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透皮吸收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中西药结合的外用药,具体来说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通过透皮吸收的外用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乳腺囊性增生病,也称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本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为此WHD命名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有资料显示,本病常见于30-50岁中年妇女,每20人中就有1个于绝经前可能在临床上出现乳腺病。
乳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其发育及其伴随月经周期的改变,均与性激素有关,已证实乳腺病和乳腺癌的病因均与性激素有关。回顾性及前瞻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病与乳腺癌在病理学上有密切的关系,纵然乳腺病与乳腺癌同时存在的发病率并不高,但二者决非偶然并存。
另外,国外研究成果显示:妇女人工流产也是引发乳腺病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西方国家法律禁止妇女终止妊娠,所以这些国家乳腺病发病率远低我国。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所以加强并重视治疗乳腺腺病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
本病的治疗根据激素紊乱的理论,国外一直采用对雌激素增高选用抑制雌激素药物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由于对本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及药物的进展,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有以下药物:
1、5%碘化钾溶液,可刺激垂体产生黄体生成素,使卵巢滤泡囊肿黄体化,雌激素降低,恢复卵巢功能,并有软坚散结和缓解疼痛的作用,停药后有复发现象。
2、甲状腺片,分析本病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失调有关,可小剂量应用。
3、维生素E、B6、A,维生素E可升高促性腺激素,并可抑制细胞间变,有一定疗效。1965年Abrams首先报道用维生素E治疗本病。以后又有许多报道,疗效在75-85%。但是1990年Meyer在他地研究中发现维生素E在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根本无益,认为这种治疗可能延误乳腺病的诊断。
维生素B610mg 3次/日
维生素E 10mg 3次/日 }两周为一疗程。
维生素A 1500万u 3次/日
4、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酮,主要作用机理为雄激素对抗雌激素水平,使两种激素水平趋于平衡。甲基睾丸素5mg1次/日丙酸睾丸酮25mg1次/日肌注,经前14天开始用,月经来潮停用。
5、安宫黄体酮,黄体酮可对抗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作用。黄体酮10mg/日,月经周期第15天开始用,疗程不少于6个月。
6、溴隐停(Bromcriptine),是多巴胺受体激活剂,具有长效多巴胺能作用。作用于垂体催乳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的合成与释放,同时减少催乳素对卵泡刺激素的拮抗,促进排卵恢复,调整激素平衡,还能恢复乳腺对激素受体的控制,其疗效达70-90%。该药不宜长时间应用,否则易出现副作用。副作用主要为头晕、胃肠道刺激、幻觉、运动障碍等,停药后易复发。溴隐停5mg/日,3个月为一疗程。6个月以上易出现副作用。
7、三苯氧胺(Tamoxifen),三苯氧胺能直接与靶器官争夺受体而阻断雌激素的作用,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疾病早在1980年就有报道。国内李槐等人用三苯氧胺治疗320例患者,患者,疼痛缓解率96.3%,97.8%乳腺结节缩小,两组病人治疗后停药有复发现象,副作用主要为月经推迟或停经,以及白带增多等。三苯氧胺10mg2次/日,月经后25天开始服用,服用1520天停药,持续2-3个月。
