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213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98896.8

申请日:

2004.12.13

公开号:

CN1626354A

公开日:

2005.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41J2/175

主分类号:

B41J2/175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泽卓; 木村仁俊; 品田聪; 塚原道也; 上原保直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12.11 JP 413454/2003; 2003.12.11 JP 413488/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安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是配置在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内部的气体吸收装置,其包括具有开口的减压容器和在减压容器内部被减压后的状态下封闭开口的柔性薄膜。减压容器内被减压的压力由内表面承受,并且外表面与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相接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可让溶解于液体容器的液体中的气体透过。根据本发明,可以利用减压空间来吸收贮存于液体容器的液体中所溶解的气体,并可以容易地检查是否存在气体的吸收所必需的减压状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气体吸收装置,配置在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 的液体容器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的减压容器;和 在所述减压容器内部被减压的状态下封闭所述开口的柔性薄膜; 所述减压容器内被减压的压力由内表面承受,并且外表面与所述液体 容器内的液体相接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透气 性材料可使溶解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体中的气体透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容器的 至少一部分由所述透气性材料形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 膜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透气性材料形成。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透气性材料包含热可塑性树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可塑性树 脂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中任一种。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柔性薄膜通过热熔敷被气密地粘贴在所述减压容器的所述开口的周围。
7: 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 存,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贮存有所述液体的容器主体;和 配置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的、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 吸收装置。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由柔性 薄膜构成,其中所述柔性薄膜由透气性比所述透气性材料小的材料形成。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 所述柔性薄膜为具有铝箔夹层薄膜、蒸镀硅薄膜、以及蒸镀铝箔夹层薄膜 中的至少一种薄膜的单层薄膜或者层积薄膜。
10: 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为喷墨式记录装置, 所述液体容器为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上的墨盒。
11: 一种气体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是用于制造配置在对提 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内部的气体吸收装置的制造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具有开口的减压容器的工序;和 在将所述减压容器内部减压为压力比大气压低的状态下通过柔性薄膜 封闭所述开口的工序; 所述减压容器内被减压的压力由内表面来承受,并且外表面与所述液 体容器内的液体相接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透 气性材料可让溶解于所述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中的气体透过。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 具有:基于封闭所述开口的所述柔性薄膜在大气压下的挠曲量来检查所述 减压容器内部的减压状态的工序。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检 查所述减压容器内部的减压状态的工序是利用光学传感器来实施的。
14: 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柔性薄膜来封闭所述开口的工序是在被减压为压力 低于大气压的减压室的内部实施的。
15: 一种液体容器,用于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其 包括: 柔性液体袋,其由柔性薄膜形成,并在内部贮存所述液体; 供液口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柔性液体袋上,用于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柔 性液体袋向外部输出; 气体吸收装置,其具有用于吸收贮存在所述柔性液体袋内部的所述液 体中所溶解的气体的减压空间,并且,与所述柔性液体袋独立形成后,被 配置于所述柔性液体袋的内部并被固定于所述供液口部件上。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口部件与 所述气体吸收装置在它们的连接部分上具有大体共同的外形,以使得当所 述柔性液体袋内部的液体被消耗从而所述柔性液体袋被压扁时,所述柔性 液体袋容易紧贴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外表面。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 的外表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带有圆形,以使得当所述柔性液体袋内部的液 体被消耗从而所述柔性液体袋被压扁时,所述柔性液体袋容易紧贴所述气 体吸收装置的外表面。
18: 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气体吸收装置的与连接在所述供液口部件上的部分相反一侧的端部最好 形成为扁平状,以使得当所述柔性液体袋内部的液体被消耗从而所述柔性 液体袋被压扁时,所述柔性液体袋容易紧贴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外表面。
19: 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减压容器;在所述减压容器内部被减压 的状态下封闭所述开口的柔性薄膜;并且,所述减压容器内被减压的压力 由内表面承受,并且外表面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相接触部分的至少一 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可让溶解于所述液体容器内 部的液体中的气体透过。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封闭所述减压容器 的所述开口的所述柔性薄膜紧贴所述开口,该开口形成于所述气体吸收装 置的与所述供液口部件相对的部分上。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容器的所 述开口以小于所述供液口部件的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相对的部分的尺寸来 形成。
22: 如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还 具有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气体吸收装置固定在所述供液口部件上。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具 有:设置于所述供液口部件上的爪状突起;和设置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 上,并且所述爪状突起可插入其中进行卡扣的卡扣孔。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单向阀装 置,该单向阀装置仅当所述液体在从所述柔性液体袋向外部流出的方向上 流动的时候开放,所述单向阀装置具有:与所述供液口部件独立形成并安 装在所述供液口部件上的单向阀盖部件;和容纳在所述单向阀盖部件与所 述供液口部件之间的阀体;并且所述爪状突起被设置于所述单向阀盖部件 上。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盖部件 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所述减压容器一体形成并且可在所述固定装置的固 定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26: 如权利要求15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减压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透气性材料形成。
27: 如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柔性薄膜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透气性材料形成。
28: 如权利要求1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透气性材料包含热可塑性树脂。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可塑性树脂 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中任一种。
30: 如权利要求15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柔性薄膜通过热熔敷气密地粘贴在所述减压容器的所述开口的周围。
31: 如权利要求1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液体消耗装置为喷墨式记录装置, 所述液体容器为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上的墨盒。

