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工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09084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97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9108948.9

申请日:

1989.10.25

公开号:

CN1045616A

公开日:

1990.09.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D21J7/00; D21J5/00

主分类号:

D21J7/00; D21J5/00

申请人:

布罗德因哈特曼有限公司

发明人:

托本·拉斯慕森

地址:

丹麦灵比

优先权:

1988.10.25 DK 5923/8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道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以一种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工艺方法,利用对模坐上流化纤维原材料浆的抽吸作用,使该流化纤维原材料沉积在模座上,为此目的,该模坐上采用由流化纤维原材料制成的易排水浆,以一定的量和一定的抽吸操作控制,因而纤维原料在抽吸作用下沉积在该模座上形成一定的壁厚,使该部件具有所需的承载能力。

权利要求书

1、用于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方法,通过对成形模座上的流化纤维原料浆进行抽吸,使该流化纤维原料沉积在该成形模座上,其特征在于,在该模座上以一定的量施加由流化纤维原料制成的易排水浆,并以一定的操作控制,使纤维在抽吸作用下沉积在该模座上,并形成一定的壁厚,使该部件可基本满足所需的承载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整个纤维原料层上的一处或多处厚度变化,是在对要制造的整个部件所需纤维浆进行的整体抽吸的工艺中,由相应局部变化的抽吸作用来产生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沉积的纤维原料层厚度被制成相应于所需承载能力的交联花纹结构,该结构处的壁厚大于其他部分处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将该纤维原料制成的易排水浆抽吸至所需的壁厚,使用一个在负压下可透过气体工作介质的模,该模具包括一个可透过工作介质的模具表面,该透过性可根据在对该表面上的浆液进行抽吸后得到一定的纤维原料层的沉积厚度来调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用于实现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所用模具的模具表面具有透过性,该透过性随易排水纤维浆层,在抽吸作用下沉积在该成形而上的相应局部厚度变化,或所需交联花纹结构所造成的不同壁厚而变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将由纤维原料制成的易排水浆抽吸到所需壁厚,使用一个在负压下可透过气体工作介质模具,至少该模具的外轮廓成形部分由颗粒复合材料制成,这些颗粒被固定在一起以制成一个稳定的外形模具表面,同时限制工作介质通过复合材料扩散到该模具外侧面的流量,因此至少形成该模具表面的复合材料层的厚度根据纤维原料层在抽吸作用下沉积到该表面上的厚度而调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模具,利用该模具,形成该模型表面的复合材料层可被制成具有随着在抽吸作用下易排水纤维浆层在该模具表面上沉积的局部厚度变或所需交联花纹结构的不同厚度而变化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模具,其渗透模面由不同大小颗粒组成,在模具表面颗粒尺寸较小,在内支承层颗粒尺寸较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模具,其上颗粒被粘合剂层所覆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模具,其上粘合剂是热固型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模具,其上粘合促进剂组成。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模具,其上颗粒是圆形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模具,所说颗粒在其上通过楔入剂彼此粘结,
14、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模具,该模具中一小部分中的复合颗粒通过有效熔融化合物相互连接在一起,而该模具其它部分颗粒则通过硬化粘附复合剂相互交联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4~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模具,其上模具表面的强度设计成该模具可用于物品的最终压力加工。
16、如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纤维原料,至少使用部分长纤维初始材料,将其加工成浆粕,另一部分在浆粕机中搅动,还有部分通过预分解和可控干磨,以此使该初始材料分解成定量大小,并被分解成纤维,然后,待制造的物品由此浆粕生产出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可控预分解干磨生产工艺作为多步骤工艺来完成。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搅动作为可控生产工艺视分解干磨工艺而定。
19、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分解,可控干磨加工后的长纤维初始材料以一定量添加到浆粕机中已经制成的浆粕中去,并一起经过共同的限时搅动。
20、如权利要求16~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材料的添加与预分解干磨工艺联在一起。
21、如权利要求16~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一步应用所制浆粕的过程中添加辅助材料。
22、如权利要求16~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浆粕按权利要求16所述方法制作,且该浆粕以一定量添加到另一已制成的浆粕中去,然后由这一混合物制造物品。
23、含有流化纤维原料的承载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部件通过如权利要求1~22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法制成。
24、含有一个平板部分和与之相连的支脚的托架,其特征在于,该托架通过如权利要求1~22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法制成。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方法,其通过对模座上流化纤维原材料浆的抽吸作用,使该流化纤维原材料沉积在该模座上。

