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89026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8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83837.6

申请日:

2014.09.19

公开号:

CN104189776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14091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6; A61P9/10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申请人:

宋鲁成

发明人:

宋鲁成

地址: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乐山小区南区11号楼3单元6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代理人:

杨琪;崔苗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党参10-30份、郁金3-15份、莪术1-9份、三棱1-9份、苏木1-9份、当归10-30份、川芎1-10份、木香1-9份、枳壳1-9份、薏苡仁10-30份、半夏1-9份、白花蛇舌草3-30份、半枝莲3-30份、黄连1-9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血,化瘀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10-30份、郁金3-15份、莪术1-9份、三棱1-9份、苏木1-9份、当归10-30份、川芎1-10份、木香1-9份、枳壳1-9份、薏苡仁10-30份、半夏1-9份、白花蛇舌草3-30份、半枝莲3-30份、黄连1-9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党参10份、郁金3份、莪术3份、三棱3份、苏木3份、当归10份、川芎3份、木香3份、枳壳3份、薏苡仁15份、半夏3份、白花蛇舌草15份、半枝莲15份、黄连3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党参20份、郁金6份、莪术6份、三棱6份、苏木6份、当归20份、川芎6份、木香6份、枳壳6份、薏苡仁20份、半夏6份、白花蛇舌草20份、半枝莲20份、黄连6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党参30份、郁金9份、莪术9份、三棱9份、苏木9份、当归15份、川芎9份、木香9份、枳壳9份、薏苡仁30份、半夏9份、白花蛇舌草30份、半枝莲30份、黄连9份。

