是被用作耐热层的典型材料的例子。从包封完全性(envelope-finishingproperty)和强度的观点考虑,定量为45-190g/m2,特别是定量为50-90g/m2的纸被优选。除了纸外,树脂薄膜,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丙烯、具有比被热封合树脂更高的热强度的树脂均可被用于耐热层。

    在各功能层彼此相毗邻的层层压结构中,被示于图1至4中的具有层压层的层层压结构是其中各层压层被粘附在每一功能层之间的层层压结构。该层压层结构可通过挤出复合法、干式层压法、湿式层压法和热熔体层压法来形成。当层层压结构是由树脂薄膜构成时,通常使用挤压复合法或干式层压法。在图5中是通过叠加的熔体挤出法而被直接熔融的层层压结构。

    对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来说所必不可少的光屏蔽、强度增强和热熔融功能可由每一层来提供。然而,如果在不是光屏蔽功能就是强度增强功能消失的情况下,会引起包装材料全部功能的丧失。因此,就包装材料的强度而言,优选使一层具有两种功能。因此,在图1至4中光屏蔽、强度增强和热封合功能被呈现出具有光屏蔽、强度增强和热熔融功能的一层中。在图5中,中间的光屏蔽和强度增强层呈现为具有光屏蔽和强度增强功能的一层。就其中光屏蔽和强度增强功能被集中在一起的上述的层来说,可以使用用切刀在含炭黑的黑色聚乙烯管被成卷之前的切断而形成的片材,作为能被最简单生产的主要的构成材料。

    在图1中,耐热层与层压层的层压是与单一的光屏蔽、强度增强和热封合层的层层压分开进行的。这是一种其中二张被层压在一起的片材与一单层片材被对称地叠置于所包装的光敏材料的上侧和下侧,并且当由于热压而完成包封时由于层压层而在被层压的各片材与单一片材之间发生热熔融的情况。由于所得到的包装产品的两片包封壁能独立地延展,因此它们无疑地能吸收震动以致使包装产品是耐冲击或撕裂的。然而,另一方面,存在的缺点是当完成包封时容易发生产率损失。

    上述的片型包装材料是在强度、功能和某种程度的控制等方面符合要求的若干层的层压结构。然而,在材料的回收或焚化方面存在主要缺点,即,构成层压片材的每一层例如耐热层、层压层、减湿层、光屏蔽和强度增强层、热封合层和光屏蔽、强度增强和热封合层的薄膜原料是彼此完全不相同的,因此将它们分离是如此的困难以致难于回收。此外,当金属例如铝被用作减湿层时,当包装材料被焚化时会残留金属粉尘。

    本发明人等已申请的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是由至少为三个的层压层组成的,主要由聚乙烯制成,包含至少一层的光屏蔽层,其中可以进行回收而无须分离每一层,它被公开在日本特许O.P.I.出版物No.75339/1994和日本特许申请No.16020/1995中。该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在强度增强、功能和某种程度的控制方面符合令人满意的要求。然而,在从更严酷的运输情况观点所要求的运输期间,它本身物理强度仍存在一起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背景而作出的。其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应用薄膜层的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该包装材料由两或更多的层压层组成的,包括至少一层的光屏蔽层,光屏蔽层主要由聚丙烯制成,该包装材料无须分离每一层压层而能被回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符合更严酷的运输条件的包装材料。

    本发明人等持续研究以改进由三层或更多层组成的、主要是由聚乙烯制成的、供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的强度,这种包装材料是在以前由本发明人等发明的。结果,本发明人等通过发现在至少为一层的、主要由聚乙烯制成的层压层中使用分子量分布为1.5至2.4的聚乙烯而完成本发明,根据JIS K-7124(1987)方法A或方法B测定,50%损坏物质的落镖冲击试验被认为是在实际运输期间符合物理强度改进的。

    于是,本发明的各目的是通过以下物品来实现的。物品1:一种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所说的包装材料包括一多层结构,其中所说的多层结构组成一层,所说的层合有其量为所说的层的20-90%重量的、分子量分布为1.5-2.4的聚乙烯。物品2:物品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多层结构具有40-150μm的厚度。物品3:物品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聚乙烯具有0.890-0.925g/cm3的密度。物品4:物品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聚乙烯具有0.02-2.00g/10min的熔体指数。物品5:物品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层含有其量为所说的层的45-90%重量的所说的聚乙烯。物品6:物品1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说的多层材料包含作为耐热层最外层和作为热封合层最内层。物品7:一种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所说的包装材料包括一含有不少于70%重量的聚乙烯的多层结构,其中