所谓流化纤维原材料指一种初始材料,它可是湿态的具有纤维特性的,并且适于制造所需物品的材料,这样的初始材料比如说可以是一种制造用于包装易碎,敏感物品如水果,鲜花,鸡蛋,及包装如玻璃这样物品的托架和纸板的纤维浆材料。该浆材料通常含有悬浮的纤维素纤维。

众所周知可采用这样一种生产技术来达到上述目的,即利用沉积处理,使浆液状的初始材料附于模具的轮廓成形外侧面,该模具可具有让气体工作介质在抽吸作用下透过的性能,并穿过模具材料对其中的纤维材料产生作用。因此,在抽吸作用下,使其在模具上成形材料的轮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使上述生产技术本身不仅能生产较小较轻的产品,而且能生产大的,更重的物品,特别是具有非常大的承载能力的物品的方法,这些都基本上取决于沉积在模具底坐上的材料层的适当厚度。比较来说,所说较小而轻的物品的壁厚要薄得多,而且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刚性通常是利用精心制成嵌板壁来达到的,比如作为壁与壁之间相互支承来支承所说物品以产生更加有刚性的整个物品。

按照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法来达到。将一定量的由流
化纤维原材料制成的易排水浆液施加到该模座上,通过以一定方式控制抽吸作用,使一定厚度的纤维原料层能够提供所需部件的基本承载能力。

使用上述生产技术也能够生产具有高承载能力的部件,如托架,建筑构件,它们与所说包装部件相反,具有更平坦,光滑的外表面,和自身表现出的高度的形状稳定性。一定厚度的纤维原料的沉积,意指通过对纤维原料层产生抽吸作用的负压,可获得纤维密度的分布,即靠近模面相对的材料层外侧面的密度较大,而且在通过沉积体中性层的距离上其密度呈增加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利用层厚,它的承载也将通过纤维原料层和在一处或多处的层厚的不同变化分布而得到提高,层厚的变化通过在接合抽吸工艺中,对制造整个部件所需的纤维浆用量进行适当的局部变化的抽吸作用来实现。这样,便可以在一个或同样的操作过程中,即通过使纤维原料沉积在模座上的工艺过程中,便可既形成部件的所需的最终外形,又可利用该材料层的厚度来得到具有增加承载能力结构的实际材料物品成形的部件,按照本发明,这样的结构比如说可以被制成与比部件其它部分厚的部分相连接的花纹结构。

按照本发明,实现上述方法的适当手段的特点在于,为抽吸由纤维原料制成的易排水浆直至所需厚度,使用一个在负压下工作的可透过气体工作介质的模具,它具有一个可透过工作介质的模具表面,该表面的渗透性可根据抽吸模具表面的浆液而沉积的纤维原材料层的厚度而调节。

采用这种方法,可取得浆料排水性与模型表面抽吸能力的交互作用,并使具有由较厚纤维层厚度带来的所需承载能力的部件合理
地生产出来。

为了得到所述部件上纤维原料层厚度的局部变化,本发明使用一个具有渗透性模具表面的模具,该渗透性可按照在抽吸作用下沉积到该模具模型表面的易排水浆层的局部变化的层厚度,或相应的厚度变化,或交联花纹结构的变化而不同。

这就是说,在该模具表面上的纤维原料的沉积将随该表面渗透性不同而有变化,从而导致抽吸效果的局部差异,在模具表面渗透性能差的区域,纤维原料在模型表面的沉积较少,而在模具表面渗透性好的区域,则纤维原料的沉积便较多。

按照本发明,本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特点在于,使用一个模具,抽吸由纤维原料制成的易排水浆液至所需厚度,在负压条件下,该模具允许气态工作介质通过,其中,该模具至少在外轮廓成形部分由部分复合材料组成,其中的颗粒相互固定在一起以形成具有稳定外形的模具表面,同时,它们一起限定了工作介质的通路,该通路穿过该复合材料直至该模具的外表面,至少形成该模具表面的复合材料层的厚度可根据在模面上抽吸浆液而沉积的纤维原材料层的厚度而调节。

