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机的梭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织机中形成经纱梭口的梭口装置。
本发明中,综线框的往复移动方向称为上下方向;通过送出经纱引起的经纱移动方向称为前后方向;经纱行走方向的下游侧称为前侧;经纱行走方向的上游侧称为后侧;织机的横向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背景技术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10-13098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动梭口装置,这是一种通过垂直移动数个综线框来形成一个经纱梭口的装置,其中,每个综线框由支撑机构支撑着,使它垂直移动,并且每个支撑机构由安装在每个综线框外的驱动发动机驱动。
每个驱动发动机通过将其输出轴与相应地支撑机构相连,并通过一个将驱动发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移动的运动转换机构和一个将已转换的往复移动传递到支撑机构并使其运动的连接机构,例如一个长的连接部件,来垂直地移动相应的综线框。
上述梭口装置使用了十六个驱动发动机。这十六个驱动发动机分成两个发动机组,每组包括安装在织机上下和左右侧的八个发动机,发动机轴即输出轴,则安装在织机的框架的外侧以使其沿织机的前后方向延伸。
在每个发动机组的驱动发动机中,位于下侧的四个驱动发动机被安装在织机的左右方向以形成一个下侧发动机列,而位于上侧的四个驱动发动机被安装在织机的左右方向以形成一个上侧发动机列,该两个发动机组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
在上述传统梭口装置中,织机左右方向上相邻的驱动发动机与织机前后方向上相邻的综线框互相对应,以此来驱动相对应的综线框。同时,每个运动转换机构的曲柄连接杆从相应的驱动发动机延伸,横过位于紧接驱动发动机处的运动转换机构的偏心轮的前面或后面。
鉴于所述,在传统梭口装置中,偏心轮和横跨偏心轮前面或后面的曲柄连接杆的厚度之和的一半应该等于或小于综线框排列的间距。由此,包括偏心轮和曲柄连接杆的部件的厚度必定要小,但会损害其耐用性并导致振动。
在传统梭口装置中,为了不使曲柄连接杆横跨相邻驱动发动机的偏心轮的前面或后面,驱动发动机的安装应该使与同一发动机列中的驱动发动机相连的数个曲柄连接杆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叠,这样,两个相邻的曲柄连接杆形成一个较大夹角,这就需要有较大空间来安置驱动发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织机的梭口装置中有效地安置发动机,而不降低构成运动转换机构的部件的强度,该织机的每个综线框内都安装有一个驱动发动机。
如本发明所述,一种织机的梭口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机构组,包括数个分别地支撑着综线框使其垂直移动的支撑机构;一个发动机组,包括数个安置在每个综线框内、并且其输出轴是沿织机前后方向的发动机和一个运动转换机构组,包含数个具有一个连接发动机与相应支撑机构的长的连接部件的运动转换机构。
发动机组的发动机安置在上、下、左、右侧,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动机构成发动机组的至少一部分,并在连接部件的纵向方向上形成一个或更多的发动机列,发动机列中的相邻发动机与对应于所述支撑机构的综线框中的非相邻综线框相关联。
通过将发动机安置在上、下、左、右侧,并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动机形成左、右发动机列,并使形成发动机列的相邻发动机与位于对应于支撑机构的综线框内的前后方向上的非相邻综线框相关联,可以增大上述相邻发动机相关联的综线框间的距离,尤其是前后方向上的距离。相应地,也增大了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上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运动转换机构的距离。
作为上述的结果,可防止分别安装在形成发动机列的数个发动机的输出轴上的运动转换机构间的相互干扰。即使那些运动转换机构横跨至少一个运动转换机构的前面或后面,相邻运动转换机构的厚度总和,特别与发动机输出轴相邻的组成部件的厚度之和并不限于前后方向上相邻综线框间的距离,该组成部件是属于构成那些相邻运动转换机构的部件。而且,不需要为配置发动机增加空间,就可以增强运动转换机构的机械强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梭口装置由支撑机构组支撑织机的数个综线框的一部分而构成,而且还包括,一个第二支撑机构组,其包括数个分别支撑着其他综线框上下移动的第二支撑机构;一个第二发动机组,包括数个安装在每个综线框内,并且其输出轴是沿织机的前后方向的第二发动机和一个第二运动转换机构组,包括数个具有连接第二发动机和相应的第二支撑机构的长的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运动转换机构。第二发动机组的第二发动机布置在上下左右四侧,两个或更多的第二发动机构成第二发动机组的至少一部分,并在第二连接部件的纵向方向上形成一个或更多的第二发动机列。第二发动机列中的相邻发动机与对应于第二支撑机构的综线框中的非相邻综线框相关联。
