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地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外墙沉降后浇带封
闭装置。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
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将结构暂
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经一定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
整体的地带。
车库与主楼之间设置的沉降后浇带,设计要求在主楼封顶后方可施工,但同时要
求主楼基础施工后尽快回填土,避免基础长时间暴露,因外墙后浇带未施工而导致回填土
无法回填。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在后浇带的位置砌筑挡土墙等施工方法,但外墙砌筑的挡土
墙较高,在回填土过程中可能因土压力较大而无法承受导致倾斜、倒塌。并且无法在后浇带
中设置对拉螺栓,只能在两侧已浇筑的挡土墙体上设置对拉螺栓,浇筑外墙混凝土的高度
过高,可能出现涨模等质量缺陷,影响后浇带的施工。
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对外墙沉降后浇带进行封闭的
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侧向压力,施工过程简单,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施工过程简单,能够承受更大的
侧向压力。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包括:
至少两根竖直设置在地下室外墙内侧的主龙骨;
竖直设置于所述外墙的后浇带外侧的挡土板;
垂直固定在所述挡土板上的止水螺栓,所述止水螺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龙骨
和所述挡土板。
可选地,所述挡土板包括多块防水模板,每块防水模板上至少设置两根所述止水
螺栓,多块所述防水模板之间设置防水层。
可选地,所述防水层包括水泥砂浆和SBS防水加强层。
可选地,每根所述主龙骨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钢管,所述止水螺栓的一端位于两
根钢管之间,并通过燕尾卡与所述钢管固定。
可选地,还包括多根水平设置的次龙骨,所述次龙骨与所述主龙骨固定连接;所述
止水螺栓能够将所述次龙骨及所述挡土板压紧在所述外墙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挡土板的顶部设置保护盖,所述挡土板的底部预留清扫口。
可选地,所述挡土板的外侧设置煤矸石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包括主龙骨、挡土板和止水螺
栓等结构;主龙骨至少为两根,竖直设置在地下室外墙的内侧,挡土板竖直设置于外墙的后
浇带外侧,止水螺栓与挡土板的板面垂直,一端固定在挡土板上,止水螺栓的另一端连接主
龙骨,通过止水螺栓的拉紧作用将挡土板压紧在外墙上,实现对外墙的封闭,将后浇带的区
域与外界隔离,可以先进行回填土的操作,避免混凝土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相对于传统的砌
筑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闭结构,通过挡土板能够承受更大的侧向压力,不需要砌
筑墙体结构,施工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在设置时的横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在设置时的侧视图;
图3为防水模板的俯视图;
图4为防水模板的侧视图。
其中:
外墙1、后浇带11、主龙骨2、挡土板3、止水螺栓4、次龙骨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施工过程简单,能够
承受更大的侧向压力。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
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
实用新型外墙沉降后浇带封闭装置在设置时的横截面图与侧视图。该装置包括:主龙骨2、
挡土板3和止水螺栓4等结构。主龙骨2至少设置两根,竖直在固定在地下室外墙1的内侧。在
外墙1的外侧竖直设置挡土板3,挡土板3两端与外墙1接触,中间将后浇带11覆盖,也即位于
后浇带11的外侧。止水螺栓4的一端固定在挡土板3上,与挡土板3的板面垂直,止水螺栓4的
另一端固定在主龙骨2上,止水螺栓4通过调节挡土板3和主龙骨2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挡
土板3与外墙1压紧力的大小。
该装置在外墙1的外侧加设一层挡土板3,挡土板3由主龙骨2提供横向的压力支撑
力,将挡土板3压紧固定在外墙1上,实现定位固定。由于设有挡土板3,从而可以在外墙1的
外侧回填土,防止混凝土基础与空气长时间接触。不需要砌筑砖墙,设置过程快捷方便,结
构简单。一般地,挡土板3可设置为混凝土板,内部预设钢筋,能够承受更大的横向作用力。
如图3和图4所示,分别表示防水模板的俯视图与侧视图。挡土板3包括多块防水模
板,每块防水模板上至少设置两根止水螺栓4,各自独立地与主龙骨2进行固定连接,边缘相
互接触,拼接形成挡土板3。另外在多块防水模板之间的交接处设置防水层,避免向地下室
内渗水。
具体地,防水层包括水泥砂浆和SBS防水加强层。先在防水模板的外侧接缝和阳角
处用水泥砂浆抹成圆弧状,外侧再粘贴SBS防水加强层,再全面施工外墙SBS防水层,施工完
成后进行淋水试验,试验合格后在外侧砌筑120mm厚的煤矸石防水保护层。
具体地,每根主龙骨2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钢管,止水螺栓4一端固定在挡土板3
内,另一端位于两根钢管之间,并通过燕尾卡与钢管固定,通过螺母将燕尾卡卡接在两根钢
管之间,调节螺母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挡土板3与外墙1接触的压力大小,设置两根钢管在
拉紧时支撑力更加稳定。
此外,还包括多根水平设置的次龙骨5,次龙骨5与主龙骨2固定连接,优选地,次龙
骨5为50*100mm的木方,轴向水平设置,两根木方的间距为200mm。以后浇带的宽度为800mm
为例,木方的长度为1200mm,两端各留出200mm与外墙1接触。同样地,挡土板3的宽度也可设
置为1200mm。止水螺栓4能够将次龙骨5及挡土板3压紧在外墙1的两侧。
更进一步,为了防止顶部掉落混凝土块等杂质,挡土板3的顶部设置保护盖,通过
钢钉固定即可。挡土板3的底部预留清扫口,也即挡土板3的底部不与地面接触,留出30cm的
空间,以对后浇带空间内的杂物进行清扫。
在施工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在地下室外墙1的内侧竖直两根主龙骨2;在外
墙1的后浇带11外侧竖直设置挡土板3,挡土板3上垂直于板面固定止水螺栓4;将止水螺栓4
另一端通过燕尾夹固定在主龙骨2上,使挡土板3的两端紧贴外墙1的外侧。挡土板3的两端
贴在外墙1的外侧,中间部分将后浇带11的区域覆盖,将后浇带与外界相互隔离,从而实现
封闭的作用。止水螺栓4的一端固定在挡土板3上,另一端可拆卸地与主龙骨2固定连接,挡
土板3上设置多个止水螺栓4,依次上下排列为两排或多排,通过止水螺栓4的拉紧作用将挡
土板3压在外墙1的外侧,由主龙骨2对挡土板3提供横向的作用力。
在形成挡土板3的各个防水模板的缝隙处做防水处理,同样地,在防水模板与外墙
1的缝隙处也进行防水处理。具体地,在两块防水模板的缝隙间及阳角处用水泥砂浆抹成圆
弧状,并在外侧粘贴SBS防水加强层。通过水泥砂浆和SBS防水加强层两层材料实现防水密
封。施工完成后做淋水试验,试验合格后砌筑120mm厚煤矸石防水保护层。
在设置挡土板3与主龙骨2时,在主龙骨2上横向固定多排次龙骨5,止水螺栓4的两
端分别连接主龙骨2和挡土板3,止水螺栓4施加拉紧力将次龙骨5及挡土板3压紧在外墙1的
两侧,从而实现对挡土板3的定位固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