    所说的多层结构包含作为耐热层的最外层,中间层和作为热封合层的最内层,其中所说的中间层具有40-150μm的厚度,并且所说的中间层含有分子量分布为1.5-2.4、密度为0.890-0.925g/cm3和熔体指数为0.02-2.00g/10min、其量为所说的中间层的45-90%重量的聚乙烯。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包装材料的剖面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的包装材料的剖面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再一个例子的包装材料的剖面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再一个另外例子的包装材料的剖面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再又一个例子的包装材料的剖面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个例子的包装材料的透视图。

    图7是作为最后一个例子的包装材料的剖面图。

    数码的说明:1、6和9:包装材料2:热熔体3:光敏材料卷4:标签5:开口胶带(Opening-Securing tape)7:卡纸片8:光敏材料片10:热封合区

    本发明为一种供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它是由层压材料组成的各薄膜层形成的,其中至少为两层或更多层的聚乙烯层被层压并且包含至少为一层或更多层的光屏蔽层,其中至少为一层的上述的聚乙烯层是由分子量分布为1.5-2.4的聚乙烯构成的。由于这种构造而能实现上述的目的。

    在下文中,将对本发明的供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之实际构成作出解释。

    本发明的供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包括那些仅用主要为聚乙烯的层压薄膜构成的包装材料,也包括那些仅用主要为聚乙烯的层压薄膜与一可与纸或聚乙烯相比的耐热层诸如耐热的热塑性树脂层相层压,并且还与使用铝箔的减湿层或积附层相层压的包装材料。然而,在后一种型式中,附加的功能层,诸如耐热层,是根据特定需要而被封合和叠置在前一种的层压薄膜上的,如图1至4中所示。因此,主要使用前一种型式的包装材料。

    即,除了当包装材料经受特定的严酷条件时外,仅由厚度为60-250μm并且优选为130-170μm的层压薄膜组成的包装材料,能够充分令人满意地被使用。显然,它在成本、处理性和回收性方面比为数众多的层压其他层的包装材料要优越。如果上述的层压薄膜之厚度小于60μm的话,薄膜具有弱的劲度以致当在包装中包装薄膜时处理性变差,频繁地出现事故。此外,当薄膜的厚度超过250μm时,薄膜的紧度太强以致使为了折叠包封物和封合而将光敏材料插入到包封物中的如图6所示的包封物制造过程和操作成为不可能。此外,由于热容量是如此之大以致热转移变延迟。结果,如图7中所示,在包封物制造过程和包装过程中,难于使包封物通过热封合而粘合。

    在本发明中,数码1、6和9代表本发明的、由层压薄膜组成的包装材料。数码2代表热熔粘合剂。数码3代表盘形光敏材料卷。数码4代表标签。数码5为开口胶带。数码7为卡纸片。数码8代表光敏材料片。数码10代表热封合区。

    在层压薄膜中,要求最外层为耐热功能层和要求最内层为热封合功能层,以便促进如图6所示的包封制造过程和如图7中所示的包装过程。因此,上述的层压薄膜最好具有如图5中所示的层压层结构,其中,除了耐热和热封合功能外,作为供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所需的强度增强和光屏蔽功能被赋予于中间层,上面所说的中间层包括强度增强层和光屏蔽层的层压或层压层结构,其中所说的中间层除了强度增强和光屏蔽功能外还具有抗静电功能。在此情况下,最外层和最内层必须分别具有10μm或以上的层厚,以便实现耐热层和热封合层的功能。此外,中间层的层厚必须大于最外层或最内层的层厚以便实现强度增强的光屏蔽功能。此外,还要求将层压层薄膜的厚度设定在60-250μm的范围内。因此,最好将最外层和最内层的厚度分别定为处于10-50μm之间,并且优选为10-30μm。此外,最好还将最外层、中间层和最内层的比例定为1∶5∶1-1∶2∶1的范围内。此外,还最好将层压薄膜的总厚度设定在60-250μm的范围内,并使上述的中间层具有40μm至150μm的厚度。

