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215898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4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2820.6

申请日:

1997.02.21

公开号:

CN1163220A

公开日:

1997.10.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5D47/08申请日:19970221授权公告日:20020417终止日期:2014022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65D41/02

主分类号:

B65D41/02

申请人:

日本皇冠塞株式会社;

发明人:

近江英彦; 久保建夫; 熊田光雄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6.03.22 JP 66536/96; 1996.08.23 JP 222018/9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兆先;黄力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铰链式盖,包括一个盖体、一个与盖体形成一体以盖住盖体和裙体外表面的外筒,及通过铰链连在外筒上端部分的上盖,裙部有多个沿轴向的槽缝以沿周向保持距离,裙部和外筒通过分割面分开但通过多个在分割面上或下端形成的可断裂桥形部分形成一体,裙部外表面与外筒内表面在至少盖体嵌装在口部状态下在分割面处紧密接触。盖有可靠密封结构并在用后便于从口部取下而不需工具。盖可通过一系列工序生产出来并可提供良好封装标记。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铰链式盖,包括: 一个包括顶板部分和裙部的盖体,该顶板部分具有一个流出孔或 一个用来形成该流出孔的部分,该裙部具有一个在其内表面上形成的 突起部分,用来与容器的口部相啮合;   一个与所述盖体形成一体的外筒,用来遮盖住所述盖体和所述的 裙部的外表面;以及 一个通过一个铰链连接在所述外筒的上端部分的上盖; 其中,所述的盖体的该裙部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槽缝,以便 沿周向保持一个距离,所述盖体的该裙部和所述外筒通过分割面互相 分开但仍通过多个可断裂的桥形部分形成一体,这些桥形部分在该分 割面的上端或下端形成,该盖体的裙部的外表面与该外筒的内表面在 处于至少该盖体嵌装在该容器的该口部的状态下时互相在该分割面处 紧密接触。
2: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铰链式盖,其特征在于:在该盖体的该 顶板部分的该上表面上的周边形成有一个较小的周边突起部分,在该 上盖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一个水平表面,以便与所述周边突起部分的该 上端相接触。
3: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铰链式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裙 部的外表面与该外筒的该内表面除去该可断裂的桥形部分以外都通过 分割面互相分开,该分割面是在注射成型或压缩成型工序以后通过切 割形成的。
4: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铰链式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所 述裙部和所述外筒通过所述可断裂的桥形部分和一个不会破裂的连接 部分连接在一起。
5: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铰链式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部分 具有用来形成该以一个刻痕分段的流出孔的该部分。
6: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铰链式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具有 一条从其下端向其上端延伸的削弱线。
7: 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铰链式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削弱线位 于所述的上盖和所述外筒通过一个铰链连接在一起的部分附近,一个 切口在所述的削弱线的该上端或该下端处形成。

说明书


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能牢固地嵌装和固定在容器的口部,又能方便地从该容器的该口部取下而且不需要使用任何专用工具的铰链式盖,该盖可提供优良的密封和封装标记。

    塑料盖具有优良的可模塑性并呈现极好的柔性,因此它可以通过压盖工序牢固地嵌装和固定在容器的口部,以保持高度的密封。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塑料盖被用在玻璃瓶和由与盖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塑料容器上。为了满足在处理时重新使用资源和把盖和瓶分开的要求,最好能方便地把盖从容器的口部取下而且不需要使用例如刀具之类的工具。

    人们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在处理时能和瓶分开的盖。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说明书59247/1994中就公开了一种容器闭合结构,包括一个嵌装并固定在容器的口部的盖体,一个用螺钉连接在盖体上的筒,以及一个通过铰链与筒相连接的上盖。在该容器闭合结构中,盖体包括一个具有用来形成流出孔的可破裂部分的顶板部分,一个整体地连接在顶板地周边上的侧壁,以及从顶板部分的内表面向下延伸并且同侧壁保持一个适当间隙的内环。也就是说,当容器的口部被装配在侧壁与内环之间时,盖体就被固定在容器的口部。而且,侧壁被制成朝后面加宽或者具有多个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槽缝以便沿周向保持一个适当距离,从而使盖体能从容器的口部取下而且无需使用任何专用工具。此外,侧壁的上部外圆周面上加工有螺纹以便与筒相固定。当筒与侧壁相啮合并且由侧壁固定时,侧壁可通过筒推进并且被牢固地固定在容器的口部,从而保持良好的密封。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容器闭合结构,转动整体形成在上盖上的筒,可使盖体从侧壁上取下。因此,盖体可以方便地用手从容器的口部取下,并且在处理的时候也能方便地和容器分开。

