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技术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技术及其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428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6428A21申请号201410369574622申请日20140730A01K67/03320060171申请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地址225300江苏省泰州市凤凰东路8号72发明人熊良伟王帅兵王建国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汤东凤54发明名称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技术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技术及其应用,其通过室外池塘泥土为基质作为产茧床,覆盖尼龙膜以保温、保湿,发现产茧床上有蛭苗时,立即挖出蛭茧并移入室内孵化,并采用特殊设计的集苗装置进。
2、行蛭苗收集。该方法亲蛭产茧量多;孵化期间管理方便,工作量少;可及时收集蛭苗及下塘培育,提高后期培育成活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428ACN104186428A1/1页21一种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产茧床准备选择背风向阳池塘或稻田,排干池水或田水,将池塘或稻田分成多块长方形的“土埂”,“土埂”之间形成间隔,将间隔区域的泥土铺放到“土埂”上,以适当提高“土埂”的铺土厚度,平铺好泥土的“土埂”即为水蛭的产茧床;步骤2,蛭茧孵化在。
3、产茧床中央投放亲蛭,待亲蛭钻入产茧床泥土后,在产茧床上方盖上尼龙膜,以产茧床保温、保湿和不被雨淋的作用;亲蛭钻入产床泥中不久后交配产茧,第35天后监控观察蛭苗的孵化情况,发现产茧床上有蛭苗,立即挖出蛭茧并移入室内孵化;步骤3,蛭苗收集将挖出的蛭茧移入到蛭苗收集装置中,在室内进行孵化和收集蛭苗,定期向蛭茧上撒水,刺激发育成熟蛭苗破茧而出,进入到盛苗盆中,并及时将集苗盆液面四周的水蛭移出培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产茧床准备中,消毒数天后再制作产茧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产茧床准备中,所述的“土埂”的宽度。
4、为1215M,土埂之间的间隔为3050CM,“土埂”的铺土厚度为153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蛭茧孵化中,投放水蛭的时机具体为,3月底至4月中上旬期间,早晨在产茧床中央投放亲蛭,投放密度为2030/M2,4050条/,亲蛭在产茧床上迅速钻入泥土中,2535小时后将未能钻入产茧床泥土中亲蛭回收。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蛭茧孵化中,挖出蛭茧并移入室内孵化的时机具体为,当发现产茧床上出现少量蛭苗,且多数茧端出现穿孔时,立即挖茧移入室内孵化并收集蛭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
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蛭苗收集装置包括集苗盆,置于集苗盆上的支架,和置于支架上带有网状空隙的盛茧架。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集苗盆为圆型盆,盆中盛装有少量池水,以收集蛭苗;盛茧架为圆形尼龙网片,尼龙网片的四周采用铁丝固定;所述支架为两根呈“十”字形排列的铁丝,铁丝末端带有弯钩以钩住集苗盆的上边缘,以防盛茧架从集苗盆上滑落。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蛭苗收集中,盛茧架上均匀放置成熟蛭茧的密度为7501000G/M2或者600800枚/M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蛭苗收集中,。