这种模具可以由廉价的,无机原料,如砂来制造,并且通过简单的生产技术,暂短的加工过程来得到,因此加工也很便宜。该模具的总的生产成本从而可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其结构的形成也从而更适应于小批量产品的生产。

按照后面提到的工艺,为了得到所说部件的纤维原料层的层度的局部变化,使用一个模具,形成该模具的表面复合材料具有厚度变化,即该厚度的变化根据在抽吸作用下,沉积在所说模具表面上
的易排水纤维浆层的局部厚度变化或相应的厚度变化或所需的交联花纹结构的厚度变化而变化。

按照本发明,使用一个模具,该可渗透模具表面是由模具表面大小不同的颗粒物质构成,该颗粒物质的颗粒粒度可在模具的成型表面部分处较小,而在下面的支承层部位处较大。这样,便可以使空气很好地通过且同时得到对待制造的部件来说更加光滑的模型外侧面,从而使该部件具有平滑的表面。

用来完成生产过程的模具的所需强度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得到,即通过使模具颗粒与合适的粘合剂相混合,该粘合剂可含有粘结促进剂,还可通过对该混合剂的加热处理,使制造的模具硬化。通常也可以在颗粒之间楔形接合来使模具获得一定的强度。

另外,按照本发明,可以使用在底部具有一基础部分的模具,在该部分中的复合颗粒由有效熔合剂联接在一起,而模具其他部分中的颗粒则由硬化粘合剂联接在一起。这样的模具的特点在于具有很好的强度,这也赋予了模具以承受相当大的工作压力的能力。

在本发明范围内还包括使用这样的模具,其模具表面的形成使其具有这样的强度,也就是说该模具可用于模制部件的最终压力加工。最终压力加工不仅用来快速除去在模具表面上沉积的浆层中的水分,而且用来获得沉积出的良好的材料密度、较厚的纤维材料层和最终部件的高度的形状稳定性。

该模具的孔隙度可由对颗粒大小和对颗粒分布的合适选择来得到,其中具有渗透性的模型表面的构成使其既可获得由颗粒间固定复合剂带来良好的条件,又由适当大小的孔隙度来避免通过不需要很密集的构成材料的不希望的压力降。

上述加工过程和模具如提到的那样,在实际工作中被用来生产各种含纤维悬浮物的部件,以及用于任何在有辅助材料情况下需要在抽吸作用下使材料层在模型上形成联接的场合。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气体工作介质,将流纤维原料在模具表面的轮廓成形外侧面上沉积而成的物品移走的方法是通过使物品受到穿过该模具的气体通路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从而使其脱离该模型。但实际上该物品通常仍然是较柔软的,因此为了从成形模具上将物品取下,适于使用一种转移模具,它适于与该物品的侧而配合一起从上述轮廓成形外侧面上脱开,并用于将该物品从该物品从该外侧面移走和用于接下来将该物品放置在比如说运送该物品至干燥室的一个传送带上。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包括由颗粒复合材料制成的转移模具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通过将该材料颗粒粘合在一起制成一个开放的,带有穿通到该模具外侧的气体通路的稳定结构的模具,通过将该制成的模具与一负压源相连,用来产生由抽吸而造成的真空。

该转移模可直接在由所说成形模生产的物品的基础上进行制造,当一个第一辅助模(凹模)(比如由石膏制成)在脱离成形模一侧面制造出来,一个比如说也是由石膏制成的第二辅助模(凸模)在第一辅助模(凹模)上制成,而所说转移模(凹模)则随后直接在该第二辅助模上成形。

该可透气模具表面在沉积工艺或转移工艺开始之前应保持洁净,为清洁的目的,使该模具表面暴露在外,使空气流代替气体工作介质通过该模具的气流通路。

用于本发明的由颗粒复合材料构成的模具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即在使用后或作废后,作为模具的颗粒状建筑材料可被回收并
重新用来制造模具。

按照本发明,易排水浆液的制造是这样的,即纤维原料中至少部分使用含长纤维的初始材料加工成浆液,一部分通过在浆粕机中振摇,另一部分则通过预分离可控干燥研磨工序制成浆液,经处理后的该初始材料被分开成一定剂量,并被分离成单纤维,从而制成准备制造成物品的浆液。