    此外,日本实用新型公开说明书9751/1995中也公开了一种容器闭合结构,包括一个嵌固在容器的口部的内塞、一个外筒以及一个上盖。像上述盖体一样,形成在其顶板部分上的该容器闭合结构的内塞具有一个用来形成流出孔的可破裂部分,并且使容器的口部被嵌在侧壁和内环之间。此外,顶板部具有一个环形的直立部分,该直立部分被制成围绕住该可破裂部分,而上盖则用螺钉嵌装在该直立部分的外表面附近。外筒设置成围绕内塞的侧壁的外圆周面,外筒和内塞的侧壁通过一个削弱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加强环嵌装在外筒内表面与侧壁外表面之间的空隙中。这就是说,在该容器闭合结构处于嵌装在容器的口部的状态下,内塞的侧壁是通过该加强环而被推到容器的口部的壁上,由此内塞就被牢固地固定在容器的口部,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密封。通过断开该削弱部分,外筒可以方便地从内塞上撕开。由于外筒被从内塞上撕开,侧壁不能再通过加强环推进。所以,内塞可以从容器的口部取下而且无需使用任何专用工具。如上所述,这种容器闭合结构在处理时能方便地和容器分开。此外,在外筒从内塞上被撕开以后,由于内塞被从容器的口部取下,该容器闭合结构提供了封装的标记。

    但是,前一种容器闭合构造,即日本实用新型公开说明书59247/1994中的容器闭合构造却不能提供封装的标记。也就是说,该容器闭合结构的取下既不是通过撕开与盖制成一体的筒也不是通过损坏盖体。因此,即使把已经被从容器的口部取下一次的容器闭合结构再次嵌装在容器的口部上,这个已被取下过的事实一点也不可能为第三者辩认出。此外,这种容器闭合结构是由两个模压件构成的,即由盖体和与上盖制成一体的筒所构成的。因此,这种容器闭合结构不可能通过一次模压制成。此外,生产出来的这两个模压件还必须连接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低生产率的问题。

    此外,后一种容器闭合结构,即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说明书9751/1995中的容器闭合结构是由一个与外筒模压成一体的内塞、一个上盖和一个加强环这三个模压件构成的,它只能以既便与前一种容器闭合结构相比还要低得多的效率进行生产。况且,与外筒制成一体的内塞具有由内环、侧壁和外筒组成的一个复杂的三壁结构。另外,一个单独模压的加强环必须嵌装在侧壁与外筒之间。因此,就使金属模变得复杂并且所模压的内塞必须具有很高的尺寸精度。加之,存在着加强环在进行压盖工序以前落下的可能性,从生产的观点看,这是一个严重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上述常规的容器闭合结构的缺点的铰链式盖,该盖在处理时能方便地和容器分开并能提供优良的封装标记,该盖便于模压和制造并且能在压盖时有效地防止破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铰链式盖,包括:

    一个包括顶板部分和裙部的盖体,该顶板部分具有一个流出孔或一个用来形成流出孔的部分,该裙部具有一个在其内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分,用来与容器的口部相啮合;

    一个与所述的盖体形成一体的外筒,用来遮盖住所述盖体和所述裙部的外表面;以及

    一个通过一个铰链连接在所述的外筒的上端部分的上盖;

    其中所述盖体的裙部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槽缝,以便沿周向保持一个距离,所述盖体的裙部和所述外筒通过分割面互相分开但仍通过多个可断裂的桥形部分形成一体,该桥形部分在分割面的上端或下端形成,盖体的裙部的外表面与外筒的内表面在处于至少盖体嵌装在容器的口部的状态下可在分割面处相互紧密接触。