6、室内孵化蛭茧的条件具体为室内温度保持在2428;白天避免阳光照射蛭茧而阴暗孵化,晚上适当开窗通风;每隔24小时向蛭茧均匀喷雾补水一次,以保持蛭茧表面湿润。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在水蛭人工养殖中的应用。权利要求书CN104186428A1/5页3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技术及其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蛭人工养殖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一种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技术及其应用。背景技术0002水蛭,俗名蚂蟥,是环节动物蛭纲动物的统称。水蛭是目前治疗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也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体。
7、健康,在此情况下市场对水蛭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蛭野生资源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开展水蛭人工养殖势在必行。0003现有技术中,存有不少对水蛭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比如专利CN101766154A公开了一种吸血水蛭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方法,其通过选址建池、投放种、投食喂料、产茧床的准备、产茧与孵化、幼蛭的培育、越冬等步骤人工养殖商品水蛭,并通过产茧与孵化步骤达到循环养殖。专利CN101627747A公开了一种水蛭人工养殖的孵化育苗的方法,依次为第一步选种,第二步种蛭消毒,第三步投种,第四步交配、产卵,第五步茧卵整理,第六步入孵化房孵化,第七步孵化出苗,其具有水蛭出苗周期缩短,出苗集中度高,便于人工养殖,并且。
8、品质得到保障的特点。0004水蛭人工养殖技术,首要解决的是水蛭产茧和蛭茧的孵化。现有方法一般是在繁殖季节将水蛭放置泥土中或特殊基质制作产茧床上,待其产茧。用泥土制作的产茧床使用时,在产茧床上盖上一层稻草防止泥土水份蒸发,下雨前在稻草上盖上白色尼龙薄膜防止产茧床积水蛭茧致息死亡,雨后再去掉尼龙薄膜,期间还要根据稻草湿度撒水;产茧20天左右再挖茧将其移入室内泡沫箱中孵化,孵化时间大约20天,孵化期间定期喷壶雾状补水控制湿度,待绝大多数水蛭出茧后将其全部移出孵化开始蛭苗培育工作。0005从上述现有室外产茧、泡沫箱孵化的技术来看,现有产茧及蛭茧孵化操作繁琐,劳动量大,而且由于水蛭产茧不同步,孵化后期水。
9、蛭出茧时间不一致,蛭苗不能及时下塘培育,影响先孵出蛭苗成活率和后期培育效果。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与其他现有技术的水蛭人工养殖技术中,又如专利CN102511450A公开了一种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主要是通过选种、喂食、室内产茧、室内孵化和幼苗培育的工序,最终养殖出优质的水蛭;其中,室内产茧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室内砌池法,第二种为泡膜箱产茧法。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其通过室外池塘泥土为基质作为产茧床,覆盖尼龙膜以保温、保湿,发现产茧床上有蛭苗,立即挖出蛭茧并移入室内孵化,并采用特殊设计的集苗装置进行蛭苗收集,可及时收集蛭苗及下塘培育,提高后期培育。
10、成活率。0007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在人工养殖水蛭中的应用。说明书CN104186428A2/5页4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0009步骤1,产茧床准备选择背风向阳池塘或稻田,排干池水或田水,将池塘或稻田分成多块长方形的“土埂”,“土埂”之间形成间隔,将间隔区域的泥土铺放到“土埂”上,以适当提高“土埂”的铺土厚度,平铺好泥土的“土埂”即为水蛭的产茧床;0010步骤2,蛭茧孵化在产茧床中央投放亲蛭,待亲蛭钻入产茧床泥土后,在产茧床上方盖上尼龙膜,以产茧床保温、保湿和不被雨淋;亲蛭钻入产床泥中不久后交配产茧,第35天后监控。