5.
  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用水冷浸30-60分钟,原料与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g:3-5ml,加热至沸腾,煎煮30-60分钟,滤出药液,药渣中再加入与药渣的重量体积比为1g:2-4ml的水,煎煮20-40分钟,合并两次煎煮液。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是汤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丸剂。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是胶囊剂或片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死和致残最高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病因,因此,积极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则可从根本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西药主要是他汀类药物,但因其价格昂贵以及可能出现的肝损害和肌肉溶解症的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中药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毒副作用小而且一般不会有停药反应,近几十年来中医药以活血化瘀、益气等治疗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存在治疗效果不够明显、见效较慢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革新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治疗思路,提供一种原料来源丰富、制备方法简单、疗效确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
发明人经过长期治疗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发现:早中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似于肿瘤的生长,由此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似一种微观的“肿瘤”,具有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形成有形结块、凸出平面等特点,肿瘤属于中医学中的“癥积”范畴,对此发明人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为“微观癥积”的学说。并经过临床观察注意到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的基本病机均为气虚、血瘀、痰浊和热毒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对此两种疾病基本病机的相同性,益气活血、化痰消积、清热解毒为治疗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异病同治法,对此本发明采用治疗肿瘤的中医治法组成本药物,治疗了大量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经过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动脉B超变化,发现本药物具有明显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10-30份、郁金3-15份、莪术1-9份、三棱1-9份、苏木1-9份、当归10-30份、川芎1-10份、木香1-9份、枳壳1-9份、薏苡仁10-30份、半夏1-9份、白花蛇舌草3-30份、半枝莲3-30份、黄连1-9份。
上述原料的使用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的不同,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增减,效果较好。
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优选的药物组方为:
党参10份、郁金3份、莪术3份、三棱3份、苏木3份、当归10份、川芎3份、木香3份、枳壳3份、薏苡仁15份、半夏3份、白花蛇舌草15份、半枝莲15份、黄连3份。
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另一优选的药物组方为:
党参20份、郁金6份、莪术6份、三棱6份、苏木6份、当归20份、川芎6份、木香6份、枳壳6份、薏苡仁20份、半夏6份、白花蛇舌草20份、半枝莲20份、黄连6份。
经实际使用,效果最优的药物组方为:
党参30份、郁金9份、莪术9份、三棱9份、苏木9份、当归15份、川芎9份、木香9份、枳壳9份、薏苡仁30份、半夏9份、白花蛇舌草30份、半枝莲30份、黄连9份。
上述组方中的党参、郁金、莪术、三棱、苏木、当归、川芎、木香、枳壳、薏苡仁、半夏、半枝莲、黄连等13味原药材均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的品种,其质量均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Hedyotis diffusa willd),全株、连根入药。
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为:按组方中的重量份取上述原料,用3-5倍量的水(即原料与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g:3-5ml)冷浸30-60分钟,加热至沸腾,煎煮30-60分钟,滤出药液,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水,煎煮20-40分钟,合并两次煎煮液。
所得煎煮液可直接作为汤剂口服,每日早晚餐后服用,每次400mL,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
所得煎煮液还可以进一步浓缩得到浸膏,加入辅料,以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丸剂。
加入的辅料为物品级的甘露糖醇,乳糖,淀粉,硬脂酸镁,糖精钠,纤维素或碳酸镁。
本发明药物的功能主治为:益气养血,化瘀散结、清热解毒。
本发明是结合发明人数十年临床经验,参阅众多古今中医文献和现代医学研究创立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剂,疗效显著。
中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的病机分析:
虚即正气亏虚,包括脏腑、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瘀主要是指瘀血,痰主要是指痰浊,毒是指热毒,虚、瘀、痰、毒四者均可影响人体气机,使气行不畅,产生郁滞。
正气亏虚为发病的根本,正虚可生气滞、痰浊、瘀血。
正气虚则生痰浊。津液运行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的气化功能有关,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蒸化水液,三焦为水气运行之通路,五脏气虚,影响肺脾肾行水功能,则津液生成、运行不畅,津液聚集而生水湿痰浊之邪。
正气虚则生血瘀。血液的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腑的功能有关,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心肺之气共同推动血脉的运行,脾主统血,肝藏血,可调节血量,五脏气虚,心肺肝脾共同调血的功能失常,则血脉瘀阻,变为瘀血,若气虚不能统血,或肝气郁结化火,迫血妄行,或跌打损伤等原因,使血溢于脉外而成离经之血,变为瘀血之邪。
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
痰浊、瘀血、热毒相互搏结,是关键的病理因素。
痰浊、瘀血与热毒相互胶结,气机郁滞进一步加重,耗损脏腑正气,损伤血脉,导致了血脉中积聚的产生。《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脏腑之气虚、气滞,痰浊与瘀血凝聚于脏腑之中,日积月累,痰浊瘀血凝聚之处逐步形成癥瘕积聚。经曰:“血不流而滞,故血内凝,而为瘕也”。若血脉中气血凝滞,痰浊瘀血便损伤脉管,脉管上便形成积聚。清代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也有记载:“若血中之气一滞,则血亦不流,为痛,为疝,为癥瘕,诸病均由来矣。”
由此可以看出,动脉粥样硬化与癥瘕积聚在病机上,正气亏虚、痰凝、血瘀、热毒,气机阻滞,这一系列中医的基本的发病机制是一致的。
西医对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
动脉粥样硬化涉及到复杂的炎症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脂纹、脂斑、纤维斑块、粥样硬化斑块等进展时期,整体来看就是在高血压、高血糖、OX-LDL、吸烟、感染等各种危险因素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形成慢性炎症,在炎性因子、粘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脂质和炎症细胞粘附血管内皮并移行至内膜下,参与各种反应,内皮细胞与炎症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局部巨噬细胞吞噬脂肪形成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变性,组织纤维化和钙化,最终局部形成斑块的过程。
炎症同样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组织损伤,导致周围上皮细胞结构破坏和周围基质成分的改变,Ulrich CM等所做的一项大规模群体性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他们发现抗炎制剂的应用可以降低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及胃癌发病率。
有文献报道,早中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平滑肌增殖类似于良性肿瘤的增殖,对于此种增殖,经典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阿司匹林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对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研究中发现,阿司匹林能抑制肿瘤增长,并抑制肿瘤对机体的消耗作用,影响肿瘤组织中的VEGF-A和VEGF-C蛋白的表达,降低肿瘤微血管和淋巴管的密度,此外还能增强5-FU的抗肿瘤作用。
发明人经过长期临床观察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初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似于肿瘤的生 长,诸多的信号转导和表达隐示出此二类疾病有很多相同的发病机理。而在中医方面的发病机制亦相似。因此,两种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可以异病同治,本发明就是在异病同治的思路上组成的中药处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在本发明的组方中,党参益气扶正,党参味甘、性平,入肺、脾经,功效可健脾益气、补血生津。《本草正义》谓其:“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故可健运脾胃而复脾胃运化之职,以化生气血而使五脏强壮,痰浊自消。
当归功效活血补血,味辛,性温,无毒。《名医别录》云:“当归,主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痓,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医学正传》云:“当归能逐瘀血、生新血,使血脉通畅与气并行,周流不息,因以为号。”《本草蒙筌》中谓其“非独主血,味兼辛散,为血中之气药。”
川芎,味辛,性温,入手、足厥阴二经。《本草求真》:“气郁于血,则当行气以散血,血郁于气,则当活血以通气,行气必用芎归,以血得归则补,而血可活,且血之气,又更得芎而助也。”《本草新编》:“川芎亦生气之药……然而川芎生气,实不能自生也,必须佐参、术以建功。”故川芎性味辛温,一可入血分以助当归活血,死血去,而新血得生,此为活血补血之义。二可以助党参以补气。党参、当归、川芎同用,可共奏益气、活血、养血之功。
郁金,味辛、苦,性寒,无毒。入心、肺、肝、胃经。《证类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郁金功擅解郁行气,活血止痛,凉心通肺,宽胸舒胁。本方用郁金,行气解郁,以解郁滞之气,气行则痰瘀可解。
三棱,味苦,平,无毒,入足厥阴、足太阴经。《证类本草》谓其“主老癖癥瘕结块”。《神农本草经疏》:“老癖癥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
莪术,辛,苦,气温,无毒,入肝经。《本草易读》:“破血行气,消积去瘀,开胃化食,通经解毒。疗心腹诸痛,解气血诸结。奔豚痃癖之疾,霍乱吐酸之疴。”莪术为行气破血消积之品,常与三棱同用,为治积聚诸气最要之药。
