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梯的链条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梯的链条结构,尤指一种停车场里面的车梯的链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城市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停车位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停车方式逐渐向智能机械化立体停车方式发展。现有的全自动化立体停车库主要有
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它们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有一台或多台搬运
器,可以从汽车底部把汽车抬升起来搬运,然后一起移动到升降机上,升降机再把搬运器连
同汽车运往不同的停车层,再由搬运器把汽车送入指定的停车位。所述升将机都设有链条,
当人从停车装置取车时,人很容易碰到所述链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车梯的链条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人在进入车梯
内取车时碰到链条的车梯的链条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车梯的链条结构,其包括:
一车载板,用于承载一汽车;一支撑架,所述车载板两端枢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
前端设有一出口,所述支撑架后端设有一入口,所述出口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柱,所述
固定柱里面中空;所述支撑架上方设有一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用于使得所述车载板在
上下方向移动;所述传动装置设有一主动轮固定于所述支撑架后端,一第一被动轮固定于
所述固定柱上;所述传动装置还设有一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
一被动轮,所述第一链条固定于所述固定柱里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载板设有一枢接部枢接于所述固定柱,所述
第一链条一端固定于所述枢接部。所述车载板底面设有一吊点,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一第
二被动轮位于所述吊点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被动轮与所述第二被动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
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被动轮之间的距离,当所述传动装置运动时,所述第一被动轮与所述第
二被动轮之间的挠度小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被动轮之间的挠度。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二被动轮与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二链条一端固定于所述吊点上。所
述入口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脚,所述固定脚上端向前延伸一固定台,所述第二被动轮
固定于所述固定台上。所述车载板两端分别设有一吊点,所述吊点位于所述车载板底面,所
述吊点与所述支撑架的间距为D,D大于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链条固定于所述固定柱里面,使得人
在进入车梯内取车时避免碰到链条的车梯的链条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车载板1、1’
支撑架2
传动装置3
主动轮30
第一被动轮31
第二被动轮32
吊点10、10’
第一链条4
第二链条5
枢接部11
出口20
入口21
固定柱22
固定脚23
固定台24
支撑台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车梯的链条结构包括:一车载板1、一支
撑架2及一传动装置3。
所述支撑架2前端设有一出口20供一汽车驶入所述车载板1上,所述支撑架2后端
设有一入口21,所述出口20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柱22,所述固定柱22里面中空;所述入
口21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脚23,所述固定脚23上端向前延伸一固定台24。
所述车载板1后端底面设有一吊点10,所述车载板1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支撑架2
上,所述车载板1前端设有一枢接部11枢接于所述固定柱22,所述枢接部11可以相对于所述
固定柱22上下移动。
所述传动装置3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上方,所述传动装置3用于使得所述车载板1在
上下方向移动;所述传动装置3设有一主动轮30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后端,一第一被动轮31
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前端,所述第一被动轮31固定于所述固定柱22上方,所述固定柱22设有
一支撑台25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被动轮31;一第二被动轮32位于所述吊点10的正上方,所述
第二被动轮32固定于所述固定台24上。所述传动装置3还设有一第一链条4,所述第一链条4
连接所述主动轮30与所述第一被动轮31,所述第一链条4固定于所述固定柱22里面,所述第
一链条4一端固定于所述枢接部11。
所述主动轮30与所述第二被动轮3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动轮30与所述第一被
动轮31之间的距离。所述传动装置3还包括一第二链条5连接所述第二被动轮32与所述主动
轮30,所述第二链条5一端固定于所述吊点10上。所述第一被动轮31与所述第二被动轮32之
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动轮30与所述第一被动轮31之间的距离,当所述传动装置3运动时,所
述第一被动轮31与所述第二被动轮32之间的挠度小于所述主动轮30与所述第一被动轮31
之间的挠度,以此使得选择所述车载板1的材料截面积可以减小,从而减小了车载板1的整
体重量,降低了电机功率,电机体积也可以减小,从而用材和电机两个方面都降低了成本。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车梯的链条结构包括:所述车载板1’
两端分别设有一吊点10’,所述吊点10’位于所述车载板1’底面,所述吊点10’与所述支撑架
2的间距为D,D大于零。当所述传动装置3运动时,所述主动轮30与所述第一被动轮31之间的
挠度大于两个所述吊点10’之间的挠度。这种方式更换了一个材料截面积小的车载板1’,以
减轻所述车载板1’的重量。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的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