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娱乐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
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
种部件和工具。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熟悉帐篷的构造,才能快速、方便地搭起
帐篷。
公告号为CN20730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帐篷,由篷布、支撑杆、拉绳、木
钉等构成,支撑杆支撑起篷布两端,拉绳与木钉将篷布拉扯,木钉插入地下,实现将篷布绷
紧,此时帐篷形成。这种帐篷虽然组成相对简单,但是在搭建的时候,需要先将两个支撑杆
插入地下,然后在将拉绳一个个的与木钉进行打结连接,然后插入地下对篷布进行绷紧。而
此时,木钉和支撑杆的牢固度直接影响到帐篷的稳定程度,尤其是木钉的紧固程度,影响到
整个帐篷篷布的成型。并且这种帐篷在搭建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只能在一定
的环境下,才能够搭建呈比较稳固的帐篷,而现在在外进行旅行时环境比较多样化,而这种
帐篷不适用于复杂的环境,因此需要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帐篷,其在于解决现
有技术中的帐篷搭建不够稳固且使用环境受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帐篷,包括支撑杆、横杆
和篷布, 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形成支
撑架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限制结构,支撑架设置至少两个,且横杆置于
支撑架之间,横杆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位置的顶杆以及分别设置在第
一支撑杆底部、第二支撑杆底部的第一底杆、第二底杆,第一底杆、第二底杆以及顶杆分别
与支撑架连接,所述篷布分别通过第一底杆、第二底杆以及顶杆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交叉设置的支撑杆形成支撑架,在支撑架放置在地
面上时,形成三角形,通过限制结构,让其支撑架的角度得以稳定,在支撑架之间设置横杆,
从而让篷布能够搭接在横杆上,进而篷布不是直接与地面进行固定,进而整个帐篷形成一
个独立的整体,其受到环境的影响降低,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一底杆、第二
底杆和顶杆的连接,使得整个帐篷的支架为一个三棱柱结构,而三棱柱结构整体比较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上开设连接孔,第一底杆的端部开
设有螺纹孔,连接孔内穿设有螺杆,且螺杆与螺纹孔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直接穿过连接孔与第一底杆进行螺纹连接,这种连
接方式简单方便,同时可以随时拆卸,而且采用螺纹进行连接,其连接比较稳固,在户外时,
在段时间内不容易拖出来,连接可靠,从而在小孩子嬉闹的时候不用担心帐篷的稳定性问
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上开设连接孔,第一底杆的端部设
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连接孔,且螺纹杆背离第一底杆的端部设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
上开设螺纹孔与螺纹杆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直接采用螺杆的方式相比,第一底杆上的螺纹杆穿过
连接孔后,能够直接进行初步固定,进而在后面进行紧固的时候比较方便,另外,通过锁紧
件进行紧固,其不需要工具进行旋拧,使得安装变得更加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锁紧件开设有沉孔,沉孔内安放螺母形成螺纹
孔,所述沉孔与螺母均为多边形结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边形的沉孔,将螺母置于沉孔内形成螺纹孔,这种
设置一方面不需要在锁紧件上加工螺纹,其加工变得更加方便,另外,螺纹出现损坏时,可
以及时更换,而不需要将整个锁紧件进行更换,这种方式能够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二支撑杆与第二底杆的连接结构、顶杆与第
二支撑杆以及第一支撑杆的连接结构与第一支撑杆与第一底杆的连接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其交叉部位分别
设有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相对设置且相互咬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进行咬合,从而相互之间进行限制,
形成稳定的交叉结构,受力均匀,从而其不会出现一侧损坏严重而另外一侧损坏轻微的情
况,另外,凹口送开时,同样能够让其转动,从而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篷布上设有若干连接筒,所述第一底杆、第二底
杆以及顶杆分别穿设在连接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筒的设置,篷布在固定到横杆上时直接由横杆
