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203915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0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07219.0

申请日:

2011.01.14

公开号:

CN102140779A

公开日:

2011.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1D 21/00登记生效日:20160913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30100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铁铺村新农工业园区变更后权利人:430100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铁铺村新农工业园区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21/00申请日:20110114|||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00; E01D101/24(2006.01)N

主分类号:

E01D21/00

申请人: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峰; 雷运华; 秦顺全; 刘光文; 吴克强; 万建桥; 刘蓉; 陈红柳; 张耿

地址:

430100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铁铺村新农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代理人:

魏殿绅;庞炳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其包括,支墩,所述支墩至少包括两边支墩;分配梁,其固定于支墩上;滑动系统,其安装于分配梁上,滑动系统包括横向滑动系统及纵向滑动系统;纵梁,其安装于所述滑动系统上;模板,其包括底模板及两侧模板,且所述模板栓接于纵梁上;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牵引纵梁和模板在分配梁上滑动;升降装置,其安装在分配梁下方;施工时,先浇筑完成首孔箱梁,再拆分模板,将模板和箱梁分离;启动牵引装置,将纵梁及模板牵引至下一指定位置;组装模板后浇筑下一孔箱梁;该方法成本低,跨越能力强,降低了拼装的劳动强度,可以在狭小区域施工,作为现浇箱梁施工中介于落地支架和移动模架造桥机之间的一种补充型现浇支架形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 其特征在于 : 其包括, 支墩, 所述支墩至少包括两边支墩 ; 分配梁, 所述分配梁固定于支墩上 ; 滑动系统, 所述滑动系统安装于分配梁上, 且所述滑动系统包括横向滑动系统及纵向 滑动系统 ; 纵梁, 所述纵梁安装于所述滑动系统上 ; 模板, 所述模板包括底模板及两侧模板, 所述侧模板位于底模板两侧, 且所述模板栓接 于纵梁上 ; 牵引装置, 所述牵引装置牵引纵梁和模板在分配梁上滑动 ; 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分配梁下方。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墩上设有横梁, 且所述升 降装置安装在横梁上, 所述支墩还包括一中支墩, 所述中支墩位于两边支墩之间。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千斤顶、 安装 于纵梁上的牵引锚座及连接千斤顶和牵引锚座的钢绞线。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滑动系统设有滑道及滑板, 且滑板上设有重物平移滑板。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墩安装于基座上, 且所述 基座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分配梁由型钢组焊接组成, 顶面铺设有不锈钢板。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侧模板通过螺栓与底模板 相互连接, 所述底模板包括第一底模板及第二底模板, 且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通过螺 栓相连, 所述底模板还设有两底模分配梁, 且两底模分配梁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所述底模板 下方设有两中纵梁, 且每一侧模板下方至少设有一边纵梁。
8: 一种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 (1) 提供一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 ; (2) 使用所述模板浇注完成箱梁 ; (3) 拆分模板, 将模板和箱梁分离 ; (4) 启动牵引装置, 将纵梁及模板牵引至下一指定位置 ; (5) 组装模板 ; (6) 重复步骤 2 至步骤 5, 直至完成所有箱梁现浇施工。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3) 具体 包括以下步骤 : (1) 升降装置下降, 降低分配梁、 纵梁及模板标高 ; (2) 拆除连接侧模板和底模板之间的螺栓, 并向两侧移动侧模板 ; (3) 将底模板下的两中纵梁分别向两侧移动, 并分别与侧模板下的边纵梁相连接 ; (4) 将两侧模板下的中纵梁及边纵梁进一步向两侧移动并顶升侧模板 ; (5) 拆除连接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之间螺栓, 并移出底模板 ; 2 (6) 拆除两底模分配梁之间的螺栓, 将分别向两侧移动两底模分配梁。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5) 具体 包括以下步骤 : (1) 向中间移动两中纵梁, 将两中纵梁移动至指定位置 ; (2) 向中间移动两底模分配梁, 并连接两分配梁 ; (3) 将底模板安装到底模分配梁上 ; (4) 向中间移动两边纵梁 ; (5) 向中间移动两侧模板, 下降两侧模板标高, 并将两侧模板与底模板相连 (6) 升降装置顶升, 调整分配梁、 纵梁及模板标高至目标值。