第二发动机组和前面提到的发动机组可安装在选自前后、上下、左右方向中之至少一个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上。通过这种做法,能更有效地安装很多发动机,而不会降低构成运动转换机构的部件的强度。
在同一发动机阵列中的发动机可以被这样排列,使更靠近位于发动机对面的连接部件末端的发动机,与位于发动机组位置更接近的前后侧之一侧的综线框相关联,这些综线框属于与支撑装置相对应的综线框。这更能确定地防止与同一发动机列的发动机相关联的运动转换机构之间的相互干扰。
与同一发动机列中的发动机相关联的综线框相邻的综线框可以和不属于发动机组的同一列的其它发动机相关联。这更能确切地防止与同一发动机列的发动机相关联的运动转换机构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优选实施例中,发动机组的发动机按织机的横向和上下方向分别排成数列;被支撑机构组的支撑机构所支撑的综线框被分成数组,其与同组综线框相邻,每组包括的综线框数量与上侧和下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数量一致;位于第一上下列的并最靠近发动机对面的连接部件末端的发动机,是用来相对应第一发动机组的综线框,该第一组位于最靠近安装发动机组之前侧或后侧;其他上下列的发动机和其他组的综线框是相对应的,因此,与发动机所属的第一上下列相关联的邻近顺序与综线框所属的第一上下列相关联的邻近顺序是相符合的。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梭口装置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梭口装置的发动机组的布置实例的透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梭口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布置实例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中4-4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展示图3所示上侧驱动发动机与驱动机构组的综线框的对应关系的视图。
图6是展示图3所示下侧驱动发动机与驱动机构组的综线框的对应关系的视图。
图7是显示驱动发动机的实施例的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驱动发动机的右视图。
图9是显示驱动机构组布置方式的第二个实例的视图。
图10是显示驱动机构组布置方式的第三个实例的视图。
图11是显示驱动机构组布置方式的第四个实例的视图。
图12是显示驱动机构组布置方式的第五个实例的视图。
图13是显示驱动机构组布置方式的第六个实例的视图。
图14是显示驱动机构组布置方式的第七个实例的视图。
图15是显示驱动机构组布置方式的第八个实例的视图。
图16是显示驱动机构组布置方式的第九个实例的视图。
图17是显示驱动机构组布置方式的第十个实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一个梭口装置10通过将数个综线框16与框16上的综线一起,作上下往复移动形成一个经纱梭口而被用作一个电动梭口装置。间隔地以前后方向安置在织机的右和左框架12,14之间的。如图1所示,一经纱以垂直于布的方向运动,从经轴(图中未示出)送出,与此同时,一纬纱从左侧向右侧运动(反之亦然)。
综线框16根据它们在织机中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被分成包括位于前侧(织物下落处)的数个综线框的第一综线框组和包括位于后侧(织物下落处的对面一侧)的数个综线框的第二综线框组。如图所示,织机包括十二个综线框16;相应地每个综线框组具有六个综线框。
梭口装置10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支撑机构和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驱动机构组22和24,其中第一和第二支撑机构包括安装在每个综线框16外的数个支撑机构20,支撑着相应的综线框16并使其上下移动;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组22和24,包括数个驱动机构,分别对应于支撑机构组的支撑机构20。如图所示,由于每个综线框组包括有六个综线框16,每个支撑机构组和每个驱动机构组分别具有六个支撑机构和六个驱动机构。
第一支撑机构组的支撑机构20是用来分别相应于第一综线框组的综线框16和第一驱动机构组22的驱动机构,并被相应的驱动机构所驱动,使相应的综线框16作上下移动。第二支撑机构组的支撑机构20是用来分别相应于第二综线框组的综线框16和第二驱动机构组24的驱动机构,并被相应的驱动机构所驱动,使相应的综线框16作上下移动。
每个支撑机构20是一个已知机构,该机构通过一个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杆28连接起一对右边的和左边的V形和Y形的可绕轴心旋转的摇摆杆26,该机构还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撑杆30将每个绕轴心转动的摇摆杆26和综线框16相连接。绕轴旋转的杆26和连杆28,综线框16和支撑杆30都是通过轴连接在一起。