    在本发明的铰链式盖中,最好在盖体的顶板部分的上表面的周边上设置有一个较小的周边突起部分,并且在上盖的内表面上具有一个与该周边突起部分的上端相接触的水平表面。

    当盖体的顶板部分具有一个用来形成流出孔的部分时,最好该部分有一个用于打开该孔的舌片。

    在本发明的铰链式盖中,在压盖时该外筒保护着盖体的裙部。在容器的口部处于关闭状态时,外筒通过分割面与盖体的裙部的外表面紧密接触以保持密封。在打开该盖时,将外筒向上或向下推动便使可断裂的桥形部分断开,使得外筒可与上盖整体地一起取出。外筒被取下后,盖体的裙部就能方便地与容器的口部分开而无需使用任何工具。

    在这种铰链式盖中,盖体的顶板部分具有一个用来形成流出孔的部分并且提供了优良的封装标记。

    本发明的盖包括被整体模压成一件的盖体、外筒和上盖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上盖通过一个铰链与外筒相连接,该外筒通过可断裂的桥形部分与盖体的裙部模压成一体。因此,本发明的盖基本上可以通过单道模压工序生产出来,体现了很高的生产率。

    此外,盖体的裙部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槽缝,以便沿周向保持一个距离。因此,当取下外筒时,裙部可以沿径向向外扩张,以便于盖体从容器的口部取下。

    此外,根据本发明,盖体的裙部和外筒通过分割面互相分开但仍通过在分割面的上端或下端上的可断裂的桥形部分而被模压成一个整体。此外,盖体的裙部的外表面与外筒的内表面在分割面处紧密接触。

    这就是说,当裙部和外筒在分割面处紧密接触时,盖体的裙部受到外筒的箍紧而处于该口部至少被密封的状态,即裙部不能向外扩张并且容器的口部受到可靠密封的状态。在本发明的盖中,其裙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槽缝是特别重要的。这就是说,在裙部上的这些槽缝起着削弱容器的口部与裙部的突起部分之间的啮合的作用。但是,当裙部受到外筒的箍紧时,就又实现了牢固而可靠的啮合。

    设置在分割面的上端或下端上的多个可断裂的桥形部分用来使盖体的裙部与外筒相连接。因此分割面上的槽缝对桥形部分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在压盖工序时,盖体的裙部的外表面与外筒的内表面在分割面上紧密接触。因此,在压盖操作过程中,由于外力被阻止而不能作用在可断裂的桥形部分上,从而保护了桥形部分。

    在盖体的顶板的上表面上在周边处形成有较小的周边突起部分,当上盖被关闭时,在上盖的内表面沿整个周边上形成的水平面就与该突起部分的上端相接触。因此,在压盖操作过程中或当盖被传送或供应时,该周边突起部分起着挡块的作用,作用在上盖上的压力由该周边突起部分承受。因而更加有效地防止了外力作用在桥形部分上,桥形部分受到了完善的保护。

    此外,当外筒被向上或向下推动时,在外筒与裙部之间的分割面上将发生偏移,把盖体连接在外筒上的桥形部分由于受到剪切力而被切断。在盖体的裙部上形成有多个槽缝。因此,当外筒从裙部取下后,裙部就可以沿径向向外扩张。由此盖体可以方便地与容器的口部分开并且容器的口部可以方便地打开而无需使用任何工具。

    被取下的外筒表明盖体已经被从容器的口部取出。因此,其盖体的顶板部分具有一个用来形成流出孔的部分的类型的铰链式盖,由于该外筒而提供了改进的封装标记。

    根据本发明,盖体的裙部、外筒和上盖可以通过注射成型或压缩成型为一体,然后使用一把刀具或其他类似物在盖体的裙部与外筒之间制出一条槽缝,因而除去桥形部分以外的部分都是互相分开的。因此,该盖可以使用一个包括一个型芯和一个模腔的普通的金属模模压而方便地生产出来。

    此外,在本发明中,盖体的裙部和外筒可以通过桥形部分以及通过一个不会断裂的连接部分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在桥形部分已断裂后,就可以把外筒和盖体一起从容器的口部取下。此外,在外筒上可以制出一条从其下端向上延伸的削弱线。通过沿着这条削弱线把它断开可以方便把外筒取出。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铰链式盖的侧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铰链式盖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下的视图,其中图2(A)为顶视图;图2(B)为侧视图;图2(C)为底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铰链式盖处于嵌装在容器的口部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图4是示出处于外筒和上盖都从嵌装在容器的口部的盖体上一起取下的状态下的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铰链式盖的侧视图;以及