说明书


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背景技术 目前箱梁原位现浇一般采用落地支架法及移动模架造桥机法施工, 落地支架法及 移动模架造桥机法的优点是工序程序化, 安全性高。但是落地支架法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 较大, 跨越能力不足, 且反复拼拆工程量大, 不适合场地狭小区域施工。移动模架造桥机法 虽然不受桥下地形地质条件限制、 机械化程度高、 劳动力投入少、 临时用地占用少, 但其造 价高, 投入资金大, 转场费用高, 拼装周期长, 出现机械故障频率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 不受地形限制, 跨越能力强的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 其包括,
     支墩, 所述支墩至少包括两边支墩 ;
     分配梁, 所述分配梁固定于支墩上 ;
     滑动系统, 所述滑动系统安装于分配梁上, 且所述滑动系统包括横向滑动系统及 纵向滑动系统 ;
     纵梁, 所述纵梁安装于所述滑动系统上 ;
     模板, 所述模板包括底模板及两侧模板, 所述侧模板位于底模板两侧, 且所述模板 栓接于纵梁上 ;
     牵引装置, 所述牵引装置牵引纵梁在分配梁上滑动 ;
     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分配梁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支墩上设有横梁, 且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横梁上, 所述支墩还包括一中支墩, 所述中支墩位于两边支墩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千斤顶、 安装于纵梁上的牵引锚座 及连接千斤顶和牵引锚座的钢绞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滑动系统设有滑道及滑板, 且滑板上设有重物平 移滑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支墩安装于基座上, 且所述基座为钢筋混凝土预 制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分配梁由型钢组焊接组成, 顶面铺设有不锈钢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侧模板通过螺栓与底模板相互连接, 所述底模板 包括第一底模板及第二底模板, 且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通过螺栓相连, 所述底模板还 设有两底模分配梁, 且两底模分配梁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所述底模板下方设有两中纵梁, 且 每一侧模板下方至少设有一边纵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 所述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提供一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 ;
     (2) 使用所述模板浇注完成首孔箱梁 ;
     (3) 拆分模板, 将模板和箱梁分离 ;
     (4) 启动牵引装置, 将纵梁及模板牵引至下一指定位置 ;
     (5) 组装模板 ;
     (6) 重复步骤 2 至步骤 5, 直至完成所有箱梁施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步骤 (3)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1) 升降装置下降, 降低分配梁、 纵梁及模板标高 ;
     (2) 拆除连接侧模板和底模板之间的螺栓, 并向两侧移动侧模板 ;
     (3) 将底模板下的两中纵梁分别向两侧移动, 并分别与侧模板下的边纵梁相连 接;
     (4) 将两侧模板下的中纵梁及边纵梁进一步向两侧移动并顶升侧模板 ;
     (5) 拆除连接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之间螺栓, 并移出底模板 ;
     (6) 拆除两底模分配梁之间的螺栓, 将分别向两侧移动两底模分配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步骤 (5)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1) 向中间移动两中纵梁, 将两中纵梁移动至指定位置 ;
     (2) 向中间移动两底模分配梁, 并连接两分配梁 ;
     (3) 将底模板安装到底模分配梁上 ;
     (4) 向中间移动两边纵梁 ;