苏木,味甘咸,性平,无毒。入心、肝、脾三经。《本草征要》:“能除新旧之瘀血,兼宣表里之风邪。”《本草求真》:“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故苏木理血,与郁金同用,气血同治。与三梭、莪术同用,可助三棱、莪术破血逐瘀消癥,除旧生新。
木香,元素曰:“气热,味辛、苦,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时珍曰:“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朱震亨曰:“调气用木香,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
枳壳,味苦、酸、性寒,无毒,《证类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 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木香、枳壳皆入脾胃,可通降胃气,二者理气以安脾胃。
半夏,味辛,平。《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成无己曰:“辛者散也,润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行水气,而润肾燥。”
薏苡仁,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神农本草经疏》:“此药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半夏与薏苡仁共用,可消痰散结,又可补脾胃,以防三棱、莪术等破气消积而伤脾胃之气。
黄连,味苦,性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
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
半枝莲,性凉,味微苦。功能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黄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均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三药合用可以清热毒,散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思路,依据该治疗思路所得到的药物具有益气养血,化瘀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20g、郁金3g、莪术3g、三棱3g、苏木3g、当归10g、川芎3g、木香3g、枳壳3g、薏苡仁15g、半夏3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黄连3g。
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
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加水4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至水沸腾后调文火煮30分钟,倾倒出药液后,再次加水300毫升,煎煮20分钟,去药渣。合并两次药液,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20g、郁金6g、莪术6g、三棱6g、苏木6g、当归20g、川芎6g、木香6g、枳壳6g、薏苡仁20g、半夏6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黄连6g。
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
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加水4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至水沸腾后调文火煮30分钟,倾倒出药液后,再次加水300毫升,煎煮20分钟,去药渣。合并两次药液,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30g、郁金9g、莪术9g、三棱9g、苏木9g、当归15g、川芎9g、木香9g、枳壳9g、薏苡仁30g、半夏9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黄连9g。
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
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加水450毫升,浸泡50分钟,武火至水沸腾后调文火煮30分钟,倾倒出药液后,再次加水350毫升,煎煮40分钟,去药渣。合并两次药液,药液减压浓缩得浸膏,加入辅料淀粉和硬脂酸镁,以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规格为0.25g/粒,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4粒。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10g、郁金6g、莪术6g、三棱6g、苏木6g、当归10g、川芎9g、木香3g、枳壳3g、薏苡仁30g、半夏6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黄连3g。
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
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加水400毫升,浸泡60分钟,武火至水沸腾后调文火煮30分钟,倾倒出药液后,再次加水300毫升,煎煮40分钟,去药渣。合并两次药液,药液减压浓缩得浸膏,加入辅料淀粉和硬脂酸镁,以常规方法制成片剂,规格为0.3g/片,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4片。
实施例5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15g、郁金15g、莪术7g、三棱4g、苏木4g、当归15g、川芎8g、木香6g、枳壳9g、薏苡仁25g、半夏6g、白花蛇舌草25g、半枝莲25g、黄连4g。
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10g、郁金3g、莪术3g、三棱3g、苏木3g、当归10g、川芎3g、木香3g、枳壳3g、薏苡仁15g、半夏3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黄连3g。
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实施例7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10g、郁金15g、莪术1g、三棱9g、苏木1g、当归30g、川芎1g、木香9g、枳壳1g、薏苡仁30g、半夏1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g、黄连9g。
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实施例8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党参30g、郁金3g、莪术9g、三棱1g、苏木9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g、枳壳9g、薏苡仁10g、半夏9g、白花蛇舌草3g、半枝莲30g、黄连1g。
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临床资料
1.研究对象
1.1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自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之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就诊患者,经超声诊断,结果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1.2诊断标准
以周永昌、郭万学主编的《超声医学》(第6版)中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确定本课题的诊断标准如下:
(1)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为:颈动脉血管中层增厚,仅可见有少量类脂质沉积于内膜而形成脂肪条带,B超呈线状低回声。
(2)动脉粥样硬化明显者表现为: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内膜不规整。其中,颈总动脉IMT>1.0mm,分叉处IMT>1.2mm为增厚。
(3)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表现为:IMT厚度超过1.5mm,可以诊断有血管内斑块形成。其中,斑块形成的部位: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而位于颈外动脉起始段者相对少见。斑块形成形态:形状不规则,向管腔内凸出,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
(4)斑块的分类:斑块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者为软斑;斑块纤维化、钙化致回声增强,或斑块浅层为线状强回声伴后方声影者,称为硬斑;斑块内回声不均匀,呈混合回声者,称为混合斑。
1.3纳入标准
(1)行颈动脉B超检查,检查结果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诊断标准者。
(2)年龄在40岁至80岁之间,性别不限。
(3)未发现有严重的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
(4)知情同意并且愿意合作的患者。
1.4排除标准
(1)凡是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可排除。
(2)年龄在40岁以下以及80岁以上者可排除。
(3)合并有严重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可排除。
(4)不能按时复诊可排除。
(5)不愿意合作者可排除。
(6)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反应者可排除。
1.5病例剔除标准
(1)纳入后,由于各种原因,未按规定服药者。
(2)加入其它药物,影响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者。
(3)患者依从性差者。
(4)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者。
2.研究方法
2.1病例分组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
2.2治疗方法
(1)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口服,每日三次,每次4粒。
(2)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为阿乐),10mg,每晚一次口服。
(3)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影响观察的药物,疗程结束后评价观测相关指标。
3.观察内容
3.1一般临床资料
年龄、性别、调查日期、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3.2安全性观察指标
(1)一般体检项目(心率、呼吸、血压、脉搏)。
(2)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
(3)肝功、肾功、心电图检查。
以上检查,在治疗前、治疗后各检查一次,出现不良反应时随时记录。
3.3疗效观察指标及方法
(1)血脂测定:采用德国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的含量,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2)血凝测定: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3)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德灵BN9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4)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东芝790型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外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并在动脉结构显示最清楚处检测管壁MIT,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要求在超声科主治以上医师操作下检测,若同时有数块斑块,选其斑块最大者作为观察指标,于斑块最大面积处冻结图像,沿斑块的边缘测定斑块的面积。
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均数比较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治疗结果
5.1两组治疗前后内中膜厚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内中膜厚度比较


