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889344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78907.7

申请日:

2013.08.27

公开号:

CN104417237A

公开日:

2015.03.1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4C 3/06申请日:20130827|||公开

IPC分类号:

B44C3/06; B29C45/00; B29C45/17

主分类号:

B44C3/06

申请人:

黄胜昌; 超美特殊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胜昌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三民区河北二路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代理人:

宋义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是适用于3C产品、家电用品、机械仪器零件或一般家用产品的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上,利用设置有浮雕结构或立体装饰物的基层,并于基层设置离型层,利用成型模具的吸附方式使该基层稳固设置于成型模具内,待模内成型后得将模内成型品表面的基层撕除,即可以最低的成本将前述模内成型品以个性化或个人化的设计呈现出精美的立体浮雕纹路,增加模内成型品的美观、质感及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第一步骤,是于一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是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且具有高硬度、可雕刻性及韧性的板材,且前述基层是配合成型模具的形状而设,前述基层的内表面雕刻有一雕刻纹路;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层,前述离型层是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油性材料或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不沾黏材料,以利用该离型层覆盖前述雕刻纹路,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塑胶模内成型品不会附着于前述基层的雕刻纹路而不易撕除;
第二步骤,是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母模具的内壁面或公模具的外壁面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的内壁面及公模具的外壁面;
第三步骤,是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于模内注入流体的热塑胶,使塑胶模内成型品完全覆盖于前述基层的内表面的雕刻纹路,以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
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之塑胶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为金属板、压克力板、纸板或木板。

3.  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第一步骤,于一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为金属板,且前述基层配合成型模具的形状而设,前述基层的内表面雕刻有一雕刻纹路;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层,前述离型层为一可承受金属成型时的高温、高压的蜡,以利用该离型层覆盖前述雕刻纹路,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金属模内成型品不会与前述基层的雕刻纹路结合而不易撕除;
第二步骤,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磁性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母模具的内壁面、公模具的外壁面、同时设置于母模具的内壁面及公模具的外壁面,利用磁性吸附方式以辅助基层与前述成型模具紧密附着,防止基层 于模内成型过程中被高压射出的金属粉末冲离默认位置;
第三步骤,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以金属粉末射出成型方式注入流体的金属粉未,利用前述金属粉末射出成型方式使金属模内成型品完全覆盖于前述基层的内表面的雕刻纹路,并于金属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
第四步骤,将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取出,由于前述基层与金属模内成型品之间的离型层具有隔离效果,使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与基层保持分离状态,再将该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金属模内成型品的内层或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第四步骤的金属模内成型品的表面以抛光或烤漆加工方式加工,以形成一抛光面或烤漆层。

5.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雕刻纹路是以凹浮雕、凸浮雕或凹凸浮雕的方式雕刻于基层的内表面上。

6.  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第一步骤,于一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是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且具有可拉伸性的薄膜,且前述基层配合成型模具的形状而设,前述基层的外表面设置一立体装饰物;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层,前述离型层是由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油性材料或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不沾黏材料制成,以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塑胶模内成型品不会与前述基层互相结合而不易撕除;
第二步骤,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母模具的内壁面或公模具的外壁面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的内壁面及公模具的外壁面;
第三步骤,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注入流体的热塑胶,利用该流体热塑胶注入时所产生的高压压迫前述基层的内表面并借助所述基层所具有的可拉伸性,使塑胶模内成型品挤压并渗入前述基层的立体装饰物的缝隙,并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
第四步骤,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为塑胶膜或橡胶膜。

8.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为隔离油膜、蜡或易撕胶膜。

9.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吸附设置方式是以真空吸附方式、静电吸附方式、磁性吸附或水性吸附方式为之,且前述吸附方式是配合基层的材料特性,采用一种或多种互相配合,以确保基层得以稳固设置于成型模具内。

10.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注入流体的热塑胶的方法是以射出成型、押出成型、吹出成型、中空成型、或压铸成型的模内成型方法为之。