     (5) 向中间移动两侧模板, 下降两侧模板高度, 并将两侧模板与底模板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移动式现浇支架使用牵引装置和滑动系统完成模板及现 浇支架主桁系统的滑动, 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 并且安装调整、 拆卸简单、 运输方便, 并且操 作简单、 安全可靠。拆装模板及现浇支架主桁系统时步骤简单, 劳动强度较低。使用本发明 箱梁移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的现浇施工周期与造桥机接近, 而且施工成本低。 在高墩、 施工 场地狭小、 落地支架地基处理范围小等环境, 可作为现浇箱梁施工中介于落地支架和移动 模架造桥机之间的一种补充型现浇支架形式。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立面图 ;
     图 2 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侧立面图 ;
     图 3 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边支墩处横断面图 ;
     图 4 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中支墩处横断面图 ;
     图 5 为横向滑板示意图 ;
     图 6 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滑板示意图 ;
     图 7 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横移滑道示意图 ;
     图 8 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模板滑移系统图 ;
     图 9 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滑移系统立面图 ;图 10 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滑移系统侧立面图 ;
     图 11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升降装置下降步骤示意图 ;
     图 12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侧模板横移步骤示意图 ;
     图 13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中纵梁横移步骤示意图 ;
     图 14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纵梁整体横移步骤示意图 ;
     图 15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底模横移步骤示意图 ;
     图 16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底模分配梁横移步骤示意图 ;
     图 17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模板和纵梁移动后结构图 ;
     图 18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底模分配梁连接步骤示意图 ;
     图 19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底模安装步骤示意图 ;
     图 20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边纵梁回位步骤示意图 ;
     图 21 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模板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 桥墩 A, 承台 B, 钢梁 C, 箱梁 D, 基座 1, 两边支墩 2, 中支墩 3, 横梁 20, 升 降装置 21, 分配梁 4, 纵梁 5, 中纵梁 51, 边纵梁 52, 模板 6, 边模板 61, 底模板 62, 底模分配 梁 63, 滑动系统 7, 横向滑板 71, 横向滑道 72, 纵向滑板 73, 重物平移滑板 74, 牵引锚座 8, 钢 绞线 9, 千斤顶 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包括基座 1, 基座 1 为钢筋混凝土预制 构件, 构件内设置必要的预埋连接件。基座 1 上安装有支墩, 支墩包括两边支墩 2 及一中支 墩 3, 中支墩 3 位于两边支墩 2 之间。两边支墩 2 及一中支墩 3 均采用螺旋焊管、 型钢连接 系连接而成, 柱脚及桩头设置加劲板。边支墩 2 安装于桥墩 A 的承台 B 上, 支墩上安装有分 配梁 4, 分配梁 4 为型钢组焊结构, 顶面铺设不锈钢板, 且分配梁 4 上安装纵梁 5。
     请同时参考图 3 至图 4, 边支墩 2 安装于桥墩 A 的承台 B 上, 中支墩 3 安装在钢梁 C 上。且支墩上还设有横梁 20, 横梁 20 上装有升降装置 21, 升降装置 21 为千斤顶, 且千斤 顶的顶端可顶到分配梁 4 的底部。
     分配梁 4 和纵梁 5 之间设有滑动系统 7, 滑动系统 7 安装于分配梁 4 上。且该滑动 系统 7 包括横向滑动系统和纵向滑动系统, 上述纵梁 5 安装于所述滑动系统 7 上。且纵梁 5 可在滑动系统上沿横向或纵向滑动。纵梁 5 分为中纵梁 51 和边纵梁 52, 中纵梁 51 有两 个, 均在分配梁 4 中间区域。分配梁 4 两侧均设有边纵梁 52, 每边至少设有一个, 在本实施 例中为了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每边设有三个边纵梁 52。且中纵梁 51 和边纵梁 52 都在滑动 系统 7 上。