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内中膜厚度分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内中膜厚度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内中膜厚度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组间比较,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内中膜厚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降低内中膜厚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5.2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经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斑块面积分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治疗组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组间比较,经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减小斑块面积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5.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P>0.05。
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G、TC、LDL-C、LP(a)分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TG、TC、LDL-C、LP(a)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TG、TC、LDL-C、LP(a)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组间比较,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LP(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降低LP(a)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5.4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经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CRP分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治疗组CRP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CRP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组间比较,经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组治疗后CRP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降低CRP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5.5两组治疗前后血凝水平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凝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P>0.05。
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PT、APTT、FIB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TT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PT、APTT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TT、FIB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组间比较,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PT、APTT、FIB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增加PT、APTT和降低FIB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6.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肾功检查,治疗后均未出现异常。
综上说明,本发明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疗效。
典型病例:
病例1:张某,男,59岁,2013年5月8日初诊,主诉:心悸气短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3月余。既往有冠心病史,舌质淡紫舌苔略黄厚,脉弦涩无力。门诊颈动脉超声检查:右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增厚达1.2mm,左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增厚达1.1mm,右侧颈总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低回声,约有16mm2,左侧颈外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约有14mm2,回声不均匀伴有声影。甘油三酯3.10mmol/L,总胆固醇6.85mmol/L,LDL-C4.89mmol/L。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口服,早晚各1次,每次400ml。共治疗8周后,右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内膜厚度减少为1.1mm,左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增厚达1.1mm,右侧颈总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减少为7mm2,左侧颈外动脉一斑块突减少为5mm2,回声不均匀伴有声影。甘油三酯降低为2.30mmol/L,总胆固醇减少5.23mmol/L,LDL-C降低为3.43mmol/L。
病例2:范某,男,57岁,2013年11月12日就诊。主诉:头晕一月余。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查体:四肢深浅感觉尚正常,四肢肌力5级,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紫红舌苔黄厚,脉弦滑。门诊颈动脉超声检查:右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增厚达1.3mm,左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增厚达1.2mm,右侧颈外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约有18mm2,回声不均匀伴有声影。左侧颈总动脉有两个斑块突出管腔,其中一个约有19mm2,低回声。另外一斑块突出管腔,约有11mm2,回声不均匀伴有声影。血脂正常,纤维蛋白原为4.87g/L。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每日三次,每次4片。共治疗8周后,右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内膜厚度减少为1.2mm,左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厚 达1.1mm,右侧颈外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减少为9mm2,左侧颈总动脉一较大斑块减少为7mm2,低回声,另外一较小斑块减少为3mm2。纤维蛋白原降为3.11g/L。头晕症状消失。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9776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9776A21申请号201410483837622申请日20140919A61K36/9066200601A61P9/1020060171申请人宋鲁成地址250001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乐山小区南区11号楼3单元603室72发明人宋鲁成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代理人杨琪崔苗苗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党参1030份、郁金315份、莪术19份、三棱19份、苏木19份、当归1030份。