在左边的摇摆杆26是V形的,而在右边的摇摆杆26是Y形的。两个摇摆杆26都分别以V形和Y形结构的一个末端与连杆28轴连,还分别以V形和Y形的另一前端与支撑杆30轴连。
左右摇摆杆26分别支撑在左右支撑轴32上,该左右支撑轴32为位于V形或Y形结构的基部的每个左右摇摆杆所共有,也就是说,在它们的分支部位可以在一个平面上沿垂直方向与侧面方向摇摆。
支撑轴32在框架12,14之间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且通过一个托架(图中未示出)由相应的综线框支撑。支撑杆30是个连接部件,其末端是一个螺杆,可旋入一个延长的螺母的螺纹孔中。
第一驱动机构组22的每一个驱动机构都是用来相应于位于正侧的综线框16,即第一综线框组的综线框16,而同时第二驱动机构组24的每一个驱动机构都是用来相应于位于后侧的第二综线框组的综线框16。
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组22,24的每个驱动机构装配在安装在右框架14的外表面的托架34上,这样可使第二驱动机构组22和24对称于通过综线框所在位置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一条假想线,托架34通过脚部36安装在底板38上。
每个驱动机构都有一个动力源即电动发动机40,如装在托架上的伺服发动机,可使转动轴轴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一个偏心连接物44安装在发动机40的输出轴42上,一个延长的连接部件46的一端与偏心连接物44枢转地相连。
连接部件46是一个长的板状连接杆,在其另一末端与Y形右摇摆杆26的剩下的一个前端枢转地相连,连接部件46可以是一个连接杆。
如图7和8所示,每一个偏心连接物44包括一外表面是凸面的圆盘型凸轮48;一个组装部件50,用以将凸轮48安装到发动机40的输出轴42中和一个螺钉部件52,用以将凸轮48以偏心状态安装到组装部件50中;组装部件50通过螺钉部件54安装在输出轴42中。
每个连接部件46在一个连接在连接部件46一端的从动轮56外安装在凸轮48的凸表面,以便通过支架58作相对应移动。因而,每个驱动机构的偏心连接物44和从动凸轮56构成一个曲柄链,该曲柄链可用作为将发动机4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移动的运动转换机构。
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组22和24的发动机40安装在托架34上,这样输出轴42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还布置在每个驱动机构组的上下左右四侧以便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发动机组。
如图所示,在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组22和24中,发动机40在连接部件46的纵向(左右方向)形成两个发动机列。上下发动机40安装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每个发动机列中的相邻发动机40是用来相应于综线框16中的前后方向上的非相邻综线框,该综线框16与相邻发动机40所属的驱动机构组22或24(即第一或第二发动机组)相对应。
因此,第一驱动机构组22中的形成上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是用来对应于从前面起的奇数位置上的综线框16,而形成下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则用来对应在从前面起的偶数位置上的综线框16。
另一方面,在第二驱动机构组24中的发动机中,形成上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对应从正面起的偶数位置上的综线框16,而形成下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则对应从正面起的奇数位置上的综线框16。
还有,第一驱动机构组22布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第一驱动机构组22中的形成每个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用来对应综线框,以至于发动机越接近发动机(综线框14侧)对面的连接部件46末端,它们就对应越靠前的综线框。另一方面,第二驱动机构组24布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第二驱动机构组24中形成每一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用来对应综线框,以至于越靠近在发动机对面的连接组件46的末端的发动机,它们对应的综线框越靠后。
确切地说,在第一驱动机构组22中形成上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是通过一支撑机构或类似装置连接综线框,以至于在综线框24一侧依次序的发动机分别对应从前面起的第1、第3、第5个综线框。另一方面,在第一驱动机构组22中形成下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是通过一支撑机构或类似装置连接综线框,以至于在综线框24一侧依次序的发动机分别对应从前面起的第2、第4、第6个综线框。