说明书

说明书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尤指一种于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上,利用设置有浮雕结构或立体装饰物的基层,并在基层上设置离型层,利用成型模具的吸附方式使该基层稳固设置于成型模具内,待模内成型后得将模内成型品表面的基层撕除,以于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表层产生精美浮雕纹路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内成形制品于模内成型品表面产生立体装饰的技术,如中国台湾第I274651号题为《模内成型防伪制法》的发明,其系于成型模具的模槽设置凹部或凸部,再将模内成型标签置入模槽内,于模内成型时利用模内射出的高温塑胶所具有的压力,使塑胶品的外表面得产生相对应的立体纹路。然而,于该成型模具的公模具外表面或母模具的内表面设置凹凸形状虽可达到快速及大量生产制造的目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得以个性化或个人化制成的商品愈来愈多,例如计算机、通讯产品、消费性电子产品、家电用品或机械零件之塑胶壳体,或是杯子、杯垫、瓶子、盒子、容器或一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模内成型品,若要替这些个性化或个人化的商品各别制造一组模具来生产该产品,则开模所需的成本非常高,且用完即无法再使用于其它商品上,非常不具经济效益。
又如中国台湾第I259418号题为《防伪标签及防伪制品的制法》的发明,其是于模内成型标签设内饰层及离型层,并于离型层设置贯穿孔,当模内成型标签置入模槽内时,利用模内成型射出之高温塑胶所具有的压力,使塑胶与前述内饰层结合时会自前述离型层的贯穿孔处挤压内饰层,使内饰层产生凸起的形状,待塑胶与标签成型后,将前述离型层撕除,即可得到具有通起形状的塑胶品;或如中国台湾第586089号题为《仿伪模内标签及防伪制品的制法》的发明,其是于模内成型标签的外表面设置一具有一定厚度的装饰物,由于该装饰物的厚度较厚,故该标签于模内成型时,模内射出的高温塑胶所具有的压力即会挤压标签,并使标签变形以与装饰物的表面一致,待塑胶品成形取出后,将装饰物撕除,即可于塑胶品的表面产生一 凹陷部的三维效果。然而,上述两种模内成型标签所使用的技术皆是于标签结构的最外层设置具有贯穿孔的离型层或装饰物,由于标签内层结构会与模内射出的热塑胶结合,故该塑胶不会与标签的离型层或装饰物结合,但是,因为受到标签内层结构的阻挡,模内射出塑胶所产生的高压在挤压离型层的贯穿孔或装饰物的边缘时将会受到该标签内层的阻碍,使得该离型层或装饰物仅能于塑胶品的表面产生简单且较为粗糙的凹凸纹路,一些较为精致的图案纹路或字形皆无法完整呈现,在使用上仅得以做为塑胶制品表面的简单的防伪辨识或装饰使用,无法使塑胶品表面产生精致的立体图案或文字;此外,该现有技术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产生立体纹路,所制造的塑胶品表面一定要结合一标签,否则前述具有贯穿孔的离型层或装饰物即会与塑胶品结合而无法撕除,形成瑕疵,这将使一些不需要该层标签的塑胶品无法顺利产生立体纹路。
为此,本案发明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积多年相关模内成型浮雕结构与制法的研究与制造经验,对于前揭模内成型模具及模内成型标签无法于模内成型品表面产生精致立体图案或文字的技术问题,加以研究,而发明本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需设置标签的情况下得于模内成型品表面产生有如浮雕艺术品般精致的立体图案或文字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内成型模具开模成本过高、模内成型品需于表面设置标签以形成立体纹路以及模内成型标签无法呈现精致图案及文字的问题,并可适用于塑胶品或金属品的模内成型品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
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第一步骤系于一板体结构的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的内表面雕刻有一雕刻纹路,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层;第二步骤是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壁面;第三步骤的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于模内注入流体的热塑胶,以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层呈现浮雕纹路。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第一步骤是于一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的外表面设置一立体装饰物,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 层;第二步骤系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壁面;第三步骤系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注入流体的热塑胶,以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层呈现浮雕纹路。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三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第一步骤是于金属板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的内表面雕刻有一雕刻纹路,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由可承受金属成型时的高温、高压的蜡制成的离型层;第二步骤是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磁性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壁面;第三步骤,是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以金属粉末射出成型方式注入流体的金属粉未,并于金属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金属模内成型品的表层呈现浮雕纹路。
