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工具以及光纤连接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连接工具以及光纤连接方法,特别涉及通过光纤连接部件的连接机构对光纤连接部件上的已设光纤和与该已设光纤在不同装置上的新设光纤进行连接的有效的光纤连接工具以及光纤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能够简易安装在光纤前端部分上的光纤连接器来说,揭示有下述内容:其具有在中心部分内插入有光纤的金属套环以及设置在金属套环的端部上的连接机构。
此时,连接机构具有:组合两个分割部分形成的两个分割的连接元件以及安装在连接元件外侧同时向结合两个分割部分的方向施加作用力的卡簧(clamp spring),其中,一分割部分被分割为主夹子和副夹子两部分,在另一分割部分的与一分割部分相结合的结合面上设置有调心(調心、aligning)用的沟。
然后,将如上述构成的光纤连接器安装在光纤的前端部分,例如,使用具有一对开关部件的光纤连接工具,将两个开关部件插入到主夹子与另一分割部分之间以及副夹子与另一分割部分之间来打开主夹子以及副夹子,从而解除两个夹子的夹紧状态,通过副夹子将新设光纤的前端部分插入到主夹子与另一分割部分之间,在连接机构的内部、具体地说,是在主夹子的内部,使已设光纤的前端与新设光纤地前端对接。
然后,在该状态下,将光纤连接工具的两开关部件同时从主夹子与另一分割部分之间以及副夹子与另一分割部分之间拔出,通过主夹子来夹住已设光纤和新设光纤,使之为对接状态,通过副夹子来夹住新设光纤的外皮部分。
因此,可以将光纤连接器安装在新设光纤的前端部分上,可以将光纤连接器侧的已设光纤和新设光纤保持在对接状态。
然而,对于上述光纤连接工具来说,由于新设光纤相对光纤连接器侧的已设光纤的对接力的原因,在两光纤的前端部分会产生弯曲,此时,在弯曲的状态下夹住两光纤会引起因光纤的曲折而增加损失以及因集中在两光纤弯曲前端部分上的应力而引起光纤前端的损伤等,这些都是引起接触不良的原因。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以前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工具以及光纤连接方法,当在光纤前端部分安装光纤连接器等光纤连接部件时,即使因光纤的对接力而在一根或者两根光纤的前端部分上产生弯曲也可以很容易消除其弯曲,因此,不会因光纤的曲折而增加损失,也不会在光纤前端部分上产生破损,从而,可以防止发生接触不良等不利情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用于保持设置有连接机构的光纤连接部件,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具有一夹子部分和另一夹子部分,所述一夹子部分夹住对接光纤的对接部分附近来维持对接状态,所述另一夹子部分用于夹住新设光纤,在所述光纤中、所述新设光纤与预先插入在所述一夹子部分内的已设光纤对接;一开关部件,相对所述一夹子部分可插拔地设置、可以开关一夹子部分;以及另一开关部件,相对所述另一夹子部分可插拔地设置、可以开关另一夹子部分;其中,可以独立对所述两个开关部件进行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向一夹子部分内插入一开关部件来打开一夹子部分,向另一夹子部分内插入另一开关部件来打开另一夹子部分。然后,将光纤插入到连接机构内来对接光纤。此时,光纤即可以是从连接机构的相对两侧插入的光纤,也可以是光纤中的一根是预先插入在连接机构内的已设光纤、光纤中的另一根是与该已设光线对接的新设光纤的关系。然后,将一开关部件从一夹子部分中拔出,关闭一夹子部分而将光纤夹在对接的状态。然后,将另一开关部件从另一夹子部分中拔出,关闭另一夹子部分来夹住光纤。因此,按照关闭一夹子部分后再关闭另一夹子部分的顺序,几乎不会在光纤上残留因施加给光纤的对接力而引起的弯曲,可以维持连接状态。即,即使因光纤的对接力而在两光纤的前端部分产生弯曲,也可以在关闭另一夹子部分之前沿着光纤方向来消除其弯曲,所以,不会在两光纤的前端还存在弯曲的状态下就使其被夹住,不会因光纤的弯曲而增加损失或者因应力集中在两光纤的前端部分而产生破损,从而可以防止接触不良并大幅度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中,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在所述连接机构内的对接光纤的一根是已设光纤,其从所述连接机构一侧预先插入到一夹子部分内,通过光纤固定部分被固定在连接机构内的规定位置上;在所述连接机构内的对接光纤的另一根是新设光纤,从连接机构的另一侧经由另一夹子部分而插入到一夹子部分内,与在一夹子部分内的一根光纤对接;所述另一夹子部分用于夹住由一夹子部分夹住的新设光纤的、从所述一夹子部分突出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向一夹子部分内插入一开关部件来打开一夹子部分,向另一夹子部分内插入另一开关部件来打开另一夹子部分。