浆粕机的使用作为将纤维原材料加工制作成浆液的一个基本步骤,因为所需的物品是从这里制成的浆液中制造出来的。有时浆液由其它原料制成如以打成包的干燥物质的形式的纤维原料,比如说是废纸屑形式的原料。

在浆粕机中产生强大的涡流,以便使材料的各单一组分之间互相摩擦,从而使该原料分离成为纤维。

特别是在使用由多种成分材料如废弃或循环使用的纸的时候,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也就是进行分离加工,这样将成功地达到目的。因此,预先分离的纤维表现出了比后分离的纤维更高的附加工艺特性。换句话说,在浆粕机的加工工序中,不必控制和顾及它的多组分。所说附加工艺可使研磨度(°SR-schopper-kiegler)提高和使浆粕中粘液的形成加快,该粘液的形成消极地影响其后待制造物质从浆液中的排水作用,并且增加了在材料排水和干燥过程中的收缩。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可将至少部分纤维原料加入该浆粕机中去,其中的纤维已经被基本上分解成单纤维,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会更迅速地同时易于在浆粕机中得到自研磨作用和混合作用。在浆粕机的加工过程中,原料的均匀性和在浆粕机中通过自研磨作用产生的研
磨程度是可调整的,即调整得更均匀,而且如上所述,离开浆粕机时浆液中水的粘合作用,都可因此而更有效地控制。

该加工过程还可带来其他优点,这些优点在采用循环使用的废纸时特别有价值。

循环使用的废纸屑中存在许多种不同质量和大小的成分,如果这样的材料在经浆粕机振摇之前经过分离、受控干燥研磨,则通常可以使用比仅靠浆粕机振摇实现分解工序时质量要求更低而且更便宜的原材料。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包括进行预分离干磨的上述以多步骤工艺进行加工的过程,因此,便可以以特别有效的方式将初始材料分解成一定大小。

在这种特殊方法中,也就是比如将包括塑料、防水纸、塑料层压卡片及低的废纸屑材料,粉碎成所需程度的纤维和其他颗粒。被粉碎后的非纸成分可在进入浆粕机之前被筛去,或者可以使这些成分以粉碎的形式存在并进入以下生产过程。

按照该方法的一个特征,经可控分离干磨的长纤维初始材料被加入到已经在浆粕机中形成的浆液中,并与其一起经过限时共同搅拌工序。

利用这一方法,便可制成一种物品,其中的纤维材料部分主要被水凝胶纤维粘合剂粘合在一起,部分则与空气悬浮纤维材料混合在一起,通常使用胶来起粘合作用。已经证明,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抛弃传流的对整个浆液施以完全水凝胶粘结的方法,这意味着排水和进而制造该产品所花费的时间可以大大地减少。而且,该方法还使对所需产品强度的精确控制成为可能,特别是将可以通过胶的施
加来进行精确控制。

这些优点对于通过运用上述抽吸技术合理地经济地进行工业化生产,以及生产大的具有形状稳定性的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使用撕碎机,又称碎条机进行多步骤干磨处理将成为可能,然后再入锤式碎粉机进行加工,锤式粉碎机从碎条机得到一定量的材料,如果需要特别剂量的话,在其投入浆粕机中之前对该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粉碎处理。

本发明提出的在浆粕机中粉碎之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分解、受控干磨加工还提供了应用循环废纸的可能性,这时所要制造的物品必须是有防收缩保证和尺寸保证的。含较高比例木纤维比如是纤维素纤维的初始材料将带来较少的收缩,已经证明通过运用本发明的方法,甚至可以添加大量含有废卡片之类并不一定是木质的成分的木纤维纸原材料,因为该原料经过预分解与受控干磨工艺进行加工成浆,而不会带来制成品的不希望的收缩。

众所周知,用流化纤维原材料生产物品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象填料,化学品和粘合剂这样的辅助材料。该辅助材料决定了所生产的制品的强度大小,是较硬的还是透明的或是稀薄的,软的,还是有吸收性的,本发明的优点还在于由于这些辅助材料的应用所带来的好处。

生产过程中多步骤的分离加工实际上增加了总的生产过程中的不同步骤上添加辅助材料的可能性,所得的最终浆液的疏松结构,作为本发明的特殊结果,甚至得到辅助材料的良好通路,因此,列如可或多或少地将一种粘合剂添加到物品的表面上,以增加其强度,这种在预分离,控干磨加工基础上,以一种特别好的方式进行的辅
助材料的添加,会促进该辅助材料在制得纤维产品中特别均匀的分布,当然,还可以将辅助材料添加到浆粕机中去。