穿过连接筒即可,而不需要多个束带进行绑定,这样在搭建的时候简化了程序,并且连接
时,其连接的面大于单个束带,从而连接的强度也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篷布靠近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形成的支撑
架位置设有帘门,帘门一侧与篷布一体设置,另一侧与篷布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帘门与篷布采用魔术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帘门的设置方便人进出帐篷,采用魔术贴作为可拆卸连
接方便帘门的闭合和开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篷布靠近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置设有用
于扎紧帘门的束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束带的设置可以在帘门需要一直打开的时候进行使用,
将帘门捆在靠近第一支撑杆或者第二支撑杆的位置,将帐篷打开,而不需要在不需要帘门
的时候多次进行开合。
本实用新型帐篷主要用于儿童,儿童在野外进行学习娱乐的时候。采用三棱柱的
结构形式,能够让儿童在娱乐的过程中不会轻易将帐篷弄散。一般来说,为了让儿童的兴趣
爱好得以开发,在篷布上开设窗口,方便观察夜空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框架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横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图4为锁紧件的另外一种结构图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限制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2的横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3的框架结构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封闭布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篷布;11、连接筒;12、束带;13、帘门;14、窗口;15、透明层;16、封闭
布;161、第一连接件;162、第二连接件;163、第三连接件;17、抬高节;2、支撑杆;21、第一支
撑杆;211、第一凹口;22、第二支撑杆;221、第二凹口;222、凹槽;23、连接孔;24、安装块;25、
螺钉;26、限制杆;261、保护套;27、弧形槽;3、横杆;31、第一底杆;311、螺纹孔;32、第二底
杆;33、顶杆;34、螺纹杆;35、锁紧件;351、沉孔;35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帐篷,包括支撑杆2、横杆3以及篷布1,其中支撑杆2包括第一支
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且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交叉设置形成支撑架,支撑架至
少设置两个,且横杆3置于两支撑架之间,用于架设篷布1,横杆3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1
与第二支撑杆22交叉位置的顶杆33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1底部、第二支撑杆22底部
的第一底杆31、第二底杆32(即第一底杆31与顶杆33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第二底
杆32与顶杆33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杆22的两端)。
支撑杆2与横杆3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同时也为顶杆33与第一支撑杆21以及第二支
撑杆22的连接结构,第一底杆31与第一支撑杆21的连接结构,第二底杆32与第二支撑杆22
的连接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螺纹杆34,螺纹杆34固定在横杆3(第一底杆31、第二
底杆32和顶杆33)端部,开设在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上的连接孔23,螺纹
杆34穿过连接孔23,形成对横杆3的初步固定,在另外一端设置锁紧件35,锁紧件35上开设
有螺纹孔311,螺纹孔311与螺纹杆34配合。锁紧件35外径与横杆3的外径相等设置,同时螺
纹孔311可以由开设的沉孔351(如图4所示),且在沉孔351内嵌设螺母352构成。螺母352一
般为多边形结构,此时沉孔351开设呈与其相同的多边形结构,进而方便螺母352放入,同时
在旋拧的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另外,螺母352损坏可以直接更换,而不需要跟换整
个锁紧件35,比较方便,节约材料。
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之间采用铰接的结构,其铰链由通过顶杆33与支撑
杆2的连接结构构成,即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绕与顶杆33螺纹连接的螺杆进行转
