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含COSUB2/SUB混合气体中分离COSUB2/SUB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从含COSUB2/SUB混合气体中分离COSUB2/SUB的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08801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2.06CN102908801A*CN102908801A*(21)申请号 201210398219.2(22)申请日 2012.10.18B01D 7/02(2006.01)(71)申请人东南大学地址 21110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润发路5号(72)发明人向文国 赵亚仙 陈时熠(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代理人黄明哲 朱芳雄(54) 发明名称一种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装置,该装置由压气机、第一风管、分离器。
2、、积聚容器以及第二风管构成,其中第一风管包括第一缩放管、导流叶片、中心体和导流槽,导流叶片和中心体设置在第一缩放管的尾部,所述的导流槽位于第一风管的尾部,第二风管包括第二缩放管和蒸汽喷射器;所述的压气机的出风口与第一风管的进风口连接,第一风管的出风口连接第二风管的进风口,分离器的进料口与导流槽连接,积聚容器连接在所述的分离器的出料口。本发明装置简单廉价、良性运行条件、不需要化学添加剂、不需要更换膜及吸附剂、只需将含CO2混合气体压缩和起初的蒸汽喷射、启动时只需少量的蒸汽,本装置的气体分离技术将会成为最有前景的分离技术之一。(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
3、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压气机(1)、第一风管(2)、分离器(3)、积聚容器(4)以及第二风管(5)构成,其中第一风管(2)包括第一缩放管(2-1)和导流槽(2-4),所述的导流槽(2-4)位于所述的第一风管(2)的尾部,第二风管(5)包括第二缩放管(5-1)和蒸汽喷射器(5-2);所述的压气机(1)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一风管(2)的进风口连接,第一风管(2)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的第二风管(5)的进风口,所述的分离器(3)的进料口与所述的导流槽(2-4)连接,。
4、积聚容器(4)连接所述的分离器(3)的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缩放管(2-1)包括喉部以及出口,所述的喉部面积A*、出口面积A2以及长度L分别为:A*=qm/(*a*);其中:qm为气体流量、k为绝热指数,*为临界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密度,a*为临界音速,P0、T0和0分别为滞止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压力、温度和密度, Rg为常温下气体常数287.1 J/(kgK),P2为背压,d*为喉部的直径,d2为出口的直径,为渐放部分的顶锥角,为6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缩放管(。
5、2-1)的出口还设置有一导流叶片(2-2)和一中心体(2-3)。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08801 A1/4页3一种从含 CO2混合气体中分离 CO2的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装置,特别适用于气体分离场合。背景技术0002 温室效应的严重性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机构表示出对CO2排放问题的关切。我国在CO2排放方面正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巨大压力,预计2030年前后CO2排放问题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约束之一。CO2排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依靠技术创新。除调整能源结构,重点开发低碳无碳能源(生物质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与提高能源利。
6、用效率外,当前控制CO2排放的主要对策是积极发展CO2的分离捕捉封存技术。目前有多种可选择的技术用于烟气中CO2的分离捕捉。一些传统的分离方法例如化学吸收法,已经在工业中应用多年,对传统分离方法的改进研究也一直在进行,新型的分离技术目前还都处在实验阶段。由于分离CO2而导致能耗的上升对CO2减排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其综合结果必然是严重加剧化石能源的消耗,增加CO2排放量。因此,CO2分离技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离技术的能耗问题。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超低能耗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装置。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
7、技术方案如下:0005 一种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压气机、第一风管、分离器、积聚容器以及第二风管构成,其中第一风管包括第一缩放管和导流槽,所述的导流槽位于所述的第一风管的尾部,第二风管包括第二缩放管和蒸汽喷射器;所述的压气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一风管的进风口连接,第一风管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的第二风管的进风口,所述的分离器的进料口与所述的导流槽连接,积聚容器连接所述的分离器的出料口。0006 所述的第一缩放管包括喉部以及出口,所述的喉部面积A*、出口面积A2以及长度L分别为:0007 A*=qm/(*a*);0008 0009 0010 其中:qm为气体流量、k为。