    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个铰链式盖的顶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看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铰链式盖的侧剖视图(图1),一个示出图1的铰链式盖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下的视图(图2,其中图2A为顶视图,图2B为侧视图,图2C为底视图),以及一个示出铰链式盖处于嵌装在容器的口部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图3),本发明的铰链式盖大致上包括盖体1,一个连接在盖体上的外筒2,以及通过铰链3连接在外筒2的上端的上盖4。从图1和2中可以知道,可以转动并且关闭上盖4以便把盖体1完全盖住(图1),也可以转动并且打开上盖从而使盖体1露出(图2)。然后将舌片13撕去,就可以把装在容器中的液体倒出。盖体1包括一个顶板部分5和从其外周边向下悬挂的裙部6。

    图4示出了外筒2和上盖4都从嵌装在容器的口部50上的盖体1上取下后的状态。

    如图3中所清楚示出的,沿着裙部6的内周边形成有一个突起部分7,以便与容器的口部50的外周边侧壁的凹进部分51相啮合,从而使得容器的口部50与顶板部分5内表面紧密接触,以实现密封。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顶板部分5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内环8以便与容器的口部50的内周边侧壁相啮合,借此即使在容器的口部50的内周边侧壁上也实现密封,从而达到更加可靠的密封。

    此外,参看图1和3,盖体1的顶板部分5具有一个用来形成一个流出孔的部分11,该孔是通过刻痕10而形成的。该部分11装置有用来打开容器口部的舌片12。当开启舌片12受拉时,刻痕10就破裂,流出孔就在部分11中形成,装在容器中的液体可通过该流出孔倒出。这里最好在开启舌片12上设置有用来防止滑动的滚花凸起部13,使得该舌片便于用手拉动。

    周边突起部分14在顶板部分5的外表面上形成,以便围绕着用来形成流出孔的部分11。在倒出液体时,周边突起部分14作为一个  导向件作用,从而使液体能平稳地倒出。

    一个方向向下的周边突起部分15在上盖4的内表面上形成,该部分15当上盖4被关闭时与周边突起部分14的内周边表面紧密接触。也就是说,即使处于流出孔已经在部分11中形成的情况下,当上盖4被关闭并保持良好密封时,该孔仍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参看图1和2(A),最好围绕部分11的周边突起部分14沿着外筒2和上盖4通过铰链3连接在一起的这一侧的对置侧上的半个周边部分14a较高,而沿在铰链3这一侧上的半个周边部分14b较低。这是因为当上盖4被关闭时,形成在上盖4上的取向向下的周边突起部分15可以平滑地进入周边突起部分14中,并且上盖4的转动也不受阻碍。此外,容器里面的东西从铰链连接部分3的对置侧倒出,并且用来导引倒出物料的周边突起部分14的功能不受损害。

    外筒2的设置应能遮盖住裙部6的外周边表面。如图4中所清楚示出的,为外筒2所覆盖的盖体1的裙部6上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槽缝20,以便沿周向保持一个距离。

    盖体1的裙部和外筒2通过周边的切割面互相分开。但是,裙部6和外筒2仍通过在切割面21上端的多个可断裂的桥形部分整体地模压成一体。图2A清楚地示出了桥形部分22。图4示出了在裙部6和外筒2(它们已被从盖体1取下)上的仍用22’表示的桥形部分22。

    当盖体1与容器的口部50处于密封状态时(图3),盖体的裙部6的外表面与外筒2的内表面在切割面21处互相紧密接触。

    当桥形部分22被断裂而使外筒2与盖体1分开时,裙部6将因多个槽缝20的作用而向外扩张,该槽缝在盖体1的裙部6上形成并且沿着该轴线方向上延伸。因此,在该容器的该口部50的外周壁侧上的凹进部分51就与裙部的朝内的突起部分7相脱开,因而便于把盖体1从容器的口部50上取下。该槽缝的数目及其沿周边方向的间距可以根据上述要点适当地决定。