说明书


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在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内部的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内置了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液体容器。所述气体吸收装置具有吸收溶解在所述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中的气体的功能。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液体消耗装置的代表性例子,有从液体喷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的代表性例子有配有图像记录用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由于喷墨式记录装置印刷时的噪声较小,并且能够以高密度形成小点,因而最近在包括彩色印刷在内的多数印刷中使用。

    作为向以喷墨式记录装置为代表地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的方式,有从贮存了液体的液体容器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的方式。另外,在基于该液体容器的液体供应方式中,为了在液体容器内的液体被耗尽时用户可以简便地更换液体容器,通常将液体容器做成具有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可装卸的盒的结构。

    一般来说,喷墨式记录装置包括托架,其安装有用于喷出墨滴的记录头并沿着记录介质的记录面往复运动,作为从墨盒向记录头供应墨水的方式,有如下方式:将墨盒安装在托架上,从与记录头一起往复运动的墨盒向记录头供应墨水的方式。此外,其他方式还有:将墨盒安装在装置主体的壳体等上,并通过以柔性管等形成的墨水流路从墨盒向记录头供应墨水的方式。

    然而,如果在墨盒内填充了墨水之后长时间地放置,则会由于墨水中染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N2。此外,当构成盒的墨水容器的防渗透性能较低时,N2或O2有可能透过容器壁从外部混入墨水中。

    然后,如果在墨盒内的墨水中大量溶解了N2或O2的状态下进行印刷,则有时由于墨水喷出时的压力变化等而在墨水中产生气泡。若如上所述在墨水中产生气泡,则可能由于气泡而导致墨水流路的阻塞等,从而产生不良喷出,进而引起印刷质量的恶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20814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喷墨记录用的墨水容器,其具有由隔壁部件所包容的真空部分,所述真空部分不溶于墨水组成成分并具有透气性。

    此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9-327930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喷墨记录装置用的墨水容器,其通过插入到墨水容器内的透气性薄膜,将该墨水容器划分为墨水储存室和用于提取墨水中气体的负压的气体提取室。

    但是,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208145号公报中公开的、具有以隔壁部件包容的真空部分的墨水容器中,存在以下问题:真空部分中的减压状态的检查极其困难,并且在制造时等无法确认是否确保了预定的减压状态。

    此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9-327930号公报中公开的、通过透气性薄膜将墨水容器内部划分成墨水储存室与气体提取室的墨水容器内,同样存在气体提取室中的减压状态的检查极其困难,并且在制造时等无法确认是否确保了预定减压状态的问题。

    此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208145号公报中公开的、具有以隔壁部件包容的真空部分的墨水容器中,由于该真空部分没有在墨水容器内固定,因而如果墨水容器被施加振动、下落等冲击,则被隔壁部件所包容的真空部分可能会与墨水容器的内表面相碰撞从而被损伤。此外,对于由柔性袋形成的墨水包来说,如果被隔壁部件所包容的真空部分到达远离墨水包的供墨口的端部位置,则墨水包难以被压扁,从而会有墨水余量变多的问题。

    此外,对于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9-327930号公报所公开的、通过透气性薄膜将墨水容器内部划分成墨水储存室与气体提取室的墨水容器来说,由于利用构成墨水容器的外侧薄膜来形成减压空间的关系,所以存在墨水容器制造及墨水填充的作业极其繁琐的问题。

