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风障.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950903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8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20172407.3

申请日:

2006.12.11

公开号:

CN200978389Y

公开日:

2007.11.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E01F 7/02申请日:20061211授权公告日:20071121|||著录事项变更变更事项:设计人变更前:陈艾荣;王大磊;阮欣;周志勇;罗晓瑜;谢正元;蒋业东变更后:陈艾荣;王达磊;阮欣;周志勇;罗晓瑜;谢正元;蒋业东|||授权

IPC分类号:

E01F7/02(2006.01)

主分类号:

E01F7/02

申请人: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发明人:

陈艾荣; 王大磊; 阮欣; 周志勇; 罗晓瑜; 谢正元; 蒋业东

地址:

545005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龙泉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柳州市荣久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荣玖;周小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挡风构造物——挡风风障,由风障立柱和固定或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上的障条及拉索组成,或是由风障立柱和固定或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上的障条组成,该风障平面与铅垂方向平面的倾斜角θ在0°~60°之间;风障的透风率—即:风障侧立面透风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应在70%以下。风障立柱采用刚性材料制作,障条采用钢板、透明塑料板、有机玻璃板或带内部纤维加劲的透明材料制作,拉索采用钢筋、钢绞线或钢丝绳制作。使用时,风障立柱通过连接板固定或活动安装在桥面或公路路边或其他需要挡风地方;该风障具有较好的挡风功能,结构合理、耐用,风障立柱和安装其上的障条及拉索之间固定或活动连接,便于更换障条及拉索,使用维护方便、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障由风障立柱(1)和固定或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1)上的障条(2)及拉索(3)组成,或是由风障立柱(1)和固定或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1)上的障条(2)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该风障平面与铅垂方向平面的倾斜角θ在0°~60°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风障的透风率——即:结构物侧立面透风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为70%以下。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障立柱(1)由风障立柱背板(10)及与风障立柱背板垂直连接的立柱加强筋(9)组成,障条(2)夹在障条前、后夹板之间,障条前夹板(6)通过螺栓(8)和螺母(7)与风障立柱加强筋(9)连接,障条(2)被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1)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障立柱(1)由风障立柱背板(10)及与风障立柱背板垂直连接的立柱加强筋(9)组成,障条(2)夹在障条前、后夹板之间,障条前夹板(6)通过螺栓(8)和螺母(7)与风障立柱加强筋(9)连接,障条(2)被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1)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索(3)通过挤压套及螺母与风障立柱加强筋(9)连接,或通过连接套与风障立柱加强筋(9)连接,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1)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风障朝向道路外侧的一面——即风从道路外侧吹来时的迎风侧为圆弧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风障朝向道路外侧的一面——即风从道路外侧吹来时的迎风侧为圆弧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组成上部风障部分的障条(2)是采用钢板、透明塑料板、有机玻璃板或带内部纤维加劲的新型透明材料制作,拉索(3)采用钢筋、钢绞线和钢丝绳制作。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挡风风障,其特征在于:组成风障的障条(2)是采用钢板、透明塑料板、有机玻璃板或带内部纤维加劲的新型透明材料制作,拉索(3)采用钢筋、钢绞线或钢丝绳制作。

