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个运输和储存各种液体的金属容器,它有一个可封闭的注入口和一个与排放附件连接的排放-冲洗管口。 为了节省原材料和法定环境保护规程的要求,迫使有关工业部门采用多用途的市售的大容积金属容器来运输和储存各种液体,以取代迄今为止所用的容积相当小的各种液体容器。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运输和储存各种液体的金属容器及其经济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金属容器和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包括在各项从属权利要求中。
本发明地金属容器最好放在一个用金属作成的托盘上,它可用来运输和储存工业部门所用的各种液体,特别是易燃性液体。支承金属容器的托盘是一个浅底槽,它与液体容器排放底板吻合,并由空腔底板和环绕外周的空腔支承体组成。托盘具有较好的减震性和较大的刚度而可承受震动和冲击荷载。所以这种金属容器完全能够满足安全运输的严格要求。由于外壳、底板、盖板和外壳与底板之间以及外壳与盖之间的过渡部位的里侧都是光滑的,没有液体淤积的部位,所以可以彻底排空和清洗容器。因此本发明的容器也适用食品工业。内容器双壁结构的内壁用防腐蚀的贵金属板,外壁用普通钢板以支承容器侧壁和容器底板。这种结构可把耐腐蚀的单壁钢板容器规定的2.5~3mm的壁厚减少到1.2~1.5mm,即减少到50%,因此,大大节省了钢材和减轻了容器的自重。钢板容器与金属网格护套连成一体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完全保证了容器承受外部冲击荷载的能力和多层堆放的可能性。钢板容器的经济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出便宜、优质的容器。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图1表示带有金属网格护套和作成底槽的托盘的钢板容器之立体图;
图2表示图1的纵断面图;
图3表示沿图2剖面线Ⅲ-Ⅲ剖开的容器底部的放大横断面图;
图4~图6表示制造容器钢板外壳的三个加工阶段;
图7和图8表示用滚焊连接钢板外壳的底部和盖板;
图9表示容器的外壳和底板之间以及外壳和盖板之间作成平滑过渡区所用的支承体的断面示意图;
图10表示自承式容器盖板的一部分。
如图1~图3所示,运输和储存各种液体用的带有矩形断面和倒角2的单用途和多用途钢板容器1有一个用盖4封闭的注入口3、一个在底部用来连接排出和冲洗龙头的管口5和一个纵横交叉的金属筋7、8组成的网格护套6,以及一个用钢板作成的浅底槽10的托盘9,托盘9稳固地支承钢板容器1,且其长宽尺寸按欧洲标准制作。
钢板容器1由外壳11、底部12和盖板13焊接而成。按组合式结构制成的双壁容器1的外壳11、底板12和盖板13由一层薄的耐腐蚀贵金属内侧板14和一层厚度比内侧板14厚的普通钢外侧板15组成(图7或图8)。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另一方案,则是容器1的外壳11、底部12和盖板13亦可按组合式结构由一层贵金属内侧板、一层普通钢中间板和一层贵金属外侧板组成。此外,容器1还可用电镀钢板制作,里层镀一层薄的贵金属,外层用厚的普通钢板。
容器1的底部12有一块排放底板16,它带有一个从底部12的后缘12a到前缘12b的小坡度,并可由底部12的两侧缘12c和12d流向底部中间。按此结构,容器1的底部12的底板16构成一个平缓的倾斜排放槽17而可流向前缘12b的排放管口5,管口5上装一个排放-冲洗龙头,最好是一个球阀。
用钢板拉深的托盘9的底槽10与钢板容器1的排放底板16的坡度相配合,带有一个与容器1的排放槽17对应的平缓中间槽18、一个向下拉深的外支承缘19和与中间槽18平行和垂直的加强筋20a、20b,其底部21位于一个共同的平面22-22内。由加强筋20a、20b和中间槽18在底槽10内形成向下打开的空腔23,而外支承缘19则在底槽10上构成一个空的环形支承托缘24。按上述方式构成的托盘9的底槽10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和较大的刚度,既可承受由运输车辆传递的行驶震动荷载和由运输液体摇荡所引起的震动荷载,又可承受外界的冲击或碰撞荷载。因此容器1完全能够满足安全运输所需的严格要求。
由底槽10的外支承缘19弯成一个环形的外缘筋条25,它与固定在底槽10中间下方的加固筋26构成一个底架。
通过托盘9的底槽10环绕的支持托缘24固定的网格护套6其下部水平环绕的网格筋8或者一个下部型材支持在底槽10的外边缘筋条25上,而网格护套6则通过下部水平的网格筋8和底槽10以及中间支腿27和角上支腿28一起用螺钉牢固拧到钢管托架29上。
网格护套6通过与它用螺纹连接的上框架30得到加强,上框架30从上方保护着钢板容器1。
由于钢板容器1作成组合式结构的托盘容器,所以组装简便快速,必要时还可用塑料容器与钢板容器对换,这样节省空间,从而达到经济储存和运输的目的。
制造容器1的双壁金属外壳11是用图中未示出的下好料的矩形贵金属板和普通钢板弯制成管体31,然后把管体的连接边30a、30b放到框式焊接机上焊接而成(图4)。
将管体31套到涨型机32上,其涨型块33、34具有容器1窄边的形状(图5),然后通过压力油缸35把涨型机32的涨型块33、34打开(图6),这样管体31被作成钢板外壳11的形状。管体31装在涨型机32上时,要把纵焊缝36靠在钢板外壳11窄边37的一边上。
然后将钢板外壳11的两个边缘38、39分别弯制成带有水平边缘段38a、39a和垂直边缘段38b、39b的焊接边缘。
最后,将拉深或冲压的底部12弯起的水平边缘40与外壳11的焊接边缘的水平边缘段38a精确配装后将底部12固定到外壳11上(图7)。
用同样的方法将拉深或冲压的盖板13弯起的水平边缘41与外壳11的另一个焊接边缘的水平边缘段39a精确配装,并将盖板13固定到外壳11上(图8)。
底部12和盖板13最好用滚焊与外壳11严密焊在一起而不得渗漏液体。
伸出底部12和盖板13的弯起水平边40、41的外壳11垂直段38b、39b弯到底部12和盖板13的边缘40、41上。
制造容器的最后阶段是消除外壳11和底部12或容器1的盖板13之间的环状缝隙42,因为这种环状缝隙可能在排空时将液体蓄积其中而形成液渣,一旦这种容器用于食品工业,这种液渣就有可能生成致病的细菌。
环状缝隙42可用堆焊封闭。
消除环形缝隙42的另一种方法是使钢板容器1扩张。为此,把容器1装入支承体43,支承件43的结构使得在容器1受液压或气压作用时,外壳11和底部12以及外壳11和盖板13之间的过渡区就可得到有限的扩张,这时从外部卡紧向外伸出的外壳11的边缘38a、38b、39a、39b,以及底部12和盖板13的边缘40和41,从而可以避免底部焊缝44和盖板焊缝45的撕裂(图9)。
最好将容器1内的压力继续升高进行密封性试验。
通过适当加强外壳11的外钢板15、底部12和盖板13,容器1即可成为自承式的结构,这样,不用网格护套11也可使用容器1。为了堆放之目的,在容器盖板13的四角上各加一个支承件46(图10)。
根据需要,钢板容器1内还可装一个内容器或塑料作成的软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