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岩用桩尖.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07007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44559.0

申请日:

2010.08.05

公开号:

CN101899835A

公开日:

2010.12.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D 5/72公开日:201012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5/72申请日:20100805|||公开

IPC分类号:

E02D5/72

主分类号:

E02D5/72

申请人:

何志斌

发明人:

何志斌; 段国忠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星沙开发区楚天家园A栋碧水阁二单元906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代理人:

魏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桩岩用桩尖。它包括桩尖底板、圆筒、多块筋板,圆筒一端与桩尖底板相连,筋板置于圆筒内,筋板之间布置成方格形状。本发明中桩尖形成了多个交叉受力点,大大增加了桩尖截面的钢度,桩尖内浇入一定数量的干性高强细石速凝混泥土,桩尖强压在岩石表面时,砼和桩尖的多个交叉受力点与受力不均的岩石面在压桩力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密实和变形,使桩尖由点受力扩大到多点的整个桩端面受力,从而保护混泥土预制管桩桩头,使之免于“蚕食”破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管桩岩用桩尖,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桩尖底板、 圆筒、 多块筋板, 圆筒一端与桩尖 底板相连, 筋板置于圆筒内, 筋板之间布置成方格形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管桩岩用桩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桩尖圆筒和筒内筋板的截 面为锥型结构, 桩顶尖口向桩根部由薄到厚。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管桩岩用桩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圆筒和筋板构成腔体内浇 注干性高强细石速凝混泥土, 筋板上开有砼平衡孔。

