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946269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1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240265.3

申请日:

1995.08.03

公开号:

CN2242338Y

公开日:

1996.12.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F13/00

主分类号:

E21F13/00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发明人:

高谦

地址:

221008江苏省徐州市南郊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蔡天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矿山立井安全保护用的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它由支座(1)、托爪(3)、摇座(5)、气缸(15)、摆动孔(7)、安全保护杆(4)和弹性缓冲器几部分组成,当容器以正常速度落在托爪(3)上时,较小的冲击力被弹性缓冲器吸收,能准确地停在预定高度;当容器速度过大时,安全保护杆发生作用,使容器通过本装置,然后由后备缓冲器承接。本装置具有停位较准确、成本低的特点,并能在误操作情况下对容器内的人员起保护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立井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由支座(1)、托爪(3)、 摇座(5)、气缸(15)组成,其中托爪(3)下部通过托爪销轴(2)与 摇座(5)轴接,气缸(15)与摇座(5)铰接,其特征在于:摇座(5) 中有摆动孔(7),托爪(3)顶部和摇座(5)顶部有保护杆孔,通过 安全保护件(4)连接;弹性缓冲器上的缓冲轴(10)经缓冲器联结 轴(13)与摇座(5)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其特征在 于:弹性缓冲器的缓冲轴(10)外为座套(11),座套(11)与后簧座 (9)连为一体,前簧座(14)、后簧座(9)与缓冲轴(10)相接,在前、 后簧座(14)、(9)之间安有强力弹簧(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其特征在 于:弹性缓冲器的缓冲轴(10)外为座套(11)和护套(21),座套 (11)、护套(21)和后簧座(9)联为一体,前簧座(14)、后簧座(9) 与缓冲轴(10)相接,在前、后簧座(14)、(9)之间安有强力弹簧 (8);在前簧座(14)前缓冲轴(10)中部增设对开螺母(22),对开 螺母(22)外套螺母套(23),其外径比护套(21)内径稍大,并用1 ~2个对开螺母顶丝(24)顶紧。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安全保护件(4)的保护杆(16)穿过摇座(5)和托爪(3) 顶部的保护杆孔,端部用螺母(19)紧固。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支座(1)立档上有挡轴(20),在摇座(15)和托爪(3) 的顶部有“U”型保护杆槽;保护杆(16)前部加长段的长度超出 挡轴(20),其截面积大于“U”型槽,其下侧与挡轴(20)间留有 一定距离。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其特征在 于:支座(1)立档上有挡轴(20),在摇座(15)和托爪(3)的顶部有 “U”型保护杆槽;保护杆(16)前部加长段的长度超出挡轴(20), 其截面积大于“U”型槽,其下侧与挡轴(20)间留有一定距离。
7: 一种用于矿山立井安全保护的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包 括有支座(1)、托爪(3)、摇座(5)、气缸(15),托爪(3)与摇座(5) 焊成一体,气缸(15)与摇座(5)铰接,其特征在于:摇座(5)中有 摆动孔(7),弹性缓冲器的缓冲轴(10)外为座套(11)和护套(21), 座套(11)、护套(21)和后簧座(9)联为一体,前簧座(14)、后簧 座(9)与缓冲轴(10)相接,在前、后簧座(14)、(9)之间安有强力 弹簧(8);在前簧座(14)前缓冲轴(10)中部增设对开螺母(22), 对开螺母(22)外套螺母套(23),其外径比护套(21)内径稍大,并 用1~2个对开螺母顶丝(24)顶紧。