    此外,在该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9-327930号公报中,还公开了仅以不同于构成墨水容器的外侧薄膜的透气性薄膜来形成减压空间的例子,但在该例子中,由于内包减压空间形成部件的透气性薄膜的袋被配置在远离墨水容器的供墨口的位置上,所以存在墨水包难以被压扁从而墨水余量变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减压空间来吸收在贮存于液体容器中的液体中所溶解的气体,并可容易地检测出是否具有吸收气体所必需的减压状态的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内置了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液体容器。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包括:可以利用减压空间来吸收溶解于贮存在液体容器内的液体中的气体的气体吸收装置;并且使得气体吸收装置的配置最优化,以使得构成液体容器的柔性液体袋的内表面不会被气体吸收装置损伤,并且,构成液体容器的柔性液体袋不会难以被压扁。

    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气体吸收装置是一种被配置于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的内部的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开口的减压容器,和在所述减压容器的内部被减压后的状态下封闭所述开口的柔性薄膜,并且,所述减压容器内被减压的压力由内表面承受,并且外表面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相接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可让溶解于所述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中的气体透过。

    此外,所述减压容器的至少一部分最好由所述透气性材料形成。

    此外,所述柔性薄膜的至少一部分最好由所述透气性材料形成。

    此外,所述透气性材料最好包含热可塑性树脂。

    此外,所述热可塑性树脂最好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中的任一种。

    此外,所述柔性薄膜最好通过热熔敷气密地粘贴在所述减压容器的所述开口的周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液体容器是用于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液体贮存在其内部的容器主体;和配置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的上述任一气体吸收装置。

    此外,所述容器主体最好由柔性薄膜构成,其中所述柔性薄膜由透气性比所述透气性材料小的材料形成。

    此外,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柔性薄膜最好是具有铝箔夹层薄膜、蒸镀硅薄膜、以及蒸镀铝箔夹层薄膜中的至少一种薄膜的单层薄膜或者层积薄膜。

    此外,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最好为喷墨式记录装置,所述液体容器最好为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上的墨盒。

    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的气体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配置在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内部的气体吸收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具有开口的减压容器的工序;和在将所述减压容器的内部减压为压力比大气压低的状态下通过柔性薄膜来封闭所述开口的工序;并且,所述减压容器内被减压的压力由内表面承受,并且外表面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相接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可让溶解于所述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中的气体透过。

    此外,最好还包括基于封闭所述开口的所述柔性薄膜在大气压下的挠曲量来检查所述减压容器内部的减压状态的工序。

    此外,检查所述减压容器内部的减压状态的工序最好使用光学传感器来实施。

    此外,通过所述柔性薄膜来封闭开口的工序最好在压力被减压到比大气压低的减压室的内部实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的液体容器是用于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液体袋,由柔性薄膜形成,将所述液体贮存在其内部;供液口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柔性液体袋上,用于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柔性液体袋向外部输出;气体吸收装置,其具有用于吸收贮存在所述柔性液体袋内部的所述液体中所溶解的气体的减压空间,并且,与所述柔性液体袋独立形成后,被配置于所述柔性液体袋的内部并被固定于所述供液口部件上。

    此外,所述供液口部件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最好在它们的连接部分上具有大体共同的外形,以使得当所述柔性液体袋内部的液体被消耗从而所述柔性液体袋被压扁时,所述柔性液体袋容易紧贴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外表面。

    此外,最好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外表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带有圆形,以使得当所述柔性液体袋内部的液体被消耗从而所述柔性液体袋被压扁时,所述柔性液体袋容易紧贴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外表面。

    此外,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与连接在所述供液口部件上的部分相反一侧的端部最好形成为扁平状,以使得当所述柔性液体袋内部的液体被消耗从而所述柔性液体袋被压扁时,所述柔性液体袋容易紧贴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外表面。

    此外,所述气体吸收装置最好包括:具有开口的减压容器;和在所述减压容器内部被减压的状态下封闭所述开口的柔性薄膜;并且,所述减压容器内被减压的压力由内表面承受,并且外表面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相接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可让溶解于所述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中的气体透过。

    此外,封闭所述减压容器的所述开口的所述柔性薄膜最好紧贴所述开口,该开口形成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与所述供液口部件相对的部分上。

    此外,所述减压容器的所述开口最好以小于所述供液口部件的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相对的部分的尺寸来形成。

    此外,最好还具有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气体吸收装置固定在所述供液口部件上。

    此外,所述固定装置最好具有:设置于所述供液口部件上的爪状突起;和设置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上并且所述爪状突起可插入其中进行卡扣的卡扣孔。