     纵梁 5 上为模板 6, 且所述模板 6 栓接于纵梁 5 上。模板 6 包括边模板 61 和底模 板 62, 底模板 62 两侧均用螺栓连接有一边模板 62。所述底模板 61 包括第一底模板及第 二底模板, 且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通过螺栓相连, 边模板 62 形状与箱梁侧面形状相对 应。同时, 模板 6 下还设有两底模分配梁 63。两底模分配梁 63 通过螺栓相连接, 形成一可 由中间拆分的底模分配梁体。
     请进一步参考图 5 至图 8, 滑动系统 7 的横向滑动系统包括横向滑板 71 和横向滑
     道 72。纵向滑动系统也设有纵向滑板 73。且横向滑板 71 和纵向滑板 73 上都设有重物平 移滑板 74, 其材料为工程塑料合金。 具有承压力大, 弹性好, 抗冲击性能强的优点, 同时减小 滑移面的摩阻力, 使滑移顺畅、 平稳 ; 所用材料磨耗小, 更换简单方便, 大大节约了时间及人 力物力。
     接下来请参考图 9 及图 10, 牵引装置包括一千斤顶 10、 安装于纵梁 5 上的牵引锚 座 8 及连接千斤顶 10 和牵引锚座 8 的钢绞线 9。千斤顶 10 张拉钢绞线 9, 由于钢绞线 9 另 一端连接在纵梁 5 的牵引锚座 8 上, 纵梁 5 通过牵引锚座 8 的推动在分配梁 4 上滑动。同 时, 由于模板 6 是安装在纵梁 5 上的, 当纵梁 5 在分配梁 4 上滑动时, 模板 6 也跟随其滑动, 达到了本发明移动模板的目的。
     请同时参考图 11 至图 21。下面介绍使用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进行箱梁现浇支 架移动施工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1) 提供一上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 ;
     (2) 使用所述模板 6 浇注完成首孔箱梁 D ;
     (3) 拆分模板 6, 将模板 6 和箱梁 D 分离 ;
     (4) 启动牵引装置, 将纵梁 5 及模板 6 牵引至下一指定位置, 牵引的方法为千斤顶 10 张拉钢绞线 9, 从而带动纵梁 5 和模板 6 运动 ;
     (5) 组装模板 6 ; (6) 重复步骤 2 至步骤 5, 直至完成所有箱梁 D 施工。 具体的说, 所述步骤 (3)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1) 升降装置 21 下降, 降低分配梁 4、 纵梁 5 及模板 6 标高, 该升降装置 21 为千斤 (2) 拆除连接侧模板 62 和底模板 61 之间的螺栓, 并人工用导链向两侧移动侧模板顶;
     61 ; (3) 人工用导链将底模板 62 下的两中纵梁 51 分别向两侧移动, 并分别与侧模板 61 下的边纵梁 52 相连接 ;
     (4) 将两侧模板 61 下的中纵梁 51 及边纵梁 52 进一步向两侧移动并顶升侧模板 61 ;
     (5) 拆除连接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之间螺栓, 并移出底模板 61 :
     (6) 拆除两底模分配梁 63 之间的螺栓, 将分别向两侧移动两底模分配梁 63。
     所述步骤 (5)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1) 向中间移动两中纵梁 51, 将两中纵梁 51 移动至指定位置 ;
     (2) 向中间移动两底模分配梁 63, 并连接两分配梁 63 ;
     (3) 将底模板 61 安装到底模分配梁 63 上 ;
     (4) 向中间移动两边纵梁 52 ;
     (5) 向中间移动两侧模板 61, 下降两侧模板 61 高度, 并将两侧模板 61 与底模板 62 相连。
     通过以上步骤可移动箱梁模板及现浇支架主桁系统, 并且不需要使用移动模架造 桥机, 降低了成本, 同时跨越能力强, 降低了拼装的劳动强度, 也可以在狭小区域施工。 可作 为现浇箱梁施工中介于落地支架和移动模架造桥机之间的一种补充型现浇支架形式。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 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40779A43申请公布日20110803CN102140779ACN102140779A21申请号201110007219022申请日20110114E01D21/00200601E01D101/2420060171申请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地址430100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铁铺村新农工业园区申请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黄峰雷运华秦顺全刘光文吴克强万建桥刘蓉陈红柳张耿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1代理人魏殿绅庞炳良54发明名称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57摘要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其包括,支墩,所述支墩至。

