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身衣服.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13550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29436.X

申请日:

2002.08.09

公开号:

CN1649520A

公开日:

2005.08.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41D 13/00申请日:20020809授权公告日:20090121终止日期:201108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1D13/00; A41D7/00; A41C1/06; A41B9/06

主分类号:

A41D13/00; A41D7/00; A41C1/06; A41B9/06

申请人:

华哥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堀井克子; 小山真; 村上敏子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陈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不妨碍脊柱的活动、重点支持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上半身衣服。该上半身衣服(10)的构成是将比衬衫(12)的伸缩性低的多条带状布沿着第一轮廓线、第二轮廓线和第三轮廓线缝合在紧贴在身体上的衬衫(12)上,第一轮廓线是从左右的肩峰(16)到胸骨中央对应部(P);第二轮廓线是从胸骨中央对应部(P)通过胸部下方到左右的腋部(18);第三轮廓线是将上述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18)之间在背面连接。这样,由于沿着第一到第三轮廓线的外肋间肌、背阔肌等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肌纤维,施加适度的压力,因此挺胸的力可以自然地发挥作用,不妨碍脊柱的活动、重点支持上述肌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上半身衣服,是具有至少紧贴着上半身的胸部的主体前后 身片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比上述主体前后身片的伸缩性低的 带状布沿着第一轮廓线、第二轮廓线和第三轮廓线、被与上述主体前 后身片缝合,该第一轮廓线是从左右的肩峰到胸骨中央对应部;该第 二轮廓线是从上述胸骨中央对应部通过胸部下方到左右的腋部;该第 三轮廓线是在背面连接上述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附近。
2: 一种上半身衣服,具有主体前后身片和比该主体前后身片伸缩 性低的带状布,该带状布沿着第一轮廓线、第二轮廓线和第三轮廓线、 被与主体前后身片缝合,该第一轮廓线是从上述主体前后身片上的前 面侧的左右上端部到该前面侧的中央部;该第二轮廓线是上述从前面 侧的中央部到该前面侧的左右的腋部;该第三轮廓线是将上述第二轮 廓线上的左右腋部附近在上述主体前后身片上的背面侧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 轮廓线将上述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彼此之间在上述主体前后身片 上的背面侧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 上述布的伸缩方向是该布的纵向。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 被沿着上述第一轮廓线缝合的布与被沿着上述第二轮廓线缝合的布是 由同一块连续的布构成。
6: 如权利要求1、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 于,上述带状的布沿着从上述胸骨中央对应部通过胸部上方到达上述 腋部的第四轮廓线与上述主体前后身片缝合。
7: 如权利要求1、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 于,上述带状的布沿着从上述第一轮廓线上的胸部上部的规定位置到 上述腋部的第五轮廓线与上述主体前后身片缝合。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状的布 沿着将上述第五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附近在背面连接的第六轮廓线与 上述主体前后身片缝合。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第六轮廓 线将第五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彼此之间在背面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带 状的布沿着第七轮廓线与上述主体前后身片缝合,该第七轮廓线是在 上述第一轮廓线和左右的肩峰上连续、连接该肩峰和上述第三轮廓线 上的规定位置以及上述第六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的至少一方。
11: 如权利要求1、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 于,上述带状的布沿着第八轮廓线被与上述主体前后身片缝合,该第 八轮廓线在上述第一轮廓线和左右的肩峰上连续、连接该肩峰和上述 第三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
12: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 比上述布伸缩性低的芯材被抵接在上述左右的腋部上,使该芯材的纵 向沿着腋部上下方向。
13: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前后身片的构成是前身片和后身片在左右的腋部被缝合,该 腋部的伸缩性被设定成低于上述布。