如此,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即可使金属或塑胶模内成型品在不需要设置模内成型标签的情况下,得于模内成型品的内、外表面产生浮雕纹路,也不用为了不同图案或文字的设计而反复更换模具,从而浪费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基层的实施例(一)或(二)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基层的实施例(三)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将基层设置于母模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将基层设置于公模具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将基层同时分别设置于母模具及公模具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模内成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模内成型品撕除基层及离型层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实例(一)的模内成型品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实例(二)的模内成型品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实例(三)的模内成型品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基层
10  内表面        100  雕刻纹路
11  外表面        110  立体装饰物
2   模内成型品
20  浮雕纹路
3   离型层
4   成型模具
40  母模具        400  内壁面
41  公模具        410  外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该最佳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实施例(一)如图式1及3-8所示,至少包含:
第一步骤,是于一基层1设内表面10及外表面11,前述基层1系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且具有高硬度、可雕刻性及韧性(可做撕除动作)的板材,例如金属板、压克力板、纸板或木板等,前述基层1的形状是配合成型模具4的形状而设,得为平面状、曲面状、环状或不规则形状;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雕刻有一雕刻纹路100,该雕刻的方式得以人工雕刻方式或以雕刻机雕刻方式为之,以雕刻出各种精美图案及文字,且前述雕刻纹路100得以凹浮雕、凸浮雕或凹凸浮雕的方式局部或全部雕刻于基层1的内表面10上,使基层1所呈现的雕刻纹路更为丰富且多变化。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设置一离型层3,前述离型层3系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的油性材料或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的不沾黏材料,例如隔离油膜、蜡或易撕胶膜等,以利用该离型层3覆盖前述雕刻纹路100,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会附着于前述基层1之雕刻纹路100,防止因使用精致的雕刻纹路而造成塑胶模内成型品与基层1的雕刻纹路100结合而不易撕除。
第二步骤,系将前述基层1未设置离型层3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4的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如图3所示)或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4所示)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及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5所示),利用前述吸附方式得以辅助基层1与前述成型模具4紧密附着,防止基层1于模内成型过程中被高压的热熔塑胶冲离默认位置,产生严重瑕疵;前述吸附设置方式得采 用真空吸附方式、静电吸附方式、水性吸附方式或磁性吸附方式,端视基层1的材质而定;举例来说,多数的材质皆可采用真空吸附方式或水性吸附方式,对于塑胶或纸质的得产生静电效果的材质可采用静电吸附方式,对于金属材质可采用磁性吸附方式;前述各种吸附方式皆可单独使用或互相组合搭配使用,以确保基层1得以稳固设置于成型模具4内,使模内成型作业程序得以顺利进行。
第三步骤,系将成型模具4的母模具40与公模具41结合,并以射出成型、押出成型、吹出成型、中空成型或压铸成型的模内成型方式注入流体热塑胶(如图6所示),使塑胶模内成型品2得完全覆盖于前述基层1之内表面10的雕刻纹路100,并于塑胶模内成型品2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20。
第四步骤,系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取出,由于前述基层1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为不相同的材质,再辅以离型层3所具有的隔离效果,使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得与基层1保持分离状态,最后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表层的基层1及隔离层3同时撕除(如图7所示),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20(如图8所示)。
如图式1及3-10所示,该最佳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实施例(二)至少包含:
第一步骤,于一基层1设内表面10及外表面11,前述基层1系为金属板,且前述基层1的形状是配合成型模具4的形状而设,得为平面状、曲面状、环状或不规则形状;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雕刻有一雕刻纹路100,该雕刻的方式得以人工雕刻方式或以雕刻机雕刻方式为之,以雕刻出各种精美图案及文字,且前述雕刻纹路得以为凹浮雕、凸浮雕或凹凸浮雕的方式局部或全部地雕刻于基层1的内表面10上,使基层1所呈现的雕刻纹路更为丰富且多变化。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设置一离型层3,前述离型层3系为一可承受金属成型时的高温、高压的蜡,以利用该离型层3覆盖前述雕刻纹路100,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金属模内成型品2不会与前述基层1互相压合,防止因使用精致的雕刻纹路而造成金属模内成型品与基层1的雕刻纹路100结合而不易撕除。
