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94207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9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6940.6

申请日:

2004.03.12

公开号:

CN1559168A

公开日:

2005.01.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10.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C11/02

主分类号:

A01C11/02

申请人:

浙江工程学院;

发明人:

赵匀; 陈建能; 俞亚新; 张国凤; 李革

地址:

31003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路1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怀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将凸轮圆筒固定在轴上,工作时凸轮圆筒和轴都固定不动。凸轮圆筒外面套有滚筒,滚筒上装有排列整齐的钵碗、滚筒内外圈之间装有外套回位弹簧的顶杆。回位弹簧一端顶在顶杆上,另一端顶在钵碗碗底面上,钵碗用螺钉固定在滚筒上。滚筒外面还布置栅条。工作时,滚筒转动,钵碗、顶杆和顶杆回位弹簧也随之转动,滚筒带动装有钵苗的钵秧盘转动,秧盘下面的凸起有序的嵌入钵碗,栅条挡住钵苗,钵苗不会提前落下。滚筒转到一定位置时,顶杆碰到凸轮,使得顶杆动作,将钵苗顶离钵秧盘,钵苗顺着导向滑道落入田中,完成有序抛秧。钵秧盘同一排上每组落入同一滑道的钵苗,所对应的凸轮圆筒凸起的相位差由计算得到,确保株距相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圆筒(1)、顶杆(2)、顶 杆回位弹簧(3)、钵碗(4)、有内外圈的滚筒(5)、支撑轴(6)、栅条(7)、链轮(8)、 导向滑道(11);其中: 1)凸轮圆筒(1)固定在支撑轴(6)上,滚筒(5)套在凸轮圆筒(1)外,由链轮 带动滚筒(5)转动,滚筒(5)外圈上等分装有五个为一组的三组钵碗(4),钵碗(4) 用螺钉(12)固定在滚筒(5)上; 2)滚筒(5)内外圈之间的顶杆(2)上都套有顶杆回位弹簧(3),顶杆回位弹簧 (3)的一端顶在顶杆(2)上,另一端顶在钵碗(4)底面上,顶杆(2)的一端穿过滚 筒(5)内圈,在一定位置能顶在凸轮圆筒(1)的凸起上,另一端穿过钵碗(4)底面; 3)滚筒(5)外面左上135°圆周还布置与凸轮圆筒(1)上凸起数目相同的3组 栅条(7)每组5条,每组中的每根栅条(7)末端长短不一,从凸轮圆筒(1)右到左, 第一根栅条(7)左半部分与第二根栅条(7)的右半部分等高,依次类推向下延长, 相邻栅条(7)高度差为H/5,H为2个钵秧苗之间沿钵秧盘长度方向的距离,第 一根栅条(7)左半部分与第二根栅条(7)的右半部分压在钵秧盘同一颗秧苗的两 侧泥土部分,一组钵秧苗(9)分别接用一个导向滑道(11); 4)凸轮圆筒(1)其轮廓绝大部分是圆,凸轮圆筒(1)的表面焊接与钵秧盘(10) 上行数相同的3组共15个小凸起,各组凸起的排列位置一样,每组中凸起的5 个排列不一样,相互之间错开相同角度,凸起与每行的中心线对准,每组中所 对应的凸起有相同的相位差,且各组凸起的布置完全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每组中 所对应的凸起有相同的相位差为:360°/5N,其中N为滚筒(5)圆周方向的钵 碗(4)数量。

说明书


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

    技术领城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水稻机动抛秧机,分无序抛秧和有序抛秧。无序抛秧作业简单,但秧苗在田间的均匀度难以保证,个别部分需要农民再用人工重新摆放,也给后期田间管理和收获带来很多不便,且由于通风等问题而引起病害。而有序抛秧可以克服无序抛秧的弊病,但是实现比较困难,特别是要保证株距相等有很大困难;目前国内还没有产品进入市场,而国外产品过于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它既能保证行距相等,又能保证株距相等,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包括凸轮圆筒、顶杆、顶杆回位弹簧、钵碗、有内外圈的滚筒、支撑轴、栅条、链轮、导向滑道;其中:

    1)凸轮圆筒固定在支撑轴上,滚筒套在凸轮圆筒外,由链轮带动滚筒转动,滚筒外圈上等分装有五个为一组的三组钵碗,钵碗用螺钉固定在滚筒上;

    2)滚筒内外圈之间的顶杆上都套有顶杆回位弹簧,顶杆回位弹簧的一端顶在顶杆上,另一端顶在钵碗底面上,顶杆的一端穿过滚筒内圈,在一定位置它能顶在凸轮圆筒的凸起上,另一端穿过钵碗底面;

    3)滚筒外面左上135°圆周还布置与凸轮圆筒上凸起数目相同3组栅条,每组5条,每组中的每根栅条末端长短不一,从凸轮圆筒右到左第一根栅条左半部分与第二根栅条的右半部分等高,依次类推向下延长,相邻栅条高度差为H/5,H为2个钵秧苗之间沿钵秧盘长度方向的距离,第一根栅条左半部分与第二根栅条的右半部分压在钵秧盘同一颗秧苗的两侧泥土部分,一组钵秧苗分别接用一个导向滑道;

    4)凸轮圆筒其轮廓绝大部分是圆,凸轮圆筒的表面焊接与钵秧盘上行数相同的3组共15个小凸起,各组凸起地排列位置一样,每组中凸起的5个排列不一样,相互之间错开相同角度,凸起与每行的中心线对准,每组中所对应的凸起有相同的相位差,且各组凸起的布置完全相同。

    每组中所对应的凸起有相同的相位差为:360°/5N,其中N为滚筒圆周方向的钵碗数量。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每次推顶,仅依靠凸轮、顶杆回位弹簧和顶杆的作用,使顶杆伸缩,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2.通过栅条可以确保钵苗不会提前下落,达到株距相等;

    3.动作实现简单,滚筒的速度很慢,如果按1分钟抛400次,钵秧盘上5行抛入田间1行,则机构滚筒的线速度为400×H/(5×60)m/s(5为每组有5个凸轮,H为2个钵秧苗之间沿钵秧盘长度方向的距离),若H为22mm,则线速度为0.03m/s,如此慢的线速度对装钵秧盘非常有利;

    4.凸轮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加工要求低;

    5.每根顶杆与凸轮接触的时间短,顶杆不易磨损;

    6.本机构总体制造工艺简单,容易保证精度;

    7.钵碗、弹簧和顶杆数量虽多,但制造工艺简单,易装配,按通常抛秧6行计算,需2个抛秧机构总成,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向视图;

    图4是图2的C放大图;

    图5是图3的D展开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滚筒表面展开图。

    图中:1.凸轮圆筒,2.顶杆,3.顶杆回位弹簧,4.钵碗,5.有内外圈的滚筒,6.支撑轴,7.栅条,8.链轮,9.钵苗,10.钵秧盘,11.导向滑道,12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4所示,本发明的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机构支撑在支撑轴6上,作业时支撑轴6固定不动,凸轮圆筒1固定在支撑轴6上,凸轮圆筒1其轮廓绝大部分是圆,凸轮圆筒1的表面焊接与钵秧盘10上行数相同的3组共15个小凸起,各组凸起的排列位置一样,每组中凸起的5个排列不一样,相互之间错开相同角度,凸起与每行的中心线对准,每组中所对应的凸起有相同的相位差,且各组凸起的布置完全相同。凸起的相位差由计算得到:如果滚筒同一圆周上有N个顶杆,每组有5个钵苗落入同一滑道,凸起之间的相位差为360°/5N。