进一步地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浆粕机中进行的搅拌作为一个生产过程取决于上述预分离,可控磨碎工艺的进行。换句话说,在浆粕机中所获得的自磨度可按照干磨阶段的情形进行调节,举一个实例,在浆粕机中的纸浆被分离成一般大小,在自身研磨中获得的粉碎度为60°SR(schopper-Riogler),该纸浆中被加入经干磨的纤维材料,然后该混合物在浆粕机中加工5分钟或更长些时间,由这种混合浆制得的物品可具有很大的厚度,孔隙度和渗透性能。这意味着这样的产品可具有很好的排水特性,因此它也可以被制成很大壁厚的制品。

按照本方法生产的易排水浆,毫无疑问地便于使纤维悬浮物均匀地施加到模具上,甚至在生产具有很大壁厚的制品时也能使纤维悬浮物均匀地施加到模具上。

废纸,又称作再生纸,可由多种成分复合而成,并可以包含具有不同长度的纤维。但是,实际上证明平均纤维长度应保证这种纸材料成为本制造工艺的原料的一部分时,仍可得到具有上述的优点,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结构特性的制品。

本发明的方法也将适用于称为原始材料的加工工艺。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详细的解释,其中

图1以图解的形式表示了工艺过程中各加阶段的概要,这些加工阶段将用于生产比如一个托架的工艺过程中;

图2为工艺过程中各种阶段组合的实施例;

图3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来生产托架形式的承载部件的第一个实
施例的轴侧图,并且表示出了该托架上的一个角部分,该确定的角部分与托架分离开来;

图4为概略表示托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托架的第三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b)和沿图5b中V-V线的剖视图(图5a);

图6为对托架的第四个实施例进行全剖后的示意图;

图7为托架第5个实施例的轴侧图,

图8为托架第6个实施的全剖示意图;

图9为带张力索的托架的示意图,

图10为带木制支承轨的托架的示意图;

图11为带纤维原料制成的支承轨的托架的示意图;

图12为由具有变化层厚部件构成的托架的全剖示意图;

图13表示上述托架的另一实施例;

图14表示含有单一变厚度层部件的托架的第3个实施例;

图15表示托架支承脚的一个实施例的全剖视图;

图16为带有由纤维原料沉积而成的部件的模具的示意图,模具表面和沉积部件两者都具有变化的厚度层。

图1和图2所示的工艺过程共包括14个加工阶段,按照该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将可通过所有或通过仅部分上述阶段的采用来实现,但它们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即采用部分阶段,然后重新引入生产产品作为补充交联加工工艺。

例1:

采用所有的14个阶段。

例2:

采用阶段1到包括阶段5,后面再接上阶段8和9,最后采用阶段11到14。

例3一条生产线用来实现阶段1到阶段5,另一条生产线用来实现阶段4和也可包括阶段5,6,7,从第二条生产线制成的潮湿的纤维浆被加到第1条生产线生产成的产品中去。该操作通常是由多个连续的阶段连续完成的。

通过这种方法,一种产品是这样制成的,即从第2条生产线制得的纤维原料的大部分被水凝胶纤维粘合剂粘合在一起,而第1条生产线则生产悬浮在空气中的纤维原料并使其与粘合剂通常是用胶粘结。这样,便可以获得总磨度,该磨度是可以优选的,同时,也可选择优选的胶添加量。这意味着该工艺实施例允许对可变化的原料质量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将叙述到生产托架的一些实施例。这些托架通过本发明的工艺制造出来。

见图1和图2所示的工艺流程图,该托架是由流化纤维原料的悬浮物制成,这时悬浮物存在于一液相中,并通过抽吸作用沉积在一个外轮廓成形模座上。如上所述,一种易排水浆由该流化纤维原料生产出来,该浆以一定的量在所说外轮廓成形模座上沉积,用来把该浆沉积在该模座上的负抽吸压力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使纤维原料层以一定的厚度沉积在该模座上,以这些基本要素来获得所制部件(在此是托架)的所需承载能力。

