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港口码头防护系统,它是船舶与码头结构之间设置的一种缓冲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之前,为防止船舶或码头的靠船建筑物遭受损坏,需在船舶与码头结构之间采取防护措施,设置一种衬垫,一般常用木棍、木板、芦苇织物、树枝束、藤条团、麻绳团和废旧充气轮胎以及钢质护舷材等。这对传统大体积的码头和排水量很小的船舶来说,因船体骨架粗壮,船壳厚实,能达到抗抵撞击避免损坏的目的。但现代船舶和码头的发展是:油轮、散货轮和集装箱船相继出现,为增加船舶的装载能力和航行速度,减少船舶自重、燃料消耗和船舶造价,使船体向轻型化发展,船壳单薄、外鼓、大排水量、深吃水以及码头建筑要求桩柱墩式结构并移向深海,危险货物的装卸须在远离海岸的荒凉海域进行。因此,传统的防护措施很不适应,它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度,经常致使船舶和码头及衬垫被撞伤或严重破坏,给维修和装卸作业带来困难,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同时现有衬垫耐腐、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需经常更换。虽然钢质护舷材经久耐用,但其缺点是船体容易受到损伤,撞坏后维修也较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厂提出了一种弹性优良的鼓型橡胶护舷装置,它由法兰盘、内胶层、中胶层和外胶层所组成。该装置在使用中发现:法兰盘与橡胶体之间粘着面积小、强度低、不牢固,当船靠泊、系泊或移泊,特别是在深水泊位10~20万吨级的大、中型码头安装使用时,受风、流、浪引起的环境力作用船舶的巨大撞击,从该装置的根部极易产生剪切破坏,内、中、外胶之间没有补强措施,因此受压变形也经常发生离层现象,使用寿命很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为港口码头防护系统,特别是大、中船舶和和码头结构之间提供一种改进的鼓型橡胶护舷装置。增大金属与橡胶鼓体的粘着面积,提高粘合强度,保证根部牢固稳定,补强胶层间粘着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原法兰盘上镶嵌定位柱并焊接补强圈,涂敷一层粘合剂,包覆一层胶片,与内胶层和缠有胶绳地中胶层、外胶补强层所组成两端带有法兰盘的中空圆鼓体橡胶制品。
其制造工艺过程是:法兰盘、补强圈和定位柱采用金属板加工制成,喷砂除垢,组装嵌固,涂敷一层粘合剂,并包覆一层胶片,于模具上由内向外顺序依次布置内胶层、中胶层、硫化胶绳、纤维贴胶补强层和外胶层,加工成型后,用液压机合模硫化而成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因为是在现有技术的法兰盘上镶嵌金属定位柱,并固定有金属补强圈,然后涂敷一层粘合剂,包覆一层胶片,在中胶层上缠绕硫化或半硫化胶绳补强和其根部采用纤维贴胶层补强。所以增大了金属法兰盘与橡胶鼓体的粘着面积,提高了钢胶粘合强度,保证了法兰盘与橡胶鼓体根部牢固稳定,胶层间不易离层。其性能与现有技术比:吸能量大、反力小,抗剪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特别是在10~20万吨级的深水码头安装使用,能有效地抵抗风、流、浪引起的环境力作用,大型船舶的巨大撞击,保护船舶和码头建筑物免遭损坏及港工作业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该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外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根据图1~2所示,图中1、法兰盘,2、补强圈,3、定位柱,4、粘合剂,5、胶片,6、内胶层,7、中胶层,8、胶绳,9、补强层,10、外胶层。该装置是利用定位柱3固定补强圈2镶嵌在法兰盘1中,涂敷一层粘合剂4(市场出售),并包覆一层胶片5。法兰盘1、补强圈2、定位柱3采用金属板加工制成,经喷砂除垢组装嵌固包胶后,再与内胶层6、中胶层7和外胶层10组成两端带有法兰盘1的中空圆鼓体橡胶制品。中胶层7中间缠有硫化或半硫化的胶绳8,其根部缠有纤维贴胶补强层9。胶片5、内胶层6、中胶层7和外胶层10选用弹性优良、耐腐蚀、耐老化和抗张强度等性能高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并用以及其它橡胶配合剂混炼而成的胶料。胶料在使用时要通过热炼、压延制成胶片,厚度3~7毫米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然后在模具上由内向外顺序依次布置加工成型,用1000吨液压机合模硫化而成。
该装置的使用和工作情况是:根据码头形式、潮差、船舶尺度及船舶的靠岸角度等因素选定护舷装置为竖向布置即沿码头高度方向,或纵向布置即沿码头长度方向,其间距应能保证船舶在靠泊时不会撞击到两个护舷装置之间的岸壁上,用螺栓锚固。当船舶靠泊、系泊或移泊时利用橡胶鼓体和橡胶压缩变形吸收船舶的有效撞击能量,防止船舶和码头遭受损坏,保护港工装卸作业安全。该装置的规格尺寸根据码头设计要求而定。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10~20万吨级深水码头及船舶(大、中码头及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