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建筑用墙面结构,尤其是关于建筑用的预制外墙板。 传统的建筑用墙面结构多属水泥灌注而成,需等待水泥凝结时方可粉刷。然而本领域的工程人员皆知,工程常因气候的变化,如空气潮湿或遇雨季而使整个工程延误,加上人工搬运及涂抹砌砖时间,更是徒增建物的完工时间。不谈费时费力,由于水泥建材抗拉强度甚低,若遇地震将有生命危险之虑。另外由钢架组成的高楼的墙面亦为水泥灌制而成,其虽有解决上述建材的部分缺点,然重量甚重,其整体之安全性及坚固性则有待商榷,且此结构的隔热效果甚差,实不为理想之设计。
本发明人积累了多件建筑经验及其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力学原理而作潜心积极研究开发,终使得本实用新型得以问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预制外墙板,不因气候影响建筑时间,且隔热效果佳,可随建物的形状而改变,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外墙,且建材的抗拉强度高,不受地震影响。
采用所述的预制外墙板,省去了人工搬运水泥砖之类的问题,其重量仅为传统建筑材料的十分之一,且可省去一半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外墙板包括:
一框架,由主钢架接合而成;
间隔钢架,其内外侧均设有若干贯穿孔和螺孔,沿所述框架内以等距排列方式将数间隔钢架嵌入,定位后以焊接方式将间隔钢架的上下端焊固;
外覆板,由特殊材料压铸成型,具有一平直板面,在板面设有若干螺栓孔及贯穿孔,将该外覆板粘在间隔钢架上,再分别以螺丝固定,使成一整体预制外墙板;
其中所述地数间隔钢架焊固于所述的框架上,外覆板位于间隔钢架外侧,用螺栓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特征及目的,在参阅下文举一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之后,将可为精于此技术的人士完全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A)和2(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程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局部视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中外覆板与装璜物结合的状态。
图示中的参照号数:
10,11,12,13 主钢架
14,15,26,17 间隔钢架
18 外覆板
33,34,35,36,37,38,39,40 贯穿孔
41,42,43,44,45,46,47,48 螺孔
49 板面
50,51,52,53 螺栓孔
62,63,64,65,66,67,68,69,70,71 贯穿孔
72,73,74,75,76,77,78,79 顶端
80,81,82,83 锥形螺钉
92,93,94,95 螺丝
102,103,112,113 角钢
104,105,106,107 螺帽
114,116, 止水带
123 模板
120 防水胶
100 装璜物
121 粘结剂
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外墙板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中包含有:
主钢架10,11,12,13、间隔钢架14,15,16,17及外覆板18等主要构件。其中主钢架10,11为上、下钢架,而主钢架12,13则为左、右钢架。将主钢架10,11,12,13分别在端处如用焊接的方式接合成一框架,具有一完整的壁面。所述的框架可随建筑物的外墙形状改变而预先制成。
间隔钢架14,15,16,17,其内侧设贯穿孔33,34,35,36,37,38,39,40,外侧设螺孔41,42,43,44,45,46,47,48。
一外覆板18,其经特殊压铸成型,它可以是水泥板,具有平直的板面49,于板面49处设有若干螺栓孔50,51,52,53及贯穿孔62,63,64,65,66,67,68,69,70,71。
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本实施例的组合方式如下:
请参阅图2(A)所示,在焊接过的由主钢架10,11,12,13组成的框架内以等距排列方式将间隔钢架14,15,16,17嵌入,再以焊接方式将间隔钢架两顶端72,73,74,75,76,77,78,79焊固(内部亦可填加隔热材料)。一外覆板18,请参阅图2(B)所示,先在间隔钢架14,15,16,17外侧涂上一层粘结剂,定位后再分别用锥形螺钉80,81,82,83穿过外覆板的螺栓孔50,51,52,53,而固定在间隔钢架之螺孔41,42,47,48上,即组装成一完全的预制外墙板。
上述完整的预制外墙板的使用固定状态请参阅图3所示。在预制外墙板的上下主钢架10,11内,分别以螺丝92,93,94,95穿过固定于楼板123侧边的角钢102,103,112,113和间隔钢架内侧孔33,34,35,36,37,38,39,40,用螺帽104,105,106,107紧固。同时在层楼与层楼间置有止水带114,116,并在主钢架10,11,12,13四周涂上建筑用弹性胶120,此为防漏及防震所设计。在外覆板18表面可按需要贴瓷砖或装璜物100,所用的粘结剂121能渗透入外覆板的孔62,63,64,65,66,67,68,69,70,71孔内,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用性与创造性,且未在任何刊物公开,所以符合专利法二十二条的规定。
以上只对本实用新型的一最佳实施例作了描述,当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与改型,均属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