第二步骤,系将前述基层1未设置离型层3的一侧以磁性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4的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如图3所示)、或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4所示)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及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5所示),利用磁性吸附方式以辅助基层1与前述成型模具4紧密附着,防止基层1于模内成型过程中被高压射出的金属粉末冲离默认位置,产生严重瑕疵。
第三步骤,系将成型模具4母模具40与公模具41结合,并以金属粉末射出成型(Metal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简称MIM)方式注入流体的金属粉未(如图6所示),利用前述金属粉末射出成型方式使得金属模内成型品2得完全覆盖于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的雕刻纹路100,并于金属模内成型品2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20,以制造出各种具有薄壁、高密度、高精度、高机械强度、具有复杂形状的金属模内成型品2。
第四步骤,系将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2取出,由于前述基层1与金属模内成型品2之间的离型层3具有隔离效果,使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2得与基层1保持分离状态,再将该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2表层的基层1及隔离层3同时撕除(如图7所示),即可于金属模内成型品2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20(如图8所示),当然亦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于该金属模内成型品2的表面进行抛光或烤漆加工,形成一抛光面或烤漆层,以搭配浮雕纹路20来增加金属模内成型品2的美观及质感。
如图2及3-8所示,该最佳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实施例(三)至少包含:
第一步骤,是于一基层1设内表面10及外表面11,前述基层1系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且具有可拉伸性的薄膜,例如塑胶膜或橡胶膜,前述基层1的形状是配合成型模具4的形状而设,得为平面状、曲面状、环状或不规则形状;前述基层1的外表面11设置一立体装饰物110。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设置一离型层3,前述离型层3是由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的油性材料或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的不沾黏材料制成,例如隔离油膜或易撕胶膜等,以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会与前述基层1互相结合而不易撕除。
第二步骤,是将前述基层1未设置离型层3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4的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如图3所示)或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4所示)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及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5所示),利用前述吸附方式得辅助基层1与前述成型模具4紧密附着,防止基层1在模内成型过程中被高压的热熔塑胶冲离默认位置,产生严重瑕疵;前述吸附设置方式得采用真空吸附方式、静电吸附方式、水性吸附方式或磁性吸附方式,端视基层1的材质而定;举例来说,多数的材质皆可采用真空吸附方式或水性吸附方式,对于塑胶或纸质的会产生静电效果的材质可采用静电吸附方式,对于金属材质可采用磁性吸附方式;前述各种吸附方式皆可单独使用或互相组合搭配使用,以确保基层1得以稳 固设置于成型模具4内,使模内成型作业程序得以顺利进行。
第三步骤,将成型模具4之母模具40与公模具41结合,并以射出成型、押出成型、吹出成型、中空成型或压铸成型的模内成型方式注入流体的热塑胶(如图6所示),利用该流体热塑胶注入时所产生的高压以压迫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以及利用基层1所具有的可拉伸性,得使塑胶模内成型品2挤压并渗入前述基层1的立体装饰物110的缝隙,并于塑胶模内成型品2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20。
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取出,由于前述基层1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为不相同的材质,再辅以离型层3所具有的隔离效果,使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得与基层1保持分离状态,最后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表层的基层1及隔离层3同时撕除(如图7所示),即可于模内成型品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20(如图8所示)。
是以,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得应用于通讯产品(如图9所示)、计算机(如图10所示)、消费性电子产品、家电用品或机械的零件或壳体的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或是杯子(如图8所示)、杯垫、瓶子、盒子、容器或一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的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并可以最低的成本将上述模内成型品以个性化或个人化的设计呈现出精美的立体浮雕纹路,增加上述模内成型品之美观及质感,亦不用为了不同图案或文字之设计而重复更换模具,浪费资源,具有更佳的实用性及经济效益,为本案的组成。