说明书


立井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立井提升安全保护装置。

    矿山立井的提升系统是矿井生产的咽喉,尤其是副井提升为人员及物料出入的主要通道,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矿井生产与安全。立井提升容器及其承接是提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承接方法主要有钢梁承接、罐座承接和摇台承接。钢梁承接、罐座承接由于当发生提升容器过放事故时,容易对容器内人员造成伤害,有关部门已停止使用,故有待进行技术改造。摇台承接特别是井底摇台承接,因载荷等原因,造成提升容器停止的高度误差较大,给物料的装卸工作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利用油液作为工作介质的液压式“罐笼承接装置”(专利号:90220702.4),在实施中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故障率较高,且出现故障不易查找故障点,找到故障点后又不易处理,因此影响矿井生产;同时该专利工作时介质的泄漏还易造成井筒污染及遇热源燃烧的危险。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使立井提升容器停止高度较准确,易于维修和保养的新型安全承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下井口的承接问题,这是因为立井提升绳从上井口悬挂容器及载荷落到下井口时伸出较长,弹性变形大,容器停止高度的误差较大;同时因过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一般也出现在下井口。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支座1、托爪3、完全保护件4、摇座5、气缸15和弹性缓冲器等几部分组成,托爪3下部通过托爪销轴2与摇座5轴接;气缸15和摇座5铰接,摇座5中有摆动孔7,经过气缸15的工作可以伸出(升降物料时)或收回(升降人员时);摇座5下方经缓冲器联结轴13连接弹性缓冲器的缓冲轴10,安全保护件4通过保护杆16穿过插座5与托爪3顶端的保护杆孔连接摇座5和托爪3。提升人员时,气缸15处于收回状,此时摇座5、托爪3跟着收回,提升容器可以直接通过。提升物料时,气缸15处于伸出状,带动摇座5、托爪3伸出。当提升容器以正常提升终端(低速)速度落在托爪3上时,因此而产生地较小冲击力经缓冲轴10传递至弹性缓冲器的强力弹簧8上,动能被吸收后再被释放,提升容器被承接,并较准确地停止在预定的高度;当提升容器以大于正常提升终端速度落于托爪3上时,由于动能较大,强力弹簧8的压缩量超过允许缓冲量而被前、后簧座14、9限位,强力弹簧8不再吸收动能,这时因剩余动能产生较大应力,致使安全保护件4发挥作用,一旦应力大于保护杆16的承接力,则保护杆16被拉断,托爪3失去承载能力,提升容器通过,然后再由后备保护承接。若此时为提升人员状况时,则可以保护因误操作的提升容器内的人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具有停位较准确、制造成本低、易于维修和保养的特点,并能在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对容器内的乘员起到保护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全保护件4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安全保护件4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功能的弹性缓冲器的主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如附图所示:一对三角形支座1是整个装置的主要支撑,托爪3下部经托爪销轴2与摇座5轴接,摇座中部有摆动孔7,它起承载及摇座限位作用;气缸15与摇座5铰接,通过气缸15的工作,摇座5可以伸出或收回的摆动,以便实现本装置“升降人员”和“升降物料”的转换;弹性缓冲器由缓冲轴10、强力弹簧8、座套11、前簧座14、后簧座9、预紧螺母12等组成,摇座5下方经缓冲器联结轴13连接缓冲轴10,缓冲轴10外为座套11,座套11和后簧座9连为一体,前簧座14、后簧座9与缓冲轴10相连,在前、后簧座14、9之间设有强力弹簧8,并在前簧座14的前端用预紧螺母12预紧。安全保护件4由保护杆16、减振垫17、挡圈18、螺母19等组成,保护杆16穿过摇座5和托爪3顶部的保护杆孔,端部加上减振垫17、挡圈18,再用螺母9紧固,将摇座5和托爪3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提升人员时,气缸15处于收回状,摇座5、托爪3跟着收回,本装置对提升容器不起作用,容器可以直接通过。提升物料时,气缸15处于伸出状,带动摇座5、托爪3伸出。当容器以正常提升终端(低速)速度落在托爪3上时,由于托爪3与摇座5被安全保护件4紧紧拉住,因动能而产生的冲击力由于摇座挡轴6的限位而经过缓冲器联结轴13、缓冲轴10、前簧座14传递到强力弹簧8上,强力弹簧8被压缩过程中提升容器的动能被吸收后再释放,容器被承接,并较准确地停止在预定的高度;当容器以大于正常提升终端速度落在托爪3上时,由于其动能较大,强力弹簧8的压缩量超过所设计的允许缓冲量而被前、后簧座14、9限位,强力弹簧8不再吸收动能,这时由于剩余动能所产生的较大应力,使安全保护件4发挥作用,保护杆16由于应力过大被拉断,托爪3因此向下转动失去承接能力,提升容器通过,然后再由后备保护缓冲装置承接。若此时提升容器因误操作实际处于人员提升状况时,则可以避免或减少由于容器速度过快而可能产生的人员伤害。气缸15的伸出、收回动作可完成“升降人员”和“升降物料”的转换,其工作介质为压缩空气,也可用矿井供应的自来水。本装置的制作材料为钢材,减振垫可用橡胶制作。在矿井实际使用时,提升容器的四个角各安装一套本装置,即一个立井内两个容器实际使用八套。

    支座1也可以采用方形的,这样可以在立档上加装挡轴20(图3),将摇座5和托爪3顶部的保护杆孔改为“U”型保护杆槽(见图5),保护杆16的前部长度超出挡轴20,成为保护杆加长段,下侧与挡轴20留有一定的距离,其截面积大于“U”型槽,保护杆16的后部可用螺母与摇座5顶部连接。这样当正常承接提升容器时,由于动能较小,保护杆16加长段与挡轴20不接触;当容器以大于正常提升终端速度落于托爪3上时,由于动能较大,保护杆16与随摇座5和托爪3向下运动,被挡轴20阻挡,由于其较大的冲击力继续向下运动时,保护杆16被挡轴20托出“U”型保护杆槽、掰断或拉断,托爪3因此向下转动失去承接能力,提升容器通过而被后备缓冲装置承接。

    弹性缓冲器也可以改为具有保护功能型的(图6)。座套11前加长成为护套21,在前簧座14前、后缓冲轴10中部设对开螺母22预紧,对开螺母22外套上螺母套23,并用1~2个对开螺母顶丝24顶紧,螺母套23的外径比护套21的内径稍大。正常承接提升容器时,缓冲轴10受载荷作用带动对开螺母22推动前簧座14向后移动,由于强力弹簧8的作用,只能在“S”范围内缓冲,此时对开螺母22被螺母23箍住,又被对开螺母顶丝24顶紧闭锁;当提升容器速度过快,处于事故状态时,由于较大的冲击力作用,前簧座14被全部冲进护套21里边,这时护套21将螺母套23撞下,对开螺母22失去外箍脱落,弹簧力被释放,从而使托爪3失去承接力,提升容器可以通过本装置,然后由后备保护缓冲装置承接。护套21还可以起到免受淋水及落物侵害作用。该种弹性缓冲器可以与上述两种安全保护件4配合使用,也可以不需安全保护件4的配合而单独使用。当在本装置中单独使用这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弹性缓冲器时,其它各部分的结构基本同图1所示,只需去掉安全保护件4,把托爪3和摇座5焊接成一体即可。

立井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立井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立井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井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井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为矿山立井安全保护用的提升容器安全承接装置,它由支座(1)、托爪(3)、摇座(5)、气缸(15)、摆动孔(7)、安全保护杆(4)和弹性缓冲器几部分组成,当容器以正常速度落在托爪(3)上时,较小的冲击力被弹性缓冲器吸收,能准确地停在预定高度;当容器速度过大时,安全保护杆发生作用,使容器通过本装置,然后由后备缓冲器承接。本装置具有停位较准确、成本低的特点,并能在误操作情况下对容器内的人员起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