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1737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21737A21申请号201410398220422申请日20140813F25B49/0220060171申请人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胜利村河塱沙村民小组自编1号72发明人刘红斌王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李海建54发明名称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压缩机的出口通过油分离器与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进口相连,水冷换热器的出水口设置有冷媒检测仪,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出口设置有电子节流组件,电子节流组件以及冷。
2、媒检测仪均与电控组件电连接;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进口与油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单向阀;这种单冷水源多联机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便于改装以及制造,通过在水冷换热器的出水口设置有冷媒检测仪,使之对水冷换热器的出水进行检测并将信号反馈给电控组件,通过水冷换热器冷媒管路进口的单向阀以及冷媒管路出口的电子节流组件,能够切断水冷换热器与压缩机的连接,避免了水沿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保护了压缩机,降低了维修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1737ACN104121737A1/1页21一种单冷。
3、水源多联机,包括压缩机7、油分离器6、水冷换热器1以及电控组件5,所述压缩机7的出口通过所述油分离器6与所述水冷换热器1的冷媒管路进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换热器1的出水口设置有冷媒检测仪2,所述水冷换热器1的冷媒管路出口设置有电子节流组件4,所述电子节流组件4以及所述冷媒检测仪2均与所述电控组件5电连接;所述水冷换热器1的冷媒管路进口与所述油分离器6之间设置有自所述油分离器6向所述水冷换热器1的冷媒管路进口导通的单向阀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冷水源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5的主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媒检测仪2相连的冷媒检测仪检测端口以及与所述电子节流组件4相连的电子节流组件控制端。
4、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冷水源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节流组件控制端口还连接有所述压缩机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冷水源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节流组件4为电子膨胀阀、电磁阀、串联有毛细管的电磁阀或者上述零件的组合。权利要求书CN104121737A1/3页3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背景技术0002水源多联机系统是将水源热泵技术与空气源多联机系统相结合,冷热源侧与水源热泵系统相同,采用水作为能量运输介质,室内侧与多联机系统相同,采用冷媒作为能量运输介质。0003现有技术中,水源多联机中水冷换热器的泄漏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
5、的故障,但是现有的检测方式一般是通过检测系统排气压力、温度、压缩机电流、防冻压力等来反馈系统故障的,这种检测方式反馈速度较慢,必须当冷媒泄漏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反馈系统故障,电控组件控制系统停机,然而,系统停机并不能阻止冷媒的泄漏,这时,冷媒会继续泄漏并与水相互渗透,造成水冷换热器中的水进入冷媒管路,并沿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影响压缩机的使用甚至直接烧毁,造成损失。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水源多联机,使其能够及时对水冷换热器中冷媒的泄漏进行检测并反应,避免水沿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降低维修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以达。
6、到使其能够及时对水冷换热器中冷媒的泄漏进行检测并反应,避免水沿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7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水冷换热器以及电控组件,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进口相连,所述水冷换热器的出水口设置有冷媒检测仪,所述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出口设置有电子节流组件,所述电子节流组件以及所述冷媒检测仪均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进口与所述油分离器之间设置有自所述油分离器向所述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进口导通的单向阀。0008优选的,所述电控组件的主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媒检。
7、测仪相连的冷媒检测仪检测端口以及与所述电子节流组件相连的电子节流组件控制端口。0009优选的,所述电子节流组件控制端口还连接有所述压缩机。0010优选的,所述电子节流组件为电子膨胀阀、电磁阀、串联有毛细管的电磁阀或者上述零件的组合。0011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单冷水源多联机,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水冷换热器以及电控组件,其中,压缩机的出口通过油分离器与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进口相连,水冷换热器的出水口设置有冷媒检测仪,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出口设置有电子节流组件,电子节流组件以及冷媒检测仪均与电控组件电连接;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说明书CN104121737A2/3页4进口与油分离器。
8、之间设置有自油分离器向水冷换热器的冷媒管路进口导通的单向阀;0012在使用过程中,整机得电后,如果压缩机关闭,则电子节流组件关闭,如果压缩机启动,则电子节流组件打开;当冷媒检测仪检测到水中有冷媒时,立即反馈信号给电控组件,电控组件控制整机停机,同时关闭电子节流组件,这就切断了压缩机和水冷换热器的连接,水无法沿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待维修人员进行相应处理后,电控组件检测到冷媒检测仪反馈信号正常,系统才可以开启;0013这种单冷水源多联机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便于改装以及制造,通过在水冷换热器的出水口设置有冷媒检测仪,使之对水冷换热器的出水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将信号反馈给电控组件,通过电控。
9、组件控制水冷换热器冷媒管路出口的电子节流组件,能够及时阻止水从冷媒管路出口流向压缩机,同时在冷媒管路进口与油分离器之间设置单向阀,避免了水从冷媒管路进口向压缩机回流,以此来达到避免水沿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的目的,保护了压缩机,降低了维修成本。附图说明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冷水源多联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本发明提。
10、供了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以达到使其能够及时对水冷换热器中冷媒的泄漏进行检测并反应,避免水沿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00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18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冷水源多联机的结构示意图。00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单冷水源多联机,包括压缩机7、油分离器6、水冷换热器1以及电控组件5。0020其中,压缩机7的出口通过油分。
11、离器6与水冷换热器1的冷媒管路进口相连,水冷换热器1的出水口设置有冷媒检测仪2,水冷换热器1的冷媒管路出口设置有电子节流组件4,电子节流组件4以及冷媒检测仪2均与电控组件5电连接;水冷换热器1的冷媒管路进口与油分离器6之间设置有自油分离器6向水冷换热器1的冷媒管路进口导通的单向阀3。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单冷水源多联机,在使用过程中,整机得电后,如果压缩机7关闭,则电子节流组件4关闭,如果压缩机7启动,则电子节流组件4打开;当冷媒检测仪2检测到水中有冷媒时,立即反馈信号给电控组件5,电控组件5控制整机停机,同时关闭电子节流组件4,这就切断了压缩机7和水冷换热器1的连接,水无法沿冷。
12、媒管路进说明书CN104121737A3/3页5入压缩机7;待维修人员进行相应处理后,电控组件5检测到冷媒检测仪2反馈信号正常,系统才可以开启;0022这种单冷水源多联机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便于改装以及制造,通过在水冷换热器1的出水口设置有冷媒检测仪2,使之对水冷换热器1中冷媒的泄漏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将信号反馈给电控组件5,通过电控组件5控制水冷换热器1冷媒管路出口的电子节流组件4,能够及时阻止水从冷媒管路出口流向压缩机7,同时在冷媒管路进口与油分离器6之间设置单向阀3,避免了水从冷媒管路进口向压缩机7回流,以此来达到避免水沿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7的目的,保护了压缩机7,降低了维修成。
13、本。0023为了能够及时得到冷媒检测仪2的反馈信号并快速的切断水冷换热器1与压缩机7之间的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控组件5的主板上设置有与冷媒检测仪2相连的冷媒检测仪检测端口以及与电子节流组件4相连的电子节流组件控制端口。0024进一步的,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电子节流组件4的开启或者关闭都伴随着压缩机7的开启或者关闭,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节流组件控制端口还连接有压缩机7。0025电子节流组件4可以采用多种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节流组件4为电子膨胀阀、电磁阀、串联有毛细管的电磁阀或者上述零件的组合。002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002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说明书CN104121737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173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