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378907.7(22)申请日 2013.08.27B44C 3/06(2006.01)B29C 45/00(2006.01)B29C 45/17(2006.01)(71)申请人黄胜昌地址中国台湾高雄市三民区河北二路7号申请人超美特殊包装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黄胜昌(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代理人宋义兴(54) 发明名称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57) 摘要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是适用于3产品、家电用品、机械仪器零件或一般家用产品的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上,利用设置有浮雕结构或立体装饰物。

2、的基层,并于基层设置离型层,利用成型模具的吸附方式使该基层稳固设置于成型模具内,待模内成型后得将模内成型品表面的基层撕除,即可以最低的成本将前述模内成型品以个性化或个人化的设计呈现出精美的立体浮雕纹路,增加模内成型品的美观、质感及经济效益。(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17237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8CN 104417237 A1/2页21.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第一步骤,是于一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是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

3、不同材质且具有高硬度、可雕刻性及韧性的板材,且前述基层是配合成型模具的形状而设,前述基层的内表面雕刻有一雕刻纹路;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层,前述离型层是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油性材料或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不沾黏材料,以利用该离型层覆盖前述雕刻纹路,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塑胶模内成型品不会附着于前述基层的雕刻纹路而不易撕除;第二步骤,是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母模具的内壁面或公模具的外壁面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的内壁面及公模具的外壁面;第三步骤,是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于模内注入流体的热塑胶,使塑胶模内成型品完全覆盖于前述基层的内表面的雕刻纹路,。

4、以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之塑胶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为金属板、压克力板、纸板或木板。3.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第一步骤,于一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为金属板,且前述基层配合成型模具的形状而设,前述基层的内表面雕刻有一雕刻纹路;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层,前述离型层为一可承受金属成型时的高温、高压的蜡,以利用该离型层覆盖前述雕刻纹路,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

5、金属模内成型品不会与前述基层的雕刻纹路结合而不易撕除;第二步骤,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磁性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母模具的内壁面、公模具的外壁面、同时设置于母模具的内壁面及公模具的外壁面,利用磁性吸附方式以辅助基层与前述成型模具紧密附着,防止基层于模内成型过程中被高压射出的金属粉末冲离默认位置;第三步骤,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以金属粉末射出成型方式注入流体的金属粉未,利用前述金属粉末射出成型方式使金属模内成型品完全覆盖于前述基层的内表面的雕刻纹路,并于金属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第四步骤,将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取出,由于前述基层与金属模内成型品之间的离型层具有。

6、隔离效果,使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与基层保持分离状态,再将该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金属模内成型品的内层或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第四步骤的金属模内成型品的表面以抛光或烤漆加工方式加工,以形成一抛光面或烤漆层。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雕刻纹路是以凹浮雕、凸浮雕或凹凸浮雕的方式雕刻于基层的内表面上。6.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第一步骤,于一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是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且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

7、17237 A2/2页3具有可拉伸性的薄膜,且前述基层配合成型模具的形状而设,前述基层的外表面设置一立体装饰物;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层,前述离型层是由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油性材料或与塑胶模内成型品不同材质的不沾黏材料制成,以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塑胶模内成型品不会与前述基层互相结合而不易撕除;第二步骤,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母模具的内壁面或公模具的外壁面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的内壁面及公模具的外壁面;第三步骤,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注入流体的热塑胶,利用该流体热塑胶注入时所产生的高压压迫前述基层的内表面并借助所述基层所具有的可拉伸性,使塑胶模内成。

8、型品挤压并渗入前述基层的立体装饰物的缝隙,并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第四步骤,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为塑胶膜或橡胶膜。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为隔离油膜、蜡或易撕胶膜。9.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吸附设置方式是以真空吸附方式、静电吸附方式、磁性吸附或水性吸附方式为之,且前述吸附方式是配合基层的材料特性,采用一。

9、种或多种互相配合,以确保基层得以稳固设置于成型模具内。10.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注入流体的热塑胶的方法是以射出成型、押出成型、吹出成型、中空成型、或压铸成型的模内成型方法为之。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7237 A1/5页4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尤指一种于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上,利用设置有浮雕结构或立体装饰物的基层,并在基层上设置离型层,利用成型模具的吸附方式使该基层稳固设置于成型模具内,待模内成型后得将模内成型品表面的基层撕除,以于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表层产生精美浮雕纹路的模内成型浮雕。

10、结构的制法。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模内成形制品于模内成型品表面产生立体装饰的技术,如中国台湾第I274651号题为模内成型防伪制法的发明,其系于成型模具的模槽设置凹部或凸部,再将模内成型标签置入模槽内,于模内成型时利用模内射出的高温塑胶所具有的压力,使塑胶品的外表面得产生相对应的立体纹路。然而,于该成型模具的公模具外表面或母模具的内表面设置凹凸形状虽可达到快速及大量生产制造的目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得以个性化或个人化制成的商品愈来愈多,例如计算机、通讯产品、消费性电子产品、家电用品或机械零件之塑胶壳体,或是杯子、杯垫、瓶子、盒子、容器或一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模内成型品,。