采用浆的含水量可多达70P.C。该含水量随后被挤压和/或干燥去除。由于该最终产品也就是托板的承载能力基本上取决于沉积在外轮廓成形模底上的纤维原料层的厚度,故一个进行经济合理的生
产的基本前提就是采用的浆液是易排水的。本发明包括为此目的所进行的浆液的生产过程。

该最终产品然后可被用作另一种最终产品的一部分,或可被用来与另外相似产品一起构成另一种最终产品的一部分,比如说以一种层状产品的结构形式。

实验结果表明可以这种方法生产最小净重为5至8Kg重的托架,托架尺寸为800×1200mm,承载重量约为500Kg。该承载能力取决于所用的纤维悬浮物的质量和实际托架的结构设计,对比,以下给出几个实施例。

图3示出了托架10的局部,它设计成带整体支脚和带加强肋的形式。

例a:在单一操作过程中测量空间立体尺寸为800×1200×120,“湿”重量为18Kg,干燥后重量为6Kg。

例b:测量立体尺寸800×1200×120,“湿”重量为18Kg,热压后重量为12Kg,干燥后重量为6Kg。

图4示出了层状结构形式的托架,该托架具有底部16,它基本上相当于图3中的部分10,还具有一个上层的平的盖板18,它也设计成按照本发明的加工过程进行加工。

例c:托架上的部分16立体测量尺寸为800×1200×123其“湿”重量为12Kg,干燥重量为4Kg,盖板18在一个平的模具面上制造,其“湿”重量为6Kg,热压后重量为4Kg,干燥后重量为2Kg,该盖板18被胶结在底部16的上面。

盖板18可带有孔,用来接受重叠在上部的一个托架的支脚。

图5表示了与图4所示相同形式的托架,但是,其不同点在于该
托架的上部20成形为带加强肋22的三角形式,该加强肋22对应于形成在底部16上的肋部分24,其测量尺寸为600×800×140。

例d:该托架的下部16设计成“湿”重量为7.5Kg,干燥后重量为2.5Kg,该托架的上部设计成“湿”重量为4.5Kg,干燥后重量为1.5Kg。

图6表示了一个托架,其测量尺寸为800×1200×150。

例e:该托架具有一个立体的中心部分26,其“湿”重量为6Kg,干燥后重量为2Kg,以及具有两个在平的模具面上成形的盖板28,且“湿”重量为6Kg,热压后重量4Kg,干燥后重量为2Kg。还有,该托架还具有9个立体的支脚30,每个“湿”重量为0.3Kg,干燥后重量为0.1Kg。用于组装盖板和支脚的胶用量为0.05Kg。最终产品重量为6.95Kg。

图7表示了一个托架,测量尺寸800×1200×150。

例f:该托架由两个均匀的立体板件32组成,每个板件32上具有伸出该板形部分的中空的凸出部分34。该二板件以其上的凸出部分34与嵌入到另一个板件上来得到固定。

每个板件32的“湿”重量为9Kg,干燥后重量为3Kg,每个板件32具有9个100mm高的支脚,每个支脚的“湿”重量为0.3Kg,干燥后重量为0.1Kg。组装用胶量为0.05Kg,最终产品重量为6.95Kg。

图8表示了一个包含梯形断面的中心板36的托架,其中心板上的肋38为交叉放置,该托架还包括一两个外侧平盖板40。未被示出的支脚被胶着在这些板的一面。

梯形的和平形的板36和40都可分别间断性地,断续地模制,或连续地在循环运输带上,分别由平的或梯形断面的凸和凹的冲压辊
制成。这样可使托架制品具有高度的韧性,从而可以选择多些或少些托架层数,而且,由于采用的是压力加工,因此,只会导致较低的干燥工艺费用。

例g:两个梯形断面垫板36在模制后的“湿”重量为4.5Kg,压力加工后的“湿”重量为3.0Kg,干燥后的重量为1.5Kg,9个支脚(未示)中的每个在模制后的“湿”重量为0.3Kg,干燥后的重量为0.1Kg,组装用胶量为0.05Kg。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垫板部分及该托架的支脚可借助于接合抽吸操作而形成一体,或者它们也可以由分开的抽吸操作来成形。该些支脚还可以如上所述采用纤维原料以外的其他材料制成,但是经验表明,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可以使得生产出的支脚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而且同时具有较轻的重量,正如以上实施例所提到的那样。

