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00430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56869.6

申请日:

2010.11.24

公开号:

CN101979817A

公开日:

2011.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21B 17/1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西南石油大学变更后权利人:济源微浪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变更后权利人:454650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天坛创业园登记生效日:201411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17/10申请日:20101124|||公开

IPC分类号:

E21B17/10

主分类号:

E21B17/10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发明人:

张晓东; 龚彦; 唐南; 王海娟

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的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它由上接头、上扶正体,下扶正体,下接头四部分组成。上扶正体上有三个沿圆周呈120°均布的扶正块,扶正块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摩擦的钢球,扶正块外表面敷焊有硬质合金。各扶正块到上扶正体中心轴线距离相同,与井壁同时接触,且上扶正体与井壁总有三条在周向均布的接触线,而以这三条接触线为棱边所形成的井筒内接正三棱将上扶正体框扶在了井筒中间,实现了扶正。下扶正体与上扶正体结构相同,但框扶下扶正体的井筒内接正三棱柱与上扶正体的互为倒立关系,故扶正器就被两个相互倒立的井筒内接三棱柱锁定在井筒中间。本发明对泥浆流动阻力小,更适用于小井眼钻井;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由上接头 (2)、 上扶正体 (5)、 下扶正体 (11)、 下接头 (14) 组 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扶正体 (5) 上设有三个沿圆周方向呈 120°均布的扶正块 (6) ; 所 述扶正块 (6) 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摩擦的钢球 (8) ; 扶正块 (6) 外表面敷焊有硬质合金 ; 三个扶正块 (6) 到上扶正体 (5) 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同, 且各个扶正块 (6) 与井壁同时接触, 扶正块 (6) 外表面与井筒内表面的接触是直径不同的两圆柱面接触, 属于线接触 ; 上扶正 体 (5) 与井壁总有三条在周向均布的接触线, 这三条接触线也为井筒内一个内接正三棱柱 的三条棱线, 故以这三条接触线所形成的井筒内接正三棱将上扶正体 (5) 框扶在了井筒中 间, 实现了扶正。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扶正体 (11) 与上 扶正体 (5) 结构相同, 但下扶正体 (11) 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均与上扶正体 (5) 中 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分别互为倒立关系 ; 下扶正体 (11) 的扶正块 (16) 是将上扶正 体 (5) 的扶正块 (6) 旋转了 180°而放置在圆周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扶正体 (5) 内放 置有上受力三棱柱 (4), 上受力三棱柱 (4) 的三条棱边位于三个扶正块 (6) 的根部, 并卡在 上扶正体 (5) 内的浅槽中, 并由上压紧环 (3) 和调整环 (9) 固定在上扶正体 (5) 中。