    根据回收性和加工适用性要求最外层使用70%重量或以上的聚乙烯。由于最外层作为耐热层是重要的,因此,就聚乙烯来说,合适的是使用中或高密度聚乙烯,其中密度为0.93-0.95g/cm3和熔体指数为0.02-0.05的聚乙烯具有相当高的耐热性。如果上述的中或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低于0.93g/cm3的话,耐热强度就不充分,但是如果它超过0.95g/cm3的话,落镖冲击强度(其值在镖冲击试验时以JIS K-7124(1987)的方法A或B计算为50%破坏性损失被认为是符合包装材料在运输期间的物理强度的要求的)开始降低。此外,当熔体指数低于0.02时,模塑性开始变坏。反之,当它超过0.05时,落镖冲击强度下降。

    上述的熔体指数值为根据JIS K6760中的″聚乙烯试验法″,在JIS K7210(1976)、″热塑性塑料的流动试验″、表1、条件4中所述的试验温度为190℃和试验负荷为2.16kg重的条件下计算的测定值。此外,上述的中或高密度聚乙烯在最外层中最好为聚乙烯的40-80%重量。如果中或高密度聚乙烯少于其40%重量的话,耐热性变劣。如果中或高密度聚乙烯超过80%重量的话,落镖冲击强度降低。

    抗震性卓越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与上述的中或高密度聚乙烯相比是优选用于最外层或最内层中的聚乙烯。上述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是通过乙烯与掺有3-20个热熔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而制备的。上述的α-烯烃为例如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1-并四苯和1-十八烯。在这些α-烯烃中,具有30-60%重量碳原子的α-烯烃依据提高抗震性和稳定的流延性而被优选。α-烯烃的含量优选为30-60%重量,并且特别为40-60%重量。

    根据本发明人在先申请的前一个发明,与上述聚乙烯的抗震性相关的层压薄膜的按JIS K7124的方法A测定的落镖冲击强度,按照最外层和最内层二者考虑被允许为800g或以上,并且优选为1000g或以上,当落镖冲击强度为800g或以下时,在实际的运输期间会引起包装材料破裂或穿孔。然而,由于运输条件现已激烈地变化以致上述的指数已成为不充分。本发明人等经持续费力的研究,发现在方法A的测定限度或以上的强度是必要的。并且在方法B中800g或更高的强度确不会导致破裂或穿孔。此外,就模拟的运输评估来说,现已发现,由NSTA规定的常规垂直振动法:振动频率为7Hz,重力加速度为1.0G,35分镜的振动持续时间和14700次的振动数是不可能重现实际的运输条件的,以致必须有一种更严格的模拟试验法。本发明在振动数为16.5次(大于指定数)和双倍的重力加速度,即,如规定情况那样严格的33次下对每种包装材料进行评估。此外,假定在运输期间包装材料下落,坠落试验还在比级别I更严格的估价条件下进行评估。

    为了得到具有上述的落镖冲击强度的多层薄膜,最好在至少为一层的层中含有20%重量至90%重量的分子量分布为1.5至2.4的聚乙烯、而优选为38%重量在90%重量的聚乙烯、更优选为45%重量至90%重量的聚乙烯。如果在层压薄膜的任一层中不使用分子量分布为2.4或以下的聚乙烯的话,或者如果,甚至在上述的条件被满足时,其量为少于20%重量聚乙烯的话,就几乎不可能以与现有技术的上述的层压薄膜相同方式,用方法B得到800g或以上的落镖冲击强度。

    如果它超过90%重量的话,就难于添加足量的光屏蔽材料。在此情况下也难于添加为调整成层条件(厚度均匀值、树脂溶解度和层流动性)用的添加剂。因此,这几乎不可能得到稳定的薄膜。于是,如果它超过90%重量的话,它作为包装材料的原料是不合适的。

    使用分子量分布小于1.5的材料是难于制造包装材料的,因为需要使用催化剂控制反应点。在这样的场合,生产率被降低并且树脂变得非常昂贵,以致这样的材料作为包装材料的原料是不适用的。

    为了得到令人满意的落镖冲击强度,优选使用具有密度为0.890-0.925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其分子量分布为1.5至2.4。

    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能够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计算的测定而得到。

    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作为测定条件,在装有孔径为103A°-106A°的柱上装入聚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用溶剂1,2,4-三氯代苯膨胀。在测定期间柱内温度被保持在140℃。在溶剂流出速度为1ml/min下材料被流出,其速度通过使用差示折光计检测。