同样,在第二驱动机构组24中形成上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是通过一支撑机构或类似装置连接综线框,以至于从综线框24一侧依次序的发动机分别对应从前面起的第12、第10、第8个综线框。另一方面,在第二驱动机构组24中形成下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是通过一支撑机构或类似装置连接综线框,以至于从综线框24一侧依次序的发动机分别对应从前面起的第11、第9、第7个综线框。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40与综线框16之间的联系在图5和图6中已表示出。图5表示了上侧发动机40对应的综线框16的前侧起的位置数目,而图6表示了下侧发动机40对应的综线框16的前侧起的位置数目。两个图中,在发动机40中的阿拉伯数字1到12表示相应综线框的次序。
第一驱动机构组22中的每个发动机40与每个综线框16之间的相对应关系解释如下。六个综线框16被分成三组,每组包括与第一驱动机构组的上下列的两个发动机相对应的两个相邻综线框16,更具体地说,一组包括位置1和位置2的综线框,一组包括位置3和位置4的综线框,一组包括位置5和位置6的综线框,在最靠近发动机组对面的连接部件46末端的第一上下列的两个发动机40用来对应于最靠近第一驱动机构组22前侧的第一组综线框(包括位置1和位置2的综线框),而其他上下列中的两个发动机40和其他组的综线框相对应,以至与第一上下发动机列相关联且发动机40所属的上下发动机列的邻近顺序与综线框所属的且与第一线框组相关的综线框组的邻近顺序相一致。
在梭口装置10中,随着发动机40的旋转,相应的偏心连接物44的凸轮48也以偏心状态旋转,所以相应的连接部件46在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因此,相应的摇摆杆26也随着摆动,支撑体30上下地往复运动,从而相对应的综线框16上下地往复运动。
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组22和24的每个发动机40的旋转是独立控制的,尽管织机的发动机的旋转是同步的。因此,与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22,24对应的综线框16按预先设定的梭口模式作上下往复运动。
在梭口装置10中,驱动机构组22,24中形成每个发动机列的相邻发动机40和与支撑机构相对应的综线框16中前后方向的非相邻综线框16相连接,因而,它们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和每个发动机列中的相邻发动机40相连接的综线框16间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被扩大了,相应地,分别安装在发动机40输出轴42上的相邻运动转换机构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也被增大了。
因此,每个发动机列的相邻发动机40对应的运动转换机构,如凸轮48和螺钉部件52,与和其相对的连接部件46之间的相互干扰可以被阻止。也就是说,即使运动转换机构横跨至少一个转换运动机构的前面或后面,相邻运动转换机构的厚度之和,尤其是偏心连接物44和运动转换机构的从动轮56的厚度之和并不限于等于或小于安装的前后相邻综线框的间距。更进一步的是,不需增加安装发动机40的空间,运动转换机构的机械强度就可得到加强。
在梭口装置10中,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组22和24是分别对应于位于前后位置的综线框16的驱动机构组。较靠近框架14的第一驱动机构组22的发动机40和位于更前位置的综线框16相连,而同时,较靠近框架14的第二驱动机构组的发动机40分别和位于更后位置的综线框16相连。因此,由以上可得,在和同一发动机列中的发动机相连的运动转换机构之间的相互干扰可以更明确地防止。
在梭口装置10中,由于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组22和24分别布置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安装许多发动机40而不降低构成运动转换机构的部件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驱动机构组中的发动机按3×2列布置,但上侧和下侧发动机列中的发动机数目和发动机的排列方式均不受限制于上述实施例。而且,各驱动机构组中可布置3列或更多列发动机,或者,代之以一个或更多的其他发动机可以布置在发动机列的上侧或下侧。
图9显示出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组62和64布置在前后方向不同位置上的实施例。尽管图9是一个平面图,但侧视图显示16个发动机的排列方式。每个驱动机构组由八个驱动发动机40组成。每个驱动机构组的八个发动机40形成两个发动机组分布在上下左右方向,两个发动机列的每一列在连接部件46的纵向方向上有四个发动机。