说明书


上半身衣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紧贴着至少上身胸部的主体前后身片的上半身衣服。该上半身衣服不限定男装或女装,例如包括衬衫(长袖、短袖、背心)、女紧身连衫裤、游泳衣、紧身衣等。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伸缩性低」是指对外力不容易伸缩,伸展后产生强回弹力(收缩力)的性质。另外,「伸缩性高」是指对外力容易伸缩,伸展后产生的回弹力(收缩力)弱的性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日本人的体格变好、平均身高增加,但是,另一方面,弯腰曲背、姿势不端正的人很多。据说这样的姿势恶化在高龄者中是由于脊梁的肌肉力量降低,在年轻人中是由于不懂得肌肉(特别是背部)的使用方法而产生。可以说特别是年轻人中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所具有的身体能力。

    作为这样的姿势恶化的解决方法,提出了很多以下结构的衣服,即,着眼于姿势、通过将肩膀向后拉使脊柱伸直。但是,即使这些衣服使脊柱伸直,也具有以下问题,即,将脊柱的活动固定、使肌肉(特别是背部)地动作自由度降低、有可能导致肌肉力量降低。

    一方面,人在进行深呼吸时,伸展脊梁、挺胸,形成良好的姿势。但是,作为支持上半身或胸部的现有的技术,虽然有支持背部的肌肉骨架的(日本特开平9-250008号公报)或具有乳房造型功能的乳罩(美国专利编号第309602号)等,但是都没有在支持吸气时使用的肌肉方面提出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形成,目的是提供不妨碍脊柱的活动、可以重点支持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上半身衣服。

    【发明内容】

    作为本发明人长年的研究结果,可以通过比较图7A中的通常状态与图7B中的深呼吸时的吸气状态而明确地看到,人在进行呼吸时,吸气时胸椎后弯90的曲率变小。另外,在图6中,通过深呼吸前的位置80A和深呼吸后的位置80B表示了深呼吸时的胸骨80的活动,但是,如该图6所示,可以发现肌肉将胸骨80向箭头K1、K2所示的前上方(在图7B中是K3方向)抬起地作用。吸气时起这样作用的主要肌肉是外肋间肌,使用背阔肌和胸大肌对此进行辅助。

    具体地说,外肋间肌是位于肋骨的间隙、连接肋骨之间的肌肉,如图8A所示,该外肋间肌在吸气时起到将整个肋骨92向箭头L方向抬起(即,使胸骨向前方移动)的作用。

    另外,图8B所示的背阔肌94在吸气时通过将胸廓向着后中心、向箭头M方向拉,使胸廓向外扩展,起到挺胸的作用。另外,图8C所示的胸大肌96在吸气时通过将胸廓向着腋部、向箭头N方向拉,向外扩展胸廓,起到挺胸的作用。

    根据这些作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是具有至少紧贴着上半身的胸部的主体前后身片的上半身衣服,其特征在于,比主体前后身片的伸缩性低的带状布沿着第一轮廓线、第二轮廓线和第三轮廓线、被与主体前后身片缝合,第一轮廓线是从左右的肩峰到胸骨中央对应部;第二轮廓线是从胸骨中央对应部通过胸部下方到左右的腋部;第三轮廓线是将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在背面连接。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被沿着从左右的肩峰到胸骨中央对应部的第一轮廓线和从胸骨中央对应部通过胸部下方到左右的腋部的第二轮廓线缝合的伸缩性低的带状布,在使用时位于沿着外肋间肌的肌肉纤维的方向,该外肋间肌的肌肉纤维的方向起到将胸廓向前上方抬起的作用。

    另外,被沿着将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在背面连接的第三轮廓线缝合的伸缩性低的带状布,在使用时位于沿着背阔肌的肌肉纤维的方向,该背阔肌的肌肉纤维从腋部向着后中心(具体的是第7、第8胸椎附近)。

    由于带状布的伸缩性低于主体前后身片,穿上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后,沿着第一到第三轮廓线,即沿着外肋间肌和背阔肌的各个肌纤维施加适度的压力,可以支持作为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外肋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收缩运动。此时,由于沿着肌纤维自然地支持肌肉,因此与现有的将肩膀强行向后拉的矫正用衣服等不同,不向身体施加强迫的力、不妨碍肌肉运动等。

    这样,通过穿上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使胸挺起来的力自然地起作用,不妨碍脊柱的运动,可以重点支持吸气时使用的肌肉。