    作为标准测定物质,使用标准的聚苯乙烯。

    分子量分布可由上述的测定和操作: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而算得。

    光屏蔽层可被设置在任何层中,例如在如图1至4所示的最内层或复合层中,而并不被限定设置在如图5中所示的中间层中。然而,光屏蔽层最好不设置在与光敏材料直接接触的最内层中。此外,光屏蔽层可以是积附层或含光屏蔽材料的层。对光屏蔽材料未加以特别的限制。光屏蔽材料包括炭黑、氧化铁、二氧化钛、铝粉、铝涂料、碳酸钙、硫酸钡以及有机和无机颜料。其中,从光屏蔽效果和分散性考虑,优选为炭黑。

    就最内层而言,优选使用能配合温度变化而在的低温封合并具有良好的封合强度的低密度聚乙烯。特别优选的是密度为0.920g/cm3的聚乙烯。

    由于层压薄膜是由上述的各功能层的层压结构组成的,因此能使本发明的目的得以实现。然而,考虑到本发明的包装材料的成本、加工性、作为包装材料的处理性、回收性等,因此包装材料最好应具有以下的特性。

    希望层压薄膜的最外层和最内层的摩擦系数处于0.15-0.50的范围内,并且优选为0.20-0.40。如果最外层的摩擦系数小于0.15的话,当包装材料堆积时,它们容易滑动而无法被堆积。如果最内层的摩擦系数小于0.15的话,当进行自动化内包装时,在内部的产品发生滑动而影响稳定的自动化内包装。此外,如果最外层的摩擦系数或最内层的摩擦系数大于0.50的话,当在完成包封过程中对包装材料进行定位时,由于难于滑动而容易造成损失。通过将聚乙烯与合适的润滑剂、防粘连剂或防氧化剂的混合能够以低的费用控制上述的摩擦系数。

    由于聚乙烯种类不同而引起的摩擦系数间的差别如下。通常,中-或高-密度聚乙烯具有高的润滑值。低密度聚乙烯,特别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具有低的润滑值。此外,在一般的实践中,最外层通过使用上述的聚乙烯就能达到上述范围的摩擦系数,而最内层要求混合添加剂并对它们加以控制。然而,如果仅仅对最内层的摩擦系数加以控制的话,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发生添加剂的渗出,即,在层上出现添加剂迁移以致摩擦系数容易变化。因此,必须控制包括毗邻层的复合层。当考虑平衡最外层摩擦系数与最内层摩擦系数时,应控制最内层与最外层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添加剂的迁移,最好使最内层的摩擦系数稍高于最外层的摩擦系数。理想的差别为0.02-0.10并且优选为0.03-0.07。

    顺便要提及的是,光敏材料的包装通常是在暗室中进行的。因此,考虑到包装的可操作性,能从包装材料的表面侧可见到的最外层的颜色最好不是吸光性颜色。外层最好含反光性颜色的颜料或者最好在最外层上印有反光性层。上述最外层的反射程度最好根据暗室级别、成本、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质和设计而被综合地确定。然而,从回收观点考虑,颜料和印刷油墨两者的量应尽可能缩少。顺便提及,如以上所述,包装材料的最外层优选为反光的。然而,就便于比较而论,最内层的颜色优选是吸光性的。

    从回收角度考虑,除包装材料的层压薄膜用的材料外的其他材料还与层压薄膜材料相接近是有好处的,因为当在处理它们时或者为了提高回收后用再生物的纯度均不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分离。即,完成包封物过程中所用的热熔体最好不是含橡胶型的、而是丙烯酸树脂型的,并且更优选的是使用含聚烯烃型热熔体。此外,为固定包封物口的胶带和标签最好是由聚乙烯组成的。此外,最好还不要使用不是必需的材料。

    其次,将对层压薄膜的每一层的成型方法进行说明。最外层、中间层和最内层是通过吹胀法、流延法、T型模头法、压延法或取向法中的一种而分别地形成的,然后将得到的这些层可通过采用挤出法、干法、湿法或热熔体层压法进行层压。就层压来说,从增加聚乙烯的纯度着眼,优选应用使用聚乙烯的挤出层合法。

    此外,如果贯彻经济准则的话,优选以最少可能数目的过程来层压最外层、中间层和最内层。因此,优选采用共挤出-吹胀法、共挤出-流延法、共挤出-T型模头法、共挤出-压延法或共挤出-取向法以形成全部的或部分的层。从薄膜宽度能以微小增加方式进行改变和能以方便与低费用的方式制造着色薄膜考虑,特别优选采用吹胀法。