2、、川芎110份、木香19份、枳壳19份、薏苡仁1030份、半夏19份、白花蛇舌草330份、半枝莲330份、黄连19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血,化瘀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9776ACN104189776A1/1页21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党参1030份、郁金315份、莪术19份、三棱19份、苏木19份、当归。

3、1030份、川芎110份、木香19份、枳壳19份、薏苡仁1030份、半夏19份、白花蛇舌草330份、半枝莲330份、黄连19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党参10份、郁金3份、莪术3份、三棱3份、苏木3份、当归10份、川芎3份、木香3份、枳壳3份、薏苡仁15份、半夏3份、白花蛇舌草15份、半枝莲15份、黄连3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党参20份、郁金6份、莪术6份、三棱6份、苏木6份、当归20份、川芎6份、木香6份、枳壳6份、薏苡仁20份、半夏6份、白花蛇舌草。

4、20份、半枝莲20份、黄连6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党参30份、郁金9份、莪术9份、三棱9份、苏木9份、当归15份、川芎9份、木香9份、枳壳9份、薏苡仁30份、半夏9份、白花蛇舌草30份、半枝莲30份、黄连9份。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用水冷浸3060分钟,原料与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G35ML,加热至沸腾,煎煮3060分钟,滤出药液,药渣中再加入与药渣的重量体积比为1G24ML的水,煎煮2040分钟,合并两次煎煮液。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

5、特征在于,其是汤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丸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是胶囊剂或片剂。权利要求书CN104189776A1/11页3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心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死和致残最高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病因,因此,积极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则可从根本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西药主要是他汀类。

6、药物,但因其价格昂贵以及可能出现的肝损害和肌肉溶解症的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中药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毒副作用小而且一般不会有停药反应,近几十年来中医药以活血化瘀、益气等治疗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存在治疗效果不够明显、见效较慢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革新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思路。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治疗思路,提供一种原料来源丰富、制备方法简单、疗效确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0004发明人经过长期治疗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发现早中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似于肿瘤的生长,由。

7、此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似一种微观的“肿瘤”,具有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形成有形结块、凸出平面等特点,肿瘤属于中医学中的“癥积”范畴,对此发明人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为“微观癥积”的学说。并经过临床观察注意到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的基本病机均为气虚、血瘀、痰浊和热毒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对此两种疾病基本病机的相同性,益气活血、化痰消积、清热解毒为治疗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异病同治法,对此本发明采用治疗肿瘤的中医治法组成本药物,治疗了大量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经过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动脉B超变化,发现本药物具有明显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药物。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

8、述技术方案0006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0007党参1030份、郁金315份、莪术19份、三棱19份、苏木19份、当归1030份、川芎110份、木香19份、枳壳19份、薏苡仁1030份、半夏19份、白花蛇舌草330份、半枝莲330份、黄连19份。0008上述原料的使用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的不同,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增减,效果较好。0009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优选的药物组方为0010党参10份、郁金3份、莪术3份、三棱3份、苏木3份、当归10份、川芎3份、木香3份、枳壳3份、薏苡仁15份、半夏3份、白花蛇舌草15份、半枝莲15份、黄连3份。0011该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另一优选的药物组方为说明书CN104189776A2/11页40012党参20份、郁金6份、莪术6份、三棱6份、苏木6份、当归20份、川芎6份、木香6份、枳壳6份、薏苡仁20份、半夏6份、白花蛇舌草20份、半枝莲20份、黄连6份。0013经实际使用,效果最优的药物组方为0014党参30份、郁金9份、莪术9份、三棱9份、苏木9份、当归15份、川芎9份、木香9份、枳壳9份、薏苡仁30份、半夏9份、白花蛇舌草30份、半枝莲30份、黄连9份。0015上述组方中的党参、郁金、莪术、三棱、苏木、当归、川芎、木香、枳壳、薏苡仁、半夏、半枝莲、黄连等13味原药材均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

10、记载的品种,其质量均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0016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HEDYOTISDIFFUSAWILLD,全株、连根入药。0017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为按组方中的重量份取上述原料,用35倍量的水即原料与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G35ML冷浸3060分钟,加热至沸腾,煎煮3060分钟,滤出药液,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水,煎煮2040分钟,合并两次煎煮液。0018所得煎煮液可直接作为汤剂口服,每日早晚餐后服用,每次400ML,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0019所得煎煮液还可以进一步浓缩得到浸膏,加入辅料,以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丸剂。0020加入的辅料为物品级的甘露糖。

11、醇,乳糖,淀粉,硬脂酸镁,糖精钠,纤维素或碳酸镁。0021本发明药物的功能主治为益气养血,化瘀散结、清热解毒。0022本发明是结合发明人数十年临床经验,参阅众多古今中医文献和现代医学研究创立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剂,疗效显著。0023中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的病机分析0024虚即正气亏虚,包括脏腑、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瘀主要是指瘀血,痰主要是指痰浊,毒是指热毒,虚、瘀、痰、毒四者均可影响人体气机,使气行不畅,产生郁滞。0025正气亏虚为发病的根本,正虚可生气滞、痰浊、瘀血。0026正气虚则生痰浊。津液运行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的气化功能有关,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蒸化水液,三焦为。