    另外,第三轮廓线是将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在背面连接,此时,也可以是第三轮廓线与第二轮廓线连接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不直接连接,而在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稍微向上或稍微向下连接的结构。

    另外,沿着第三轮廓线的布与沿着第二轮廓线的布可以是相同的宽度,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即沿着第三轮廓线的布与沿着第二轮廓线的布连接1cm左右的宽度,余下的宽度部分不连接。另外,上述的不同宽度的情况下,如果沿着位于背部侧的第三轮廓线的布比沿着第二轮廓线的布更宽地构成,可以得到以下效果,即容易将胸廓向背部中央拉地用力。

    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也可以称为「是具有主体前后身片和比该主体前后身片伸缩性低的带状布的上半身衣服,带状布沿着第一轮廓线、第二轮廓线和第三轮廓线、被与主体前后身片缝合,第一轮廓线是从主体前后身片上的前面侧的左右上端部到该前面侧的中央部;第二轮廓线是从前面侧的中央部到该前面侧的左右的腋部;第三轮廓线是将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在主体前后身片上的背面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中,也可以是第三轮廓线将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彼此之间在主体前后身片上的背面侧连接的构成,这种情况下,沿着第三轮廓线的布与沿着第二轮廓线的布直接连接的构成或是连续的构成,压力容易沿着外肋间肌和背阔肌的各个肌纤维施加,具有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外肋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收缩运动的优点。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中,如果布的伸缩方向为该布的纵向地构成,则由于接触的肌肉的收缩方向与布的伸缩方向大致一致,布一面维持低伸缩性、一面随着使用者的肌肉的运动伸缩,因此,使用者不太感到束缚感或窄小感,可以支持肌肉的运动、得到穿上半身衣服时的自然的感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中,被沿着第一轮廓线缝合的布与被沿着第二轮廓线缝合的布最好是由同一块连续的布构成。这种情况下,是从左肩峰通过胸骨中央对应部到达右腋部的布与从右肩峰通过胸骨中央对应部到达左腋部的布在胸骨中央对应部进行交差的构成,由于用同一块连续的布支持从肩峰到腋部的整个轮廓线,因此,容易具有所需要的伸缩性,可以沿着肌纤维更有效地支持外肋间肌。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中,带状的布最好是沿着从胸骨中央对应部通过胸部上方到达腋部的第四轮廓线与主体前后身片缝合的构成。这种情况下,被沿着第四轮廓线缝合的伸缩性低的带状布在使用时,由于位于沿着从胸骨中央对应部向着腋部的胸大肌的肌纤维的方向,因此,沿着该第四轮廓线,即胸大肌的肌纤维施加了适度的压力,作为吸气时使用的肌肉,可以更加支持胸大肌。这样,可以增加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支持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中,带状的布最好是沿着从第一轮廓线上的胸部上部的规定位置到腋部的第五轮廓线与主体前后身片缝合的构成。这种情况下,被沿着第五轮廓线缝合的伸缩性低的带状布在使用时,由于位于沿着从胸骨中央对应部向着腋部的胸大肌的肌纤维的方向,因此,沿着该第五轮廓线,即胸大肌的肌纤维施加了适度的压力,作为吸气时使用的肌肉,可以更加支持胸大肌。这样,可以增加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支持效果。

    另外,带状布最好是沿着将第五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附近在背面连接的第六轮廓线与主体前后身片缝合的构成。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相同,被沿着第六轮廓线缝合的伸缩性低的带状布在使用时,由于位于沿着从腋部向着后中心(具体地说是第7、8胸椎附近或稍微的上方)的胸大肌的肌纤维的方向,因此,沿着该第六轮廓线,即胸大肌的肌纤维施加了适度的压力,可以增加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支持效果。

    另外,第六轮廓线是将第五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附近在背面连接,此时,第六轮廓线是将第五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在背面连接,此时,也可以是第六轮廓线与第五轮廓线连接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不直接连接,而在第五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稍微向上或稍微向下连接的结构。

