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镁及其合金构件防蚀、耐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的处理技术,具体为在镁及其合金表面利用化学转化处理和化学镀镍相结合的方法沉积一层耐磨、耐蚀的Ni-P防护层。
背景技术: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结构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它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比弹性模量和良好的铸造性、切削加工性及尺寸稳定性,同时具有很好的阻尼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在汽车、航空、电子、通讯等行业得到广泛关注,年应用增长率超过20%。然而由于镁合金的化学活性较高,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生成疏松、保护能力差的氧化膜,导致镁合金在潮湿的大气、土壤和海水中都将发生严重的腐蚀,阻碍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一般采用化学转化、阳极氧化、物理气相沉积涂层等表面处理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耐蚀性、耐磨性仍不够理想。化学镀镍作为一种功能性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其他性能特点,如果能将化学镀镍成功的应用于镁合金地防护方面,将极大地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且还能拓宽其使用范围,目前化学镀镍在镁合金的防护方面研究的很多。
ASTM B480-88给出镁合金化学镀镍主要有浸锌和直接化学镀两种方法。浸锌法是在含有焦磷酸盐的锌盐溶液中浸锌后,通过氰化物镀铜打底,然后进行化学镀。此工艺复杂、不适用于铝含量较高的镁合金,同时氰化物的使用安全和废液处理等问题也急需解决。因此直接化学镀镍的方法受到重视。直接化学镀镍的工艺是先碱性除油,再进行铬酸浸渍和氢氟酸活化处理,最后进行化学镀镍。在前处理过程中铬酸和氢氟酸都对健康和环保不利,因此改进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开发环保型的前处理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发明的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在镁合金构件表面提供一种复合化学镀镍涂层,来对镁合金进行防腐蚀,既解决了化学转化膜本身防护性能不显著的缺点,又解决了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转化膜作为过渡层,避免了镀镍层与镁合金基体的直接结合,降低了两者之间的电位差,避免了镀镍层破坏后强烈的电偶腐蚀的发生,可对镁合金起到理想的防护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镁及其合金构件防蚀、耐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镁及其合金构件基体表面附着有转化膜与镍磷的复合层;转化膜膜层表面存在一些网纹和裂缝,厚度小于5μm;镍磷层中磷的含量为7-13wt%,沉积速度为8-15μm/h。
本发明镁合金复合化学镀镍涂层的制备工艺如下:化学转化处理可以采用铬酸盐转化、磷酸盐转化、高锰酸盐转化和锡酸盐转化处理。铬酸盐转化处理溶液成分可采用铬酸、碱金属铬酸盐或重铬酸盐和一些活化剂如硫酸铝钾等;铬酸盐转化膜的主要组分是三价铬与六价铬的化合物以及铬酸镁,转化膜很薄,只有3-5μm左右,膜层表面存在一些网纹和裂缝,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磷酸盐转化处理可在两类溶液中进行,一种采用锰、铁的磷酸二氢盐和氟化钠或氟化钾的溶液,膜层主要由磷酸锰组成,它是处理液中可溶性磷酸二氢盐的水解产物;另一种采用碱金属的磷酸盐、硝酸盐和氟硼酸盐的溶液、转化膜成分主要是磷酸镁;两类膜层都具有多孔结构,可为化学镀镍的前处理提供良好的吸附条件。高锰酸盐转化主要采用高锰酸钾和碱金属的氟化物的混合溶液进行处理,膜层成分主要为镁的氧化物和氟化物,具有一些细小的裂纹,也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本发明采用锡酸盐转化处理。溶液成分为碱金属的锡酸盐和焦磷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碱性溶液,锡酸盐是主要的成膜剂、焦磷酸盐可很好的去除合金表面的氧化物或油污,在适当的pH值下可得到具有良好吸附能力且相对均匀、致密的转化膜,以钠盐为例,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如表1所示。