说明书


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的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 属于石油钻井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中, 现使用的扶正器种类很多, 主要有 : 弹性扶正器、 刚性 扶正器、 刚性滚轮扶正器、 可变径扶正器等。弹性扶正器在钻柱旋转时, 对井壁的刮削作用 比较强烈, 并容易使扶正钢片断裂, 更不适合多次使用。 刚性扶正器是在与井眼直径几乎等 大的厚壁钢管上加工出螺旋的钻井液通道, 此类扶正器的特点在于扶正体部分所占的环空 体积太大, 对上返钻井液的阻力较大, 容易造成颗粒较大的岩屑在附近沉积, 增加了卡钻事 故发生的可能性。 刚性滚轮扶正器其结构较为复杂, 同时其上的泥浆通道较小, 对钻井液的 阻力较大。可变经扶正器其结构与使用更为复杂, 在常规钻井中一般不使用。
     现代油气井钻井技术正在朝着节能与环保方向发展, 这表明小井眼钻井技术的推 广应用成为可能。 小井眼钻井技术钻井时环空很小, 要求井中工具钻用环空体积小, 故要求 使用小井眼中的扶正器要有较大的钻井液通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扶正器, 结合现代钻井 技术发展趋势, 提供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 主要由上接头、 上扶正体, 下扶正体, 下接头组成。 所 述上扶正体上有三个沿圆周呈 120°均布的扶正块。所述扶正块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摩 擦的钢球 ; 所述扶正块外表面敷焊有硬质合金, 以增加扶正块的耐磨性, 确保扶正效果。三 个扶正块到上扶正体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同, 且各个扶正块与井壁同时接触, 扶正块外表面 与井筒内表面的接触是直径不同的两圆柱面接触, 属于线接触。 三个扶正块在圆周上均布, 与井壁接触的三条接触线也沿圆周均布。因此, 上扶正体与井壁总有三条在周向均布的接 触线, 这三条接触线也为井筒内一个内接正三棱柱的三条棱线, 故以这三条接触线所形成 的井筒内接正三棱将上扶正体框扶在了井筒中间, 实现了扶正。井筒这一内接正三棱柱为 扶正三棱柱。 在上扶正体的截面上, 扶正三棱柱截面为正三角形, 该正三角形称为扶正三角 形。
     所述扶正块的截面是圆环形的, 当扶正块与井壁接触受到压力时, 沿圆周分布的 压力均指向圆弧中心, 这些压力的合力将汇聚于一点。因在上扶正体同一截面有三个相同 的扶正块, 故有三个力的汇聚点, 以这三个力的汇聚点为顶点, 可形成一正三角形, 三角形 在受到来自顶点的压力时, 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因此, 在所述上扶正体内放置有上受力三棱 柱, 上受力三棱柱的三条棱边位于三个扶正块的根部, 并卡在上扶正体内的浅槽中, 由上压 紧环和调整环固定在上扶正体中, 以承受来自三个扶正体传递的压力, 改善扶正器的受力
     效果。在上扶正体的截面上, 上受力三棱柱截面就为以这三个力的汇聚点为顶点的正三角 形, 该三角形称为受力三角形。
     所述下扶正体与上扶正体结构相同, 但下扶正体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均 与上扶正体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分别互为倒立关系。下扶正体的三个扶正块是 将上扶正体的三个扶正块旋转了 180°而放置, 因此, 下扶正体与井壁形成的扶正三棱柱同 上扶正体与井壁形成的扶正三棱柱是互为倒立关系。这样, 上下两个相互倒立的扶正三棱 柱就将扶正器锁定在了井筒中间, 钻杆柱得到了扶正。因扶正三棱柱在上扶正体截面上的 扶正三角形与扶正三棱柱在下扶正体截面上的扶正三角形是互为倒立的关系, 在原理上, 一个扶正器有两个扶正三角形, 故称作双三角形扶正器。此外, 对整过扶正器而言, 它具有 六个在圆周上均布的扶正块, 每个扶正块到扶正器轴线的距离是相同的, 这样使扶正器在 向任一个方向歪斜时, 都能被扶正在井筒中间。 并且, 这六个扶正块分别分布在上下扶正体 上, 占有泥浆的过流面小, 对泥浆流动阻力小。