11、若要替这些个性化或个人化的商品各别制造一组模具来生产该产品,则开模所需的成本非常高,且用完即无法再使用于其它商品上,非常不具经济效益。0003 又如中国台湾第I259418号题为防伪标签及防伪制品的制法的发明,其是于模内成型标签设内饰层及离型层,并于离型层设置贯穿孔,当模内成型标签置入模槽内时,利用模内成型射出之高温塑胶所具有的压力,使塑胶与前述内饰层结合时会自前述离型层的贯穿孔处挤压内饰层,使内饰层产生凸起的形状,待塑胶与标签成型后,将前述离型层撕除,即可得到具有通起形状的塑胶品;或如中国台湾第586089号题为仿伪模内标签及防伪制品的制法的发明,其是于模内成型标签的外表面设置一具有一定厚度。

12、的装饰物,由于该装饰物的厚度较厚,故该标签于模内成型时,模内射出的高温塑胶所具有的压力即会挤压标签,并使标签变形以与装饰物的表面一致,待塑胶品成形取出后,将装饰物撕除,即可于塑胶品的表面产生一凹陷部的三维效果。然而,上述两种模内成型标签所使用的技术皆是于标签结构的最外层设置具有贯穿孔的离型层或装饰物,由于标签内层结构会与模内射出的热塑胶结合,故该塑胶不会与标签的离型层或装饰物结合,但是,因为受到标签内层结构的阻挡,模内射出塑胶所产生的高压在挤压离型层的贯穿孔或装饰物的边缘时将会受到该标签内层的阻碍,使得该离型层或装饰物仅能于塑胶品的表面产生简单且较为粗糙的凹凸纹路,一些较为精致的图案纹路或字形。

13、皆无法完整呈现,在使用上仅得以做为塑胶制品表面的简单的防伪辨识或装饰使用,无法使塑胶品表面产生精致的立体图案或文字;此外,该现有技术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产生立体纹路,所制造的塑胶品表面一定要结合一标签,否则前述具有贯穿孔的离型层或装饰物即会与塑胶品结合而无法撕除,形成瑕疵,这将使一些不需要该层标签的塑胶品无法顺利产生立体纹路。0004 为此,本案发明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积多年相关模内成型浮雕结构与制法的研究与制造经验,对于前揭模内成型模具及模内成型标签无法于模内成型品说 明 书CN 104417237 A2/5页5表面产生精致立体图案或文字的技术问题,加以研究,而发明本案。发明内容。

14、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需设置标签的情况下得于模内成型品表面产生有如浮雕艺术品般精致的立体图案或文字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内成型模具开模成本过高、模内成型品需于表面设置标签以形成立体纹路以及模内成型标签无法呈现精致图案及文字的问题,并可适用于塑胶品或金属品的模内成型品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0006 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第一步骤系于一板体结构的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的内表面雕刻有一雕刻纹路,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层;第二步骤是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壁面;第三步骤的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

15、并于模内注入流体的热塑胶,以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层呈现浮雕纹路。0007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第一步骤是于一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的外表面设置一立体装饰物,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离型层;第二步骤系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壁面;第三步骤系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注入流体的热塑胶,以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

16、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表层呈现浮雕纹路。0008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三种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第一步骤是于金属板基层设内表面及外表面,前述基层的内表面雕刻有一雕刻纹路,前述基层的内表面设置一由可承受金属成型时的高温、高压的蜡制成的离型层;第二步骤是将前述基层未设置离型层的一侧以磁性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的壁面;第三步骤,是将成型模具的母模具与公模具结合,并以金属粉末射出成型方式注入流体的金属粉未,并于金属模内成型品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取出,再将该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表层的基层及隔离层同时撕除,即可于金属模内成型品的表层。

17、呈现浮雕纹路。0009 如此,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即可使金属或塑胶模内成型品在不需要设置模内成型标签的情况下,得于模内成型品的内、外表面产生浮雕纹路,也不用为了不同图案或文字的设计而反复更换模具,从而浪费资源。附图说明0010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基层的实施例(一)或(二)的剖面图。0011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基层的实施例(三)的剖面图。0012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将基层设置于母模具的示意图。0013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将基层设置于公模具的示意图。0014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将基层同时分别设置于母模具及公模具的示意图。0015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模内成型的示意。

