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击工具.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14787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2CN102814787A*CN102814787A*(21)申请号 201210137050.5(22)申请日 2012.05.042011-130244 2011.06.10 JPB25D 17/08(2006.01)B25D 11/02(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青木阳之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代理人韩登营 栗涛(54) 发明名称冲击工具(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经改进的冲击工具,其防尘效果得以提高。所述冲。
2、击工具具有工具保持架(153)和卡合部件(157)。卡合部件(157)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与插入工具保持架(153)的工具头插入孔(153a)中的工具头(119)卡合而限制其脱出的工具头保持位置;与工具头(119)的卡合处于解除状态而允许脱出的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另外,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卡合部件(157)能与工具保持架(153)一起移动,它们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使卡合部件(157)位于工具头保持位置,与工具头(119)之间的卡合状态得到保持的工具头固定位置;允许卡合部件(157)位于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使其与工具头(119)之间的卡合状态得以解除的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30)优先权数。
3、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9 页1/2页21.一种冲击工具,使其工具头沿长轴方向作直线动作,以对被加工件进行所需的加工作业,所述冲击工具具有:工具保持架,其具有供上述工具头插入的工具头插入孔;卡合部件,插入上述工具头插入孔中的上述工具头被该卡合部件保持,以使该工具头不会从该工具头插入孔中脱出,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部件安装在上述工具保持架中,在与工具头长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能够相对于上述工具保持架移动,所述卡合部件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与插入上述工具头插入孔中的。
4、上述工具头卡合而限制该工具头从该工具头插入孔中脱出的工具头保持位置;与上述工具头的卡合处于解除状态而允许上述工具头从上述工具头插入孔中脱出的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上述卡合部件能与上述工具保持架一起移动,该卡合部件与该工具保持架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使上述卡合部件位于上述工具头保持位置,与上述工具头之间的卡合状态得到保持的工具头固定位置;允许上述卡合部件位于上述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使其与上述工具头之间的卡合状态得以解除的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撞栓,由其在长轴方向对上述工具头施以冲击力;撞栓保持架,上述撞栓收装在其中且能作直线。
5、动作,上述工具保持架与上述撞栓保持架分开形成且能在长轴方向上与该撞栓保持架相对移动,在上述工具保持架上形成有将该工具保持架的转动动力传递给上述工具头的爪,在该工具头上分别形成有与该爪卡合的第1槽和与上述卡合部件卡合的第2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基部,其包覆上述工具保持架的外周侧,在该基部的内壁形成有供卡合部件进入的收装空间,上述工具保持架和上述卡合部件位于上述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时,上述卡合部件进入上述收装空间内而能够移至上述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工具头插入上述工具保持架的工具头插入孔,利用上述工具。