    此外,最好还具有单向阀装置,该单向阀装置仅当所述液体在从所述柔性液体袋向外部流出的方向上流动的时候开放,所述单向阀装置具有:与所述供液口部件独立形成并安装在所述供液口部件上的单向阀盖部件,和容纳在所述单向阀盖部件与所述供液口部件之间的阀体;并且所述爪状突起被设置于所述单向阀盖部件上。

    此外,所述单向阀盖部件最好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所述减压容器一体形成并且可在所述固定装置的固定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此外,所述减压容器的至少一部分最好由所述透气性材料形成。

    此外,所述柔性薄膜的至少一部分最好由所述透气性材料形成。

    此外,所述透气性材料最好包含热可塑性树脂。

    此外,所述热可塑性树脂最好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中任一种。

    此外,所述柔性薄膜最好通过热熔敷气密地粘贴在所述减压容器的所述开口的周围。

    此外,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最好为喷墨式记录装置,所述液体容器最好为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上的墨盒。

    根据具备上述第一、第二、或第三特征的本发明,可提供:可吸收贮存在液体容器的液体中所溶解的气体,并可容易地检查是否存在必要的减压状态的气体吸收装置;内置了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液体容器;以及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此外,根据具有上述第四特征的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利用减压空间来吸收贮存于液体容器的液体中所溶解的气体的气体吸收装置,并可将气体吸收装置的配置最优化,使得构成液体容器的柔性液体袋的内表面不会因气体吸收装置而损伤,并使得构成液体容器的柔性液体袋不会难以被压扁。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下述附图的以下说明,可明确本发明的上述或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

    图1是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分解立体图,是将墨盒的壳体部件开放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分解立体图,是将墨盒的壳体部件开放并将墨水容器2分解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从其他的角度看图3所示墨盒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墨水容器的透视立体图,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F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供墨口部件及气体吸收装置的示意图,图6A为平面图,图6B为侧面图,图6C为沿着B-B线的剖面图,图6D为沿着A-A线的剖面图,图6E为后视图,图6F为主视图;

    图7A至图7D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供墨口部件及气体吸收装置的示意图,图7A及图7B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图7C及图7D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8A及图8B是用于说明制造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吸收装置的方法的图,图8A是在减压容器上粘贴柔性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图,图8B是检查减压容器的减压状态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9A至图9F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中的供墨口部件及气体吸收装置的示意图,图9A为平面图,图9B为侧面图,图9C为沿着B-B线的剖面图,图9D为沿着A-A线的剖面图,图9E为后视图,图9F为主视图;

    图10A至图10D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中的供墨口部件及气体吸收装置的示意图,图10A及图10B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图10C及图10D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至图11D为图10A至图10D中所示的变形例中的减压容器及单向阀盖部件的示意图,图11A及图11C为表示单向阀盖部件处于固定装置的开放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及立体图,图11B及图11D为表示单向阀盖部件处于固定装置的固定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及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内置了本发明的气体吸收装置的液体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喷墨式记录装置用墨盒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安装在盒安装部101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00的立体图。本例中在喷墨式记录装置100中设置了六个盒安装部101,各个盒安装部101朝向喷墨式记录装置100的前表面开口。此外,六个盒安装部101被并列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六个墨盒1被平铺并被并列设置。

    如图2所示,墨盒1包括墨水容器(液体容器)2和内置了该墨水容器2的刚性的壳体部件50。壳体部件50由上表面开口的壳体主体50A、和密封该壳体主体50A的上表面开口的盖部件50B组成。在壳体部件50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路板51,其上安装了存储墨水的种类、余量等信息的IC(半导体存储元件)。

    墨水容器2包括:柔性墨水袋(容器主体)3,其由柔性薄膜形成并在内部贮存墨水;供墨口部件(供液口部件)4,其设置于该柔性墨水袋3上,用于将墨水从柔性墨水袋3向外部输出;气体吸收装置5,其用于吸收溶解于被贮存在柔性墨水袋3内部的墨水中的N2、O2等气体。另外,供墨口部件4的供应口在不使用时被供应口薄膜40所密封。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供墨口部件4的外侧端部,将被弹簧6所偏置的弹簧座7配置于内部,并安装有密封部件8。此外,在供墨口部件4的内侧端部,将阀体9配置于内部并安装有单向阀盖部件10。该单向阀盖部件10在与供墨口部件4各自形成后,通过热铆接(熱カシメ)将所述单向阀盖部件10安装到供墨口部件4上。

