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8441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2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43604.0

申请日:

2004.06.04

公开号:

CN1584323A

公开日:

2005.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03B3/02; F03B3/12

主分类号:

F03B3/02; F03B3/12

申请人: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覃大清; 纪兴英

地址:

15004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三大动力路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娅;吴振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本发明所涉及的部位为叶片出水边,通过叶片出水边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变化,达到改善水轮机水力性能的目的。本发明主要包括:上冠1、下环2及若干连接在上冠1与下环2间的曲面叶片3;转轮高压侧,即水流径向流入侧,为叶片进水边4,转轮低压侧,即水流轴向流出侧,为叶片出水边5;叶片出水边5与下环2的连接点为A,叶片出水边5与上冠1的连接点为B,出水边5形线中点为M,G为出水边5形线上A与M之间的任意一点,转轮的转动中心为O,转动方向为n向,其特征在于:在转轮俯视图上,叶片出水边形线A与M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拐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主要包括:上冠(1)、下 环(2)及若干连接在上冠(1)与下环(2)间的曲面叶片(3);转轮高压 侧,即水流径向流入侧,为叶片进水边(4),转轮低压侧,即水流轴 向流出侧,为叶片出水边(5);叶片出水边(5)与下环(2)的连接点为 A,叶片出水边(5)与上冠(1)的连接点为B,出水边(5)形线中点为 M,,G为出水边(5)形线上A与M之间的任意一点,转轮的转动中心 为0,转动方向为n向,其特征在于:在转轮俯视图上,叶片出水边 形线A与M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拐点。
2: 按权力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其特 征在于:在转轮俯视图上,对于A与M之间的点,沿转动方向n总存 在点G位于直线AM的上方,即直线AM不完全在叶片(3)区内。
3: 按权力要求1、2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其 特征在于:出水边端点A、B与转动中心O的夹角(α)较小,不大于 20度。
4: 按权力要求1、2、3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 其特征在于:直线AG延长线与该处下环切线的夹角(θ)不小于90 度。
5: 按权力要求1、2、3、4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 轮,叶片在下环处的骨线长度大于叶片在上冠处的骨线长度,且其 比值大于1.1。

说明书


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轮机的转轮,确切的说是涉及轮转中各单元叶片的改进。

    技术背景:

    经过长期技术发展,混流式水轮机已基本定型,但是转轮的叶片翼型的微小改进可能对水轮机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寻求更为合理翼型结构仍然是设计者不断追求目标,而且随着水轮机比转速的提高,水头变幅的增大,水轮机运行稳定性定性问题日益突出,近30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型机组,有相当数量的水轮机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振动问题,水轮机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随着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提高,水轮机尺寸随之增加,转轮刚强度相对减弱,中国专利ZL97195388.0提出一种改进后的弗郎西斯型水轮机的叶轮,其气蚀和水流特性得到改善,但就上述几方面指标仍不太理想。现有的混流式水轮机叶片出水边有以下两种情况:

    1.如图3左所示,在转轮俯视图上A、M两点及其之间任意一点G在同一直线上,即出水边位于同一轴截面。

    2.如图3右所示,在转轮俯视图上,对于A与M之间的任意一点G,沿转动方向G位于直线AM的下方或直线AM上。

    总之,对于现有的叶片在转轮俯视方向,直线AM总在叶片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本发明所涉及的部位为叶片出水边,通过叶片出水边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变化,达到改善水轮机水力性能的目的。

    本发明主要包括:上冠1、下环2及若干连接在上冠1与下环2间的曲面叶片3;转轮高压侧,即水流径向流入侧,为叶片进水边4,转轮低压侧,即水流轴向流出侧,为叶片出水边5;叶片出水边5与下环2的连接点为A,叶片出水边5与上冠1的连接点为B,出水边5形线中点为M,,G为出水边5形线上A与M之间地任意一点,转轮的转动中心为O,转动方向为n向,其特征在于:在转轮俯视图上,叶片出水边形线A与M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拐点。

    本发明在转轮俯视图上,对于A与M之间的点,沿转动方向n总存在点G位于直线AM的上方,即直线AM不完全在叶片(3)区内。

    本发明出水边端点A、B与转动中心O的夹角(α)较小,不大于20度。

    本发明直线AG延长线与该处下环切线的夹角(θ)不小于90度。

    本发明叶片在下环处的骨线长度大于叶片在上冠处的骨线长度,且其比值大于1.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现有叶片平面图(转轮俯视)示例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叶片平面图示例(左为角过渡,右为圆过渡)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叶片俯视图;

    图6现有叶片下环处出水边应力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叶片下环处出水边应力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经过长期发展混流式水轮机已基本定型,转轮结构主要包括:上冠、下环及若干连接在上冠与下环间的曲面叶片,如图1所示。转轮高压侧,即水流径向流入侧为叶片进水边,转轮低压侧,即水流轴向流出侧为叶片出水边。如图3所示,混流式水轮机叶片出水边与下环的连接点为A,出水边形线中点为M,G为出水边形线上A与M之间的任意一点,本专利转轮叶片的显著特点在于:对于出水边形线A与M间的点,总存在点G沿转动方向n位于直线AM的上方,即在转轮俯视方向,直线AM没有完全在叶片区内,如图4所示。

    按照本发明,合理外展下环处出水边的L型叶片,可以使混流式水轮机在以下方面获益。

    1.水轮机效率

    转轮下环附近翼型对水轮机效率有较大影响,叶片下环出水边局部外展,既减小了因出水边整体外展造成的水力摩擦损失,又增加了下环附近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差,利于转轮效率的提高。水轮机模型试验亦表明:合理的下环出水边局部外展的L型叶片,可使水轮机最优提高(2-5)‰。

    2.水轮机稳定性

    随着水轮机比转速的提高、水头变幅的增大,水轮机运行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近30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型机组,有相当数量的水轮机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振动问题,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实践表明:部分负荷时的压力脉动是造成水轮机组振动的主要根源。转轮出口环量与尾水管压力脉动,这是衡量水轮机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有着直接的联系。叶片下环出水边局部外展,可以改变转轮叶片出水边的环量分布,降低转轮出口环量,从而降低尾水管内的压力脉动幅值,提高水轮机运行稳定性。

    3.转轮强度

    现代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提高,水轮机尺寸随之增加,转轮刚强度相对减弱。L型叶片在改善水轮机水力性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转轮刚强度,降低叶片应力,提高水轮机组运行可靠性。

    对比图6与图7的应力数值计算结果,叶片下环处出水边局部外展后,叶片下环处的应力值从105MPa降至68.4MPa,最大应力值亦有所下降。L型叶片较大程度的提高了转轮刚强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L型叶片转轮,不仅可以改善水轮机水力性能提高效率及水轮机运行稳定性,还可以提高转轮刚强度,在工程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流式水轮机L型叶片转轮。本发明所涉及的部位为叶片出水边,通过叶片出水边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变化,达到改善水轮机水力性能的目的。本发明主要包括:上冠1、下环2及若干连接在上冠1与下环2间的曲面叶片3;转轮高压侧,即水流径向流入侧,为叶片进水边4,转轮低压侧,即水流轴向流出侧,为叶片出水边5;叶片出水边5与下环2的连接点为A,叶片出水边5与上冠1的连接点为B,出水边5形线中点为M,G为出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风力、弹力或重力发动机;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产生机械动力或反推力的发动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