6、头推压上述卡合部件,此时,该卡合部件和该工具保持架一起向工具头长轴方向移动,从上述工具头固定位置移至上述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在移至该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的状态下将上述工具头进一步插入上述工具头插入孔中时,由该工具头推压上述卡合部件而使其移至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在移至该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的状态下进一步将该工具头插入该工具头插入孔中时,该卡合部件从该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移至上述工具头保持位置,此时该卡合部件处于与上述工具头卡合或能与该工具头卡合的状态,在该能与该工具头卡合的状态下,该工具保持架和该卡合部件从该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移至该工具头固定位置时,该卡合部件与该工具头卡合而由该工具保持架来保持该工具。
7、头。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能进行操作的手动操作部件,该手动操作部件用于使上述工具保持架和上述卡合部件一起移动,对该手动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使上述工具保持架和上述卡合部件一起从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4787 A2/2页3上述工具头固定位置移至上述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时,能将上述工具头从上述工具保持架上取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施力部件,由该施力部件对上述工具保持架和上述卡合部件施力,以使它们一起从上述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移至上述工具头固定位置,该施力部件设置成对上述手动操作部件施力的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
8、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用于包覆上述工具保持架的外周侧的基部,该基部上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沿与工具头长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贯穿,上述手动操作部件设置在该基部的外侧,而且该手动操作部件穿过开口部而与上述工具保持架连接,上述手动操作部件具有防尘罩,该防尘罩以能与之相对滑动的状态接触上述基部的外表面,由该防尘罩封堵上述开口部。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撞栓保持架与上述基部分开形成,而且该撞栓保持架安装在该基部上并能从该基部上取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部的顶端安装有顶端套筒且能取下,该顶端套筒与上述工具头的外周面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
9、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工具保持架从上述基部的顶端一侧插入该基部中,而且插入后由安装在该基部上的上述顶端套筒来防止该工具保持架脱出,从该基部上取下该顶端套筒时,能从该基部上取下该工具保持架。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4787 A1/9页4冲击工具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工具,使其工具头沿长轴方向作冲击动作,以对被加工件进行所需的加工作业。背景技术0002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告公报特表2004-508213号中公开有如下一种冲击工具。即,该冲击工具具有工具头保持器,在该冲击工具的工具保持架的工具头插入孔中插入有工具头,由所述工具头保持器具有的钢球来保持所述工具头。对于公报。
10、中记载的工具头保持器,在工具保持架上沿径向方向贯穿该工具保持架的长孔,被设置成在轴线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该长孔中设置有钢球,该钢球能够分别在工具保持架的长轴方向和径向方向上移动。工具头插入工具头插入孔中时,由工具头的顶端部来推压钢球,边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而向后推压保持套筒边使该保持套筒移至轴线方向里侧(工具机身一侧)后,钢球向径向方向外侧移动而允许工具头的进一步插入,工具头插到规定位置时,钢球向径向方向内侧移动而与工具头上的槽卡合。该卡合状态由锁止环来保持,该锁止环被设置成从钢球的径向方向外侧包覆该钢球的状态。锁止环能与可手动操作的操作套筒一起沿长轴方向移动,对操作套筒进行操作时,锁止环由包。
