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方法及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在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过程中,桥头跳车现象一直是困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公路交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有效地控制桥头跳车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和高速运营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来看,已经提出了像压实度控制、设置桥头搭板以及应用土工格栅等处治措施,有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的效果不甚理想。
桥头跳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刚性桥台结构物与柔性路堤连接处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填土自身固结沉降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变形。从施工角度看,由于台背施工空间狭窄,大型压实机具的使用受到限制,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十分困难,就在台背形成欠压实区,这也是填土产生较大沉降的一个潜在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由刚性桥台与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的难题。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发明目的:
一种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刚性桥台与柔软路基之间设置一过渡区域;
2)填筑过渡区域基础;
3)桥台施工完成后,在所述过渡区域基础上设置一投影面积与过渡区域相同的开口箱;
4)在所述开口箱前后两侧的侧壁顶面分别安装可调支座;
5)在所述可调支座上安装盖板,与所述开口箱围合成一闭合箱体;
6)调节所述可调支座使盖板上表面分别与前后相衔接的刚性桥台或路基表面等标高。
7)当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通过可调支座调整盖板坡度(线形),使过渡区域与路基衔接处路面平顺。
作为一种简单可行的方式,所述盖板由混凝土浇注而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行车的安全。
作为一种简单可行的方式,所述开口箱体由混凝土浇注而成,从而使箱体稳固,抗压能力强。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过渡区基础由桥台基础延伸扩展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箱体前后两侧的侧壁顶面与盖板之间还分别设有一位于调节支座外侧的具有挡土功能的可压缩体,当调节可调支座时,盖板随之升高或降低,可压缩体也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形,起到挡土作用。
所述可调支座在箱体前后两侧各设有一对,更大程度地起到平衡调节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可调式箱体结构,包括一设置于刚性桥头与柔软路基之间的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设有一基础,在基础上设有一开口箱,箱体侧壁顶面安装有可调支座,可调支座上方安装盖板,与所述开口箱围合成一闭合箱体,且盖板上表面分别与两侧衔接处的桥头及路基表面等标高。
本发明通过在刚性桥台与柔软路基间设置过渡区域,在过渡区域设置可调式箱体结构,当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可通过可调支座调整过渡段箱体结构上方的盖板,使盖板上表面与相衔接的桥台及路基表面等标高,从而迅速、便捷地使过渡区域与路基衔接处路面平顺,以消除由刚性桥台与柔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的隐患。在过渡区域采用可调式箱体结构还有另一重要作用:箱体可以作为柔软路基段的挡土墙,具有挡土的作用,以便有效地解决桥台背后的土压力和基础周围路基填土的重量的负荷。且采用箱式结构具有稳定性好、结构轻盈、节省材料、减轻自重、以及施工工艺成熟、方便等优点,可现场施工也可预先订制,适合在桥梁工程等场合得到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过渡段可调式箱体结构立面示意图。
图1a是图1中的A的放大图。
图2是柔软路基发生沉降示意图。
图2a是图2中B的放大图。
图3是通过可调支座调整坡度使过渡段与路基衔接处路面平顺的示意图。
图3a是图3中C的放大图。
图4是过渡段可调式箱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步骤解决桥头跳车问题:
1)在刚性桥台10与路基30之间设置过渡区域20;
2)填筑桥台基础,并一直延伸扩大至整个过渡区域成为过渡区域基础25;
3)桥台11施工完成后,在过渡区域基础25上浇注开口箱24,开口箱的投影面积与过渡区域相等;
4)在所述开口箱毗邻桥头及路基的侧壁241顶面分别安装一对可调支座22,如图4所示;
5)将盖板21安装固定于所述可调支座上,盖板与开口箱的箱体围合成一闭合箱体结构,从而使整个过渡区域成为一个可调式箱体结构;在可调支座外侧,箱体侧壁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内填置一可压缩体23,该压缩体能够压缩变形,使盖板能够随可调支座的调节升降,并能够起挡土作用,防止路基的土层进入箱体结构中。
6)调节可调支座22,使盖板21的上表面与相衔接的路基表面或桥头表面等标高。
7)开设一个贯穿过盖板21的开口212,以便操作人员可从此进入箱体内腔242进行可调支座的调节。考虑到检修操作及实际使用的要求,开口212开设于盖板的其中一侧,如图4所示;
8)当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例如图2与图2a中的ΔX,检修人员从开口212进入箱体中,调整路基一侧的可调支座22降低相同的高度ΔX(如图3及图3a所示),同时对桥头一侧的可调支座作适量调整,从而改变箱体上方盖板21的坡度(线形),此时随着盖板21的倾斜,压缩体23也会因压力改变导致形状的改变,如图2a及3a所示。经过该调节,过渡区域20与路基30衔接处路面平顺,消除桥头跳车的隐患。
开口箱可以为混凝土箱,可以现场浇筑,也可以预制吊装,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箱体,例如钢结构的箱体。
压缩体23为可压缩材料制造的空心杆体,可选用的压缩材料例如橡胶。
本实施例中,桥台基础与过渡区域基础采用同一基础,即桥头基础延伸扩展至过渡区域成为过渡区域基础的形式,主要考虑到箱体结构需要建立在刚性基础上,与桥台基础一起施工比较方便。
桥台的施工手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有的施工方法即可,并非本发明的发明点,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