12、水气运行之通路,五脏气虚,影响肺脾肾行水功能,则津液生成、运行不畅,津液聚集而生水湿痰浊之邪。0027正气虚则生血瘀。血液的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腑的功能有关,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心肺之气共同推动血脉的运行,脾主统血,肝藏血,可调节血量,五脏气虚,心肺肝脾共同调血的功能失常,则血脉瘀阻,变为瘀血,若气虚不能统血,或肝气郁结化火,迫血妄行,或跌打损伤等原因,使血溢于脉外而成离经之血,变为瘀血之邪。0028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0029痰浊、瘀血、热毒相互搏结,是关键的病理因素。0030痰浊、瘀血与热毒相互胶结,气机郁滞进一步加重,耗损脏腑正气,损伤血脉,导致了血脉中积聚的产生。素问评热病论云“邪。

13、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脏腑之气虚、气滞,痰浊与瘀血凝聚于脏腑之中,日积月累,痰浊瘀血凝聚之处逐步形成癥瘕积聚。经曰“血不流而滞,故血内凝,而为瘕也”。若血脉中气血凝滞,痰浊瘀血便损伤脉管,脉管上便形成积聚。清代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也有记载“若血中之气一滞,则血亦不流,为痛,为说明书CN104189776A3/11页5疝,为癥瘕,诸病均由来矣。”0031由此可以看出,动脉粥样硬化与癥瘕积聚在病机上,正气亏虚、痰凝、血瘀、热毒,气机阻滞,这一系列中医的基本的发病机制是一致的。0032西医对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0033动脉粥样硬化涉及到复杂的炎症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脂纹、脂斑、纤维。

14、斑块、粥样硬化斑块等进展时期,整体来看就是在高血压、高血糖、OXLDL、吸烟、感染等各种危险因素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形成慢性炎症,在炎性因子、粘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脂质和炎症细胞粘附血管内皮并移行至内膜下,参与各种反应,内皮细胞与炎症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局部巨噬细胞吞噬脂肪形成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变性,组织纤维化和钙化,最终局部形成斑块的过程。0034炎症同样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组织损伤,导致周围上皮细胞结构破坏和周围基质成分的改变,ULRICHCM等所做的一项大规模群体性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他们发现抗炎制剂的应用可以降低。

15、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及胃癌发病率。0035有文献报道,早中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平滑肌增殖类似于良性肿瘤的增殖,对于此种增殖,经典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阿司匹林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0036在对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研究中发现,阿司匹林能抑制肿瘤增长,并抑制肿瘤对机体的消耗作用,影响肿瘤组织中的VEGFA和VEGFC蛋白的表达,降低肿瘤微血管和淋巴管的密度,此外还能增强5FU的抗肿瘤作用。0037发明人经过长期临床观察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初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似于肿瘤的生长,诸多的信号转导和表达隐示出此二类疾病有很多相同的发病机理。而在中医方面的发病机制亦相似。因此,两种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可以异。

16、病同治,本发明就是在异病同治的思路上组成的中药处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0038在本发明的组方中,党参益气扶正,党参味甘、性平,入肺、脾经,功效可健脾益气、补血生津。本草正义谓其“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故可健运脾胃而复脾胃运化之职,以化生气血而使五脏强壮,痰浊自消。0039当归功效活血补血,味辛,性温,无毒。名医别录云“当归,主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痓,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医学正传云“当归能逐瘀血、生新血,使血脉通畅与气并行,周流不息,因以为号。”本草蒙筌中谓其“非独主血,味兼辛散,为血中之。

17、气药。”0040川芎,味辛,性温,入手、足厥阴二经。本草求真“气郁于血,则当行气以散血,血郁于气,则当活血以通气,行气必用芎归,以血得归则补,而血可活,且血之气,又更得芎而助也。”本草新编“川芎亦生气之药然而川芎生气,实不能自生也,必须佐参、术以建功。”故川芎性味辛温,一可入血分以助当归活血,死血去,而新血得生,此为活血补血之义。二可以助党参以补气。党参、当归、川芎同用,可共奏益气、活血、养血之功。0041郁金,味辛、苦,性寒,无毒。入心、肺、肝、胃经。证类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郁金功擅解郁行气,活血止痛,凉心通肺,宽胸舒胁。本方用郁金,行气解郁,以解郁滞之气,。

18、气行则痰瘀可解。说明书CN104189776A4/11页60042三棱,味苦,平,无毒,入足厥阴、足太阴经。证类本草谓其“主老癖癥瘕结块”。神农本草经疏“老癖癥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0043莪术,辛,苦,气温,无毒,入肝经。本草易读“破血行气,消积去瘀,开胃化食,通经解毒。疗心腹诸痛,解气血诸结。奔豚痃癖之疾,霍乱吐酸之疴。”莪术为行气破血消积之品,常与三棱同用,为治积聚诸气最要之药。0044苏木,味甘咸,性平,无毒。入心、肝、脾三经。本草征要“能除新旧之瘀血,兼宣表里之风邪。”本草求真“少用。