11、覆钢球的位置移至退让位置,此时解除钢球和工具头上的槽的卡合状态,以允许从工具头插入孔中拔出工具头。0003 对于像混凝土这样的被加工件,如使用冲击工具,用其工具头对其进行锤击作业或电锤加工等加工作业时,会产生粉尘。因此,设置在冲击工具的顶端区域的工具头保持器总是暴露在粉尘中。所以对于工具头保持器,需要采取防止粉尘进入其内的防粉尘进入措施,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工具头保持器,关于防粉尘进入措施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0004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告公报特表2004-508213号发明内容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改进的冲击工具,其防尘效果得以提高。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优选本。
12、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冲击工具,使其工具头沿长轴方向作直线动作,以对被加工件进行所需的加工作业。冲击工具具有:工具保持架,其具有供工具头插入的工具头插入孔;卡合部件,插入工具头插入孔中的工具头被该卡合部件保持,以使该工具头不会从工具头插入孔中脱出。卡合部件安装在工具保持架中,在与工具头长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能够相对于上述工具保持架移动,卡合部件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即,与插入工具头插入孔中的工具头卡合而限制该工具头从工具头插入孔中脱出的工具头保持位置、和与上述工具头的卡合处于解除状态而允许工具头从工具头插入孔中脱出的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另外,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卡合部件能与工具保持架一起移动。
13、,卡合部件与工具保持架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即,使卡合部件位于工具头保持位置,与工具头之间的卡合状态得到保持的工具头固定位置、和允许卡合部件位于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使其与工具头之间的卡合状态得以解除的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说 明 书CN 102814787 A2/9页50007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冲击工具时,在与工具头长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卡合部件与工具保持架在工具头保持位置和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另外,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卡合部件与工具保持架在工具头固定位置和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能将工具头安装在工具保持架上或从其上取下。采用本发明时,能够采用从外侧包覆工具保。
14、持架和卡合部件的结构,因此易于对粉尘采取防尘对策。0008 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具有:撞栓,由其在长轴方向对工具头施以冲击力;撞栓保持架,撞栓收装在其中且能作直线动作。工具保持架与撞栓保持架分开形成且能在长轴方向上与该撞栓保持架相对移动。另外,在工具保持架上形成有将该工具保持架的转动动力传递给工具头的爪,在工具头上分别形成有与爪卡合的第1槽和与卡合部件卡合的第2槽。0009 具有将转动动力传递给工具头的爪的工具保持架,其爪产生磨损时要更换该工具保持架。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2时,对于保持工具头的工具保持架,用于收装撞栓的撞栓保持架与前者分开形成,因此能将工具保持架的大小制成保持工具头。
15、所需的最小长度尺寸。所以在爪产生磨损时能以较低的费用更换工具保持架,这会减轻使用者的成本负担。另外,由于能将工具保持架制得较小,因此能用耐磨材料来制作工具保持架、或者对工具保持架进行耐磨处理等以较低的费用进行强度管理。0010 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具有基部,其包覆工具保持架的外周侧,在该基部的内壁形成有供卡合部件进入的收装空间。这样,工具保持架和卡合部件位于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时,卡合部件进入收装空间内而能够移至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0011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3时,由于设置有基部,由其包覆工具保持架的外周侧,在该基部的内壁形成有用于供卡合部件进入的收装空间,该收装空间允许卡合部件移。