    由阀体9以及单向阀盖部件10构成的单向阀装置17起如下作用,即其只有当墨水在从柔性袋3向外部流出的方向上流动的时候才开放。

    如图4所示,在壳体部件5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将加压流体导入壳体部件50内部的加压流体导入口52,其中所述加压流体对壳体部件50内部的墨水施加压力从而从墨水容器2输出墨水。另外,在壳体部件5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一对定位孔53a、53b,设置在盒安装部101上的一对定位突起部可插入其中。

    此外,在包含前表面的壳体部件50的一个角落上设置有误安装防止结构54。当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式记录装置100上时,为了在规定位置上正确地安装规定墨水种类的墨盒1,该误安装防止结构54被赋予了一定形状,该形状使得除正确墨水种类的墨盒之外的其他墨盒无法安装。

    另外,在壳体部件5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配置供墨口部件4的顶端部的供墨口55。

    如图3至图5B所示,气体吸收装置5包括具有开口11的减压容器12和在减压容器12内部被减压后的状态下封闭开口11的柔性薄膜13。气体吸收装置5与柔性墨水袋3单独地形成后被配置于柔性墨水袋3的内部,并被固定在供墨口部件14上。

    柔性薄膜13通过热熔敷被密封地粘附在减压容器12的开口11的周围。通过使用热熔敷,能够通过柔性薄膜13来可靠地密封减压容器12的开口11。

    气体吸收装置5的外表面整体与墨水容器2内部的墨水接触。另外,在该气体吸收装置5中,减压容器12内被减压的压力由内表面承受,并且外表面与墨水容器2内的墨水相接触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所述透气性材料可让溶解于墨水容器2内部的墨水中的气体透过。更具体地说,减压容器12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柔性薄膜13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最好减压容器12的整体和/或柔性薄膜13的整体由透气性材料形成,从而确保了与墨水间的大的接触面积。

    这里,透气性材料含有热可塑性树脂,最好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中的任一种。所述热可塑性树脂为难以与墨水起化学反应的材料,而且还是具备适度透气性的材料。

    墨水容器2的柔性墨水袋3由柔性薄膜形成,该柔性薄膜由透气性比构成气体吸收装置5的至少一部分的透气性材料的透气性小的材料制成。具体地说,通过具有铝箔夹层薄膜、蒸镀硅薄膜、以及蒸镀铝箔夹层薄膜中的至少一种薄膜的单层薄膜或者层积薄膜来构成柔性墨水袋3。

    如此,通过以柔性薄膜来形成墨水容器2的柔性墨水袋3,其中该柔性薄膜由透气性比构成气体吸收装置5的至少一部分的透气性材料的透气性小的材料制成,从而可以通过气体吸收装置5可靠地吸收透过墨水容器2的柔性墨水袋3而溶入到墨水中的气体。

    如图6A至图7D所示,当墨水容器2内部的液体被消耗而柔性墨水袋3被压扁时,为了使柔性墨水袋3容易贴紧气体吸收装置5的外表面,供墨口部件4与气体吸收装置5的减压容器12在它们的连接部分上具有大体相同的外形,此外,气体吸收装置5的减压容器12的外表面形状带有圆形。另外,气体吸收装置5的与连接在供墨口部件4上的部分相反一侧的端部5a被形成为扁平状。

    由此,由于墨水的消耗而被压扁的柔性袋3充分贴紧在供墨口部件4及气体吸收装置5的外表面,从而可以减少无法消耗而残留在墨水容器2内的墨水量。

    此外,减压容器12的开口11以小于供墨口部件4的与气体吸收装置5相对的部分的尺寸形成。由此,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气体吸收装置5相对于墨水供应部件4的安装。此外,在供墨口部件4与气体吸收装置5之间没有阶梯,从而由于墨水的消耗而被压扁的柔性墨水袋3充分贴紧在供墨口部件4以及气体吸收装置5的外表面,从而可减少无法消耗而残留在墨水容器2内的墨水量。

    此外,由于气体吸收装置5的柔性薄膜13紧贴开口11,该开口11形成于气体吸收装置5的与供墨口部件4相对的部分上,所以,可以覆盖隐藏为紧贴柔性薄膜13而必需的平面形的粘贴面,使之位于气体吸收装置5与供墨口部件4之间而不出现在外表面上。由此,当墨水容器2内的墨水被消耗从而柔性墨水袋3被压扁时,柔性墨水袋3向气体吸收装置5外表面的紧贴不会被平面形的粘贴面所妨碍。从而,由于墨水的消耗而被压扁的柔性墨水袋3充分贴紧在供墨口部件4以及气体吸收装置5的外表面,进而可以减少无法消耗而残留在墨水容器2内的墨水量。