    在本发明的盖中,最好裙部6上设置有其数目通常为2-20特别是8-12的槽缝20,该数目随着盖的直径而变化。

    由于裙部6和外筒2互相在分割面21处紧密地接触,该盖体的裙部6就被外筒2箍住而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盖体1嵌装在容器的口部50上,裙部6被阻止而不能向外扩张,因而容器的口部50被可靠地密封。在本发明的盖的情况下,其中裙部6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槽缝20,这种紧密接触状态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说,在部6中的槽缝20起着削弱在沿着容器的口部50的外周边形成的凹进部分51与裙部6的突起部分7之间的啮合的作用。但是,由于外筒2作用在裙部上的箍紧力,因而,可以获得牢固而可靠的啮合。

    在图1-4中,盖体的裙部6和外筒2仅仅通过可断裂的桥形部分22联接在一起。因此,当用手指对用铰链连接到外筒2上的上盖4向上拉或者向下压时,在外筒2与分割面21上的裙部6之间将发生偏离,使将盖体1与外筒2相联接的桥形部分22也容易被剪力所破坏。

    图4示出了外筒2从嵌装并固定在容器的口部50上的盖体1取下后的状态。该盖体的裙部6已经具有槽缝20。因而,当把外筒2从裙体6上取下后,裙部6就能沿径向向外扩张,该盖体就能方便地从容器的口部50上分开并且取下,而无需使用任何工具。在图4中,参考标号22’表示断裂后的桥形部分。

    根据上面所述的本发明,使用后的盖可与容器分开并且易于处理。

    设置在盖体的裙部6与外筒2之间的桥形部分22的数目和位置可以按以下原则确定:在该盖工作期间,桥形部分22不会破裂;当需要把盖体1从容器的口部50上取下时(即当需要处理该盖时),应能使外筒2快速地同裙部6分开。在这个意义上,对于该桥形部分的位置和数目不存在任何具体的限制。一般说来,最好每个桥形部分22具有0.1-1.5平方毫米的截面积,更详细地说,最好沿分割面21的方向(该盖的轴向)具有0.2-1.0平方毫米的截面积。在图1-4中的实施例中,桥形部分22被设置在分割面21的上端。但是,桥形部分22也可以设置在分割面21的下端。

    在上述盖中,盖体1的顶板部分5具有用来形成流出孔的部分11。把上盖4转动并且打开,通过使刻痕10破裂就可以通过在部分11中形成的流出孔倒出里面的液体。这种类型的盖可以提供十分良好的封装标记。这就是说,为了把盖体1从容器的口部50处分开,外筒2必须同该盖体分开。因此,在这种类型的盖中,被分开的外筒2表明,即使该流出孔没有在部分11中形成,该盖也可从容器的口部50取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类型的盖,例如它也可以用于这类盖中,其中该流出孔从一开始就已经在盖体1的顶板部分5的外表面中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封装标记没有改进,然而上述可分离能力和密封性则可达到满意的程度。

    在如图1-3中所清楚地示出的实施例中,最好小周边突起部分30在该盖体的顶板部分5的上表面上的周边处形成,水平表面31在上盖4的整个内周边表面上形成,从而使它在上盖4被关闭时与周边突起部分30相接触。在本发明的盖中,盖体的裙部6和外筒2通过可断裂的桥形部分22整体地相连接。因此,在该盖工作期间以及当该盖被输送和供应时,轴向载荷很可能集中在桥形部分22上造成桥形部分22断裂。然而,使周边突起部分30和水平表面31如上述方式形成,周边突起部分30就可以起能接受作用在上盖4上的轴向载荷的挡块的作用。因此,集中作用在容易断裂的桥形部分22上的压力就受到有效地阻止,使桥形部分22受到了完善的保护。

    根据本发明,外筒2的下端2a必需延伸到容器的口部50的外周边侧壁上的凹进部分51。这就是说,当下端2a未延伸到凹进部分51处时,盖体的裙部6就不能被外筒2箍紧到足够的程度,因而不能保持意的密封。此外,只有外筒2具有这样一个尺寸,外筒2的下端才可能位于比盖体的裙部6的下端更低的位置,如图3所示,或者可能位于相对于盖体的裙部6的下端更接近水平的位置,或可能位于一个更高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桥形部分22设置在分割面21的上端。但是,如上所述,桥形部分22可以设置在分割面21的下端。然而从生产率的观点看,桥形部分22最好设置在分割面21的上端。