2、少包括两边支墩;分配梁,其固定于支墩上;滑动系统,其安装于分配梁上,滑动系统包括横向滑动系统及纵向滑动系统;纵梁,其安装于所述滑动系统上;模板,其包括底模板及两侧模板,且所述模板栓接于纵梁上;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牵引纵梁和模板在分配梁上滑动;升降装置,其安装在分配梁下方;施工时,先浇筑完成首孔箱梁,再拆分模板,将模板和箱梁分离;启动牵引装置,将纵梁及模板牵引至下一指定位置;组装模板后浇筑下一孔箱梁;该方法成本低,跨越能力强,降低了拼装的劳动强度,可以在狭小区域施工,作为现浇箱梁施工中介于落地支架和移动模架造桥机之间的一种补充型现浇支架形式。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

3、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CN102140785A1/2页21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墩,所述支墩至少包括两边支墩;分配梁,所述分配梁固定于支墩上;滑动系统,所述滑动系统安装于分配梁上,且所述滑动系统包括横向滑动系统及纵向滑动系统;纵梁,所述纵梁安装于所述滑动系统上;模板,所述模板包括底模板及两侧模板,所述侧模板位于底模板两侧,且所述模板栓接于纵梁上;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牵引纵梁和模板在分配梁上滑动;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分配梁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上设有横梁,且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横梁上,所述支墩还包括一中支墩,所述。

4、中支墩位于两边支墩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千斤顶、安装于纵梁上的牵引锚座及连接千斤顶和牵引锚座的钢绞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系统设有滑道及滑板,且滑板上设有重物平移滑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安装于基座上,且所述基座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由型钢组焊接组成,顶面铺设有不锈钢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通过螺栓与底模板相互连接,所述底模板包括第一底模板及第二底模板,且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通过螺栓相连,所。

5、述底模板还设有两底模分配梁,且两底模分配梁通过螺栓相互连接,所述底模板下方设有两中纵梁,且每一侧模板下方至少设有一边纵梁。8一种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2使用所述模板浇注完成箱梁;3拆分模板,将模板和箱梁分离;4启动牵引装置,将纵梁及模板牵引至下一指定位置;5组装模板;6重复步骤2至步骤5,直至完成所有箱梁现浇施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升降装置下降,降低分配梁、纵梁及模板标高;2拆除连接侧模板和底模板之间的螺栓,并向两侧移动侧模板;3将底。

6、模板下的两中纵梁分别向两侧移动,并分别与侧模板下的边纵梁相连接;4将两侧模板下的中纵梁及边纵梁进一步向两侧移动并顶升侧模板;5拆除连接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之间螺栓,并移出底模板;权利要求书CN102140779ACN102140785A2/2页36拆除两底模分配梁之间的螺栓,将分别向两侧移动两底模分配梁。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向中间移动两中纵梁,将两中纵梁移动至指定位置;2向中间移动两底模分配梁,并连接两分配梁;3将底模板安装到底模分配梁上;4向中间移动两边纵梁;5向中间移动两侧模板,下降两侧模板标高,并将两侧模板与底模板相连6。

7、升降装置顶升,调整分配梁、纵梁及模板标高至目标值。权利要求书CN102140779ACN102140785A1/5页4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箱梁原位现浇一般采用落地支架法及移动模架造桥机法施工,落地支架法及移动模架造桥机法的优点是工序程序化,安全性高。但是落地支架法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较大,跨越能力不足,且反复拼拆工程量大,不适合场地狭小区域施工。移动模架造桥机法虽然不受桥下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临时用地占用少,但其造价高,投入资金大,转场费用高,拼装周期长,。

8、出现机械故障频率较高。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不受地形限制,跨越能力强的移动式现浇支架及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现浇支架,其包括,0005支墩,所述支墩至少包括两边支墩;0006分配梁,所述分配梁固定于支墩上;0007滑动系统,所述滑动系统安装于分配梁上,且所述滑动系统包括横向滑动系统及纵向滑动系统;0008纵梁,所述纵梁安装于所述滑动系统上;0009模板,所述模板包括底模板及两侧模板,所述侧模板位于底模板两侧,且所述模板栓接于纵梁上;0010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牵引纵梁在分配梁上滑动。

9、;0011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分配梁下方。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墩上设有横梁,且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横梁上,所述支墩还包括一中支墩,所述中支墩位于两边支墩之间。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千斤顶、安装于纵梁上的牵引锚座及连接千斤顶和牵引锚座的钢绞线。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滑动系统设有滑道及滑板,且滑板上设有重物平移滑板。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墩安装于基座上,且所述基座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分配梁由型钢组焊接组成,顶面铺设有不锈钢板。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侧模板通过螺栓与底模板。