16、至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因此可防止粉尘从基部的外侧进入内部,由此提高防尘效果。0012 本发明技术方案4所述的冲击工具,将工具头插入工具保持架的工具头插入孔,利用工具头推压卡合部件,此时,该卡合部件和工具保持架一起向工具头长轴方向移动,因而从工具头固定位置移至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在移至该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的状态下将工具头插入工具头插入孔中时,由工具头推压卡合部件而使其移至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在移至该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的状态下进一步将工具头插入工具头插入孔中时,卡合部件从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移至工具头保持位置,此时卡合部件处于与工具头卡合或能与该工具头卡合的状态,在该能与该工具头卡合的状态下,工具保。
17、持架和卡合部件从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移至工具头固定位置时,卡合部件与工具头卡合而由工具保持架来保持工具头。0013 本发明技术方案5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具有能对其进行操作的手动操作部件,该手动操作部件用于使工具保持架和卡合部件一起移动。对该手动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使工具保持架和卡合部件一起从工具头固定位置移至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时,能将工具头从工具保持架上取下。0014 本发明技术方案6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具有施力部件,由该施力部件对工具保持架和卡合部件施力,以使它们一起从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移至工具头固定位置。该施力部件设置成对手动操作部件施力的状态。0015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6时,由于采用由施力部件。
18、对手动操作部件施力的结构,所以与对工具保持架施力的情况相比,易于确保施力部件的设置空间。说 明 书CN 102814787 A3/9页60016 本发明技术方案7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具有用于包覆工具保持架的外周侧的基部。该基部上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沿与工具头长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贯穿。手动操作部件设置在基部的外侧,而且该手动操作部件穿过开口部而与工具保持架连接。还有,手动操作部件具有防尘罩,该防尘罩以能与之相对滑动的状态接触基部的外表面,由该防尘罩封堵开口部。0017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7时,始终由防尘罩封堵基部的开口部,所以能防止粉尘进入工具保持架一侧。0018 本发明技术方案8所述的冲击工具。
19、,撞栓保持架与基部分开形成,而且该撞栓保持架安装在该基部上并能从基部上取下。0019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8时,撞栓保持架产生磨损时,能用新的撞栓保持架来更换它。因此,能以较低的费用进行更换,这能减轻使用者的成本负担。0020 本发明技术方案9所述的冲击工具,在基部的顶端安装有顶端套筒且能取下,该顶端套筒与工具头的外周面接触。0021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9时,能由与工具头的外周面接触的顶端套筒来防止粉尘从工具头的外周面和工具头插入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而且顶端套筒产生磨损时,能从基部取下该顶端套筒而换上新的顶端套筒。0022 本发明技术方案10所述的冲击工具,工具保持架从基部的顶端一侧插入该。
20、基部中,而且插入后由安装在基部上的顶端套筒来防止工具保持架脱出。另外,从基部上取下顶端套筒时,能从基部上取下工具保持架。0023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10时,能由顶端套筒来控制工具保持架安装在基部上或从其上取下。0024 【发明效果】0025 采用本发明时,能提供一种经改进的冲击工具,其防尘效果得以提高。附图说明0026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电锤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0027 图2为表示电锤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剖面图。0028 图3为表示图1中A方向的向视图。0029 图4为沿图3中的剖切线B-B剖切的剖面图。0030 图5为沿图1中的剖切线C-C剖切的剖面图。0031 图6为表示安装锤头之前。
21、的卡盘的剖面图。0032 图7为用于说明锤头安装在卡盘上的状态的图。0033 图8为用于说明锤头安装在卡盘上的状态的图。0034 图9为用于说明从卡盘上取下锤头的状态的图。0035 图10为表示从卡盘主体上取下顶端套筒、滚柱和工具保持架的状态的图。0036 图11为将卡盘的构成部件和周边部件分解表示的立体图。0037 图12为将上述卡盘的构成部件和周边部件分解表示的剖面图。0038 【附图标记说明】0039 101:电锤(冲击工具),103:机身部,104:卡盘,105:电机壳体,107:齿轮箱,108:说 明 书CN 102814787 A4/9页7圆筒部,108a:环形的凸缘部,109:把。