更进一步地说,本发明的工艺使得毫无问题地向纤维浆施加特殊增强纤维以制造具有特别高强度的制品成为可能。

在所需部件的设计过程中,也可以考虑放置附加的,外部拉紧件。图9到图11表示了承载部件的几个实施例,其中承载部件为托架的形式,都装有共同的比如说用木制的支承轨44,比如见图10,它装于托架支脚的下部,或者见图11,其中采用的特殊托架支架50包括支脚46和一个共同支承轨48,且它们都用与托架的板部52同样的材料制成。

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本发明的特征,即纤维原料层以一定的厚度沉积,该厚度使该产品基本上可满足所需承载能力,因为这种部件可使用层厚度来提高其承载能力成为可能,这样,纤维原料层
的变化使体现在层厚度的变化上,例如,可形成一种相互交联的花纹结构。这意味着通过层厚的变化,比如制成肋状结构,部件上该处层厚便大于部件的其他区域。如果这种成形和组装,或相似的成形是适宜的,便可使该部件获得提高的强度,从而提高它的承载能力。

图12至图15表明了上述厚度变化的几个实施例。如上面也提到过的那样,这些变化是利用一个可透过由气体工作介质使产生的负压的模具,该模具有一个模面。它可透过该工作介质,随着所需部件层厚的不同,该模具表面的透过性也不同。

图12表示了一个有两个肋形内部部件54的托架剖视图,该托架的外侧盖有两个平盖板56。每个内部部件54由一个单一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来,即纤维原料以肋顶处,肋底处不同的壁厚(也即肋顶54a具有较大厚度,而肋底54b则具有较小的厚度),沉积在抽吸模具的模面上。该肋的模断面轮廓是三角形的,且该内部部件54在其顶部54a处相互贴紧。

图13表示了同样类型托架的横断面,但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内部部件54在其底部54b处相互贴紧,从而使肋顶54a支承住了所说盖板56。

图14表示了只带一个单一内部部件58的托架,它的顶部58a和底部58b分别顶着外部的平盖板60。如上所述,这种内部部件58也是由单一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来的。其层厚的变化为在肋顶58a处较大而在助底58b处则较小。

图15表示了一个托架支脚62的一个实施例。该支脚62为盆形,且由上述通过对纤维原料的抽吸的单一的生产过程制得。这个部件
也具有不同的层厚,其较厚处在其底部62上。

图1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层厚的变化是怎样得出的。如图所示意的那样。处于负压下的模具64可透过气体工体介质,该气体工作介质用来抽吸模具表面上由流化纤维原料制成的易排水浆,该模具上有一个可透过所说工作介质的表面66。为了形成带肋托架部件68,即使材料层在肋顶68a处较厚,而在肋底68b处则较薄,须采用具有透过性能不同的肋形表面66的模具。该表面66在模具表面顶部64b处较厚,而在模具表面底部64a处较薄,这样,由于在由模具表面顶部64b构成的模而部分处的抽吸作用较弱,而在由模面底部64a构成的模面部分处的抽吸作用则稍强。便可使在模面顶部64b上的纤维原料制成的添加纤维浆在抽吸作用中较少沉淀,从而形成肋顶68a,因此其层厚和肋的形成便以此获得更高的厚度和强度。这一生产技术在原则上可用来与许多不同的变厚度物品的加工技术相连接,而且上述方法只描述的是一种典型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用性已经通过上述托架的若干实施例作了说明,以其相同的优点,该方法也可用来制作用于不同目的许多其他种类的含壁厚部件的承载部件。进一步说,上面表明了本发明的工艺,开辟了许多种原始纤维和附加物的合适应用领域。本发明还使毫无问题地将箔状或网状物结合在制成品外侧的技术实施成为可能。

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工艺.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以一种生产包括托架在内的承载部件的工艺方法,利用对模坐上流化纤维原材料浆的抽吸作用,使该流化纤维原材料沉积在模座上,为此目的,该模坐上采用由流化纤维原材料制成的易排水浆,以一定的量和一定的抽吸操作控制,因而纤维原料在抽吸作用下沉积在该模座上形成一定的壁厚,使该部件具有所需的承载能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造纸;纤维素的生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