     为了保证上下扶正体的扶正三角形恰好互为倒立关系, 并考虑到加工制造的难 度, 故将上下扶正体设置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单元。 上下扶正体是通过中间直螺纹来连接, 并 采用 O 型密封圈密封。通过调节放置于螺纹公扣和母扣之间的调整环的长度来实现两个扶 正三角形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如下 :
     1、 扶正器的扶正体尺寸较小, 占用泥浆过流面积小, 对泥浆流动阻力小, 更适用于 小井眼钻井 ; 2、 扶正器内部流道与钻杆内部流道相差不大, 对钻井液的流动影响小 ; 3、 该 扶正器沿圆周布置六块扶正块, 扶正效果好, 又内置受力三棱柱, 增强了受载能力 ; 4、 整体 结构简单, 加工制造容易, 材料消耗少, 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的 A-A 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图 1 的 B-B 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 1. 上端盖, 2. 上接头, 3. 上压紧环, 4. 上受力三棱柱, 5. 上扶正体, 6. 扶正 块, 7. 顶盖, 8. 钢球, 9. 调整环, 10. 密封圈, 11. 下扶正体, 12. 下受力三棱柱, 13. 下压紧 环, 14. 下接头, 15. 下端盖, 16. 扶正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作具体说明。
     如图 1、 图 2、 图 3 所示, 本发明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由上接头 2、 上扶正体 5, 下扶 正体 11, 下接头 14 组成。所述上扶正体 5 上设有三个沿圆周方向呈 120°均布的扶正块 6。 所述扶正块 6 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摩擦的钢球 8 ; 所述扶正块 6 外表面敷焊有硬质合金, 以增加扶正块 6 的耐磨性, 确保扶正效果。三个扶正块 6 到上扶正体 5 中心轴线的距离相 同, 且各个扶正块 6 与井壁同时接触, 扶正块 6 外表面与井筒内表面的接触是直径不同的两 圆柱面接触, 属于线接触。三个扶正块 6 在圆周上均布, 与井壁接触的三条接触线也沿圆周 均布。因此, 上扶正体 5 与井壁总有三条在周向均布的接触线, 这三条接触线也为井筒内一个内接正三棱柱的三条棱线, 故以这三条接触线所形成的井筒内接正三棱将上扶正体 5 框 扶在了井筒中间, 实现了扶正。
     如图 2 所示, 所述上扶正体 5 内放置有上受力三棱柱 4, 上受力三棱柱 4 的三条棱 边位于三个扶正块 6 的根部, 并卡在上扶正体 5 内的浅槽中, 并由上压紧环 3 和调整环 9 固 定在上扶正体 5 中。扶正块 6 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摩擦的钢球 8。
     在图 2、 图 3 中, 所述下扶正体 11 与上扶正体 5 结构相同, 但下扶正体 11 中的受力 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均与上扶正体 5 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分别互为倒立关系。下 扶正体 11 的扶正块 16 是将上扶正体 5 的扶正块 6 旋转了 180°而放置在圆周上, 因此, 下 扶正体 11 与井壁形成的扶正三棱柱同上扶正体 5 与井壁形成的扶正三棱柱是互为倒立关 系。上扶正体 5 与下扶正体 11 采用直螺纹连接, 但连接后下扶正体 11 的三个扶正块 16 与 上扶正体 5 的三个扶正块 6 在周向的位置互为倒立关系, 且连接后, 上扶正体 5 中的上受力 三棱柱 4 和下扶正体 11 中的下受力三棱柱 12 也互为倒立关系。
     为了保证上扶正体 5 和下扶正体 11 的扶正三角形相互倒立的位置关系, 上扶正体 5 与下扶正体 11 是通过中间直螺纹来连接, 并采用 O 型密封圈 10 密封。通过调节放置于螺 纹公扣和母扣之间的调整环 9 的长度来实现两个扶正三角形的相对位置。
     该扶正器通过上接头 2 和下接头 14 来连入钻杆柱。同时, 上接头 2 联接在上扶正 体 5 上, 压紧上压紧环 3, 使得上受力三棱柱 4 固定在上扶正体 5 内 ; 下接头 14 联接在下扶 正体 11 上, 压紧下压紧环 13, 使得下受力三棱柱 12 固定在下扶正体 11 内。

