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90010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08877.5

申请日:

2003.04.02

公开号:

CN1533845A

公开日:

2004.10.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07C5/342; B07C5/02

主分类号:

B07C5/342; B07C5/02

申请人:

远东技术学院;

发明人:

王振兴

地址:

台湾省台南县新市乡中华路4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包括排序、影像拾取、影像辨识与分类等步骤,主要是利用影像拾取装置撷取预置于输送路径中的各式光记录媒体的影像,在短时间内将影像构成的颜色、形状、尺寸等外观上的影像要素作排序分析,然后再经过辨识机构作外观上的比对,并据以发出指令使控制机构将各式光记录媒体依外观进行分类,从而令各式光记录媒体可被迅速有效且无污染地分类,并保留其原始特性和化性,而达到操作简单迅速、成本耗费少、分类效率高,且有助于环保再回收利用,及具有安全可靠、高价值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a、排序:将各式光记录媒体依序置于输送带上,使该光记录媒 体在输送路径上前进; b、影像拾取:在输送路径上设置一影像拾取装置以撷取输送路 径中的光记录媒体的影像; c、影像辨识:在输送路径上设置一辨识机构,其依照前一步骤 所获得的影像进行外观辨识,各式光记录媒体因彼此间影像外观上的 差异而获得不同的辨识结果,辨识机构根据该辨识结果输出不同指 令; d、分类:依据辨识机构所发出的各指令,将不同外观的光记录 媒体作选择性的分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影像拾取装置可为摄影镜头、分光光度计、光感测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影像拾取装置以每秒300张的摄影速度,撷取在输送路径上的光记 录媒体影像,并且将影像画面依预先所设定的大小尺寸加以分割,且 对此分割的领域逐一进行处理,并将影像构成的要素资讯作排序,及 根据排序后的资讯进行处理,以供后续作影像辨识的依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辨识机构可根据光记录媒体的颜色、形状、尺寸外观上的影像作辨 识。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输送带的输送路径上设有控制机构,输送带的两侧连接有一组旁输 送带,该旁输送带与输送带之间分别设有活动闸门,该等活动闸门受 辨识机构的控制,该控制机构在当辨识机构比对出所通过的光记录媒 体影像时,接受辨识机构的指令,可控制所预设的旁输送带的活动闸 门开启,从而导引该光记录媒体进入所预设的旁输送带内。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光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式可为半连续式、连续式或批次式。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光记录媒体可以是只读音乐CD、CD-ROM、Video-CD、CD-I、 DVD-Dideo、DVD-ROM,单次可录式CD-R、WORM、DVD-RAM、可抹写型 CD-RM(可重复读写式光碟)、MO(磁光碟机)、MD(迷你光碟)、DVD-RW。

说明书


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一般所使用的光记录媒体,根据其物理性质分类,大致大可区分为ROM光碟、写入一次型光碟,以及重复写入型光碟。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光记录媒体,其都具备有构成任何光记录媒体主体的“基板层”和“薄膜层”,该“基板层”为资料再现用或资料记录用的雷射光束可透过材料,例如由聚碳酸酯树酯、丙烯酸树酯、聚烯系树酯、环氧树酯等材质制成。至于“薄膜层”则因光记录媒体形态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ROM光碟(如声音CD),其“薄膜层”即是在“基板层”上依序镀有反射层和保护层等结构;又写入一次型光碟(如CD-R),其是在“基板层”上依序镀有记录层、反射层与保护层等结构;而重复写入型光碟(如CD-RW),其是于“基板层”上依序镀有介电层、记录层、介电层、反射层和保护层等结构。

    而目前光记录媒体的烧录片,其“薄膜层”的基本构造成份应该是绿色染料(cynanine),原始的绿色染料一直到现在,还在烧录片的发展过程中被使用着;另一种最常使用的则是金色染料(phthalocyanine),这两种染料是时下最普遍的材质,目前烧录片大概有下列数种类型:绿片、金片、蓝片和金绿片等,这些烧录片除了蓝片是以银合金为基质外,其余的都含有黄金的成份。

    绿片(Cyanine):是因其染料经反射后呈现墨绿色而得名,有了此种材质后,才又陆续改良出其它的金片、蓝片等,而且目前绿片在烧录成本上较金片低,所以自然也成了一般使用者的最爱。

    金片(Phthalocyanine):金片因其染料呈现金黄色而得名,金片的价格是所有的烧录片中价格最高的,此种材质比绿片有更好地抗光性,因此可以有相当久的保存年限,此种烧录片价位较高,烧坏率相当低,品质也非常稳定,至于制作音乐光碟片则表现极佳。

    蓝片(Azo):蓝片则因其染料经反射后呈现蓝色,故得此名,此种烧录片是以银作为反射层,材料上较上述两种以金为主的材质较为低廉,所以价格上也相当低。

    银片(非空白烧录片):所谓的银片就是指一般我们常见的背面呈现银色的光碟片,此种光碟片是由工厂压制出来的产品,通常采用此种方式是为了大量压片,降低成本以利销售,一般说来,市面上所见到的音乐CD或是软体、多媒体光碟均属于此类。