动。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之间设有限制其转动的限制结构。
如图5所示,限制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一支撑杆21上且位于顶杆33连接位置的第一
凹口211以及开设在第二支撑杆22上且位于顶杆33连接位置的第二凹口221,第一凹口211
与第二凹口221相对设置且相互咬合,达到限制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转动角度的
目的。一般而言,第一凹口211和第二凹口221均设置呈长方体的结构,这样,其受力面积相
对较大,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将篷布1与横杆3连接,篷布1上设置连接筒11,横杆3(第一底杆31、第
二底杆32和顶杆33)分别穿设在连接筒11内在与支撑杆2连接,从而将篷布1进行支通过顶
杆33、第一底杆31与第二底杆32的设置,让篷布1形成一定的空间。篷布1靠近第一支撑杆21
与第二支撑杆22位置设有帘门13,帘门13一侧与篷布1一体设置,另一侧设置呈可拆卸连
接,形成帐篷内外的门,能够闭合打开。这种可拆卸连接可采用魔术贴是帘门13与篷布1连
接,也可以采用拉链进行连接。
在篷布1靠近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位置均设有束带12,束带12可以设
置呈两根,分别置于篷布1的内外两侧,将帘门13拉起来后,通过束带12进行扎紧,对帘门13
进行束缚。束带12还可以设置呈魔术贴,通过魔术贴进行扎紧。
为了让篷布1支撑更加稳固,在顶杆33和第一底杆31之间以及顶杆33与第二底杆
32之间可以增设加固杆(图中未示出),加固杆的设置可以对帐篷的整个稳定度增加,同时
对篷布1进行支撑,使其受外力的承受能力更强。如图1所示,在帐篷上开设有窗口14,窗口
14上设置有加固条,且窗口14上设有封闭布16(如图1和图10所示),封闭布16与窗口14四周
可拆卸连接,这种设置可以让人晚上在帐篷里面也能够观测星空。同时,为了防止蚊虫在打
开窗口14的时候进入到帐篷内,窗口14位置设置呈透明面料或者透明塑料构成的透明层
15,这样,既能够让人看到外面星空的景象,又可以防止蚊虫,给儿童一个欢乐的户外环境。
如图1和图10所示,在窗口14的四周设有第一连接件161,可以采用粘扣带母带构
构成,在封闭布16的一侧四周设置与第一连接件16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件162,可以采用粘
扣带子带构成,通过第一连接件161与第二连接件162的配合,让封闭布16对窗口14进行封
闭。同时,封闭布16背离第一连接件161的一面设有第三连接件163,第三连接件163与第一
连接件161相同,且与第二连接件16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在打开窗口14时,直接卷取,使得
第二连接件162与第三连接件163配合,达到打开窗口14,同时封闭布16也闭合的目的。
篷布1底部设置有抬高节17,这种抬高节17的设置可以将帘门13和篷布1的连接点
抬高,从而防止蚊虫从帘门13与篷布1的连接间隙钻入,可以让帐篷内部得以更加有效防
虫。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大体结构相似,其不同点在于支撑杆2与横杆3之间设置连接结构的
不同,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2中,连接结构包括在支撑杆2上开设的连接孔23,在横杆3的端
部设置螺纹孔311,通过螺杆穿过连接孔23与螺纹孔311进行配合,从而将横杆3固定在支撑
杆2上。,螺杆直接穿过连接孔23与第一底杆31进行螺纹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同时
可以随时拆卸,而且采用螺纹进行连接,其连接比较稳固,在户外时,在段时间内不容易拖
出来,连接可靠,从而在小孩子嬉闹的时候不用担心帐篷的稳定性问题。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大体结构相同,其不同点在于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
支撑杆22之间的限制结构,如图7-9所示,在实施例3中,第一支撑杆21上设置有限制杆26,
限制杆26固定在第一支撑杆21边缘,在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进行转动时,限制杆
26与铰链的配合,将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转动的角度得以限制,达到固定转动角
度的目的,另外,在帐篷收拢时,直接转回来即可。
限制杆26可以通过安装块24安装到第一支撑杆21上,安装块24通过螺钉25安装到
第一支撑杆21上,在第一支撑杆21上设置有凹槽222(未标出,其为安装块24安装的位置),
安装块24安装在凹槽222内。在第二支撑杆22上设置有与限制杆26配合的弧形槽27。由于支
撑杆2一般采用木头做成,而限制杆26一般为钢材,因此第二支撑杆22容易被限制杆破坏,
因此,在限制杆26上套色保护套261,且一般设置呈柔软结构,这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对
第二支撑杆22起到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
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
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