连接机构经由另一夹子部分将新设光纤插入到一夹子部分内,使得预先设置在连接机构内的已设光纤的前端与新设光纤的前端对接。然后,将一开关部件从一夹子部分拔出来关闭一夹子部分,从而将已设光纤和新设光纤夹在对接的状态。然后,将另一开关部件从另一夹子部分拔出,从而关闭另一夹子部分夹住新设光纤。因此,可以对接已设光纤和新设光纤且不产生弯曲。因此,即使因新设光纤相对已设光纤的对接力而在两光纤前端部分产生弯曲,也可以在关闭另一夹子部分之前沿着新设光纤方向来消除其弯曲,所以,不会在两光纤的前端还存在弯曲的状态下就使其夹住,不会因光纤弯曲而增加损失或者因应力集中在两光纤的前端部分而产生破损,从而可以防止接触不良并大幅度提高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光纤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底座,用于保持设置有连接机构的光纤连接部件,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具有一夹子部分和另一夹子部分,所述一夹子部分夹住对接光纤的对接部分附近来维持对接状态,所述另一夹子部分用于夹住新设光纤,在所述光纤中、所述新设光纤与预先插入在所述一夹子部分内的已设光纤对接;使用一开关部件和另一开关部件,当向一夹子部分插入新设光纤后,开始所述一夹子部分的关闭动作,然后,开始所述另一夹子部分的关闭动作。所述一开关部件相对所述一夹子部分可插拔地设置、可以开关一夹子部分;所述另一开关部件,相对所述另一夹子部分可插拔地设置、可以开关另一夹子部分;该光纤连接方法并不局限于在关闭一夹子部分后再开始另一夹子部分的关闭动作,也包括在一夹子部分的关闭动作结束前(在一夹子部分中,已设和新设光纤被夹住之前)开始另一夹子部分的关闭动作。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设置有连接机构的光纤连接部件,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具有一夹子部分和另一夹子部分,所述一夹子部分夹住对接光纤的对接部分附近来维持对接状态,所述另一夹子部分用于夹住新设光纤,所述新设光纤在所述光纤内、相对预先插入在所述一夹子部分内的已设光纤对接,然后,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的一夹子部分而将预先存放在连接机构内的已设光纤和与该已设光纤在不同装置上的新设光纤夹在对接状态;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的另一夹子部分夹住所述新设光纤时,将相对所述一夹子部分可插拔的一开关部件插入到一夹子部分内来打开一夹子部分,同时,将相对所述另一夹子部分可插拔的另一开关部件插入到另一夹子部分内来打开另一夹子部分;在该状态下,从另一端插入新设光纤,使得新设光纤的前端与已设光纤的前端对接,然后,在该状态下,从一夹子部分拔出一开关部件,通过一夹子部分将已设光纤和新设光纤夹在对接的状态,然后,从另一夹子部分拔出另一开关部件,通过另一夹子部分夹住新设光纤。根据该光纤连接方法,向一夹子部分内插入一开关部件来打开一夹子部分,向另一夹子部分内插入另一开关部件来打开另一夹子部分。然后,在该状态下,从某一侧将已设光纤插入到连接机构内,从另外一侧插入新设光纤,使新设光线的前端与已设光纤的前端对接。然后,将一开关部件从一夹子部分拔出,关闭一夹子部分将已设光纤和新设光纤夹在对接的状态。然后,将另一开关部件从另一夹子部分拔出,关闭另一夹子部分来夹住新设光纤。这样,可以对接已设光纤和新设光纤且不产生弯曲。因此,即使因新设光纤相对已设光纤的对接力过大而在两光纤前端部分产生弯曲,也可以在关闭另一夹子部分之前沿着新设光纤方向来消除其弯曲,所以,不会在两光纤的前端还存在弯曲的状态就使其夹住,不会因光纤的弯曲而增加损失或者因应力集中在两光纤前端部分而产生破损,从而可以防止接触不良并大幅度提高可靠性。
同时,该光纤连接方法使用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适用于在光纤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内进行光纤的连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的是本发明光纤连接工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平面图。
图1B表示的是图1B的光纤连接工具的正视图。
图1C表示的是图1A的光纤连接工具的导向沟附近的截面图。
图2A表示的是光纤连接器的某一例的平面图。
图2B表示的是图2A的光纤连接器内部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3表示的是图2A的光纤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4表示的是图2A的光纤连接器内部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5A表示的是具有图2A的光纤连接器的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的构造的分解斜视图。
