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一种改变真丝纤维的物理性能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蚕丝是一种高贵的蛋白质纤维,素有“纤维皇后”之称。合成纤维通过假捻法,可以加工成具有卷曲性和膨松性的弹力变形丝。与合纤相比,蚕丝不具有热塑性而很难加工成变形丝。因此,目前蚕丝纤维主要以长丝(即普通生丝)和短纤维(绢纺丝)二种形式大量应用于纺织行业。围绕着如何将蚕丝制成变形丝这一目标,几十年来相继出现了各种加工方法。有人对蚕丝施加化学树脂整理,在加热条件下使加捻丝状态固定而赋于蚕丝卷曲性(特公昭37-16853)。但这种加工方法使树脂覆盖在纤维表面,从而使蚕丝丧失原有优良品质。而且施加化学树脂整理需要专用设备。有人在生丝精练时以芒硝(Na2SO4·10H2O)为主练剂来制取卷缩蚕丝(特公昭47-14043)。但是芒硝有抑制精练的作用,丝胶残留量难以控制,纤维上残留丝胶分布不匀,很难制成均匀一致的纤维产品。八十年代以来,有人发明了使蚕丝生丝或脱胶丝吸附蛋白质衍生物,再进行适当加工制取弹力蚕丝的方法(特公昭58-39934,特开昭61-70074,特开昭61-70075)。但制备蛋白质衍生物的工艺复杂,成本昂贵,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受到限制。
本发明目的是利用普通桑蚕生丝经过适当加工工艺,制取有良好卷缩性和膨松性的真丝变形丝,而且该加工方法又不影响桑蚕丝原有的优良品质。
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含有丝胶和丝素二种组份。丝胶在精练过程中被除去。丝素由十八种氨基酸组成,其中90%左右系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其余为带有羟基、酚羟基、氨基或羧基的体积庞大的各种极性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以肽键相互连接成大分子链。大分子排列整齐紧密的部份称之为结晶区,排列不规则比较疏松的部份为非结晶区。由于丝素纤维的化学结构及物化性能不同于聚酯、聚酰胺等合成纤维,采用假捻法不能使丝素成为稳定的变形丝。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在本发明中采用另一种加工方法,首先将含有丝胶的生丝用含柔软平滑剂的真丝浸泡剂浸泡,浸泡条件为浴比1∶5~1∶10,温度40~50℃,时间18~24小时,然后经离心脱水、干燥后,朝S方向或Z方向加捻2000~3200T/M。加捻生丝在温度98~120℃、压力3.0~4.5kg/cm2条件下精练,主练剂采用工业皂或各种丝绸专用精练剂,精练时间为20~50分钟。精练后再朝Z或S方向退捻2000~3200T/M。这样可制得表观上与原来真丝纤维完全一样但有潜在卷缩性和膨松性的真丝变形丝,在适当地湿热条件下即能呈现变形丝的特性。
用本发明方法制取的真丝变形丝有优良的卷缩性和膨松性。单根丝的卷曲收缩率为40~70%,并且保持了真丝纤维原有的优良品质,染色性能也不受影响。这种变形丝可用来制织针织产品。
用本发明方法制造的真丝变形丝与日本同类产品(特开昭61-70074)的物理性能数据列于下表中。
测试指标名称 纤度(Dtex)强度(CN/Dtex)伸长(%)卷曲收缩率CC(%)卷曲模量CM(%)卷曲稳定度CS(%)日本形状记忆蚕丝37.23.011.417.97.962.5本发明真丝变形丝39.42.810.423.811.459.1
测试方法参照GB4743-84,GB3916-83,GB6506-86
由表可知,本发明的真丝变形丝的各项性能指标已基本达到或超过日本研制的形状记忆蚕丝。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和图1、2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纤度为40/44旦尼尔的含丝胶的生丝2根并丝后,用SQZ-2真丝前处理助剂(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研制)在温度45℃时浸泡18小时,再离心脱水干燥。然后朝S向加捻2600T/M。将加捻生丝在温度100~105℃、压力3.0~4.0kg/cm2条件下用AR620丝绸精练剂进行精练40分钟,精练后再朝Z向退捻2600T/M,平衡后即成为内含持久卷缩性和膨松性的真丝变形丝。
图1为单根真丝变形丝(用本发明方法加工)经热蒸汽处理前后的状态。左面二根内含卷缩性和膨松性但未经湿热处理,右面二根经湿热处理后呈现出优良的卷曲性和膨松性。
图2是二绞相同重量,相同长度的真丝变形丝(用本发明方法加工)。左面一绞未经湿热处理,右面一绞经过湿热处理后呈现出优良的卷曲性和膨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