    另外,沿着第六轮廓线的布与沿着第五轮廓线的布可以是相同的宽度,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即沿着第六轮廓线的布与沿着第五轮廓线的布连接1cm左右的宽度,余下的宽度部分不连接。另外,上述的不同宽度的情况下,如果沿着位于背部侧的第六轮廓线的布比沿着第五轮廓线的布更宽地构成,可以得到以下效果,即容易将胸廓向背部中央拉地用力。

    当然,第六轮廓线也可以是将第五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彼此之间在背面连接的构成,这种情况下,是沿着第六轮廓线的布与沿着第五轮廓线的布直接连接的构成或是连续的构成,压力容易沿着胸大肌和背阔肌的各个肌纤维施加,具有可以更有效地支持胸大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收缩运动的优点。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中,带状的布最好是沿着第七轮廓线与主体前后身片缝合的构成,该第七轮廓线是在第一轮廓线和左右的肩峰上连续、连接该肩峰和第三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以及第六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的至少一方。这种情况下,第七轮廓线是在第一轮廓线和左右的肩峰上连续,并且将第三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以及第六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的两方与肩峰连接,或者将第三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以及第六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中的一方与肩峰连接的构成。

    沿着这样的第七轮廓线缝合的伸缩性低的带状布在使用时,由于将肩膀向后拉的同时,起到在背部侧保持沿着第一轮廓线向上抬的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沿着肌纤维支持外肋间肌、增加挺胸的效果。

    另外,带状的布最好是沿着第八轮廓线被与主体前后身片缝合的结构,该第八轮廓线在第一轮廓线和左右的肩峰上连续、连接该肩峰和第三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相同,沿着第八轮廓线缝合的伸缩性低的带状布在使用时,由于将肩膀向后拉的同时,起到在背部侧保持沿着第一轮廓线的提升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沿着肌纤维支持外肋间肌、增加挺胸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中,最好是比布伸缩性低的芯材被抵接在左右的腋部上的构成,该芯材的纵向沿着腋部上下方向。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芯材在左右的腋部上下方向抵接,第二轮廓线、第三轮廓线等向腋部的力发挥作用时,该芯材成为支点,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沿着第二轮廓线的外肋间肌的支持和沿着第三轮廓线的背阔肌的支持。

    另外,主体前后身片最好是在左右腋部缝合前身片和后身片的构成,该腋部的伸缩性被设定成低于布。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左右腋部上的前身片和后身片的缝合处几乎没有布料的伸展,因此与上述相同,第二轮廓线、第三轮廓线等向腋部的力发挥作用时,该芯材成为支点,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沿着第二轮廓线的外肋间肌的支持和沿着第三轮廓线的背阔肌的支持。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可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是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半身衣服的前面投影的立体图。

    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半身衣服的背面图。

    图2A是向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上半身衣服的前面投影的立体图。

    图2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上半身衣服的背面图。

    图3A是向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上半身衣服的前面投影的立体图。

    图3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上半身衣服的背面图。

    图4A是向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上半身衣服的前面投影的立体图。

    图4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上半身衣服的背面图。

    图5是对图1A的上半身衣服另外设置防止穿着走样用布的构成图。

    图6是表示深呼吸时的胸骨的活动图。

    图7A是表示通常的胸椎后弯的状态图。

    图7B是表示吸气时的胸椎后弯的状态图。

    图8A是吸气时的外肋间肌的活动说明图。

    图8B是吸气时的胸大肌的活动说明图。

    图8C是吸气时的背阔肌的活动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就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同一元件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衣服10的一个构成例的立体图,图1B是背面图。如图1A、1B所示,上半身衣服10的构成是包括紧贴着身体的长袖圆领衫12和向该衬衫12在以下规定位置上缝合的多条带状布14a、14b...。另外,多条带状布14a、14b...统称布14。

    衬衫12由前身片12A、后身片12B以及袖部12C相互缝合构成,由于作为前身片12A和后身片12B的缝合处的腋部18、20和肩峰16的布料几乎不能伸展,因此,作为后述的力起作用时的支点有效地发挥作用。