22、手,109a:扳机,111:驱动电机,113:运动转换机构,115:冲击构件,117:动力传递机构,119:锤头(工具头),119a:扭矩传递槽(第1槽),119b:卡止槽(第2槽),121:驱动齿轮,123:从动齿轮,125:曲轴,127:连杆,129:活塞,131:动力传递齿轮,133:小锥齿轮,135:大锥齿轮,137:动力传递套筒,141:气缸,141a:空气室,143:撞锤,145:撞栓,147:撞栓保持架,148:环形部件,149:固定销,151:卡盘主体,151a:花键槽,151b:小径区域,151c:大径区域,151d:长孔(开口部),153:工具保持架,153a:工具头插入孔。
23、,153b:花键突部,155:工具头驱动爪(爪),156:滚柱保持孔,157:滚柱(卡合部件),158:内部空间(收装空间),159:操作套筒,159a:主体部,159b:安装部,161:销保持架,161a:环形突部,161b:筒部(防尘罩),163:连接销,164:O型圈,165:施力弹簧(施力部件),167:顶端套筒,169:顶端防尘罩具体实施方式0040 下面参照图1-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采用电动式的电锤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总体来看,本实施方式电动式的电锤101在结构上主要具有:机身部103,作为工具机身,其构成电锤101的外轮廓;卡盘104,作为。
24、工具保持装置,其设置在机身部103的顶端区域(图1中左侧);把手109,其安装在机身部103的后端部(图1中右侧),进行加工作业时作业人员可用手把持该把手109。锤头119安装在卡盘104中并且能沿长轴方向与该卡盘104相对移动,锤头119与卡盘104一起在周向方向转动。锤头119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工具头”。另外,为方便说明,将锤头119一侧称为前侧,把手109一侧称为后侧。0041 机身部103在结构上主要包括:电机壳体105,其内收装有驱动电机111;齿轮箱107,其内收装有运动转换机构113、冲击构件115和动力传递机构117。在齿轮箱107的前方区域(顶端一侧)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
25、致呈圆筒状的圆筒部108,该圆筒部108由周向方向上的多个螺钉接合在齿轮箱107的前侧端面上且能取下。由驱动电机111产生的旋转动力,被运动转换机构113转换为直线运动的动力后传递给冲击构件115,由该冲击构件115在锤头119的长轴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上产生冲击力。另外,由驱动电机111产生的旋转动力,被动力传递机构117进行减速后传递给锤头119,以使该锤头119在周向方向转动。作业人员对设置在把手109上的扳机109a拉动操作时可向驱动电机111通电而对其进行驱动。0042 对于运动转换机构113、冲击构件115和动力传递机构117,由于它们是公知结构,所以只进行简单的说明。如图2所示。
26、,运动转换机构113在结构上主要具有:驱动齿轮121,其被驱动电机111驱动而在水平面内转动;从动齿轮123,其与驱动齿轮121啮合;曲轴125,其与从动齿轮123一起转动;连杆127,由其将曲轴12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传递给活塞129;活塞129,作为锤头119在长轴方向上作直线动作的驱动元件,其设置在气缸141内且能滑动。由曲轴125、连杆127、活塞129构成曲柄机构。0043 冲击构件115在结构上主要具有作为冲击元件的撞锤143和作为中间元件的撞栓145。其中,撞锤143以可沿圆筒状气缸141的缸筒内壁滑动的方式设置,撞栓145以可在圆筒状撞栓保持架147内滑动的方式设置,并。
27、且将撞锤143的动能传递给锤头119。气缸141中由该气缸141的径向方向上的壁面、活塞129、撞锤143而形成空气室141a。当活塞129说 明 书CN 102814787 A5/9页8滑动时,在空气室141a中的空气弹簧(气压变动)作用下,撞锤143随之在锤头119的长轴方向上被直线驱动并撞击(冲击)撞栓145,这样可将撞击力经撞栓145传递给锤头119。撞栓保持架147设置在气缸141的前方并且大致与之呈同轴状态。0044 动力传递机构117在结构上主要具有:动力传递齿轮131,其被驱动电机111驱动而在水平面内转动;小锥齿轮133,其与动力传递齿轮131一起在水平面内转动;大锥齿轮13。
28、5,其与小锥齿轮133啮合;动力传递套筒137,其与大锥齿轮135一起在铅垂平面内转动。动力传递套筒137的转动动力传递给卡盘104和被该卡盘104保持的锤头119。动力传递套筒137由尺寸较长的筒状部件制成,由其包覆气缸141和撞栓保持架147的外周侧并且与它们同轴设置,动力传递套筒137被齿轮箱107和圆筒部108保持且能与它们相对转动。0045 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锤101,作业人员对扳机109a拉动操作向驱动电机111通电而对其进行驱动时,在运动转换机构113的作用下,活塞129沿气缸141作直线滑动动作,在空气室141a的空气弹簧(气压变动)作用下,撞锤143随之在气缸141内作直线。
