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集料空心砌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材砌块,尤其是涉及一种轻质免烧的轻集料空心砌块,可采用混凝土或其它轻集料制成。
背景技术
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建筑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目前,建筑业为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基础造价,减少承重构件的体量,建造墙体时常采用重量轻的砌块。为此有人申请了如下的专利:建造墙体用的空心砌块(91202377.5),是对已有空心砌块的改进。其主要的技术特征是空心砌块具有周壁、竖肋、周壁内固定连接有二条纵向内壁,纵向内壁和同侧周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条横向内壁,周壁、纵向内壁、横向内壁和竖肋之间有若干空腔,空心砌块的一个顶面固定连接有顶板。虽然使用这种空心砌块砌筑墙体可以方便铺灰并提高墙体的整体性,所筑的墙体还适于埋设水电暗管;但是由于该空心砌块的地面采用封闭结构,存在实际生产中难以生产、成型等难题。轻质保温砌块(92200080.8)涉及一种用于垒砌建筑物墙体的砌块,由轻骨料和填充于轻骨料内腔中的隔热保温材料构成。轻骨料为长方体形,底部封闭、顶部为开口,内部为空腔并带有加强筋板,两端分别带有与相邻砌块互相咬合的凸块和凹槽。隔热保温材料可为珍珠岩、发泡塑料或锯末等,填充于轻骨料内腔中并用水泥砂浆封闭。虽然本实用新型具有质轻、垒砌方便、保温性能好、垒砌地墙体整体性好等特点,但亦存在难以直接在其上铺设拉接筋、难以生产成型等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的轻集料空心砌块在砌墙时难以直接在其上铺设拉接筋、一端封闭结构的轻集料空心砌块难以生产、成型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由纵向两侧壁和横向两侧壁及中间支撑壁构成,其间为主孔,并在所述纵向两侧壁一端面的内侧纵向设有托体;所述托体的外面与砌块端面处于同一铺设面上,所述托体的内面略向基部倾斜,中间开有通孔。即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砌块的一侧面设计成中部设有通孔两侧为托体的铺设面(此时,主孔的两面不对称),以利于该砌块上直接铺设浆料,将立柱上的拉接筋与墙体固定成一体。所述的砌块可使用日字型的空心砌块,也可在诸如多孔保温型的各种轻集料空心砌块中运用。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两侧壁上设有副孔,其一端面与托体的外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设有若干个小孔与副孔相沟通,而该铺设面的宽度大于75mm为宜。一般地,所述铺设面的宽度以利于铺设拉接筋且同时省料,减轻整重量为宜。
对于较为通用的标准砌块,所述托体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其上边长为10-20mm,底边长为15-25mm,高为30-50mm,与各壁面的连接处采用圆过渡。即外侧边为构成铺设面的直角边,而基部较厚利于起模和提高托体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铺设面中央处开设有2-4个通孔。当所述的砌块中部设置一条支撑壁时,托体内侧即被其分隔为2孔;若此时的通孔中部设置有一条连接条,即分为四个通孔。当然,所述的托体也可设置在通孔的四周,呈环状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制作和砌墙方便,节省砌墙时间和砂浆用料,减少了红砖的用量,明显减轻墙体的自重,尤其是矩形的通孔结构,使得托体制作方便,脱模容易,并减少了铺设面的重量,有效地防止了固化成型过程中混凝土的塌落、形变或破损,也利于提高砌块成型质量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该轻集料空心砌块,由纵向两侧壁和横向两侧壁及中间支撑壁构成,其间为主孔6,所述纵向两侧壁1一端面的内侧纵向设有托体2,托体2的外面与砌块端面处于同一铺设面上,内面略向基部倾斜,中间开有通孔3,其横截面呈直角梯形,与各壁面的连接处采用圆过渡。副孔4亦设在纵向两侧壁1上,其一端面与托体2的外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设有若干个小孔5与副孔4相沟通。所述铺设面中央处一般开设有2-4个通孔3。所述的通孔3设于该轻集料空心砌块主孔6的一侧,与主孔6连为一体。
铺设面的宽度大于75mm为宜,托体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其上边长为10-20mm,底边长为15-25mm,高为30-50mm,与各壁面的连接处采用圆过渡。实际生产时,该轻集料空心砌块采用专用的模具整体注塑而成,适宜的铺设面宽度,有效解决了其它轻集料空心砌块在砌墙时难以直接在其上铺设拉接筋的技术难题;其矩形的通孔结构,使得托体制作方便,脱模容易,并减少了铺设面的重量,有效地防止了固化成型过程中混凝土的塌落、形变或破损,也利于提高砌块成型质量。实际应用时,该轻集料空心砌块与一般轻集料空心砌块配合使用,将会起到良好的建筑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达到了发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