    各布14由特里科经编织物或弹性针织物等形成,其伸缩性低于衬衫12的伸缩性地构成。另外,各布14的伸缩方向是该布的纵向。

    布14由布14c、14d、布14a、14b、布14e、布14h、14i、布14j、布14k、14l构成,布14c、14d被沿着从左右肩峰16到胸骨中央对应部P的第一轮廓线缝合;布14a、14b被沿着从胸骨中央对应部P通过胸部下方到达左右腋部18的第二轮廓线缝合;布14e被沿着在背面将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18之间连接的第三轮廓线缝合;布14h、14i被沿着从第一轮廓线上的胸部上部的规定位置Q到腋部20的第五轮廓线缝合;布14j被沿着在背面将第五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18之间连接的第六轮廓线缝合;布14k、14l被沿着在第一轮廓线和左右肩峰16上连续、将该肩峰16与第六轮廓线上的规定位置R连接的第七轮廓线缝合。

    其中,沿着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缝合的布14a、14c、14b、14d位于沿着将胸廓向前上方向提升地作用的外肋间肌的肌纤维的方向。因此,沿着第一、第二轮廓线,即,沿着外肋间肌的肌纤维施加适度的压力,可以支持作为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外肋间肌。另外,布14a和布14c不是在点P处被缝合,而是由同一条连续的布构成。同样,布14b和布14d也是由同一条连续的布构成。因此,具有可以沿着肌纤维更有效地支持外肋间肌的优点。

    另外,被沿着第三轮廓线缝合的布14e位于沿着背阔肌的肌纤维的方向,该背阔肌的肌纤维在吸气时通过将腋部向后中心拉,使胸廓向外伸展、起到挺胸的作用。因此,沿着第三轮廓线,即,沿着背阔肌的肌纤维施加适度的压力,可以支持作为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背阔肌。

    另外,被沿着第五轮廓线缝合的布14h、14i位于沿着胸大肌的肌纤维的方向,该胸大肌的肌纤维在吸气时通过将胸廓向腋部拉,使胸廓向外伸展、起到挺胸的作用。因此,沿着第五轮廓线,即,沿着胸大肌的肌纤维施加适度的压力,可以支持作为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胸大肌。

    另外,被沿着第六轮廓线缝合的布14j位于沿着背阔肌的肌纤维的方向,该背阔肌的肌纤维从腋部向着后中心(具体的是第7、8胸椎附近或稍微上方)。因此,沿着第六轮廓线,即,沿着背阔肌的肌纤维施加适度的压力,可以支持作为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背阔肌。

    另外,被沿着第七轮廓线缝合的布14k、14l将肩膀向后拉的同时,起到在背部侧保持沿着第一轮廓线的胸廓的提升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沿着肌纤维支持外肋间肌、增加挺胸的效果。

    这样,沿着各轮廓线,可以支持吸气时使用的肌肉(外肋间肌、背阔肌和胸大肌)。此时,由于沿着肌纤维自然地支持肌肉,因此与现有的将肩膀强迫向后拉的矫正用衣服等不同,使脊柱直立、但可以避免妨碍脊柱活动。

    这样,通过穿着上半身衣服10,挺胸的力自然地起作用,可以重点支持吸气时使用的肌肉。

    另外,由于各布14的伸缩方向作为该布的纵向地构成,因此布一面维持低伸缩性、一面可以随着使用者身体的运动稍微伸缩,因此,不太使使用者感到束缚感或窄小感,可以得到自然的穿上半身衣服时的感觉。

    另外,图1B表示了布14k、14l连接肩峰16和布14j的规定位置R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布14k、14l连接肩峰16和布14e的中途的规定位置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在穿着时,布14k、14l也将肩膀向后拉的同时,起到在背部侧保持沿着第一轮廓线的提升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沿着肌纤维支持外肋间肌、增强本实施方式的挺胸效果。

    另外,如图5所示,在图1A的构成中,由于布14c、14d不是相距很远,因此,将布14c、14d在胸部上部连接,也可以增加布22,防止布14c和14d过于向左右分开、该抵接处走形、力不能向需要处作用。但是,为了避免胸的挤压感,该布22最好是由比衬衫12伸缩性低、比布14c、14d伸缩性高的材料构成,不会过度压住抵接处。