8、绝热指数,*为临界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密度,a*为临界音速,P0、T0和0分别为滞止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压力、温度和密度, Rg为常温下气体常数说 明 书CN 102908801 A2/4页4287.1 J/(kgK),P2为背压,d*为喉部的直径,d2为出口的直径,为渐放部分的顶锥角,一般取612。0011 在所述的第一缩放管的出口还设置有一导流叶片和一中心体。0012 本发明第一缩放管各参数值由流体力学相关知识计算得到。由工程流体力学知: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上述各式中: k绝热指数,P*、*分别为临界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压力、密度,a*临界音速,P0、T0和0分。
9、别为滞止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压力、温度和密度, a0滞止音速,Rg常温下气体常数287.1 J/(kgK),P2背压,V2出口流速。0019 由公式(1)结合假设条件得P* P2,说明在喉部已达临界状态,采用缩放喷管可得到超音速气体。,由公式(2)(3)得临界音速a*,喉部临界速度V*=a*,由公式(4)得出口流速V2,喉部面积A*=qm/(*V*),将公式(5)带入上式得喉部面积A*,从而计算出喉部直径d*,出口面积A2= qm/(2V2),其中2=0(P2/P0)1/k,将已知数据代入得A2,从而计算出出口直径d2,长度,出口温度T2和背压P2具有如下关系:,所以由T2可确定P2的值。0020。
10、 本发明压气机的作用就是调整进入第一风管的混合气体压力,使得进入第一缩放管的混合气体能在喉部达到临界状态,从而可完成后续的CO2分离和收集。0021 一种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CO2混合气体通过压气机得到一定压力(24bar),这里的一定压力就是滞止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压力P0。混合气体后进入第一风管,该混合气体通过第一缩放管增速到超音速状态降压降温,通过导流叶片平缓进入中心体区域,在该状态下,CO2凝结成干冰,CO2冰粒沿着导流槽随着一股气流进入分离器,实现CO2分离,分离出的CO2冰粒收集在积聚容器中,其余气体从分离器顶部排出送入第二风管,而脱除CO2后的主流混合气。
11、体经第二缩放管减速增压后同上述气体在第二风管说 明 书CN 102908801 A3/4页5尾部混合后排出。0022 本发明装置由压气机、第一风管、分离器、积聚容器、第二风管构成。第一风管之前设有压气机,用于将初始含CO2混合气体加压;第一缩放管可将含CO2混合气体达到增速降压降温的作用,使得气态的CO2降温成冰粒,导流叶片可使含CO2混合气体平滑流过,避免产生涡流现象,导流槽用于将CO2冰粒引入分离器中;分离器可充分分离出进入其中气流中的CO2冰粒;积聚容器用于收集CO2冰粒,容器内的CO2冰粒经过蒸发过程排出容器,便于储存;第二缩放管可将脱除CO2的混合气体达到减速增压作用,蒸汽喷射器用于。
12、使第二风管尾部起初具有一定背压。0023 本发明装置的主要特点为:简单廉价、良性运行条件、不需要化学添加剂、不需要更换膜及吸附剂、只需将含CO2混合气体压缩和起初的蒸汽喷射、启动时只需少量的蒸汽,本装置的气体分离技术将会成为最有前景的分离技术之一。附图说明0024 图1为:一种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装置图。0025 图2为:缩放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 如图1所示,该装置由压气机1、风管2、分离器3、积聚容器4、风管5构成,其中风管2包括缩放管2-1、导流叶片2-2、中心体2-3和导流槽2-4,风管5包括缩放管5-1和蒸汽喷射器5-2。风管2之前设有压气机1,用于将初始含。
13、CO2混合气体加压;缩放管2-1包括喉部6和出口7,可将含CO2混合气体达到增速降压降温的作用,导流叶片2-2可使含CO2混合气体平滑流过,避免产生涡流现象,导流槽2-4用于将CO2冰粒引入分离器3中;分离器3可充分分离出进入其中气流中的CO2冰粒;积聚容器4用于收集CO2冰粒,容器4内的CO2冰粒经过蒸发过程排出容器,便于储存;缩放管5-1可将脱除CO2的混合气体达到减速增压作用,蒸汽喷射器5-2用于使风管5尾部起初具有一定背压。0027 一种从含CO2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方法,含CO2混合气体通过压气机1得到一定压力(24bar)混合气体后进入风管2,该混合气体通过缩放管2-1增速到超音。
14、速降压降温,通过导流叶片2-2平缓进入中心体2-3区域,在该状态下,CO2凝结成干冰,CO2冰粒沿着导流槽2-4随着一股气流进入分离器3,实现CO2分离,分离出的CO2冰粒收集在积聚容器4中,其余气体从分离器4顶部排出送入风管5,而脱除CO2后的主流混合气体经缩放管5-1减速增压后同上述气体在风管5尾部混合后排出。0028 实例:0029 假设绝热指数k=1.4,滞止参数 P0=0.4MPa,T0=290K,背压P2=0.1MPa,气体流量qm=1kg/s。0030 由工程流体力学知:0031 说 明 书CN 102908801 A4/4页60032 0033 0034 0035 0036 上。
15、述各式中: k绝热指数,P*、*分别为临界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压力、密度,a*临界音速,P0、T0和0分别为滞止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压力、温度和密度,a0滞止音速,Rg常温下气体常数287.1 J/(kgK),P2背压,V2出口流速。0037 由公式(1)结合假设条件得P*=0.211MPa P2,说明在喉部已达临界状态,采用缩放喷管可得到超音速气体。0038 0039 由公式(2)(3)得a*= 311.67m/s。0040 喉部临界速度V*=a*= 311.67m/s。0041 由公式(4)得V2=436.59m/s。0042 喉部面积A*=qm/(*V*),将公式(5)带入上式得A*=0.001054m2。0043 出口面积A2= qm/(2V2),其中2=0(P2/P0)1/k,将已知数据代入得A2=0.001284m2。0044 喉部直径d*=0.0366m。0045 出口直径d2=0.0404m。0046 取渐放部分的顶锥角=100047 0048 出口温度0049 在该温度下可将混合气体中的CO2成分凝结为冰粒,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说 明 书CN 102908801 A1/1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88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