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9817A43申请公布日20110223CN101979817ACN101979817A21申请号201010556869622申请日20101124E21B17/1020060171申请人西南石油大学地址6105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72发明人张晓东龚彦唐南王海娟54发明名称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57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的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它由上接头、上扶正体,下扶正体,下接头四部分组成。上扶正体上有三个沿圆周呈120均布的扶正块,扶正块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摩擦的钢球,扶正块外表面敷焊有硬质合金。各扶正块到上扶正体中心轴线距离相同,与井壁同时。

2、接触,且上扶正体与井壁总有三条在周向均布的接触线,而以这三条接触线为棱边所形成的井筒内接正三棱将上扶正体框扶在了井筒中间,实现了扶正。下扶正体与上扶正体结构相同,但框扶下扶正体的井筒内接正三棱柱与上扶正体的互为倒立关系,故扶正器就被两个相互倒立的井筒内接三棱柱锁定在井筒中间。本发明对泥浆流动阻力小,更适用于小井眼钻井;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1979822A1/1页21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由上接头2、上扶正体5、下扶正体11、下接头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扶正体5上设有三个沿圆周方向呈12。

3、0均布的扶正块6;所述扶正块6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摩擦的钢球8;扶正块6外表面敷焊有硬质合金;三个扶正块6到上扶正体5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同,且各个扶正块6与井壁同时接触,扶正块6外表面与井筒内表面的接触是直径不同的两圆柱面接触,属于线接触;上扶正体5与井壁总有三条在周向均布的接触线,这三条接触线也为井筒内一个内接正三棱柱的三条棱线,故以这三条接触线所形成的井筒内接正三棱将上扶正体5框扶在了井筒中间,实现了扶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扶正体11与上扶正体5结构相同,但下扶正体11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均与上扶正体5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分别互为倒立关系;。

4、下扶正体11的扶正块16是将上扶正体5的扶正块6旋转了180而放置在圆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扶正体5内放置有上受力三棱柱4,上受力三棱柱4的三条棱边位于三个扶正块6的根部,并卡在上扶正体5内的浅槽中,并由上压紧环3和调整环9固定在上扶正体5中。权利要求书CN101979817ACN101979822A1/3页3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到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的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属于石油钻井设备领域。背景技术0002在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中,现使用的扶正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弹性扶正器、刚性扶正器、刚性滚轮扶正器、可变径扶正器等。弹性扶正器在。

5、钻柱旋转时,对井壁的刮削作用比较强烈,并容易使扶正钢片断裂,更不适合多次使用。刚性扶正器是在与井眼直径几乎等大的厚壁钢管上加工出螺旋的钻井液通道,此类扶正器的特点在于扶正体部分所占的环空体积太大,对上返钻井液的阻力较大,容易造成颗粒较大的岩屑在附近沉积,增加了卡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刚性滚轮扶正器其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其上的泥浆通道较小,对钻井液的阻力较大。可变经扶正器其结构与使用更为复杂,在常规钻井中一般不使用。0003现代油气井钻井技术正在朝着节能与环保方向发展,这表明小井眼钻井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小井眼钻井技术钻井时环空很小,要求井中工具钻用环空体积小,故要求使用小井眼中的扶正器要有较大。

6、的钻井液通道。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扶正器,结合现代钻井技术发展趋势,提供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本发明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主要由上接头、上扶正体,下扶正体,下接头组成。所述上扶正体上有三个沿圆周呈120均布的扶正块。所述扶正块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摩擦的钢球;所述扶正块外表面敷焊有硬质合金,以增加扶正块的耐磨性,确保扶正效果。三个扶正块到上扶正体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同,且各个扶正块与井壁同时接触,扶正块外表面与井筒内表面的接触是直径不同的两圆柱面接触,属于线接触。三个扶正块在圆周上均布,与井壁接触的三条接触线也沿圆周均。

7、布。因此,上扶正体与井壁总有三条在周向均布的接触线,这三条接触线也为井筒内一个内接正三棱柱的三条棱线,故以这三条接触线所形成的井筒内接正三棱将上扶正体框扶在了井筒中间,实现了扶正。井筒这一内接正三棱柱为扶正三棱柱。在上扶正体的截面上,扶正三棱柱截面为正三角形,该正三角形称为扶正三角形。0007所述扶正块的截面是圆环形的,当扶正块与井壁接触受到压力时,沿圆周分布的压力均指向圆弧中心,这些压力的合力将汇聚于一点。因在上扶正体同一截面有三个相同的扶正块,故有三个力的汇聚点,以这三个力的汇聚点为顶点,可形成一正三角形,三角形在受到来自顶点的压力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此,在所述上扶正体内放置有上受力三。

8、棱柱,上受力三棱柱的三条棱边位于三个扶正块的根部,并卡在上扶正体内的浅槽中,由上压紧环和调整环固定在上扶正体中,以承受来自三个扶正体传递的压力,改善扶正器的受力说明书CN101979817ACN101979822A2/3页4效果。在上扶正体的截面上,上受力三棱柱截面就为以这三个力的汇聚点为顶点的正三角形,该三角形称为受力三角形。0008所述下扶正体与上扶正体结构相同,但下扶正体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均与上扶正体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分别互为倒立关系。下扶正体的三个扶正块是将上扶正体的三个扶正块旋转了180而放置,因此,下扶正体与井壁形成的扶正三棱柱同上扶正体与井壁形成的扶正三棱柱是互为。

