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锚下垫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锚下垫板, 尤其涉及一种后张法锚下垫板。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行业, 特别是在道路桥梁专业施工中, 普遍在设计上采用后张法预制钢 筋砼预应力构件, 实施预应力张拉。后张法预制钢筋砼预应力构件的方法为 : 首先, 预埋波 纹管, 将波纹管的内孔作为预应力张拉孔 ; 然后, 在预应力张拉孔端预埋锚下垫板, 锚下垫 板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外侧的模板上, 使预应力张拉孔内的钢绞线穿过锚下垫板的中心孔 和模板 ; 再然后, 将砼注入预应力张拉孔处的模腔内后, 用振捣器振捣 ; 再然后, 待砼强度 达到要求后, 进行下道预应力张拉作业 ; 最后, 从锚下垫板上的压浆孔内注入水泥浆, 填充 预应力张拉孔。
现有技术中的后张法锚下垫板, 该锚下垫板的中部设有中心孔, 其上还设有安装 固定孔和压浆孔。这种结构的锚下垫板在使用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 锚下垫板安装固定在 模板上后, 则形成了砼浇注封闭体, 砼注入预应力张拉孔处的模腔内后, 操作人员仅凭经验 控制振捣器的振动头来控制砼的振捣密实度, 若发生人为疏忽就会造成砼不密实, 从而在 锚下垫板后形成空洞,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时, 既可能出现锚具将锚下垫板向内压进, 又 可能出现锚下垫板被压破裂, 易发生安全事故, 甚至造成砼构件报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制砼浇注密实度的后张法锚 下垫板, 通过使用该锚下垫板可保证了锚下垫板砼密实度, 杜绝了锚下垫板后出现空洞, 预 应力张拉时锚下垫板不被破坏, 且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后张法锚下垫板, 该锚下垫板的中部设有中心孔, 其上还设有 安装固定孔、 压浆孔和溢流孔, 所述溢流孔距离中心孔的轴线距离小于模板的钢绞线穿孔 的半径。
进一步, 所述溢流孔为四个, 分布于锚下垫板的上、 下、 左和右四个部位, 所述模板 的钢绞线穿孔的边缘位于四个溢流孔的外侧。
本发明的后张法锚下垫板上设有溢流孔, 溢流孔距离中心孔的轴线距离小于模板 的钢绞线穿孔的半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优点 : 1、 本发明在锚下垫板上设置溢流孔, 砼注入预应力张拉孔处的模腔内后, 用振捣器振 捣, 根据溢流孔是否有砼浆流出来判断砼的振捣密实度, 若没有砼浆流出则说明砼不密实, 需继续振捣 ; 若砼浆流出, 则说明砼密实。这种结构设计更为科学, 完全避免了锚下垫板后 形成空洞, 同时也避免了预应力张拉时锚下垫板被压破裂的现象, 既提高了砼构件的质量, 又提高了安全性。
2、 本发明的锚下垫板不但控制了锚下垫板砼密实度外, 还消除了砼表面的气泡, 砼脱模后表面光洁度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后张法锚下垫板的主视图 ; 图 2 为本发明后张法锚下垫板在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图 1 为本发明后张法锚下垫板的主视图, 图 2 为本发明后张法锚下垫板在使用中 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后张法锚下垫板在该锚下垫板 1 的中部设有中心孔 2, 锚下垫板 1 上设有三个安装固定孔 3 和一个压浆孔 4, 且锚下垫板 1 的上、 下、 左和右并相对中心孔 2 对称均布四个溢流孔 5, 所述溢流孔 5 距离中心孔 2 的轴线距离小于模板 6 的钢绞线穿孔 7 的半径, 即所述模板 6 的钢绞线穿孔 7 的边缘位于四个溢流孔 5 的外侧。
使用该后张法锚下垫板时, 将锚下垫板 1 预埋在预应力张拉孔端, 在锚下垫板 1 的 安装固定孔内穿入螺栓并连接安装在模板 6 上, 锚下垫板 1 上的四个溢流孔 5 位于模板 6 的钢绞线穿孔 7 内并裸露于外。 砼注入预应力张拉孔处的模腔内后, 用振捣器振捣, 观测溢流孔 5 是否有砼浆流 出来判断砼的振捣密实度, 若没有砼浆流出则说明砼不密实, 需继续振捣, 直至砼浆流出 ; 观测溢流孔有砼浆流出, 则说明砼密实, 同时用堵头堵塞溢流孔 5, 因此这种后张法锚下垫 板结构更为科学, 且判断砼的振捣密实度更准确。
待砼强度达到要求后, 采用锚具和千斤顶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 最后, 从锚下垫板 1 上的压浆孔 4 内注入水泥浆, 填充预应力张拉孔。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