    如图1、2、3、5所示,抛秧机构动力由链轮8输入,通过键连接将动力传给滚筒5,滚筒通过轴承支撑在支撑轴6上,实现滚筒5与凸轮圆筒1的相对滚动。滚筒5外面左上135°圆周还布置与凸轮圆筒1上凸起数目相同3组栅条7,每组5条,每组中的每根栅条7末端长短不一(以确保钵苗在正好受到推顶时落下,达到株距相同的目的),从凸轮圆筒1右到左第一根栅条7左半部分与第二根栅条7的右半部分等高,依次类推向下延长,相邻栅条7高度差为H/5,H为2个钵秧苗之间沿钵秧盘长度方向的距离,第一根栅条7左半部分与第二根栅条7的右半部分压在钵秧盘同一颗秧苗的两侧泥土部分,一组钵秧苗9分别接用一个导向滑道11。

    滚筒5有内外两层,滚筒5内外圈之间的顶杆2上都套有顶杆回位弹簧3,顶杆回位弹簧3的一端顶在顶杆2上,另一端顶在钵碗4底面上,顶杆2的一端穿过滚筒5内圈,在一定位置它能顶在凸轮圆筒1的凸起上,另一端穿过钵碗4底面;如图6所示,钵碗4通过螺钉12固定在滚筒5上。当顶杆转到凸轮的凸起部位,在凸起的作用下,顶杆2压缩顶杆回位弹簧3,顶杆2另外一端伸出钵碗4,并将钵苗9顶离钵秧盘10,这时栅条7正好结束,钵苗9沿导向滑道11落入田中。

    本机构的工作过程为:钵秧盘10由输送带送入,钵秧盘10下面的凸起有序的嵌入滚筒5上的钵碗4,在栅条7的作用下,钵秧盘10贴着滚筒5转动。滚筒5支撑在支撑轴6上,由链轮8带动滚筒5转动。凸轮圆筒1固定在支撑轴6上,工作时凸轮圆筒1和支撑轴6固定不动,凸轮圆筒1套在滚筒5内,滚筒5内外圈之间装有外套回位弹簧的顶杆2,顶杆回位弹簧3一端顶在顶杆2上,另一端顶在钵碗4底面上,如图6所示,钵碗4通过螺钉12固定在滚筒5上;滚筒5外面还布置3组相同的栅条7,栅条7将钵秧盘10压在滚筒5表面上,同时防止钵苗9提前下落。每组栅条7布置一样,各组中每根栅条7末端长短不一,从凸轮圆筒1右到左第一根栅条7左半部分与第二根栅条7的右半部分等高,依次类推向下延长,相邻栅条7其高度差为H/5,H为2个钵秧苗之间沿钵秧盘长度方向的距离,第一根栅条左半部分与第二根栅条的右半部分压在钵秧盘同一颗秧苗的两侧泥土部分,以确保钵苗在正好受到推顶时落下,达到株距相同的目的,一组钵秧苗分别接用一个导向滑道。工作时,滚筒5转动,钵碗4、顶杆2和顶杆回位弹簧3也随之转动,转到一定位置时,顶杆2的另一端碰到凸轮圆筒1的凸起,使得顶杆2动作,将钵苗9顶离钵秧盘10,这时该位置栅条7正好终止,钵苗9离开钵秧盘10,通过导向滑道11落入田中,完成抛秧作业。

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将凸轮圆筒固定在轴上,工作时凸轮圆筒和轴都固定不动。凸轮圆筒外面套有滚筒,滚筒上装有排列整齐的钵碗、滚筒内外圈之间装有外套回位弹簧的顶杆。回位弹簧一端顶在顶杆上,另一端顶在钵碗碗底面上,钵碗用螺钉固定在滚筒上。滚筒外面还布置栅条。工作时,滚筒转动,钵碗、顶杆和顶杆回位弹簧也随之转动,滚筒带动装有钵苗的钵秧盘转动,秧盘下面的凸起有序的嵌入钵碗,栅条挡住钵苗,钵苗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