说明书

说明书挡风风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风构造物,特别是一种具有挡风功能的公路及桥梁用挡风风障。
背景技术:
目前,公路及公路桥梁护栏的设计基本上只考虑防撞问题,而在部分横风(侧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区段,需考虑设置挡风构造物(风障),以改善路面及桥面风环境,减少横风(侧风)对交通的影响。经调查,现有的工程实例中:对于风障的设计和使用还未有足够的认识,设立风障的很少,而且一般都仅在部分地段采用竖向的挡风条,其透风率不够稳定,也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挡风功能的道路附属构造物——一种挡风风障,以改善路面及桥面风环境,减少横风(侧风)对交通的影响,同时该风障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挡风的地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挡风风障,由风障立柱和固定或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上的障条及拉索组成,或是由风障立柱和固定或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上的障条组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风障的透风率——即:风障侧立面透风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为70%以下。
本实用新型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风障所在平面与铅垂方向平面的倾斜角θ在0°~60°之间。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具有较好的挡风功能、同时也具有对车辆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之挡风风障,由风障立柱和安装在风障立柱上的障条及拉索组成,风障障条一般为长条形,沿风障的长度方向布置,可以采用钢板、透明塑料板、有机玻璃板或带内部纤维加劲的新型透明材料制作,具有减弱桥面行车风速的挡风功能,拉索采用钢筋、钢绞线和钢丝绳制作,将起到增强风障的整体性和对交通车辆的保护作用。通过合理的透风率等参数控制,在有效地保证了挡风效果的同时,降低了风障部分的风荷载,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安全。
二、结构合理、耐用:本实用新型挡风风障所形成的面与铅垂方向平面的倾斜角θ在0°~60°之间;挡风风障朝向道路外侧的一面(即风从道路外侧吹来时的迎风侧)为略带圆弧的形状,可以减小风障自身所受的风荷载;同时,如果在桥面道路应用的情况下,这种圆弧形状可以减小桥面的风致振动,改善大跨度桥梁的涡激共振问题。
三、风障立柱和安装其上的障条及拉索之间既可以固定连接,也可采用活动连接,便于更换障条及拉索,维护方便、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挡风风障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挡风风障结构及安装示意图之一:
图1-1:主视图,图1-2:图1-1的A-A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挡风风障结构及安装示意图之二:
图2-1:主视图,图2-2:图2-1的B-B视图,
图2-3:图2-2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放大),
图2-4:图2-3的剖视图;
图3:风障立柱系统结构及与障条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3-1:主视图,图3-2:图3-1的左视图,
图3-3:图3-1的C-C旋转剖视图,
图3-4:图3-1的D-D旋转剖视图(放大);
图4:一种风障障条结构示意图:
图4-1:主视图,图4-2:图4-1的左视图;
图5:一种障条后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5-1:主视图,图5-2:图5-1的剖视图;
图6:一种障条前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6-1:主视图,图6-2:图6-1的剖视图;
图7:风障立柱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7-1:主视图,图7-2:图7-1的左视图;
图8:风障立柱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图8-1:主视图,图8-2:图8-1的左视图;
图9:风障立柱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1:主视图,图9-2:图9-1的E向视图,图9-3:俯视图;
图10:拉索与风障立柱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风障立柱系统结构及与障条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二(风障障条直接与风障立柱连接):
图11-1:主视图,图11-2:图11-1的左视图,
图11-3:图11-1的F-F旋转视图,
图11-4:图11-1的G-G旋转视图。
1-风障立柱,2-障条,3-拉索,4-连接板,5-障条后夹板,6-障条前夹板,7-螺母,8-螺栓,9-立柱加强筋,10-风障立柱背板,11-立柱撑板,12-挤压套螺母,13-挤压套,14-连接套,1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挡风风障。
如图1、2所示,所述的挡风风障由风障立柱1和安装在风障立柱1上的障条2及拉索3组成,风障立柱1由风障立柱背板10及与风障立柱背板垂直连接的立柱加强筋9组成,风障立柱背板10带弧形,其与铅垂方向平面的倾斜角θ在为10°,(参见图3-1、图7、图8),所述的障条2是起挡风作用的横向挡风板,一般为长条形,沿风障的长度方向布置,风障障条的横截面形状是迎风的一面带弧形(参见图4)的半圆形,障条前夹板6、障条后夹板5的横截面形状与障条2的横截面形状相似(参见图5、图6),障条2夹在障条前夹板6、障条后夹板5之间,障条前夹板6通过螺栓8和螺母7与风障立柱加强筋9连接,从而,将障条2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1上(参见图3-1~图3-4)。
拉索3用环氧喷涂钢绞线制作,通过挤压套13及挤压套螺母12与风障立柱加强筋9连接,或通过连接套14与风障立柱加强筋9连接,从而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1上(参见图10)。
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换,障条2和拉索3与风障立柱1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如障条开腰形孔方式与之活动连接,也还可以固定连接。例如:可以不用障条前、后夹板,而将障条2通过螺钉或螺栓直接与风障立柱1的加强筋相连,或者,改变风障立柱1的背板形状,将其横截面作成正方形或六边形或其他形状,不用立柱加强筋、将障条2直接与风障立柱1通过螺钉或螺栓活动连接或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如图11所示,就是将风障立柱1的背板加厚,将障条2通过螺栓直接与风障立柱1连接。此种情况下,拉索3也可通过各种连接方式直接锚固在风障立柱1上(参见图11-1~图11-4)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变换,所述的拉索3也可以采用钢筋、钢丝绳等预应力筋制作,其与风障立柱的连接也可以不通过立柱加强筋9而直接与风障立柱固定或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变换,所述风障立柱与铅垂方向平面的倾斜角θ可以增加或减少,一般θ为0°~60°之间,从而使风障所形成平面与铅垂方向平面的倾斜角θ在0°~6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风障立柱1采用刚性材料制作,障条2可以采用钢板、透明塑料板、有机玻璃板或带内部纤维加劲的新型透明材料制作,拉索3采用钢筋、钢绞线和钢丝绳等预应力筋制作,将起到增强风障的整体性和对交通车辆的保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变换,也可以不用拉索3、只采用障条2与风障立柱1组成风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换,风障障条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是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风障障条一般为长条形,沿风障的长度方向布置,其宽度和设置道数由风障透风率控制设置,在满足透风率的基础上,其风障障条的花纹、布置形式可以根据景观和费用要求进行优化,一般情况下,风障透风率——即:风障侧立面透风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应在70%以下。
本实用新型公路及桥梁用挡风风障的整体高度一般为3米左右,其下部的透风率可以减小,根据需要,风障的高度也可以减低或升高。
使用时,风障立柱1通过与风障立柱固定相连接的连接板4安装在桥面或公路路边或其他需要挡风地方的平面上(参见图2);也可以通过立柱撑板11与公路或桥面上的其他道路附属构造物——如防撞护栏固定或活动连接(参见图1),也可以与其他需要挡风地方——如体育馆、运动场地、且下部已有支撑的地方固定或活动连接。根据需要,风障立柱1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连接装置与需要挡风处的固定建筑物固定或活动连接。

挡风风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挡风风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挡风风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挡风风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挡风风障.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挡风构造物挡风风障,由风障立柱和固定或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上的障条及拉索组成,或是由风障立柱和固定或活动安装在风障立柱上的障条组成,该风障平面与铅垂方向平面的倾斜角在060之间;风障的透风率即:风障侧立面透风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应在70以下。风障立柱采用刚性材料制作,障条采用钢板、透明塑料板、有机玻璃板或带内部纤维加劲的透明材料制作,拉索采用钢筋、钢绞线或钢丝绳制作。使用时,风障立柱通过连接板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