19、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故苏木理血,与郁金同用,气血同治。与三梭、莪术同用,可助三棱、莪术破血逐瘀消癥,除旧生新。0045木香,元素曰“气热,味辛、苦,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时珍曰“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朱震亨曰“调气用木香,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0046枳壳,味苦、酸、性寒,无毒,证类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木香、枳壳皆入脾胃,可通降胃气,二者理气以安脾胃。0047半夏,味辛,平。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成无己曰“辛者散也,润也。半。

20、夏之辛,以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行水气,而润肾燥。”0048薏苡仁,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神农本草经疏“此药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半夏与薏苡仁共用,可消痰散结,又可补脾胃,以防三棱、莪术等破气消积而伤脾胃之气。0049黄连,味苦,性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0050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0051半枝莲,性凉,味微苦。功能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21、。0052黄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均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三药合用可以清热毒,散结。005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005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思路,依据该治疗思路所得到的药物具有益气养血,化瘀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0055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0056实施例10057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0058党参20G、郁金3G、莪术3G、三棱3G、苏木3G、当归10G、川芎3G、木香3G、枳壳。

22、3G、薏苡仁15G、半夏3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黄连3G。0059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说明书CN104189776A5/11页70060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加水4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至水沸腾后调文火煮30分钟,倾倒出药液后,再次加水300毫升,煎煮20分钟,去药渣。合并两次药液,即得。0061实施例20062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0063党参20G、郁金6G、莪术6G、三棱6G、苏木6G、当归20G、川芎6G、木香6G、枳壳6G、薏苡仁20G、半夏6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黄连6G。0064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

23、店提供。0065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加水4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至水沸腾后调文火煮30分钟,倾倒出药液后,再次加水300毫升,煎煮20分钟,去药渣。合并两次药液,即得。0066实施例30067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0068党参30G、郁金9G、莪术9G、三棱9G、苏木9G、当归15G、川芎9G、木香9G、枳壳9G、薏苡仁30G、半夏9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黄连9G。0069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0070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加水450毫升,浸泡50分钟,武火至水沸腾后调文火煮30分钟,倾倒出药液后,再次加水350毫升,煎煮40分钟。

24、,去药渣。合并两次药液,药液减压浓缩得浸膏,加入辅料淀粉和硬脂酸镁,以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规格为025G/粒,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4粒。0071实施例40072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0073党参10G、郁金6G、莪术6G、三棱6G、苏木6G、当归10G、川芎9G、木香3G、枳壳3G、薏苡仁30G、半夏6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黄连3G。0074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0075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加水400毫升,浸泡60分钟,武火至水沸腾后调文火煮30分钟,倾倒出药液后,再次加水300毫升,煎煮40分钟,去药渣。合并两次药液,药液减压浓缩得。

25、浸膏,加入辅料淀粉和硬脂酸镁,以常规方法制成片剂,规格为03G/片,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4片。0076实施例50077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0078党参15G、郁金15G、莪术7G、三棱4G、苏木4G、当归15G、川芎8G、木香6G、枳壳9G、薏苡仁25G、半夏6G、白花蛇舌草25G、半枝莲25G、黄连4G。0079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008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0081实施例60082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0083党参10G、郁金3G、莪术3G、三棱3G、苏木3G、当归10G、川芎3G、木香3G、枳壳3G、。

26、薏苡仁15G、半夏3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黄连3G。0084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008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说明书CN104189776A6/11页80086实施例70087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0088党参10G、郁金15G、莪术1G、三棱9G、苏木1G、当归30G、川芎1G、木香9G、枳壳1G、薏苡仁30G、半夏1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G、黄连9G。0089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009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0091实施例80092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0093党参30G、郁金。

27、3G、莪术9G、三棱1G、苏木9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G、枳壳9G、薏苡仁10G、半夏9G、白花蛇舌草3G、半枝莲30G、黄连1G。0094上述原料由济南建联中药店提供。009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0096临床资料00971研究对象009811病例来源0099病例来源自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之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就诊患者,经超声诊断,结果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010012诊断标准0101以周永昌、郭万学主编的超声医学第6版中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确定本课题的诊断标准如下01021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为颈动脉血管中层增厚,仅可见有少量类脂质。

28、沉积于内膜而形成脂肪条带,B超呈线状低回声。01032动脉粥样硬化明显者表现为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内膜不规整。其中,颈总动脉IMT10MM,分叉处IMT12MM为增厚。01043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表现为IMT厚度超过15MM,可以诊断有血管内斑块形成。其中,斑块形成的部位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而位于颈外动脉起始段者相对少见。斑块形成形态形状不规则,向管腔内凸出,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01054斑块的分类斑块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者为软斑;斑块纤维化、钙化致回声增强,或斑块浅层为线状强回声伴后方声影者,称为硬斑;斑块内回声不均匀,呈混合回声者,称为混合斑。01061。