    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容器2还具有固定装置14,用于将气体吸收装置5固定在供墨口部件4上。该固定装置14由一对爪状突起15和一对卡扣孔16构成,其中,所述一对爪状突起15被设置于供墨口部件4的容器内侧的端部上,所述一对卡扣孔16设置于气体吸收装置5的供墨口侧的端部上,并可将一对爪状突起15插入其中进行卡扣。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爪状突起15不是被直接设置在供墨口部件4上,而是在与单向阀盖部件10一体地形成后,通过该单向阀盖部件10将其安装到供墨口部件4上的。

    另外,当将气体吸收装置5安装在供墨口部件4上时,通过将一对爪状突起15扣合在一对卡扣孔16上来进行连接,从而可以简单地进行组装。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接着,对上述气体吸收装置5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具有开口11的减压容器12。接着,在将减压容器12的内部减压到压力比大气压低的状态下,以柔性薄膜13封闭开口11。如图8A所示,该封闭工序是在被减压到压力比大气压低的减压室200的内部来实施的。

    接着,将粘贴了柔性薄膜13的减压容器12从减压室200取出。然后,如图8B所示,通过光学传感器201等来测量封闭开口11的柔性薄膜13在大气压下的挠曲量,并基于柔性薄膜13的挠曲量来检查加压容器12内部的减压状态。

    如上所述,减压容器12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柔性薄膜13的至少一部分是由透气性材料形成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气体吸收装置5的减压容器12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柔性薄膜13的至少一部分是由透气性材料形成的,因而溶解在墨水中的气体可透过气体吸收装置5的透气性材料的部分而被吸收到减压状态的减压容器12的内部。由此,可以抑制由于印刷时的压力变化等而在墨水容器2内的墨水中产生气体,从而防止由于气体的产生而导致印刷质量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通过柔性薄膜13来密封处于减压状态的减压容器12的开口11从而构成气体吸收装置5,所以,可以简单地制造内部被减压了的气体吸收装置5,并可以通过由光学传感器201等检测柔性薄膜13的挠曲量,从而简单地检测制造等时减压容器12的减压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通过固定装置14将气体吸收装置5固定在供墨口部件4上的,所以,即使当墨水容器2被施加了振动、下落等冲击时,也不会有气体吸收装置5在墨水容器2的内部移动而伤到柔性墨水袋3的内表面的事情。

    并且,由于气体吸收装置5的安装位置在供墨口一侧,所以不会有墨水消耗时柔性墨水袋3难以压扁从而墨水余量很多的情况。此外,通过将气体吸收装置5配置在墨水容器2的供墨口一侧,可确保在柔性墨水袋3被压扁时用于使残留在与供墨口相反侧的墨水流向供墨口侧的流路,由此具有减少墨水余量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通过固定装置14来将气体吸收装置5固定在供墨口部件4上的,因而即使当墨水容器2被施加了振动、下落等冲击时,也不会有气体吸收装置5在墨水容器2的内部移动而伤到柔性墨水袋3的内表面的事情。

    并且,由于气体吸收装置5的安装位置在供墨口一侧,所以不会有墨水消耗时柔性墨水袋3难以压扁从而墨水余量很多的情况。此外,通过将气体吸收装置5配置在墨水容器2的供墨口一侧,可确保在柔性墨水袋3被压扁时用于使残留在与供墨口相反侧的墨水流向供墨口侧的流路,由此具有墨水余量减少的效果。

    接着,如图9A至图11D所示,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可以将单向阀部件10与气体吸收装置5的减压容器12一体形成。具体地说,通过柔性片18将单向阀部件10连接到减压容器12上,使其可以在固定装置14的固定位置(图11B、图11D)与开放位置(图11A、图11C)之间进行位移。

    在本变形例中,可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可以谋求通过减少部件数目来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详细叙述,但显而易见可以有很多的变化或变形。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及精神,能够以在这里做了特别叙述的方式之外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是配置在对提供给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内部的气体吸收装置,其包括具有开口的减压容器和在减压容器内部被减压后的状态下封闭开口的柔性薄膜。减压容器内被减压的压力由内表面承受,并且外表面与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相接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可让溶解于液体容器的液体中的气体透过。根据本发明,可以利用减压空间来吸收贮存于液体容器的液体中所溶解的气体,并可以容易地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