化学镀镍可以采用现在已知的任何一种镁合金镀镍工艺,前处理过程包括敏化、活化和还原过程。镀液体系,主盐可以选择醋酸镍或碱式碳酸镍;还原剂可以选择次亚磷酸钠;络合剂可以选择柠檬酸,该体系络合能力强,镀层沿平行于基体的二维方向迅速生长,得到的镀层平整、致密,孔隙率小;PH值在施镀过程中严格控制在6.0-6.5之间;温度是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施镀温度要适当且控温均匀,保持在80-85℃,避免局部过热。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按照以上的工艺对镁合金进行化学镀镍的沉积速率达8-15μm/h,磷含量达7-13wt.%,镀镍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结构致密、无明显的表面缺陷,从组织结构和成分上为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本发明的优点:将化学转化和化学镀镍合理的结合起来,在化学转化膜上进行化学镀镍,既解决了化学转化膜本身防护效果不显著的缺点,又充分利用了化学转化膜本身的多孔性的特点,它为化学镀镍的前处理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吸附条件,可在化学转化膜上成功的进行化学镀镍,极大的提高了镁合金的防蚀、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AZ91D合金锡酸盐转化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图2为AZ91D合金锡酸盐转化处理后的截面形貌;
图3为AM50合金锡酸盐转化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图4为AM50合金锡酸盐转化处理后的截面形貌;
图5为AZ91D合金转化膜上沉积镍的表面形貌;
图6为AZ91D合金转化膜上沉积镍的截面形貌;
图7为AM50合金转化膜上沉积镍的表面形貌;
图8为AM50合金转化膜上沉积镍的截面形貌;
图9为AZ91D和AM50合金锡酸盐转化膜上镀镍样品在3.5wt%NaCl溶液中极化到自腐蚀电位以上1.0V时的极化曲线;
图10为AZ91D和AM50合金锡酸盐转化膜上化学镀镍层极化测试后的表面形貌(两者形貌类似)。
具体实施方式:
1)样品碱洗:碱液成分为NaOH 10-20g/L、Na2CO3 15-25g/L,在85-95℃温度下清洗5-15min,以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2)丙酮超声清洗5-10min。
3)化学转化处理:化学转化处理可以采用铬酸盐、磷酸盐、高锰酸盐、锡酸盐为成膜剂的溶液。铬酸盐处理的溶液成分可选择Na2Cr2O7·2H2O150-180g/L、H3NO3 120-180g/L、NH4HF2 5-15g/L,温度20-35℃,处理时间2-5min,中等搅拌;锡酸盐转化处理的溶液成分可选择Na2SnO3·3H2O 30-50g/L、Na4P2O7 30-50g/L、NaOH 5-15g/L、NaCH3COO·3H2O 5-15g/L,温度70-90℃,处理时间50-70min,中等搅拌。
4)蒸馏水清洗。
5)丙酮超声清洗5-10min,以去除表面在化学转化时的残存物质。
6)敏化处理:目的是在化学转化膜上吸附一层具有还原性的Sn2+,以便在活化处理时,将钯离子还原成有催化作用的钯原子,在化学镀时产生活性中心。溶液成分为SnCl2 5-15g、HCl 5-10mL、H2O 1000mL、处理温度为室温,时间1-5min,中等搅拌。
7)活化处理:目的是为了在化学转化膜表面产生一薄层催化性的贵金属Pd,作为化学镀镍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溶液成分为PdCl2 0.5-1.5g、C2H5OH 500mL、H2O 500mL、处理温度为室温,时间1-5min,中等搅拌。
8)还原处理:试样经过活化处理后,要进行还原处理,将吸附的多余的贵金属离子还原掉,以防止这些离子破坏化学镀镍液的稳定性。溶液成分为NaH2PO2·H2O 20-50g/L、H2O 1000mL,处理温度为室温,时间10s-2min,中等搅拌。
9)蒸馏水清洗、冷风吹干。
10)化学镀镍:化学镀镍的镀液的基本组分如下:
①主盐:对于镁及其合金而言,由于其本身的高活性,决定了其主盐不宜选择硫酸镍或氯化镍,主盐定为醋酸镍或者碱式碳酸镍。
②还原剂可选择次亚磷酸钠、硼氢化钠、烷基氨硼和肼等,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含有两个或多个活性氢,还原Ni2+就是靠还原剂的催化脱氢进行的。由于次亚磷酸钠价格低廉、镀液容易控制,而且Ni-P合金镀层性能优良,还原剂选择次亚磷酸钠。
③络合剂是除主盐和还原剂外,最重要的镀液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镀液析出沉淀,增加镀液的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镀浴工作的pH值范围和改进镀层质量。络合剂选择柠檬酸。
④稳定剂的作用在于抑制镀液的自发分解,使施镀过程在控制条件下有序进行。选择KIO3或硫尿作为稳定剂。
⑤缓冲剂的作用是确保施镀过程中镀液的pH值不至于变化太大,能维持在一定pH值范围之内,选择醋酸钠为缓冲剂。
⑥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气体(H2)的逸出,降低镀层的孔隙率;另外,由于表面活性剂兼有发泡剂的作用,施镀过程中在逸出气体的搅拌下,镀液表面可以形成一层白色的泡沫,它可以保温、降低镀液的蒸发损失,还有助于赃物的清除,保持镀液和镀件的清洁。选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
⑦pH值是影响镀层质量的重要因素,它的变化影响镀层的沉积速度、磷含量、应力分布和镀液的稳定性等,镁及其合金施镀过程中需严格控制pH值的范围,一般在5.0-6.5之间。