18、图说 明 书CN 104417237 A3/5页60016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模内成型品撕除基层及离型层的示意图。0017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实例(一)的模内成型品立体图。0018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实例(二)的模内成型品立体图。0019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构实例(三)的模内成型品立体图。0020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1 1 基层0022 10 内表面 100 雕刻纹路0023 11 外表面 110 立体装饰物0024 2 模内成型品0025 20 浮雕纹路0026 3 离型层0027 4 成型模具0028 40 母模具 。

19、400 内壁面0029 41 公模具 410 外壁面具体实施方式0030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该最佳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实施例(一)如图式1及3-8所示,至少包含:0031 第一步骤,是于一基层1设内表面10及外表面11,前述基层1系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且具有高硬度、可雕刻性及韧性(可做撕除动作)的板材,例如金属板、压克力板、纸板或木板等,前述基层1的形状是配合成型模具4的形状而设,得为平面状、曲面状、环状或不规则形状;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雕刻有一雕刻纹路100,该雕刻的方式得以人工雕刻方式或以雕刻机雕刻方式为之,以雕刻出各种精美图案及文字,且前述雕刻纹路100得以凹浮雕、凸浮。

20、雕或凹凸浮雕的方式局部或全部雕刻于基层1的内表面10上,使基层1所呈现的雕刻纹路更为丰富且多变化。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设置一离型层3,前述离型层3系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的油性材料或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的不沾黏材料,例如隔离油膜、蜡或易撕胶膜等,以利用该离型层3覆盖前述雕刻纹路100,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会附着于前述基层1之雕刻纹路100,防止因使用精致的雕刻纹路而造成塑胶模内成型品与基层1的雕刻纹路100结合而不易撕除。0032 第二步骤,系将前述基层1未设置离型层3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4的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如图3所示)或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

21、0(如图4所示)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及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5所示),利用前述吸附方式得以辅助基层1与前述成型模具4紧密附着,防止基层1于模内成型过程中被高压的热熔塑胶冲离默认位置,产生严重瑕疵;前述吸附设置方式得采用真空吸附方式、静电吸附方式、水性吸附方式或磁性吸附方式,端视基层1的材质而定;举例来说,多数的材质皆可采用真空吸附方式或水性吸附方式,对于塑胶或纸质的得产生静电效果的材质可采用静电吸附方式,对于金属材质可采用磁性吸附方式;前述各种吸附方式皆可单独使用或互相组合搭配使用,以确保基层1得以稳固设置于成型模具4内,使模内成型作业程序得以顺利进说 明 书CN 10。

22、4417237 A4/5页7行。0033 第三步骤,系将成型模具4的母模具40与公模具41结合,并以射出成型、押出成型、吹出成型、中空成型或压铸成型的模内成型方式注入流体热塑胶(如图6所示),使塑胶模内成型品2得完全覆盖于前述基层1之内表面10的雕刻纹路100,并于塑胶模内成型品2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20。0034 第四步骤,系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取出,由于前述基层1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为不相同的材质,再辅以离型层3所具有的隔离效果,使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得与基层1保持分离状态,最后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表层的基层1及隔离层3同时撕除(如图7所示),即可于塑胶模内成型品的。

23、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20(如图8所示)。0035 如图式1及3-10所示,该最佳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实施例(二)至少包含:0036 第一步骤,于一基层1设内表面10及外表面11,前述基层1系为金属板,且前述基层1的形状是配合成型模具4的形状而设,得为平面状、曲面状、环状或不规则形状;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雕刻有一雕刻纹路100,该雕刻的方式得以人工雕刻方式或以雕刻机雕刻方式为之,以雕刻出各种精美图案及文字,且前述雕刻纹路得以为凹浮雕、凸浮雕或凹凸浮雕的方式局部或全部地雕刻于基层1的内表面10上,使基层1所呈现的雕刻纹路更为丰富且多变化。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设置一离型层3,前述离。

24、型层3系为一可承受金属成型时的高温、高压的蜡,以利用该离型层3覆盖前述雕刻纹路100,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金属模内成型品2不会与前述基层1互相压合,防止因使用精致的雕刻纹路而造成金属模内成型品与基层1的雕刻纹路100结合而不易撕除。0037 第二步骤,系将前述基层1未设置离型层3的一侧以磁性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4的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如图3所示)、或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4所示)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及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5所示),利用磁性吸附方式以辅助基层1与前述成型模具4紧密附着,防止基层1于模内成型过程中被高压射出的金属粉末冲离默认位置,产生严重瑕疵。