    对作为强度增强层的中间层来说,并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利用本发明人等设想的、如日本特许O.P.I.出版物No.146539/1990和196238/1990中所说的技术。例如,能够采用在其中添加5-25%重量的、门尼粘度为10-100[ML 1+4(100℃)]和碘价为20(I2 g/100g EPDM)或以下的乙烯-丙烯橡胶的方法(日本特许O.P.I.出版物No.146539/1990)。此外,例如,使用一种由20-50%重量的密度为0.870-0.930g/cm3和熔体指数为0.1-10g/min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5-30%重量的密度0.931-0.949g/cm3和熔体指数为0.01-10g/10min的中密度聚乙烯和30-50%重量的密度为0.950g/cm3或以上和熔体指数为0.01-0.5g/10min的高密度聚乙烯组成的,并经1.5倍以45°角斜交的单轴向取向的双轴取向层压薄膜(参见日本特许O.P.I.出版物No.196238/1990)。在此场合,这种斜交取向薄膜(中间层)与最外层一起共挤出。此外,这种斜交取向薄膜(中间层)还与最内层一起共挤出。继此之后,从经济角度考虑最好将它们取向进行交向层压。

    另外,为了增大抗冲强度,最好是增加上述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的比例和除去高密度聚乙烯,或者将上述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的比例调整到40-70%重量以及还将高密度聚乙烯的比例调整到30-60%重量。此外,除上述的两发明之外,将密度为0.900g/cm3或以下和熔体指数为3.0-5.0g/10min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添加到上述的35-65%重量的中密度聚乙烯和25-55%重量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中对强度增强也是有效的。还有,为了形成上述的强度增强最好将最外层、中间层和最内层通过共挤出-吹胀法来形成。

    作为由本发明的包装材料生产的包装产品,如图6中所示的装卷的包装产品和如图7中所示的装片的包装产品可被例举。然而,对包封物的形式、热封部位和包封口是否折叠等未加以特别的限制。

                         实施例

    以下将与比较例一起提供具体实施例。顺便提及,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均被集中地列于表1中。

    表1  符号           组分    密度  (g/cm3)    熔体指数   (g/10min)  分子量分布    (Mw/MN)  A中密度聚乙烯(MDPE)  0.942    0.024    40.0  B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  0.915    1.000    3.5  C低密度聚乙烯(LDPE)  0.922    7.000    10.0  D低密度聚乙烯(LDPE)  0.927    4.000    9.0  E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  0.907    3.000    3.5  G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  0.902    1.000    2.0  H低密度聚乙烯(LDPE)  0.924    0.400    10.0  I低密度聚乙烯(LDPE)  0.920    0.230    5.0  K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  0.905    0.800    5.0  L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  0.915    2.300    2.6  M低密度聚乙烯(LDPE)  0.917    6.500    10.0  N高密度聚乙烯(HDPE)  0.964    3.000    20.0  门尼粘度    碘价  O乙烯-丙烯橡胶  0.860    90    15实施例1

    最外层是一层20μm厚的层,它是由65%重量的密度为0.942g/cm3和熔体指数为0.024g/10min的中密度聚乙烯(A)、30%重量的密度为0.915g/cm3和熔体指数为1.000g/10min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B)、3%重量的密度为0.915g/cm3和熔体指数为1.000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C)和3%重量的二氧化钛组成的。

    中间层是一层厚度为100μm的层,它是由38%重量的聚乙烯(A)、38%重量的密度为0.902g/cm3和熔体指数为1.000g/10min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G)、10%重量的聚乙烯(C)、9%重量的密度为860g/cm3、门尼粘度为90[ML1+4(100℃)]和碘价为15(I2g/100gEPDM)的乙烯-丙烯橡胶(O)和5%重量的炭黑组成的。

    最内层是一层厚度为20μm的层,它是由66.0%重量的密度为0.860g/cm3和熔体指数为0.400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H)、20.0%重量的乙烯-丙烯橡胶(O)和14.0%重量的聚乙烯(C)组成的。