图5B表示的是构成图5A的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的连接机构的封盖元件的、从相对基体元件的相对面的一侧看到的视图。
图6表示的是图2A的光纤连接器在光纤连接工具上呈保持状态的平面图。
图7表示的是具有图2A的光纤连接器的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8表示的是具有图6的连接机构的安装金属套环和光纤连接工具的开关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图9表示的是在具有图8的连接机构的安装金属套环的第一夹子部分内插入第一开关部件、在第二夹子部分内插入第二开关部件来打开第一夹子部分以及第二夹子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表示的是在打开第一夹子部分以及第二夹子部分的状态下,插入新设光纤,新设光纤的端面在已设光纤的端面上处于对立状态的说明图。
图11表示的是从第一夹子部分拔出第一开关部件来关闭第一夹子部分状态的说明图。
图12表示的是从第二夹子部分拔出第二开关部件来关闭第二夹子部分状态的说明图。
图13A表示的是具有连接机构的安装金属套环的其他例的平面图。
图13B表示的是具有图13A的连接机构的安装金属套环的正视图。
图13C表示的是从后端部分(与连接金属套环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一侧看见的具有图13A的连接机构的安装金属环的视图。
图14表示的是构成具有图13A的连接机构的安装金属套环的连接机构的基体元件的、相对封盖元件的相对面的平面图。
图15表示的是内藏具有图13A的连接机构的安装金属套环而构成的光纤连接器的例子的斜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视图,其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中,适用于构成机械接头的光纤连接部件的例子的概略平面图。
图17是图16的光纤连接部件的正视图。
图18A表示的是图16的光纤连接部件的截面构造图,表示的是设置在一夹子部分的相对两侧上的夹子部分的一侧的截面图。
图18B表示的是图16的光纤连接部件的截面构造图,表示的是一夹子部分的截面图。
图18C表示的是图16的光纤连接部件的截面构造图,表示的是设置在一夹子部分的对向两侧上的夹子部分的另一侧(另一夹子部分)的截面图。
图19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概略平面图。
图20表示的是图19的光纤连接工具的开关部件的截面图。
图21A表示的是通过安装在图1A的光纤连接工具上的支持棒、在离开部件存放沟的地方设置光纤夹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1B表示的是图21A的光纤夹的侧面图。
图22表示的是图21A的光纤连接工具和支持棒之间的装卸机构以及支持棒和光纤夹之间的装卸机构的分解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参照附图对其进行说明。
下面,对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15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的第一实施方式,该光纤连接工具1能够有效适用于光纤连接部件安装在光纤前端部分上的情况,如图1A、B所示,其具有用于固定光纤连接部件5的底座101以及设置在底座101上的两个开关部件2、3。
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1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光纤连接部件5。
如图2A、B~图4所示,光纤连接部件5(以下,还存在将该光纤连接部件标注为符号501进行说明的情况)通过如下组装而形成:将光连接器的金属套环7存放在外壳502内,然后,将连接机构10(参照图4、图5)存放在挡环503内;其中,所述光连接器例如是JIS C 5973等中制定的SC型光连接器(SC:Single fiber Coupl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单光纤耦合光学光纤连接器)),所述连接机构10安装在相对金属套环7前端的结合端面8的后端上,所述挡环503呈套筒状并与外壳502连接。下面,还存在将该光纤连接部件称为“光纤连接器”并标注符号501进行说明的情况。连接机构10是安装在金属套环7的后端的结构,金属套环7和连接机构10一起作为具有连接机构的安装金属套环7A而被存放在光纤连接器501的外壳502和挡环503的内部。此外,如图3所示,通过在外壳502的外侧安装套管(つまみ,lug)508,使得该光纤连接器501与SC型光纤连接器一样,能够相对光连接器适配器等雌形连接器外壳可装卸地连接。