在每个发动机列的相邻发动机40是用来对应前后方向上的非相邻综线框,该非相邻综线框属于对应于发动机所属的驱动机构(即发动机组)的综线框16。
因此,第一驱动机构组62的发动机中,形成上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用来对应从前侧起的奇数位置上的综线框16,而形成下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用来对应从前侧起的偶数位置上的综线框16。
另一方面,第二驱动机构组64的发动机中,形成上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用来对应从前侧起的偶数位置上的综线框16,而形成下侧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用来对应从前侧起的奇数位置上的综线框16。
此外,至于第一驱动机构组62中形成每个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发动机越靠近发动机对面一侧(框架14侧)的连接部件46末端,对应综线框的位置越向前。另一方面,第二驱动机构组64中形成每个发动机列的发动机40越靠近发动机对面一侧的连接部件46末端,对应的综线框的位置越向后。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和综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图9中用文字“上侧upper stage”和“下侧lower stage”表示,并用阿拉伯数字1到16表示从前侧起的对应综线框的顺序。在上侧和下侧发动机列中的发动机40位置分别在右和左的方向上。
每个发动机40通过一个共用托架安装在共用的框架内。在每个驱动机构组(即每个发动机组)中的前后方向上的发动机40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各个发动机40的输出轴的长度尺寸是不相同的。
图10具体显示了一个使用八个发动机的梭口装置驱动机构组66的实施例,在该驱动机构组中八个发动机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形成两个发动机列,每四个在连接部件的纵向上形成一列。驱动机构组66和发动机40的联系与图9中的驱动机构组62和发动机40的联系相似。发动机和综线框之间的这种联系显示在图10中而阿拉伯数字1到8则表示从前面位置起的相应综线框的顺序。
图11显示了一个驱动机构组68的实施例(或两个驱动机构组68,70,分别具有用于十个综线框的十个发动机40和支撑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有形成两个发动机列的一个发动机组,共有十个发动机40分配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在上下两列中各具有五个位于连接部件46的纵向方向上的发动机。
上侧和下侧发动机布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和图9中的驱动机构组62和发动机40类似,除了发动机数目不同,驱动机构组68和发动机40与预先设定的综线框互相联系。发动机和综线框之间的这种对应联系在图11中已表明,在发动机40下面用阿拉伯数字1到10表示从前侧正面起的相应综线框的顺序。并且,在左右方向的两列阿拉伯数字中,上列中的数字与下侧发动机列相对应,而下列中的数字与上侧发动机列相对应。
如果使用了两个驱动机构组68和70,这两个驱动机构组68,70的构成就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机构组68和70的发动机和综线框之间对应的联系分别在图11中用阿拉伯数字1到10表示从前侧起的顺序,数字(11)到(20)也一样。另外,图11中表示的实施例与图2和图3所示的具有相类似的构成,只有发动机40和综线框的数目之间的相应关系是不同的。
图12具体显示了包括一个具有十个发动机40的驱动机构组72的实施例(或两个驱动机构组72和74,分别具有一个用于支撑机构的十个综线框和十个发动机40),该发动机40被安置在在连接部件46的纵向上的三个发动机列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其中发动机的上侧和下侧发动机列各具有四个发动机,顶部的发动机列具有两个发动机。
驱动机构组72,74和发动机40与预定的综线框的对应关系和图11中所示的驱动机构组62,64和发动机40是相似的,只有发动机列是不同的。图12中所示的上述综线框和发动机的相应关系是用从阿拉伯数字1到10和阿拉伯数字(11)到(20)在发动机40下面表示出,表示从前侧起的相应综线框顺序。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三个发动机列的阿拉伯数字中,顶部发动机列中的数字对应与最低发动机列,在第二发动机列中的数字对应于第二发动机列,第三发动机列中的数字对应于顶部发动机列。
图13显示一个驱动机构组76的实施例,它包括一个发动机组,该发动机组由十二个发动机40安装在上下右左四个方向以形成上下方向的三个发动机列,每个发动机列在连接部件46的纵向上有四个发动机。上下发动机40相对于他们位置被分置在右和左的方向上。每个发动机列中的四个发动机40分别与一个连接部件相对面,该连接部件与发动机对面一侧的连接部件末端最远一侧的发动机相连。