8、丹那唑(Danazol),是雌激素衍生物,Greenblantt等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发现该药对伴有良性乳腺疾病时得到缓解。以后用于治疗本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引起了重视。丹那唑不能改变绝经前妇女的促性激素水平,其机理可能是抑制卵巢合成激素所需要的酶,从而调整激素水平,达到治疗作用。国内应用丹那唑治疗本病病例较少,疗效虽好,但副作用大,尤其是月经紊乱发生率较普遍,用药剂量越大,副作用出现的也越多,且有复发问题。丹那唑100-200mg1次/日,月经来后第二天开始服用,3-6个月为一疗程。
以上各种药物分别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和用药后的反应。对本病国内多采用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本病是属于“乳痹”范畴,病因主要是气滞、血瘀、痰凝、肝郁肾虚,与肝胃、冲任等脉有密切关系。有的中医采用理气散结、化瘀散结、祛痰散结、疏风散结、解毒散结五法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虽然中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方面有显著效果,但由于中药饮片煎制上存在缺陷,患者体质上存在差异等原因,在施治上有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透皮吸收药。实行中药透皮给药直达病灶吸收治疗乳腺病,可避免口服用药对肝脏的首过效应及对胃肠道的毒副反应。实现内病外治,发挥中西药各自优势,将药疗与理疗结合,开创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新途经,外源性药物可通过这些途径充分渗透至乳腺小叶周围,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其组成包括有以下主药:
炮穿山甲8-12克、鹿角7-12克、延胡索10-15克、、淫羊霍20-30克、续断10-15克;
以上中药经过炮制,经回流煎煮法,取得原药,加入透皮促渗剂制成。
本发明其组成还包括有以下辅药:
乳香5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
本发明其组成还包括有以下辅药:
乳香5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海藻10克、
昆布10克。
本发明其组成还包括有以下辅药:
乳香5克、三棱10克、海藻10克。
本发明其组成还包括有以下辅药:
乳香5克、赤芍10克。
本发明其组成还包括有以下辅药:
乳香5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当归10克。
本发明其组成还包括有以下辅药一种或多种:
乳香5-10克、柴胡10-13克、川芎8-10克、王不留
行7-10克、冰片12-17克、僵蚕4-6克、穿山甲片
4-5克、海藻8-10克、昆布8-11克、赤勺8-11克、
三棱8-10克、当归8-10克、丹参8-10克。
本发明其组成中加入的透皮促渗剂可以是氮酮。
采用回流煎煮法:可以减少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的损失。氮酮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穿透促进剂。对亲水和亲物均有明显的透皮助渗作用。在乳激或胶体状态下都具有良好的助渗作用,对多种植物提取液,生物碱效果尤为明显。经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致敏,致畸等试验表明无毒,无刺激性,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炮穿山甲10克、鹿角7克、延胡索10克、、淫羊霍20克、续断10克;
以上中药经过炮制,经回流煎煮法,取得原药,加入透皮促渗剂制成。
实施例2
炮穿山甲12克、鹿角8克、延胡索10克、、淫羊霍30克、续断8克;
以上中药经过炮制,经回流煎煮法,取得原药,加入透皮促渗剂制成。
实施例3
炮穿山甲10克、鹿角8克、延胡索12克、、淫羊霍25克、续断12克、乳香5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
以上中药经过炮制,经回流煎煮法,取得原药,加入透皮促渗剂制成。
实施例4
本发明其组成还包括有以下辅药:
炮穿山甲10克、鹿角8克、延胡索12克、、淫羊霍25克、续断12克、乳香5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以上中药经过炮制,经回流煎煮法,取得原药,加入透皮促渗剂制成。
实施例5
炮穿山甲12克、鹿角8克、延胡索10克、、淫羊霍30克、续断8克;乳香5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当归10克。
以上中药经过炮制,经回流煎煮法,取得原药,加入透皮促渗剂制成。
实施例6
炮穿山甲10克、鹿角7克、延胡索10克、、淫羊霍20克、续断10克;乳香5克、三棱10克、海藻10克。
以上中药经过炮制,经回流煎煮法,取得原药,加入透皮促渗剂氮酮制成。