说明书


管桩岩用桩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泥土管桩桩尖, 特别涉及一种管桩岩用桩尖。背景技术 在广东标准预应力混泥土管桩基础技术规范中 ( 编号 DBJ/T15-22-98), 对管桩的 规格与质量, 管桩基础的岩石勘察, 管桩基础设计, 管桩基础施工, 管桩基础工程质量检查 与验收做了全面的规定, 对桩尖以附录的形式绘出了构造图, 在此规格的推动下, 管桩的生 产厂家和应用面不断增加和扩大, 已成全国主要的桩型之一。用于管桩的桩工机械主要有 柴油锤击桩机液压锤击桩机, 锤击桩管桩总重量之比约为 0.4-0.5, 液压静力桩机的夹桩力 约为压桩力的 2.5 倍。因为是预应力高强度管桩 (C80), 夹桩力都是向心对称作用在管桩 上, 在 2500 吨的夹桩力作用。管桩安然无恙, 这些成果都是经过长期努力而获得的。但持 力层为岩层时, 桩头及桩尖破损率通常在 30% -90%以上。最典型的例子是广州西郊某工 程。设计采用 Φ400PHC 管桩。用 D52 柴油锤击施打。其中有一根桩总计打入 73 米。每锤 都贯入一点, 未发现异常。地勘报告该处 0-19 米为软土。19.9 米以下为微分化白云质灰 岩, 管桩是不可能打入微分化岩的, 设计者组织钻探队在离该桩位 40 米处进行补桩。在地 面以下 11-12 米处。碰到了混泥土碎块。说明桩尖根本没保护桩头和桩身。被岩面顶坏。 这一工地有 15%以上的桩都产生了此种打桩假象。在液压静力压桩的某些工地, 也常常碰 到此种情况。
     现有的十字型桩尖结构如图 1(a) 所示, 正常情况下有五个接触岩面的点, 但在地 下平面岩面是很少的。大部分是斜坡的, 此时就只有两个点, 或一个点接触岩面, 筋板很易 压弯, 使桩端头板受力变型砼破坏。 现有的圆锥型桩尖结构如图 1(b), 圆锥型桩尖接触斜坡 岩面后圆锥变形的可能性变小, 斜坡岩面引起的压桩水平分力大部分成为破坏力矩, 更不 利于保护桩头。现有的开口型桩尖结构如图 1(c) 所示, 开口型桩尖接触岩面的点为六个, 且呈三角形结构, 钢度大, 变形的可能性较小, 但桩尖的高度较大, 产生的破坏力矩较大, 位 于管桩端头板的预应力钢筋拔出桩头就破裂了。
     上述现有三种桩尖的共同特点是 : 桩尖都是焊接在管桩头部的端头板之上, 端头 板钢板很薄, 当桩尖端头板钢板接触凹凸不平整的岩面时, 桩尖只是局部受力, 随着压桩力 的不断加大, 管桩端头板在作用下产生型变, 随着端头板型变点桩端砼局部突破性的破坏, 随后桩端砼整个截面被凹凸不平的岩石面 “蚕食” 破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桩尖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稳定性好的 管桩岩用桩尖。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 包括桩尖底板、 圆筒、 多块筋板, 圆筒一端 与桩尖底板相连, 筋板置于圆筒内, 筋板之间布置成方格形状。
     上述的管桩岩用桩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桩尖圆筒和筒内筋板的截面为锥型结构,桩顶尖口向桩根部由薄到厚。
     上述的管桩岩用桩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圆筒和筋板构成腔体内浇注干性高强细 石速凝混泥土, 筋板上开有砼平衡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 1) 本发明在圆柱筒内设有若干块筋板, 筋板筋板之间布 置成方格结构, 这样桩尖形成了多个交叉受力点, 大大增加了桩尖截面的钢度 ; 2) 本发明 桩尖圆筒壁和筋板截面可进一步采用锥型结构, 桩顶尖口向桩根部由薄到厚, 使桩尖与凹 凸不平的岩石面接触产生型变吻合, 并防止管桩端板变形砼免受 “蚕食 “破损, 使桩头牢固 的固定在岩石面上, 形成一个高强度永久性实形柱体, ; 3) 桩尖内浇入一定数量的干性高强 细石速凝混泥土, 砼和桩尖的多个交叉受力点与受力不均的岩石面在压桩力作用下产生相 应的密实和变形, 保护混泥土预制管桩桩头, 免于 “蚕食” 破损。使桩尖桩端面受力由点扩 大到整个面以满足设计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 1(a)、 1(b)、 1(c) 为现有的桩尖结构图。 图 2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图 2 的 A 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 2, 图 2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包括圆筒 1、 干性细石砼 2、 桩尖底 板 3、 筋板 5、 砼平衡孔 4。圆筒 1 与桩尖底板 3 连接, 筋板 8 连接在圆筒 1 和桩尖底板 3 上, 筋板 5 布置成方格结构, 筋板 5 上设有多个砼平衡孔 4, 砼平衡孔 4 用于保持圆筒 1 内干性 细石砼 2 的压力平衡, 圆筒 1 和筋板 5 构成的腔体内浇注干性细石砼 2。圆筒 1 外径等于管 桩外径, 圆筒 1 筒壁和筋板 8 的截面为一字形或锥形。本发明中筋板 5 布置成方格结构可 构成多个接点, 每三个接点组成高刚度三角形结构, 压在斜坡岩面时, 由于桩尖口结构强度 底于桩底强度。 点应力过大时点产生相应变形, 又因加上填充足够的干性细石高强混泥土。 使之能传替扩大到多点及整个桩尖截面受力。
     本发明可以用钢板焊接而成, 整体铸钢就更好。
     本发明的施工过程如下 : 1) 先将即时拌好的细石干性高强度速凝混泥土灌入管 桩岩用桩尖圆筒之中, 并有足够的密实份量。 用活动盖板封口使封口朝下砼不外泄漏待用。
     2) 吊机吊管桩于机内垂直地面, 用钢丝刷将管桩之端头板坡口刷干净。
     3) 将灌有砼的管桩岩用桩尖对接管桩端头板, 找正后即将其焊接在端头板上, 焊 缝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4) 焊接好后, 对准桩位, 将桩吊离地面高度以不泄漏砼为宜拆去活动盖板。
     5) 将桩沉于地中。

管桩岩用桩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桩岩用桩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桩岩用桩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桩岩用桩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桩岩用桩尖.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桩岩用桩尖。它包括桩尖底板、圆筒、多块筋板,圆筒一端与桩尖底板相连,筋板置于圆筒内,筋板之间布置成方格形状。本发明中桩尖形成了多个交叉受力点,大大增加了桩尖截面的钢度,桩尖内浇入一定数量的干性高强细石速凝混泥土,桩尖强压在岩石表面时,砼和桩尖的多个交叉受力点与受力不均的岩石面在压桩力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密实和变形,使桩尖由点受力扩大到多点的整个桩端面受力,从而保护混泥土预制管桩桩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