11、观察蛭苗的孵化情况,发现产茧床上有蛭苗,立即挖出蛭茧并移入室内孵化;0011步骤3,蛭苗收集将挖出的蛭茧移入到蛭苗收集装置中,在室内进行孵化和收集蛭苗,定期向蛭茧上撒水,刺激发育成熟蛭苗破茧而出,进入到盛苗盆中,并及时将集苗盆液面四周的水蛭移出培育。0012较佳的,步骤1产茧床准备中,所述的“土埂”的宽度为1215M,土埂之间的间隔为3050CM,“土埂”的铺土厚度为1530CM。0013较佳的,步骤1产茧床准备中,消毒数天后再制作产茧床。0014较佳的,步骤2蛭茧孵化中,投放水蛭的时机具体为,3月底至4月中上旬期间,早晨在产茧床中央投放亲蛭,投放密度为2030/M2,4050条/,亲蛭在产茧。
12、床上迅速钻入泥土中,2535小时后将未能钻入产茧床泥土中亲蛭回收。3月底至4月中上旬期间,水温达到14以上,是水蛭交配产茧最佳时期。选择早晨在产茧床中央投放亲蛭,是因为早上阳光不强烈,水蛭不会产生强烈应激发应。在产茧床中央投放亲蛭的投放密度不宜过高,投放密度过高,水蛭交配产茧空间小,影响产茧效果。0015较佳的,步骤2蛭茧孵化中,挖出蛭茧并移入室内孵化的时机具体为,当发现产茧床上出现少量蛭苗,且多数茧端出现穿孔时,立即挖茧移入室内孵化并收集蛭苗。提前挖茧蛭苗发育不成熟,增加室内孵化集苗难度;推后蛭苗则在产茧床中出茧进入产茧床,蛭苗收集率低。0016较佳的,所述的蛭苗收集装置包括集苗盆,置于集苗。
13、盆上的支架,和置于支架上带有网状空隙的盛茧架。0017优选的,集苗盆为圆型盆,盆中盛装有少量池水,以起到收集蛭苗的作用;盛茧架为圆形尼龙网片,尼龙网片的四周采用铁丝固定;所述支架为两根呈“十”字形排列的铁丝,铁丝末端带有弯钩以钩住集苗盆的上边缘,防止盛茧架从集苗盆上滑落。0018盛茧架起到盛放成熟蛭茧作用,定期向蛭茧上撒水,刺激发育成熟蛭苗破茧而出,并通过网片空隙掉入到盛苗盆的池水液面中。该蛭苗收集装置有如下作用一是发育成熟蛭苗出茧后,全部从盛茧架网眼中落入到集苗盆底,栖息在盆四周液面处,不四处逃散,蛭苗收集及时、完全、干净,发育不成熟蛭苗仍在茧中发育,而传统方法先孵出的蛭苗四处逃散,不能及时。
14、收集;二是及时收集孵出蛭苗,传统方法待绝大多数蛭苗出茧后一次性下塘,这样先孵出的蛭苗四处逃走,不易收集,同时,由于不能及时下塘培育,后期培育成活率低。0019较佳的,步骤3蛭苗收集中,盛茧架上均匀放置成熟蛭茧的密度为7501000G/M2或者600800枚/M2。盛茧不易过多,蛭茧大量堆积,蛭茧通气不好,导致蛭苗窒息死亡。0020较佳的,步骤3蛭苗收集中,室内孵化蛭茧的条件具体为室内温度保持在2428;白天避免阳光照射蛭茧而阴暗孵化,晚上适当开窗通风;每隔24小时向蛭茧均匀喷雾补水一次,以保持蛭茧表面湿润。发育成熟蛭苗95以上及时出茧,从盛茧架网眼中说明书CN104186428A3/5页5落入。
15、到集苗盆底,并游到集苗盆四周的液面处栖息,不会四处逃散。而发育不成熟蛭苗仍在茧中发育,每天及时将集苗盆液面四周的水蛭移出培育,培育成活率85以上。一般34天,85以上蛭苗收集完毕。室内2428是蛭茧最佳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水蛭孵化率。蛭苗对光照反应强烈,还会引起自身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因而适合弱光环境下孵化。上述孵化条件保证蛭苗孵化对光照、湿度要求,蛭苗孵化率高。0021本发明提供上述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方法在水蛭人工养殖中的应用。00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00231、将亲蛭直接放到产茧床上,亲蛭产茧量多。00242、蛭茧主要在产茧床上孵化,孵化期间管理方便,工作量少。00253、成熟。
16、蛭茧移入到室内特定蛭苗收集装置中进行孵化和收集蛭苗,蛭苗收集简单,收集的蛭苗干净,而且能将孵出的蛭苗及时下塘,孵出的蛭苗成活率高,后期培育效果好。附图说明0026图1为本发明的蛭苗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中,1集苗盆,2支架,3盛茧架。具体实施方式0028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具体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叙述的部分是采用现有技术、公知技术手段和行业标准获得的。0029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0030实施例10031按如下步骤的方法进行宽体金线蛭人工繁殖00321产茧床准备0033。