10、相互连接,所述底模板包括第一底模板及第二底模板,且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底模板还设有两底模分配梁,且两底模分配梁通过螺栓相互连接,所述底模板下方设有两中纵梁,且每一侧模板下方至少设有一边纵梁。说明书CN102140779ACN102140785A2/5页500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所述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91提供一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00202使用所述模板浇注完成首孔箱梁;00213拆分模板,将模板和箱梁分离;00224启动牵引装置,将纵梁及模板牵引至下一指定位置;00235组装模板;00246重复步骤2至步骤5,直。

11、至完成所有箱梁施工。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261升降装置下降,降低分配梁、纵梁及模板标高;00272拆除连接侧模板和底模板之间的螺栓,并向两侧移动侧模板;00283将底模板下的两中纵梁分别向两侧移动,并分别与侧模板下的边纵梁相连接;00294将两侧模板下的中纵梁及边纵梁进一步向两侧移动并顶升侧模板;00305拆除连接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之间螺栓,并移出底模板;00316拆除两底模分配梁之间的螺栓,将分别向两侧移动两底模分配梁。003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331向中间移动两中纵梁,将两中纵梁移动至指定位置;00342向中。

12、间移动两底模分配梁,并连接两分配梁;00353将底模板安装到底模分配梁上;00364向中间移动两边纵梁;00375向中间移动两侧模板,下降两侧模板高度,并将两侧模板与底模板相连。003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移动式现浇支架使用牵引装置和滑动系统完成模板及现浇支架主桁系统的滑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并且安装调整、拆卸简单、运输方便,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拆装模板及现浇支架主桁系统时步骤简单,劳动强度较低。使用本发明箱梁移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的现浇施工周期与造桥机接近,而且施工成本低。在高墩、施工场地狭小、落地支架地基处理范围小等环境,可作为现浇箱梁施工中介于落地支架和移动模架造桥机之间的一种补充型。

13、现浇支架形式。附图说明0039图1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立面图;0040图2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侧立面图;0041图3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边支墩处横断面图;0042图4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中支墩处横断面图;0043图5为横向滑板示意图;0044图6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滑板示意图;0045图7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横移滑道示意图;0046图8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模板滑移系统图;0047图9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滑移系统立面图;说明书CN102140779ACN102140785A3/5页60048图10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纵向滑移系统侧立面图;0049图11为本发明箱。

14、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升降装置下降步骤示意图;0050图12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侧模板横移步骤示意图;0051图13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中纵梁横移步骤示意图;0052图14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纵梁整体横移步骤示意图;0053图15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底模横移步骤示意图;0054图16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底模分配梁横移步骤示意图;0055图17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模板和纵梁移动后结构图;0056图18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底模分配梁连接步骤示意图;0057图19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底模安装步骤示意图;0。

15、058图20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边纵梁回位步骤示意图;0059图21为本发明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方法模板组装后结构示意图。0060附图标记桥墩A,承台B,钢梁C,箱梁D,基座1,两边支墩2,中支墩3,横梁20,升降装置21,分配梁4,纵梁5,中纵梁51,边纵梁52,模板6,边模板61,底模板62,底模分配梁63,滑动系统7,横向滑板71,横向滑道72,纵向滑板73,重物平移滑板74,牵引锚座8,钢绞线9,千斤顶10。具体实施方式006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62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包括基座1,基座1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构件内设置必要的。

16、预埋连接件。基座1上安装有支墩,支墩包括两边支墩2及一中支墩3,中支墩3位于两边支墩2之间。两边支墩2及一中支墩3均采用螺旋焊管、型钢连接系连接而成,柱脚及桩头设置加劲板。边支墩2安装于桥墩A的承台B上,支墩上安装有分配梁4,分配梁4为型钢组焊结构,顶面铺设不锈钢板,且分配梁4上安装纵梁5。0063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4,边支墩2安装于桥墩A的承台B上,中支墩3安装在钢梁C上。且支墩上还设有横梁20,横梁20上装有升降装置21,升降装置21为千斤顶,且千斤顶的顶端可顶到分配梁4的底部。0064分配梁4和纵梁5之间设有滑动系统7,滑动系统7安装于分配梁4上。且该滑动系统7包括横向滑动系统和纵向滑动。