29、运动。撞锤143撞击撞栓145时会将其动能传递给锤头119。另一方面,驱动电机111的转动动力经动力传递机构117传递给卡盘104,因此锤头119与卡盘104一起转动。这样锤头119能进行长轴方向上的锤击动作和周向方向上的钻削动作,从而能对被加工件(例如混凝土)进行打孔作业。0046 下面参照图4图12说明以能拆装的方式保持锤头119的卡盘104。卡盘104在结构上主要具有:卡盘主体151,其呈圆筒状;工具保持架153,其呈圆筒状且设置在卡盘主体151的内侧(筒孔),具有呈圆形截面的工具头插入孔153a,锤头119插入该工具头插入孔153a中且能拔出;滚柱157,其数量为多个,用于限制或者允许。
30、拔出插入在工具头插入孔153a中的锤头119;操作套筒159,其设置在卡盘主体151的外侧,用于解除由滚柱157对锤头119拔出时的限制。卡盘主体151对应于本发明的“基部”,滚柱157对应于本发明的“卡合部件”。另外也可以用钢球(不锈钢钢球)来代替滚柱157。0047 如图4所示,卡盘主体151形成为尺寸较长的筒状部件,在锤头119的长轴方向上延伸,卡盘主体151的长轴方向上的后端插入动力传递套筒137的顶端内周。在卡盘主体151的长轴方向上的后端内侧设置有撞栓保持架147,撞栓保持架147呈圆筒状且用于收装撞栓145。卡盘主体151、动力传递套筒137和撞栓保持架147互相嵌合的嵌合区域内。
31、,通过向径向方向贯穿的多个固定销149使其接合为互相之间不能相对移动的状态(参照图6)。这样,动力传递套筒137转动时,其转动动力传递给卡盘主体151。撞栓保持架147和卡盘主体151分开形成,取下固定销149时能从动力传递套筒137和卡盘主体151上取下撞栓保持架147。另外,由包覆在动力传递套筒137的外侧的环形部件148来防止固定销149脱出。0048 在卡盘主体151的筒孔内插装有工具保持架153,工具保持架153由圆筒部件制成且从该卡盘主体151的前端(顶端)一侧插装,工具保持架153的长轴方向上的后端部分嵌合在撞栓保持架147的筒孔的前方区域内且能滑动。工具保持架153和卡盘主体1。
32、51的嵌合面的前侧区域通过花键形成嵌合结构。这样在工具保持架153与卡盘主体151之间,工具保持架153和卡盘主体151能在锤头119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而不能围绕长轴方向相对移动。即,工具保持架153采用与卡盘主体151一起转动的结构。图11中表示有形成在说 明 书CN 102814787 A6/9页9工具保持架153的前侧外周面上的花键突部153b,图12中表示有形成在卡盘主体151的前侧内周面上的花键槽151a。0049 另外,在工具保持架153的工具头插入孔153a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工具头驱动爪155,其沿长轴方向延伸并形成在周向方向上。工具头驱动爪155对应于本发明的“爪”。当锤头1。
33、19插入工具头插入孔153a中时,工具头驱动爪155与形成在该锤头119的轴部上且沿长轴方向延伸规定长度的扭矩传递槽119a(参照图5)卡合,这样能将工具保持架153的转动动力传递给锤头119。还有,扭矩传递槽119a的轴端呈敞口状,在将锤头119插入工具头插入孔153a中时,扭矩传递槽119a起到在周向方向上定位的作用。扭矩传递槽119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槽”。0050 另外,如图11、图12所示,在工具保持架153的长轴方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形成多个滚柱保持孔(长孔)156,该长孔156既在径向方向上贯穿工具保持架153且在轴线方向上延伸规定长度,各个长孔156在周向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
34、本实施方式中有二个长孔156在周向方向上隔开180度),各个滚柱保持孔156中分别设置有滚柱157。如图6所示,滚柱157是长轴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为球面的圆柱体,由工具保持架153的外侧嵌入滚柱保持孔156内,对于滚柱保持孔156的孔径,内侧(工具头插入孔153a一侧)的孔径比外侧的小(缩小),这样能限制滚柱157脱落到该工具头插入孔153a中。0051 滚柱157能在滚柱保持孔156内沿径向方向移动,即,能沿与锤头119的长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滚柱157能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即,突出到工具保持架153的内侧(工具头插入孔153a一侧)的内侧位置(参照图6)和突出到工具保持架。
35、153的内侧的外侧位置(参照图9)。滚柱157突出到工具保持架153的内侧时,该滚柱157嵌入形成于插入工具头插入孔153a中的锤头119的轴部外周的卡止槽119b中,这样来限制从工具头插入孔153a中拔出该锤头119,滚柱157突出到工具保持架153的外侧时,该滚柱157从锤头119的卡止槽119b中脱出(离开),这样来允许从工具头插入孔153a中拔出该锤头119。关于滚柱157的上述突出到工具保持架153的内侧的内侧位置,对应于本发明的“工具头保持位置”,而突出到工具保持架153的外侧的外侧位置,则对应于本发明的“工具头解除保持位置”。0052 另外,如图7所示,卡止槽119b是设定成比滚。