    可以使用各种塑料作为模压该盖的树脂,例如低、中、高密度的聚乙烯,线性低密度的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脂,酰胺,苯乙烯树脂、ABS树脂以及其他类似树脂等。

    使用上述树脂通过注射成型法或压缩成型法可以使本发明的铰链式盖处于以下状态,即盖体1、外筒2和上盖4都被模压为一个整体的状态。在模压工序以后,通过使用一把刀具或其他类似物对盖体1和外筒2之间进行切割,以便在除桥形部分22以外的部分上形成分割面22,从而使盖体和外筒两者互相分开。如果准备把桥形部分22设置在分割面21的上端,切割可以通过把该刀具或其他类似物从盖的下端插入来进行。如果准备把桥形部分22设置在分割面的下剖端,刀具或其他类似应上4处于打开的状下从盖的上端插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盖能够高效率地并且在基本上为单道模压工序的流程中的较短的时间周期内,通过使用一个包括一个型芯和一个在盖的各个部分保持高生产率和高精度的模腔的普通的金属模生产出来的,从而排除了不合格产品的形成。

    当然,在上述模压工序中可以同时形成桥形部分22和分割面21。在模压期间,盖体1和外筒2在分割面21形成的部分处互相之间并不紧密接触。但在盖体1嵌装到容器的口部50上的情况下,盖体的裙部6将向外扩张,因而盖体1和外筒2通过分割面21互相紧密接触。

    在整体模压工序以后,还可以在随后的工序中加工出槽缝20。

    根据示于图5中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外筒2上设置有一条削弱线40,以便于取下外筒2。从图5可以明显地看出,削弱线40沿着外筒2的轴向延伸并且在其上端形成一个切口41。也就是说,通过从切口41开始断开削弱线40就可以扯开外筒2。被扯开的外筒2沿圆周方向被扯下,由此桥形部分22就发生断裂,外筒2就很容易从盖体1上取下。通常,该削弱线是一条刻痕,但也可以是一排穿孔。

    通常,最好该刻痕在外筒2的外表面上形成。

    切口41可以在削弱线40的下端形成。

    在图1的上述实施例中,盖体的外筒2和裙部6只通过可断裂的桥形部分22作整体的连接。然而,也可以在该两个用桥形部分22连在一起的部分之间形成一个不会发生断裂的连接部分。这种实施例示于图6中,该图是一个铰链式盖处于上盖打开状态的顶视图,其中设置有一个以标号45表示的连接部分。连接部分45的宽度大于桥形部分22,因而不容易发生断裂。当外筒2以连接部分45作为支点而转弯,桥形部分22就会发生断裂,而裙部6则从该箍紧力中脱开。因此,通过向上拉在这种情况下与上盖4整体形成的外筒2,盖体1就能同时从容器的口部50上取下。

    连接部分45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而方便地形成,即这样来进行分割面21的切割以使它脱离桥形部分22和连接部分45。

    当需要在图5的铰链式盖中形成连接部分45时,最好在远离削弱线40的断裂开始部分(切口41)的某个位置上形成连接部分45。

    本发明的盖可以通过一系列保持着很高生产率的模压工序经济地进行生产。

    在盖上和密封状态下,盖体的裙部与被外筒箍紧的容器的入口紧密地接触,从而形成了一个可靠的密封结构。该盖能从容器的口部方便地取下而不需要使用任何特殊工具。因此,用过后的盖能在处理时可以方便地同容器分开。

    此外,这种具有一个可在其上形成孔的部分的盖可以提供优良的封装标记。

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铰链式盖,包括一个盖体、一个与盖体形成一体以盖住盖体和裙体外表面的外筒,及通过铰链连在外筒上端部分的上盖,裙部有多个沿轴向的槽缝以沿周向保持距离,裙部和外筒通过分割面分开但通过多个在分割面上或下端形成的可断裂桥形部分形成一体,裙部外表面与外筒内表面在至少盖体嵌装在口部状态下在分割面处紧密接触。盖有可靠密封结构并在用后便于从口部取下而不需工具。盖可通过一系列工序生产出来并可提供良好封装标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