⑧温度是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施镀温度要适当且控温均匀,保持在80-85℃,避免局部过热。总体成分见表1。
表1 成分 含量Ni(CH3COOH)2·4H2O或NiCO3·2Ni(OH)2·4H2O 15-30g/L或10-20g/LNaH2PO2·H2O 15-30g/LNH4HF2 10-20g/LC6H8O7·H2O 5-15g/LNH4·H2O 20-30ml/LKIO3或硫尿 0.01-0.02g/L或0.001-0.002g/LCH3COONa 5-15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01-0.025g/LpH值 5.0-6.5温度 80-90℃
实施例1
选材为铸态AZ91D合金,样品尺寸为15mm×10mm×3mm,用1000grit砂纸打磨,以保证基体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然后进行碱性除油→丙酮超声清洗→化学转化处理→水洗→丙酮超声清洗→化学镀镍前处理→化学镀镍。化学镀镍的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相同,如表2所示。化学转化处理的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以及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的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如表3所示。
实施例2
选材为铸态AM50合金,样品尺寸为15mm×10mm×3mm,用1000grit砂纸打磨,以保证基体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然后进行碱性除油→丙酮超声清洗→化学转化处理→水洗→丙酮超声清洗→化学镀镍前处理→化学镀镍。化学镀镍的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相同,如表2所示。化学转化处理的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以及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的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如表3所示。
表2Ni(CH3COOH)2·4H2O 20g/LNaH2PO2·H2O 20g/LNH4HF2 20g/LC6H8O7·H2O 6.5g/LNH4·H2O 30ml/LKIO3 0.015g/LCH3COONa 1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02g/LpH值 6.5温度 85℃
表3 实施例1 AZ91D合金化学转化处理的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Na2SnO3·3H2O 30g/L 温度90℃Na4P2O7 30g/L 时间50minNaOH 5g/L 中等搅拌NaCH3COO·3H2O 5g/L化学镀镍前处理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敏化 SnCl2 5g 室温、2.5min、搅动 HCl 5mL H2O 1000mL活化 PdCl2 0.5g 室温、2.5min、搅动 C2H5OH 500mL H2O 500mL还原 NaH2PO2·H2O 20g/L 室温、1min、搅动 实施例2 AM50合金化学转化处理的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Na2SnO3·3H2O 50g/L 温度70℃Na4P2O7 50g/L 时间70minNaOH 15g/L 中等搅拌 NaCH3COO·3H2O 15g/L化学镀镍前处理溶液成分和操作条件敏化 SnCl2 15g 室温、4mim、搅动 HCl 10mL H2O 1000mL活化 PdCl2 1.5g 室温、4min、搅动 C2H5OH 500mL H2O 500mL还原 NaH2PO2·H2O 50g/L 室温、2min、搅动
两种实施例的化学转化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如图1~4所示,可见锡酸盐转化膜由细小的球形颗粒密积而成,颗粒之间存在间隙,将为后续化学镀镍的前处理过程提供良好的吸附条件,转化膜与基体的结合情况良好,转化膜的成分主要为MgSnO3·3H2O。转化膜上化学镀镍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如图5~8所示,可见在AZ91D和AM50合金化学转化膜上沉积的化学镀镍层的组织都十分致密,无表面缺陷,从截面形貌可见,化学镀镍层的结合情况良好,在化学镀镍层与基体之间存在锡酸镁的过度层。能谱分析表明镀层的磷含量达到了7-13wt%,从组织和成分上为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在3.5wt%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化学镀镍层在阳极极化的过程中都发生明显的钝化现象,如图9所示。极化测试后的表面形貌如图10所示,即使阳极极化到自腐蚀电位以上1.0V时,镀镍层也只是产生一些极其细小的蚀孔,但并未蚀穿或开裂,仍可对基体起到理想的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