25、。0038 第三步骤,系将成型模具4母模具40与公模具41结合,并以金属粉末射出成型(Metal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简称MIM)方式注入流体的金属粉未(如图6所示),利用前述金属粉末射出成型方式使得金属模内成型品2得完全覆盖于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的雕刻纹路100,并于金属模内成型品2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20,以制造出各种具有薄壁、高密度、高精度、高机械强度、具有复杂形状的金属模内成型品2。0039 第四步骤,系将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2取出,由于前述基层1与金属模内成型品2之间的离型层3具有隔离效果,使模内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2得与基层1保持分离状态,再。

26、将该成型后的金属模内成型品2表层的基层1及隔离层3同时撕除(如图7所示),即可于金属模内成型品2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20(如图8所示),当然亦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于该金属模内成型品2的表面进行抛光或烤漆加工,形成一抛光面或烤漆层,以搭配浮雕纹路20来增加金属模内成型品2的美观及质感。0040 如图2及3-8所示,该最佳模内成型浮雕结构的制法实施例(三)至少包含:0041 第一步骤,是于一基层1设内表面10及外表面11,前述基层1系为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且具有可拉伸性的薄膜,例如塑胶膜或橡胶膜,前述基层1的形状是配合成说 明 书CN 104417237 A5/5页8型模具4的形。

27、状而设,得为平面状、曲面状、环状或不规则形状;前述基层1的外表面11设置一立体装饰物110。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设置一离型层3,前述离型层3是由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的油性材料或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同材质的不沾黏材料制成,例如隔离油膜或易撕胶膜等,以确保模内成型过程中塑胶模内成型品2不会与前述基层1互相结合而不易撕除。0042 第二步骤,是将前述基层1未设置离型层3的一侧以吸附方式设置于成型模具4的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如图3所示)或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4所示)或同时设置于母模具40的内壁面400及公模具41的外壁面410(如图5所示),利用前述吸附方式得辅助基层1与前述成。

28、型模具4紧密附着,防止基层1在模内成型过程中被高压的热熔塑胶冲离默认位置,产生严重瑕疵;前述吸附设置方式得采用真空吸附方式、静电吸附方式、水性吸附方式或磁性吸附方式,端视基层1的材质而定;举例来说,多数的材质皆可采用真空吸附方式或水性吸附方式,对于塑胶或纸质的会产生静电效果的材质可采用静电吸附方式,对于金属材质可采用磁性吸附方式;前述各种吸附方式皆可单独使用或互相组合搭配使用,以确保基层1得以稳固设置于成型模具4内,使模内成型作业程序得以顺利进行。0043 第三步骤,将成型模具4之母模具40与公模具41结合,并以射出成型、押出成型、吹出成型、中空成型或压铸成型的模内成型方式注入流体的热塑胶(如。

29、图6所示),利用该流体热塑胶注入时所产生的高压以压迫前述基层1的内表面10,以及利用基层1所具有的可拉伸性,得使塑胶模内成型品2挤压并渗入前述基层1的立体装饰物110的缝隙,并于塑胶模内成型品2的表面形成一浮雕纹路20。0044 第四步骤,是将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取出,由于前述基层1与塑胶模内成型品2为不相同的材质,再辅以离型层3所具有的隔离效果,使模内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得与基层1保持分离状态,最后将该成型后的塑胶模内成型品2表层的基层1及隔离层3同时撕除(如图7所示),即可于模内成型品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呈现浮雕纹路20(如图8所示)。0045 是以,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成型浮雕结。

30、构的制法得应用于通讯产品(如图9所示)、计算机(如图10所示)、消费性电子产品、家电用品或机械的零件或壳体的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或是杯子(如图8所示)、杯垫、瓶子、盒子、容器或一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的塑胶或金属模内成型品,并可以最低的成本将上述模内成型品以个性化或个人化的设计呈现出精美的立体浮雕纹路,增加上述模内成型品之美观及质感,亦不用为了不同图案或文字之设计而重复更换模具,浪费资源,具有更佳的实用性及经济效益,为本案的组成。说 明 书CN 104417237 A1/5页9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17237 A2/5页10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17237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装饰艺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