36、柱157长的槽,沿锤头119的长轴方向延伸并且在该延伸方向上的前后两端部呈闭锁状态。这样,锤头119能在长轴方向上与工具保持架153产生相对移动但不能脱出。卡止槽119b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槽”。0053 还有,滚柱157被滚柱保持孔156保持为如下状态:滚柱157在工具保持架153的径向方向以外的方向、即工具保持架153的长轴方向和周向方向上的与工具保持架153相对移动均被限制。因此,工具保持架153沿锤头119的长轴方向与卡盘主体151产生相对移动时,滚柱157和该工具保持架153一起移动。0054 如图6所示,在卡盘主体151的内壁形成有内部空间158,用于让突出到工具保持架153的外侧。
37、的滚柱157进入。内部空间158相对于卡盘主体151的筒孔采用阶梯孔结构,即前侧一半的内径为小径区域151b而后侧一半为大径区域151c。卡盘主体151的内部空间158对应于本发明的“收装空间”。前侧一半的小径区域151b是限制滚柱157突出到工具保持架153的外侧的区域,换言之,其为使滚柱157与锤头119的卡止槽119b卡合并保持该卡合状态的区域。说 明 书CN 102814787 A7/9页100055 工具保持架153能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即,滚柱157面对卡盘主体151的前侧一半的小径区域151b的前方位置和滚柱157面对后侧一半的大径区域151c的后方位置。工具保持架153移至。
38、前方位置时,滚柱157接触小径区域151b的壁面并突出到工具保持架153的内侧,该滚柱157与锤头119的卡止槽119b卡合。相反,工具保持架153移至后方位置时,解除了被小径区域151b的壁面限制的滚柱157进入内部空间158中并突出到工具保持架153的外侧。这样,滚柱157卡合在锤头119的卡止槽119b中的状态被解除,锤头119呈能装到工具保持架153上且能取下的状态。上述前方位置对应于本发明的“工具头固定位置”,后方位置对应于本发明的“允许拆装工具头位置”。0056 在卡盘主体151的外侧设置有操作套筒159,用于使工具保持架153移至后方位置,以解除滚柱157与锤头119的卡止槽11。
39、9b卡合的状态。操作套筒159对应于本发明的“手动操作部件”。如图4所示,操作套筒159具有:主体部159a,其大致呈圆锥形形状,越向后方直径越大;安装部159b,其呈圆筒状而一体连接在主体部159a的前侧,嵌合在卡盘主体151的前侧外周上且能狗沿长轴方向与之相对移动。主体部159a的后端设置成包覆圆筒部108的前端外周但留有间隙。0057 操作套筒159和工具保持架153通过销保持架161、连接销163、施力弹簧165连接成这样:使操作套筒159向后方与卡盘主体151产生相对移动时,工具保持架153能随动至后方位置、即许拆装工具头位置(参照图4和图5)。销保持架161是设置在卡盘主体151和。
40、操作套筒159之间的套筒状部件,销保持架161的内周面嵌合在卡盘主体151的外周面上且能沿锤头119的长轴方向产生相对移动,销保持架161的外周面被操作套筒159的主体部159a覆盖。另外,销保持架161具有向外径方向突出出来的环形突部161a,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在周向方向上相隔180度的两个)圆形连接销163从径向方向外侧插入该环形突部161a、卡盘主体151和工具保持架153中。在环形突部161a和工具保持架153上设置有对应于连接销163的圆形销孔,但形成在卡盘主体151上的孔151d则为长孔(退让孔),孔151d为避免与连接销163产生干涉,在长轴方向上延伸规定长度。这样,销保持架1。
41、61和工具保持架153连接成以下状态:它们能与卡盘主体151产生相对移动。0058 另外,由嵌合在环形突部161a的外周面上的O型圈164来防止连接销163脱出。该O型圈164的外周面以产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与操作套筒159的主体部159a的内壁接触,通过该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使操作套筒159和销保持架162互相作随动动作。还有,销保持架161具有筒部161b,其隔着环形突部161a位于前后两侧。作为罩部件,该前后两侧的筒部161b以贴紧的状态嵌合在卡盘主体151的外周面上,已从外侧封堵卡盘主体151的长孔151d,销保持架161向长轴方向移动时,由筒部161b始终保持长孔151d的封堵状态。长孔1。
42、51d对应于本发明的“开口部”,销保持架161的前后两侧的筒部161b对应于本发明的“防尘罩部”。0059 圆筒部108的前端部具有环形的凸缘部108a,其向径向方向内侧延伸,而且其延伸端部抵接在卡盘主体151的外表面,在该凸缘部108a和销保持架161的环形突部161a之间夹设有施力弹簧165。施力弹簧165设置在操作套筒159的主体部159a的内周面以及销保持架161的后侧筒部161b和卡盘主体151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内,朝向前方对销保持架161施力。被朝向前方施力的销保持架161,使其前侧的筒部161b的端面抵接在作为操作套筒159的主体部159a和安装部159b的边界部位的阶梯部上。这样,操作套筒159和说 明 书CN 102814787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