    以下,利用图2A~2B,就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A、图2B所示的上半身衣服10X的构成是包括身长短的短袖U领衫12和对于该衬衫12、在与图1A、图1B大致相同的规定位置缝合的多条带状布14。

    在该上半身衣服10X上,在U领的领口缝合有布14c、14d,宽幅的布14a、14b被沿着从前中央的支点P通过胸的下方穿过腋部的轮廓线缝合。其中,由于布14a、14b的左右的上边缘部位于沿着外肋间肌的肌纤维的方向,因此,这些布14a、14b和与这些布在支点P连接的布14c、14d成为一体,可以支持外肋间肌。

    另外,布14h、14i被沿着从支点P通过胸的上方穿过腋部的第四轮廓线缝合。这些布14h、14i由于位于沿着从支点P向着腋部的胸大肌的肌纤维的方向,因此,沿着胸大肌的肌纤维施加适度的压力,可以支持胸大肌。

    另外,在左右腋部,作为伸缩性比布14低的芯材,几乎不能伸展的压缩聚氨酯片30被上下方向抵接。该压缩聚氨酯片30在布14的力向腋部作用的情况下成为支点,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沿着第二轮廓线的外肋间肌的支持、沿着第三轮廓线的背阔肌的支持、沿着第四轮廓线的胸大肌的支持。另外,作为芯材,在压缩聚氨酯片30以外,可以使用树脂骨(树脂ボ一ン)、树脂片、几乎不能伸展的双拉塞尔棱纹呢、压缩无纺布等材料。

    另外,如图2B所示,布14k、14l是在后背的中央交差的构成。布14k、14l可以是如图1B不交差的构成,也可以是如图2B交差的构成。无论如何,由于在将肩膀向后拉的同时,起到在背部侧保持沿着第一轮廓线的提升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沿着肌纤维支持外肋间肌、增强本实施方式的挺胸效果。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进行以下的图3A、图3B的实施方式,图4A、图4B的实施方式,可以起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例如,图3A、图3B所示的上半身衣服10Y是将本发明适用于女性游泳衣的构成例,布14的设置与图1A、图1B的例大致相同,但是,作为伸缩性比布14低的芯材,压缩聚氨酯片30被与左右腋部抵接,后背的布14k、14l在后背的中央部通过布32连接。

    另外,图4A、图4B所示的上半身衣服10Z是将本发明适用于超短背心(ミニトツプ)的构成例,布14的设置与图1A、图1B的例大致相同,但是,布14被分别与轮廓线D(相当于上述第二轮廓线)和轮廓线E缝合,轮廓线D是从支点P通过胸的下方穿过腋部,轮廓线E从该轮廓线D在胸的下部分岔、沿着乳房下的轮廓线(バ一ジスライン)腋侧到达布14h、14i。另外,后背的布14k、14l在后背的中央部被连接。

    这样,本发明不限定男装或女装,可以适用于紧贴着身体式样的各种上半身衣服(例如包括衬衫、(长袖、短袖、背心)、女紧身连衫裤、游泳衣、紧身衣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半身衣服,使用时,由于沿着第一到第三轮廓线,即沿着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肌纤维,施加适度的压力,因此可以重点支持吸气时使用的肌肉。

上半身衣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半身衣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半身衣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半身衣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身衣服.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不妨碍脊柱的活动、重点支持吸气时使用的肌肉的上半身衣服。该上半身衣服(10)的构成是将比衬衫(12)的伸缩性低的多条带状布沿着第一轮廓线、第二轮廓线和第三轮廓线缝合在紧贴在身体上的衬衫(12)上,第一轮廓线是从左右的肩峰(16)到胸骨中央对应部(P);第二轮廓线是从胸骨中央对应部(P)通过胸部下方到左右的腋部(18);第三轮廓线是将上述第二轮廓线上的左右腋部(18)之间在背面连接。这样,由于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服装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