驱动机构组76和发动机40与预定的综线框的对应关系,类似于图9中所示的驱动机构组62和发动机40的关系,只有发动机的排列方式不同。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和综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在发动机40中的阿拉伯数字1到12在图13中表示从前侧起的相应综线框的顺序。
图14显示一个驱动机构组78的实施例,该驱动机构组包括一个具有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六个发动机40以形成上下方向上的三个发动机列的的发动机组,每列具有在连接部件46纵向方向上的两个发动机。上下侧的发动机40的位置分布在左右方向上。
驱动机构组78和发动机40和预定的综线框的对应关系,类似于图9中所示的驱动机构组62和发动机40的关系,只有发动机的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和综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在发动机40中的阿拉伯数字1到6在图14中表示出从前侧起的对应综线框的顺序。
图15显示一个驱动机构组80的实施例,它包括一个发动机组,其中三个发动机40布置在上下左右方向是,两个发动机形成在连接部件46的纵向的上侧发动机列,其余的发动机形成发动机列下方的一列。上侧和下侧发动机列40的位置布置在左右方向上。
驱动机构组80和发动机40与预定的综线框的对应关系,类似于图9所示的发动机40和驱动机构组62的关系,只有发动机的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和综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在发动机40中的阿拉伯数字1到3在图15中表示出从前侧起的相对应的综线框的顺序。上侧和下侧的发动机40的位置以左右向排列。
图16显示一个驱动机构组82的实施例,它包括布置在上下左右方向的六个发动机40,连接部件46的纵向方向上的每列发动机中安装了三个发动机,两个发动机在连接部件的纵向方向上形成一个发动机列,其余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40的上侧和下侧之间。
驱动机构组82和发动机40与预定的综线框的对应关系,类似于图9中所示的发动机40和驱动机构组62的关系,只有发动机的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和综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在发动机40中的阿拉伯数字1到6在图15中表示出从前侧起的对应综线框的顺序。
图17显示驱动机构组84的实施例,该驱动机构组包括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六个发动机40,三个发动机在连接部件46的纵向方向上形成一列,两个发动机在连接部件的纵向方向上形成一列,其余发动机布置在两列之间。上侧和下侧发动机40的位置布置在左右方向上。
驱动机构组84和发动机40与预定的综线框的对应关系,类似于图9所示的发动机40和驱动机构组62的关系,只有发动机的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和综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在发动机40中的阿拉伯数字在图17中表示从前侧起的对应综线框的顺序。
如果使用数个驱动机构组,该驱动机构组(即发动机组)可以被安置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之至少一种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上。如果在左右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上安装了两个驱动机构组,其中之一即可以被安置在左侧框架12的外面或里面,而另外一个被布置在右侧框架14的外面或里面。
所有上述实施例涉及有用一些连续的位置数字,如1到6,7到12,或1到8来表示数个支撑装置对应于综线框的关系,但是也有数个综线框用不连续数字来表示,例如,只有奇数位置或偶数位置。
更详细地说,该实施例可以由对应于奇数位的数个综线框的第一支撑机构,第一发动机组和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对应于偶数位的数个综线框的第二支撑机构组,第二发动机组和第二运动转换机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综线框的总数为12,在前者的位置1,3,5,7,9和11是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相对应的综线框”,而在后者的位置2,4,6,8,10和12是本发明的“第二支撑装置相对应的综线框”。此外,以前者为例,位置1,3或3,5上的综线框可称为相邻综线框,而位置1,5或3,7上的综线框是彼此不相邻的。
本发明并不受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发明目的之前提下,本发明可以进行变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