    由于前述的光记录媒体随着使用需求的大量增加,故其使用后的废弃处理已经成为一大问题,而在所有废弃的光记录媒体中,其来源大致上以在光记录媒体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损伤者,或制造后的最终检查过程中成为不良品者,或其它尚有剩余的库存品,甚至于是盗版片等,其均为大批量的故障损坏,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废弃或回收的光记录媒体,如果单以人工进行筛选分类,不仅耗费时间及成本,而且人工筛选的准确度亦明显不足,并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优良率。

    而且迄今为止,废弃光记录媒体的处理方法已经被采用的,有将废弃光记录媒体予以粉碎并掩埋填平的方法,以及焚烧废弃光记录媒体的方法等。在前者的处理方法中,掩埋填平地点的选定困难,尤其是废弃光记录媒体的薄膜层中含有金属,如以掩埋方式予以处理,则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而在后者处理方法中,需要特殊的焚化炉,焚烧后的废气亦必须予以妥善处理后再排出,其处理成本及速度均不理想。以资源再利用的角度观之,两者均不利于后续的资源回收,例如废弃光记录媒体中的基板层一般为PC片,如期望其整片回收再重新作为光记录媒体的基版,则根本无法达成,或者只将其回收作为较低经济价值的工程塑胶,而不是应用其光学性质,因此上述处理方法都无法称为好方法。

    而针对上述光记录媒体的废弃处理方法,如台湾专利公告第464595号“废弃光碟之处理方法及其装置与光碟”,是采用机械外力将薄膜材料层刮除后再作处理。又另有台湾专利公告第400244号“含有染料的资讯记录媒体回收染料之方法以及用于回收之溶剂”,皆不外是述及将光记录媒体中各种材料于分解作业区中,作分解再予以回收利用,而皆未谈及如何将光记录媒体预先分类,再予以分解的方法,若单纯未分类即予以分解,如此不但加重其后续的分解程序,而且会影响材料的回收纯度,降低其再利用的价值,并且处理成本亦是另一大问题点,上述专利的方法仅能将其回收作为较低经济价值的原料,而非应用其原本的高纯度材质,例如反射层中所含的金和银,其纯度都超过99.9%,皆无法利用回收而再使用,故形成一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有利于后续再回收利用,且操作简单迅速的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步骤包括:

    a、排序:将各式光记录媒体依序置于输送带上,使该光记录媒体在输送路径上前进;

    b、影像拾取:在输送路径上设置一影像拾取装置以撷取输送路径中的光记录媒体的影像;

    c、影像辨识:在输送路径上设置一辨识机构,其依照前一步骤所获得的影像进行外观辨识,各式光记录媒体因彼此间影像外观上的差异而获得不同的辨识结果,辨识机构根据该辨识结果输出不同指令;

    d、分类:依据辨识机构所发出的各指令,将不同外观的光记录媒体作选择性的分类。

    该影像拾取装置可为摄影镜头、分光光度计、光感测器。

    该影像拾取装置以每秒300张的摄影速度,撷取在输送路径上的光记录媒体影像,并且将影像画面依预先所设定的大小尺寸加以分割,且对此分割的领域逐一进行处理,并将影像构成的要素资讯作排序,及根据排序后的资讯进行处理,以供后续作影像辨识的依据。

    该辨识机构可根据光记录媒体的颜色、形状、尺寸外观上的影像作辨识。

    该输送带的输送路径上设有控制机构,输送带的两侧连接有一组旁输送带,该旁输送带与输送带之间分别设有活动闸门,该等活动闸门受辨识机构的控制,该控制机构在当辨识机构比对出所通过的光记录媒体影像时,接受辨识机构的指令,可控制所预设的旁输送带的活动闸门开启,从而导引该光记录媒体进入所预设的旁输送带内。

    该光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式可为半连续式、连续式或批次式。

    该光记录媒体可以是只读音乐CD、CD-ROM、Video-CD、CD-I、DVD-Dideo、DVD-ROM,单次可录式CD-R、WORM、DVD-RAM、可抹写型CD-RM(可重复读写式光碟)、MO(磁光碟机)、MD(迷你光碟)、DVD-RW。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确实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分类过程相当简单迅速,而且准确度百分之百,完全不需人工进行筛选,因此所花费的成本极低,故其实用性相当高。

    2、通过本发明的精确分类,有助于完全回收纯度高的基板和薄膜材料,回收后的材料又可循环再使用成为光记录媒体或其他相关产品的原料,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更可以大幅降低光记录媒体的制造成本。

    3、本发明采用一贯式自动化的分类作业,故可以将输送带的各个旁输送带直接连接至分解作业区,如此可同时减少废弃的光记录媒体产生污染,特别是回收过程中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作业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控制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1  输送带      2  影像拾取装置   3  辨识机构