根据中医关于“乳痹”的分型,提取制成原液。结合国际中草药促透皮渗透吸收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经动物实验证实,选用对本药成分有最高经皮渗透率的促透剂,制成合剂,经大量模型鼠实验后,证实有效,无毒副作用,合剂现已应用于临床。中药促渗作用研究日益深入,有关药剂学专家认为中药中具有促渗作用的主要是芳香性中药中的脂溶性成分,其对脂溶性较强的药物促渗作用较强,而对水溶性药物的促渗作用很弱;且作用机理与氮酮相似。为中药促透皮吸收剂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透皮吸收方法的选择
(1)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史,无皮肤过敏病史的病例,采用低频脉冲理疗仪将药液导入乳腺病变部位,同时辅以红外辐射磁疗,有效治疗30分钟,每日1次。一周为一疗程。
(2)对于有心脏病史,尤其有心律失常病史的病人采用超声理疗仪(TR-2000电脑全控3.2MHz超声波治疗仪)将制剂导入乳腺病变部位,每次3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3)对于治疗2-3个疗程后病变缓解的病例,采用本药剂组成中4位中药的粉剂,制成直径3cm的小药袋,插入特制胸罩与病变部位相应的夹隙内,长期佩戴巩固疗效。
乳腺药物导入透皮吸收的生理解剖学基础
胸壁可分为浅、深两层结构。浅层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内含女性乳腺)。成年女性的乳房位于胸前壁,其基底部上缘平第2或第3肋,下缘平第6或第7肋,内侧缘可达胸骨线,外侧缘接近腋中线。有的乳腺腺体向腋部有一突出部分,称外侧突(腋突)。乳房中心的突起称乳头,其表面有12-15个输乳管的开口。乳头和乳晕区的皮下有乳晕腺。浅淋巴管网分布于乳房的皮内和皮下组织,淋巴管无瓣膜,在乳晕周围形成乳晕下淋巴管网,注入深部淋巴管或胸肌淋巴结。深部淋巴管网范围大,管径粗,有瓣膜,分布于乳腺小叶周围的间隙和输入管壁内。乳房内、外侧的动脉分支在乳房内形成3-4层吻合,在乳头周围形成动脉环,这种血管分布方式有利于授乳期血液循环的畅通。外源性药物可通过这些途径充分渗透至乳腺小叶周围,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超声波促使植物药中有效成分溶出,其机理为
1机械作用 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可是媒质质点在传播空间进入强烈震动状态,有利于溶剂渗入到细胞中去,又使溶质内成分溶出和扩散,起到一个机械搅拌作用。
2热效用超声波加热不象其他方法靠热传导和热对流来实现。超声波在媒质质点上传播过程中,其辐射不断被媒质吸收,导致媒质质点升高,植物组织温度升高,可以提高分子的扩散性,从而促进药物中成分的溶出量。
3空化作用在超声波处于稀疏状态时,介质被撕裂成许多小空穴,这些小空穴在瞬间闭合时,极大的压力会使细胞破裂,以利于溶剂渗透到细胞内部,使细胞中成分溶出。
4激化酶超声波可激活某些酶的活性,来参与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利于一些成分的降解,如提取壳多糖、氨基酸等,较其他方法具有提取量高、速度快等优点。
5乳化作用在超声波作用下,可使脂肪、油类与水间的界面膜屏障破坏,降低界面张力,呈乳浊液,使乳化后的成分更易透入皮肤。
超声波有可以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其作用机理为:
1致热作用: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药物介质、皮肤、皮下组织能将超声波变化为热能,导致这些部位血管扩张,皮肤毛孔、汗腺导管口径扩大,破坏皮肤细胞膜的通透性,因而增加药物的吸收。
2机械作用:超声波的高速震动,改变皮肤层结构,使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在这种应力下变得无序化,增加渗透性。
3对流运输:一个多孔介质,在超声波作用下,会使周围微粒和液体产生旋转和流动,称作声微流。这种声微流能促使药物向皮肤、汉县、毛囊的通道流动和转运。
4空化反应: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引起介质和细胞内气体分子、气泡的震动及气泡破裂形成的空隙和空囊称之为空化反应。能产生空化作用的量小超声强度叫空化阈值。在皮肤内由于细胞间、细胞内部都存在着气核,角化细胞内含有较多量的水,水中气泡多,都可产生空化作用。这样形成的通道,大大增加了药物的经皮透过。也有认为空化反应改变皮肤角质层脂质有序排列,使药物穿透入无序化的脂质区域形成通道。有人用电子镜观察到,皮肤角质层可能由于空化效应引起的明显空隙,大小约4μm,许多文献试验支持这一假说,认为空化反应是超声波促渗的主要机制。
本发明经168例乳腺囊性增生症经透皮吸收中药治疗的疗效观察,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月经前乳痛完全消失,乳内硬结软化,硬结范围缩小1/2以上。对乳腺癌的两种细胞系体外试验证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剂型现已形成膏剂、帖剂、乳罩内应用的药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