17、系统,上述纵梁5安装于所述滑动系统7上。且纵梁5可在滑动系统上沿横向或纵向滑动。纵梁5分为中纵梁51和边纵梁52,中纵梁51有两个,均在分配梁4中间区域。分配梁4两侧均设有边纵梁52,每边至少设有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更好的稳定性,每边设有三个边纵梁52。且中纵梁51和边纵梁52都在滑动系统7上。0065纵梁5上为模板6,且所述模板6栓接于纵梁5上。模板6包括边模板61和底模板62,底模板62两侧均用螺栓连接有一边模板62。所述底模板61包括第一底模板及第二底模板,且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通过螺栓相连,边模板62形状与箱梁侧面形状相对应。同时,模板6下还设有两底模分配梁63。两底模分配梁6。

18、3通过螺栓相连接,形成一可由中间拆分的底模分配梁体。0066请进一步参考图5至图8,滑动系统7的横向滑动系统包括横向滑板71和横向滑说明书CN102140779ACN102140785A4/5页7道72。纵向滑动系统也设有纵向滑板73。且横向滑板71和纵向滑板73上都设有重物平移滑板74,其材料为工程塑料合金。具有承压力大,弹性好,抗冲击性能强的优点,同时减小滑移面的摩阻力,使滑移顺畅、平稳;所用材料磨耗小,更换简单方便,大大节约了时间及人力物力。0067接下来请参考图9及图10,牵引装置包括一千斤顶10、安装于纵梁5上的牵引锚座8及连接千斤顶10和牵引锚座8的钢绞线9。千斤顶10张拉钢绞线9。

19、,由于钢绞线9另一端连接在纵梁5的牵引锚座8上,纵梁5通过牵引锚座8的推动在分配梁4上滑动。同时,由于模板6是安装在纵梁5上的,当纵梁5在分配梁4上滑动时,模板6也跟随其滑动,达到了本发明移动模板的目的。0068请同时参考图11至图21。下面介绍使用本发明移动式现浇支架进行箱梁现浇支架移动施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691提供一上述的移动式现浇支架;00702使用所述模板6浇注完成首孔箱梁D;00713拆分模板6,将模板6和箱梁D分离;00724启动牵引装置,将纵梁5及模板6牵引至下一指定位置,牵引的方法为千斤顶10张拉钢绞线9,从而带动纵梁5和模板6运动;00735组装模板6;0074。

20、6重复步骤2至步骤5,直至完成所有箱梁D施工。0075具体的说,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761升降装置21下降,降低分配梁4、纵梁5及模板6标高,该升降装置21为千斤顶;00772拆除连接侧模板62和底模板61之间的螺栓,并人工用导链向两侧移动侧模板61;00783人工用导链将底模板62下的两中纵梁51分别向两侧移动,并分别与侧模板61下的边纵梁52相连接;00794将两侧模板61下的中纵梁51及边纵梁52进一步向两侧移动并顶升侧模板61;00805拆除连接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之间螺栓,并移出底模板6100816拆除两底模分配梁63之间的螺栓,将分别向两侧移动两底模分配梁63。0082。

21、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831向中间移动两中纵梁51,将两中纵梁51移动至指定位置;00842向中间移动两底模分配梁63,并连接两分配梁63;00853将底模板61安装到底模分配梁63上;00864向中间移动两边纵梁52;00875向中间移动两侧模板61,下降两侧模板61高度,并将两侧模板61与底模板62相连。0088通过以上步骤可移动箱梁模板及现浇支架主桁系统,并且不需要使用移动模架造桥机,降低了成本,同时跨越能力强,降低了拼装的劳动强度,也可以在狭小区域施工。可作为现浇箱梁施工中介于落地支架和移动模架造桥机之间的一种补充型现浇支架形式。说明书CN102140779ACN1021407。

22、85A5/5页80089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2140779ACN102140785A1/8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40779ACN102140785A2/8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140779ACN102140785A3/8页11图4图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140779ACN102140785A4/8页12图8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140779ACN102140785A5/8页13图11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2140779ACN102140785A6/8页14图14图15图16图17说明书附图CN102140779ACN102140785A7/8页15图18图19图20说明书附图CN102140779ACN102140785A8/8页16图21说明书附图CN10214077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