17、选择背风向阳池塘,冬季排干池水,在3月下旬将池底用二氧化氯消毒,每667M2面积用量为1,消毒后5天将池底制作成多个产茧床,产茧床为宽15M的长方形,产茧床间隔50CM。0034产茧床的制作方法是将间隔区泥土用铁锹铺到产茧床上,产茧床中央略高,平均铺土厚度约25CM。该产茧床符合宽体金蛭交配产茧生态要求,产茧床完全由泥土制作而成,无需其它特殊材料,制作简单,费用低,适宜大面积推广使用。00352蛭茧孵化00363月底至4月初制作好产茧床后,晴天早晨在产茧床中央投放宽体金线蛭亲蛭,投放密度为25/M2约40条/,亲蛭在产茧床上迅速钻入泥土中,3小时后将未能钻入泥土中亲蛭回收加工。0037然后,在。
18、产茧床上盖上一层黑色尼龙膜,起到保温、保湿和防雨淋的作用。膜上面用土块压住直到挖茧集苗阶段,整个期间及时观察,要求尼龙膜无破损、无积水、覆盖产茧床完整,否则影响其对产茧床保温、保湿和防雨淋的效果,导致茧内幼蛭死亡。0038亲蛭钻入产床泥中不久后交配产茧,该方法每50亲蛭可产茧约6,亲蛭产茧说明书CN104186428A4/5页6率高。第35天后开始每天观察蛭苗孵化情况,当发现产茧床上出现少量蛭苗,且多数茧端出现穿孔时立即挖茧移入室内孵化并收集蛭苗,同时,回收产茧床上亲蛭,亲蛭回收率达60以上,回收率高。00393蛭苗收集0040将挖出蛭茧移入室内蛭苗收集装置的盛茧架上进行孵化。请参看附图1,该。
19、蛭苗收集装置包括集苗盆,置于集苗盆上的支架,和置于支架上带有网状空隙的盛茧架。0041本实施例中,集苗盆为圆型塑料盆,直径1M,盆高25CM。工作时,在盆中盛装少量的洁净池水,起到收集蛭苗的作用。盛茧架为一直径08M圆形尼龙网片,尼龙网片的四周采用铁丝固定,在网片底部固定二根呈“十”字形排列的铁丝,铁丝末端带一弯钩以钩住集苗盆的上边缘,防止盛茧架从集苗盆上滑落。盛茧架起到盛放成熟蛭茧作用,定期向蛭茧上撒水,刺激发育成熟蛭苗破茧而出,并通过网片空隙掉入到盛苗盆的池水中,最后栖息在液面四周。0042集苗盆底盛洁净池水深约6CM,盛茧架上均匀放置成熟蛭茧约750G或600枚。室内温度保持在2428,。
20、白天拉好窗帘、关好门窗以防止阳光照射到茧上,晚上适当打开窗户通风;一般每隔24小时向茧上均匀喷壶雾状补水一次,保持茧表面湿润。发育成熟蛭苗95以上及时出茧,从盛茧架网眼中落入到集苗盆底,并游到集苗盆四周的液面处栖息,不会四处逃散。而发育不成熟蛭苗仍在茧中发育,每天及时将集苗盆液面四周的宽体金线蛭移出培育,培育成活率85以上。一般34天,85以上蛭苗收集完毕,平均500G茧能收集到蛭苗10000条。0043而现有技术中的蛭茧泡沫箱孵化等方法,先孵出的蛭苗四处逃散,不能及时下塘培育,导致后期蛭苗培育成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法成功解决上述问题。0044实施例20045参考实施例1的步骤方法人工培养医。
21、用蛭,其亲蛭回收率达60以上;平均500G茧能收集到蛭苗10000条左右。0046实施例30047参考实施例1的步骤方法人工培养茶色蛭,其亲蛭回收率达60以上;平均500G茧能收集到蛭苗10000条左右。0048对比例10049该对比例的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投放水蛭的时间有所调整。00502月底至3中下旬月期间,中午在产茧床中央投放亲蛭,投放密度为25/M2,40条/,亲蛭在产茧床上迅速钻入泥土中,5小时后将未能钻入泥土中亲蛭回收加工。0051亲蛭产茧率为每50亲蛭产茧46,亲蛭回收率不足50。这是因为3月底至4月中上旬期间,水温达到14以上,是水蛭交配产茧最佳时期。选择早晨投放。
22、亲蛭,是因为早上阳光不强烈,水蛭不会产生强烈应激发应。0052对比例20053该对比例的实施过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挖出蛭茧并移入室内孵化的时机有所调整。具体为,42天后挖茧集苗,挖茧过程中发现产茧床上在大量蛭苗,平均500G蛭茧收集蛭苗7200条,蛭苗收集率明显下降。提前挖茧蛭苗发育不成熟,增加室内孵化集苗难度;推后蛭苗则在产茧床中出茧进入产茧床,蛭苗收集率低。说明书CN104186428A5/5页70054对比例30055该对比例的实施过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室内孵化蛭茧的条件有所调整。具体为,在室内窗户没有安装窗帘,孵化过程窗户处于关闭状态,室内温度保持在25以上,蛭苗后期培育成活率65左右。005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说明书CN104186428A1/1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8642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