    使用上述的三层,通过三层共挤出一吹胀法形成薄膜层压的包装材料,用防粘连剂和滑爽剂控制最外层的动摩擦系数为0.25和最内层的动摩擦系数为0.30。实施例2

    最外层是一层厚度为25μm的层,它是由57%重量的聚乙烯(A)、38%重量的聚乙烯(G)、2%重量的聚乙烯(C)和3%重量的二氧化钛组成的。

    中间层是一层厚度为90μm的层,它是由40%重量的聚乙烯(A)、45%重量的聚乙烯(G)、10%重量的聚乙烯(C)和5%重量的炭黑组成的。

    最内层是一层厚度为25μm的层,它是由96.0%的密度为0.920g/cm3和熔体指数为0.230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i)和4.0%重量的聚乙烯(C)组成的。

    除了上述的层构造外,实施例2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实施例3

    最外层是一层厚度为30μm的层,它是由47.5%重量的聚乙烯(A)、47.5%重量的聚乙烯(G)、2%重量的聚乙烯(C)和3%重量的二氧化钛组成的。

    中间层是由在最外侧面上的中间层和在最内侧面上的中间层组成的。在最外侧面上的中间层和在最内侧面上的中间层两者分别是由40%重量的聚乙烯(A)、45%重量的聚乙烯(G)、10%重量的聚乙烯(C)和5%重量的炭黑组成的。

    最内层是一层厚度为30μm的层,它是由86%重量的聚乙烯(H)和14%重量的聚乙烯(C)组成的。

    上述的最外层和在最外侧面上的中间层一起经受共挤出,而最内层上的中间层与最内层也一起经受共挤出。然后,它们两者均受到1.5倍的单轴取向以便构成层压薄膜。将层压薄膜的上述二片彼此面对以这样的方式以便使每一中间层的取向轴的交叉的轴线角为90度以致它们与10μm层厚的、由密度为0.917g/cm3和熔体指数为6.500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M)组成的层相层压,而得到包装材料的层压薄膜。除此之外,实施例3是与实施例1一样的。实施例4

    除了最外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80μm、最内层的厚度为20μm和上述的每一层是分别通过吹胀法而被涂覆并且与10μm厚的聚乙烯(M)一起经受挤出复合以形成包装材料的层压薄膜外,实施例4的试样是与实施例2的试样相同的。实施例5

    形成空气垫层的、30μm厚的薄膜是由100%重量的、具有密度为0.927g/cm3、熔体指数为4.000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D)组成的,该薄膜被形成在未漂白的牛皮纸上,其中上述薄膜的宽度比上述未漂白的牛皮纸窄,并且将一具有厚度为10μm的薄膜以如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与-15μm厚的聚乙烯(M)层层压以致得到如图4中相同方式的层层压结构的包装材料。这种包装材料以实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被使用。实施例6

    将实施例5中的具有厚度为100μm的薄膜使与如实施例3的中间层中的相同材料进行共挤出,然后对其进行1.5倍的单轴取向以致得到二薄膜。将上述的二片薄膜与具有厚度为10μm的聚乙烯层(M)以这样的方式层压以致使每一中间层的取向轴的交叉轴线角为90度。除此之外,实施例6是与实施例5中相同的。比较例1

    除了将中间层内的聚乙烯(G)改为聚乙烯(B)和最内层是一层由100%重量的具有密度为0.907和熔体指数为3.000g/10min的超低密度聚乙烯(E)组成的外,比较例1的试样是与实施例1中的试样相同的。比较例2

    除了将最外层和中间层中的聚乙烯(G)改为一层由100%重量的密度为0.905和熔体指数为0.800g/10min的超低密度聚乙烯(E)组成的层外,比较例2的试样与实施例2的相同。比较例3

    除了将最外层和中间层中的聚乙烯(G)改为一层由100%重量的具有密度为0.915和熔体指数为2.300g/10min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E)的层外,比较例3的试样是与实施例3中的试样相同的。比较例4

    除了最外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是80μm和最内层的厚度为20μm以及上述层的每一层是分别通过吹胀法形成的并且与具有10μm厚度的聚乙烯(M)一起挤出叠合而形成包装材料的层压薄膜外,比较例4的试样是与比较例2中的试样相同的。比较例5

    除了具有厚度为100μm的薄膜的结构是与比较例1中中间层的结构相同外,比较例5的试样是与实施例5中的试样相同的。比较例6

    实施例5中的具有厚度为100μm的薄膜使与比较例2中中间层中的相同材料进行共挤出,然后将它进行1.5倍的单轴取向以致得到两薄膜。用具有10μm厚度的聚乙烯层(M)以这样的方式对上述的二片薄膜进行层压以致每一中间层的取向轴的交叉轴线角为90度。除此之外,比较例6是与实施例5相同的。