29、3纳入标准01071行颈动脉B超检查,检查结果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诊断标准者。01082年龄在40岁至80岁之间,性别不限。01093未发现有严重的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01104知情同意并且愿意合作的患者。011114排除标准01121凡是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可排除。01132年龄在40岁以下以及80岁以上者可排除。说明书CN104189776A7/11页901143合并有严重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可排除。01154不能按时复诊可排除。01165不愿意合作者可排除。01176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反应者可排除。011815病例剔除。

30、标准01191纳入后,由于各种原因,未按规定服药者。01202加入其它药物,影响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者。01213患者依从性差者。01224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者。01232研究方法012421病例分组0125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012622治疗方法01271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口服,每日三次,每次4粒。01282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为阿乐,10MG,每晚一次口服。01293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影响观察的药物,疗程结束后评价观。

31、测相关指标。01303观察内容013131一般临床资料0132年龄、性别、调查日期、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等。013332安全性观察指标01341一般体检项目心率、呼吸、血压、脉搏。01352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01363肝功、肾功、心电图检查。0137以上检查,在治疗前、治疗后各检查一次,出现不良反应时随时记录。013833疗效观察指标及方法01391血脂测定采用德国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的含量,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01402血凝测定采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

32、凝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01413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德灵BN9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01424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东芝790型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外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并在动脉结构显示最清楚处检测管壁MIT,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要求在超声科主治以上医师操作下检测,若同时有数块斑块,选其说明书CN104189776A8/11页10斑块最大者作为观察指标,于斑块最。

33、大面积处冻结图像,沿斑块的边缘测定斑块的面积。01434统计方法0144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均数比较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55治疗结果014651两组治疗前后内中膜厚度比较,见表1。0147表1两组治疗前后内中膜厚度比较014801490150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内中膜厚度分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0151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内中膜厚度治疗前后比较,P。

34、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内中膜厚度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0152组间比较,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内中膜厚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降低内中膜厚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015352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比较,见表2。0154表2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比较01550156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0157经MANNWHITNEYU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斑块面积分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0158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治疗组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P。

35、005,有显著性差异。0159组间比较,经MANNWHITNEYU检验,治疗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减小斑块面积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书CN104189776A109/11页1101605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3。0161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01620163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P005。0164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G、TC、LDLC、LPA分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0165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TG、TC、LDLC、LPA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

36、显著性差异;对照组TG、TC、LDLC、LPA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0166组间比较,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LP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降低LPA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016754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见表4。0168表4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01690170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0171经MANNWHITNEYU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CRP分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0172组内比较,经秩和检。

37、验,治疗组CRP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CRP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0173组间比较,经MANNWHITNEYU检验,治疗组治疗后CRP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降低CRP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017455两组治疗前后血凝水平比较,见表5。0175表5两组治疗前后血凝水平比较0176说明书CN104189776A1110/11页120177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P005。0178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PT、APTT、FIB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TT治疗前。

38、后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PT、APTT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TT、FIB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0179组间比较,经成组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PT、APTT、FIB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增加PT、APTT和降低FIB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01806安全性评价018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肾功检查,治疗后均未出现异常。0182综上说明,本发明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疗效。0183典型病例0184病例1张某,男,59岁,2013年5月8日初诊,主。

39、诉心悸气短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3月余。既往有冠心病史,舌质淡紫舌苔略黄厚,脉弦涩无力。门诊颈动脉超声检查右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增厚达12MM,左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增厚达11MM,右侧颈总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低回声,约有16MM2,左侧颈外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约有14MM2,回声不均匀伴有声影。甘油三酯310MMOL/L,总胆固醇685MMOL/L,LDLC489MMOL/L。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口服,早晚各1次,每次400ML。共治疗8周后,右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内膜厚。

40、度减少为11MM,左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增厚达11MM,右侧颈总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减少为7MM2,左侧颈外动脉一斑块突减少为5MM2,回声不均匀伴有声影。甘油三酯降低为230MMOL/L,总胆固醇减少523MMOL/L,LDLC降低为343MMOL/L。0185病例2范某,男,57岁,2013年11月12日就诊。主诉头晕一月余。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查体四肢深浅感觉尚正常,四肢肌力5级,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紫红舌苔黄厚,脉弦滑。门诊颈动脉超声检查右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增厚达13MM,左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

41、内膜增厚达12MM,右侧颈外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约有18MM2,回声不均匀伴有声影。左侧颈总动脉有两个斑块突出管腔,其中一个约有19MM2,低回声。另外一斑块突出管腔,约有11MM2,回声不均匀伴有声影。血脂正常,纤维蛋白原为487G/L。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每日三次,每次4片。共治疗8周后,右侧颈总动脉说明书CN104189776A1211/11页13CCA分叉近侧1CM内膜厚度减少为12MM,左侧颈总动脉CCA分叉近侧1CM测定IMT,内膜厚达11MM,右侧颈外动脉有一斑块突出管腔,减少为9MM2,左侧颈总动脉一较大斑块减少为7MM2,低回声,另外一较小斑块减少为3MM2。纤维蛋白原降为311G/L。头晕症状消失。说明书CN104189776A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