9、倒立关系。这样,上下两个相互倒立的扶正三棱柱就将扶正器锁定在了井筒中间,钻杆柱得到了扶正。因扶正三棱柱在上扶正体截面上的扶正三角形与扶正三棱柱在下扶正体截面上的扶正三角形是互为倒立的关系,在原理上,一个扶正器有两个扶正三角形,故称作双三角形扶正器。此外,对整过扶正器而言,它具有六个在圆周上均布的扶正块,每个扶正块到扶正器轴线的距离是相同的,这样使扶正器在向任一个方向歪斜时,都能被扶正在井筒中间。并且,这六个扶正块分别分布在上下扶正体上,占有泥浆的过流面小,对泥浆流动阻力小。0009为了保证上下扶正体的扶正三角形恰好互为倒立关系,并考虑到加工制造的难度,故将上下扶正体设置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单元。上。

10、下扶正体是通过中间直螺纹来连接,并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通过调节放置于螺纹公扣和母扣之间的调整环的长度来实现两个扶正三角形的相对位置。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如下00111、扶正器的扶正体尺寸较小,占用泥浆过流面积小,对泥浆流动阻力小,更适用于小井眼钻井;2、扶正器内部流道与钻杆内部流道相差不大,对钻井液的流动影响小;3、该扶正器沿圆周布置六块扶正块,扶正效果好,又内置受力三棱柱,增强了受载能力;4、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材料消耗少,成本低。附图说明0012图1是本发明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0014图3是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00。

11、15图中1上端盖,2上接头,3上压紧环,4上受力三棱柱,5上扶正体,6扶正块,7顶盖,8钢球,9调整环,10密封圈,11下扶正体,12下受力三棱柱,13下压紧环,14下接头,15下端盖,16扶正块。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作具体说明。0017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双三角形扶正器由上接头2、上扶正体5,下扶正体11,下接头14组成。所述上扶正体5上设有三个沿圆周方向呈120均布的扶正块6。所述扶正块6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摩擦的钢球8;所述扶正块6外表面敷焊有硬质合金,以增加扶正块6的耐磨性,确保扶正效果。三个扶正块6到上扶正体5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同,且各个扶正块。

12、6与井壁同时接触,扶正块6外表面与井筒内表面的接触是直径不同的两圆柱面接触,属于线接触。三个扶正块6在圆周上均布,与井壁接触的三条接触线也沿圆周均布。因此,上扶正体5与井壁总有三条在周向均布的接触线,这三条接触线也为井筒内一说明书CN101979817ACN101979822A3/3页5个内接正三棱柱的三条棱线,故以这三条接触线所形成的井筒内接正三棱将上扶正体5框扶在了井筒中间,实现了扶正。0018如图2所示,所述上扶正体5内放置有上受力三棱柱4,上受力三棱柱4的三条棱边位于三个扶正块6的根部,并卡在上扶正体5内的浅槽中,并由上压紧环3和调整环9固定在上扶正体5中。扶正块6的中间凹槽内放有减小。

13、摩擦的钢球8。0019在图2、图3中,所述下扶正体11与上扶正体5结构相同,但下扶正体11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均与上扶正体5中的受力三角形和扶正三角形分别互为倒立关系。下扶正体11的扶正块16是将上扶正体5的扶正块6旋转了180而放置在圆周上,因此,下扶正体11与井壁形成的扶正三棱柱同上扶正体5与井壁形成的扶正三棱柱是互为倒立关系。上扶正体5与下扶正体11采用直螺纹连接,但连接后下扶正体11的三个扶正块16与上扶正体5的三个扶正块6在周向的位置互为倒立关系,且连接后,上扶正体5中的上受力三棱柱4和下扶正体11中的下受力三棱柱12也互为倒立关系。0020为了保证上扶正体5和下扶正体11的扶正三角形相互倒立的位置关系,上扶正体5与下扶正体11是通过中间直螺纹来连接,并采用O型密封圈10密封。通过调节放置于螺纹公扣和母扣之间的调整环9的长度来实现两个扶正三角形的相对位置。0021该扶正器通过上接头2和下接头14来连入钻杆柱。同时,上接头2联接在上扶正体5上,压紧上压紧环3,使得上受力三棱柱4固定在上扶正体5内;下接头14联接在下扶正体11上,压紧下压紧环13,使得下受力三棱柱12固定在下扶正体11内。说明书CN101979817ACN101979822A1/1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7981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