    表2和3显示在上述的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中,所得包装材料的每次评估试验的结果。表2和3中的评估试验条件如下:落镖冲击试验:通过JIS-K-7124方法A和B显示50%破坏的物质。振动试验:按照JIS-Z-0200和JIS-Z-0230,垂直方向,重力加速

          度为2.0G,频率为22.5Hz,振动次数为243000次和振

          动持续时间为180分钟。包装形式及其评估方法如以下

          所述。坠落试验:按照JIS-Z-0200和JIS-Z-0202,材料从80cm高带有2-3

          个侧边和一个表面的台面下落。包装形式及其评估方

          法如以下所述。包装类型:将芯夹(一种防止纸管压碎的装置)插入到柯尼卡色纸

          QA(光面)(152mm×175m)的纸管部分。将该纸管插入

          到包封物中,包封物为宽度260m×gazette宽160mm×

          长580mm,包封物在折叠二次半后用粘胶带封合。如

          图6中所示,包封口用粘胶带封合。底部用丙烯酸树脂

          热熔体2粘合。在由密度为0.964g/cm3和熔体指数为

          3.000g/10min的高密度聚乙烯(N)制成的标签上记录主

         要的数据。此外,用由聚乙烯(N)制成的封口胶带5固

          定和封住包装材料口。振动试验和坠落试验的评估方法:

          在试验经肉眼检查后是否有刮痕。此后,使照相

          纸遭受到不同强度的光照以致通过照相过程检查是否

          出现模糊。

      D:当照相纸受到强度为3000勒克斯的光照射三小时后,

         出现针孔型模糊。

      C:当照相纸受到强度为100000勒克斯的光照射三小时后,

         出现针孔型模糊。

      B:尽管出现刮痕,但未发生模糊。

      A:未出现刮痕。回收性:

      A:该产品可能被回收。

      D:该产品难于被回收。所用的材料:从节省材料的观点考虑,记录构成的材料、包装材

      料的尺寸与厚度。成本/加工数:

       确定成为一层时的单一过程的次数。成本率:它由与比较例1的包装材料的包封尺寸之相对比率表示,

      比较例1的包装材料的包封尺寸被定为100。

    表2  评估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落镖冲击法A  外侧  内侧(g)   1100   或以上   1100   或以上  1100  或以上  1100  或以上  1100  或以上  1100  或以上  1100  或以上  1100  或以上  900  1100  或以上  900  1100  或以上落镖冲击法B  外侧  内侧(g)   900   900  900  900  1000  1000  950  950  400  1000  400  1100振动试验    B    B    B    B    A    A坠落试验    B    B    B    B    B    B回收可分离性    A    A    A    A    D    D所用的材料  纸:  树脂:   0g/m2   140μm  0g/m2  140μm  0g/m2  140μm  0g/m2  140μm  70g/m2  145μm  70g/m2  145μm  成本  加工次数  成本率    1    85    1    85    3    95    5    110    5    100    4    100

    表3评估项目   比较例1   比校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比较例5   比较例6落镖冲击法A  外侧  内侧(g)  1000  1050    900    1000  1100  或以上  1100  或以上   1050   1100  900  1100   900   1100   或以上落镖冲击法B  外侧  内侧(g)  450  470    400    450  600  600   500   500  400  500   400   600振动试验  D    D  C   D  A   A坠落试验  D    D  D   D  D   D回收可分离性  A    A  A   A  D   D所用的材料  纸:  树脂:  0g/m2  140μm    0g/m2    140μm  0g/m2  140μm   0g/m2   140μm  70g/m2  145μm   70g/m2   145μm  成本  加工次数  成本率  1  85    1    85  3  95   5   110   4   100   6   100

    通过表2和3的结果的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3的包装材料与比较例1至3的包装材料相比较,在强度方向得到提高。此外,当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3的包装材料与比较例5和6的包装材料相比较时,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3的包装材料在强度、成本和回收性方面是优越的。此外,当与比较例4至6相比时,本发明的实施例4至6的包装材料在强度方面已被提高。

供照相材料用的包装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供照相材料用的包装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供照相材料用的包装材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照相材料用的包装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照相材料用的包装材料.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敏材料用的包装材料,所说的包装材料包括一种多层结构,其中所说的多层结构包括一层,所说的层的含有其量为所说的层的20-90重量的、分子量分布为1.5至2.4的聚乙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层状产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