    4  控制机构    41  旁输送带      42  活动闸门

    A  光记录媒体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主要包含有以下步骤:

    a、排序:将各式光记录媒体A依序置于输送带1上,使该光记录媒体A在输送路径上前进;

    b、影像拾取:在输送路径上设置一影像拾取装置2,使前述输送带1快速通过该影像拾取装置2,该影像拾取装置2可利用CCD镜头,以每秒300张的摄影速度,撷取在输送路径上的目标物(即光记录媒体A)的影像,并且将该等影像画面依照预先所设定的大小尺寸加以分割,且对此分割后的领域逐一进行处理,并将影像构成颜色要素的资讯作排序,再根据排序后的资讯进行处理,以作为后续颜色比对的依据,而在此步骤中的影像拾取装置2可为摄影镜头、分光光度计、光感测器等,借此获得影像资讯,以供作下一步颜色辨识用的依据,又本发明所撷取的输送路径上目标物(即光记录媒体A)的影像除了颜色外,亦可根据其形状、尺寸等外观上的影像作排序,而根据排序后的资讯进行处理,以供作后续比对的依据。

    c、影像辨识:在影像拾取装置2的后续输送路径上设一辨识机构3,该辨识机构3依照前一步聚(影像拾取)所获得的目标物影像,进行颜色(或形状、尺寸等外观影像)比对,以比对出该输送带1上所通过的光记录媒体A是属于金片、蓝片、绿片或银片等,并依据辨识结果发出指令;此步骤的辨识方法,主要是辨识前一步骤拾取所得的光记录媒体A的颜色(或形状、尺寸等外观影像),使各式光记录媒体A可因彼此间色阶(或形状、尺寸等外观影像)的差异而获不同的辨识结果,以此决定其后续输送路径;

    d、分类:输送路径上另设有控制机构4,该控制机构4接受辨识机构3所发出的指令,将输送带1上相应位置的每一光记录媒体A分离至预设的旁输送带41的输送路径内,如图3所示,可在该输送带1的两侧连接数条旁输送带41,该旁输送带41与输送带1之间分别设有活动闸门42,而该活动闸门42可受辨识机构3的控制,当辨识机构3比对出所通过的光记录媒体A的颜色时,则可控制所预设的旁输送带41的活动闸门42开启,从而可导引相应的光记录媒体A进入所预设的旁输送带41内,使光记录媒体A进入所分类的分解作业区中,再进行回收分解。

    上述整个输送路径过程可采用密闭式的结构,以进行输送分类的工作,其可另设透明的视窗,以供在整个分类输送过程中,可以透过该视窗直接观察,而予以随时掌握并作操控调整。

    又,本发明中有关输送光记录媒体的方式,可分别为下列方式:

    1、批次式,光记录媒体分批进出分类环境;

    2、半连续式,光记录媒体以输送带输送至分类环境中,再停止行进并接受分类,待分类完毕再由输送带送离;

    3、连续式,光记录媒体以输送带输送至分类环境中,并持续行进分类,分类完毕后,光记录媒体再被送离分类环境。

    4、上述方式皆可达到分离目的,皆适于本方法。

    另外,前述光记录媒体A,可包括只读型音乐CD、CD-ROM、Video-CD、CD-I、DVD-Dideo、DVD-ROM,单次可录式CD-R、WORM、DVD-RAM、可抹写型CD-RM(可重复读写式光碟)、MO(磁光碟机)、MD(迷你光碟)、DVD-RW等,由于这几类光记录媒体A,皆通过影像拾取装置2侦测出其颜色(或形状、尺寸等外观影像)并作分析,并可经辨识机构3比对确认出颜色(或形状、尺寸等外观影像)上的差异,再由控制机构4进行后续分类的动作,因此上述的光记录媒体A皆能适用于本发明。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适用于从制造过程中发生损伤的光记录媒体,或在制造后的最终检查过程中成为不良品的光记录媒体,或变成剩余库存品的光记录媒体,或需分类的光记录媒体等,由于可以回收出纯度高的材料,因此所回收的材料理所当然亦可以再成为光记录媒体的制造原料,同时可以在光碟包装盒或个人电脑壳体等广泛用途中再加以利用,故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是相当宽广的。

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光记录媒体的分类方法,其包括排序、影像拾取、影像辨识与分类等步骤,主要是利用影像拾取装置撷取预置于输送路径中的各式光记录媒体的影像,在短时间内将影像构成的颜色、形状、尺寸等外观上的影像要素作排序分析,然后再经过辨识机构作外观上的比对,并据以发出指令使控制机构将各式光记录媒体依外观进行分类,从而令各式光记录媒体可被迅速有效且无污染地分类,并保留其原始特性和化性,而达到操作简单迅速、成本耗费少、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将固体从固体中分离;分选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