在图3、图4中,外壳502和挡环503的任意一个都是套筒状部件,将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的金属套环7存放在外壳502内。将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的连接机构10存放在挡环503内,其中,所述挡环503被组装在外壳502的后端(图3、图4的右侧)并与其连接。
同时,在图3、图4中,符号为504的弹簧从挡环503得到反作用力,其向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施加向着结合端面8的方向的作用力,即,向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的整体从外壳502的前端(图3、图4的左侧)施加向着推出方向的作用力。但是,对于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来说,因为金属套环7的轮缘部分9与突设在外壳502内部的作为小突起的挡壁505相抵触,所以限制其向外壳502的前端一侧移动。此外,符号506代表保护罩。
对于光纤连接工具1来说,将光纤连接部件5存放并保持在部件存放沟103内,在此状态下,驱动开关部件2、3并将这些开关部件2、3推入到光纤连接部件5内,所以,可以向光纤连接部件5内插入光纤,其中,所述部件存放沟103是按照沟槽的形状从底座101的上面102开始形成的。当在光纤连接部件5内的光纤连接作业结束后,将开关部件2、3从光纤连接部件5中拔出,根据光纤连接部件5的作用夹住光纤,从而使光纤保持在连接状态。
对于所述部件存放沟103来说,根据其内部形状可以稳定支持光纤连接部件5并使其不松动;对于底座101来说,其可以对应光纤连接部件5的形状而采用具有能够稳定支持光纤连接部件5的形状的部件存放沟103。此外,在图1A、B等中,在底座101上安装有在其上形成有部件存放沟103的可交换的沟附着块104,通过对该沟附着块104进行交换可以在底座101上对应光纤连接部件5的形状来设置的部件存放沟103。所述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也可以单独作为光纤连接部件来使用,例如,当该具有连接机构的安装金属套环7A设置在底座101上时,底座101(或者沟附着块104)采用具有能够稳定支持该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的形状的部件存放沟103。同时,根据部件存放沟103的结构可以从底座101上存放、取出光纤连接部件5。作为底座来说,其并不局限于必须采用具有能够交换的沟附着块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在底座上直接形成部件存放沟的结构等。
对所述光纤连接器501的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4、图5所示,在金属套环7的中心部分插入(固定)有光纤6(裸光纤)。此时,研磨光纤6的一端,使其与金属套环7的结合端面8位于同一平面,此外,另一端从金属套环7的后端的端面9a突出规定长度。金属套环7作为光纤固定部分来工作。
连接机构10具有由塑胶等形成的连接元件11和安装在该连接元件11外侧的由金属等形成的卡簧16。
连接元件11是通过组合基体元件12和封盖元件13的两个分割结构而形成,其中,所述基体元件12呈细长形,从金属套环7的后端部分延伸,所述封盖元件13是片状碎片;基体元件12的一端与金属套环7的轮缘部分9一体固定连接。将封盖元件13沿轴向分割为作为一封盖元件的第一封盖元件14和作为另一封盖元件的第二封盖元件15两个部分,将第一封盖元件14配置在比第二封盖元件15更靠近金属套环7的一侧并与基体元件12重合。如图5B所示,在第一封盖元件14的与基体元件12相对的相对面上设置有调心沟12a,用于高精度地对与金属套环7侧的光纤6对接的光纤17(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纤17是光纤心线,进一步说,光纤17a是从光纤17前端露出的裸光纤,其相对金属套环侧的光纤6连接)进行定位调心。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调心沟12a为V形沟,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诸如U形沟、圆形沟(截面为半圆形的沟)等。此外,如图5A、B所示,在第二封盖元件15的与基体元件12相对的相对面上以及基体元件12的与第二封盖元件15相对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外皮存放沟12b、12c,用于存放从连接机构10的后端(图5纸的右侧里面、图4右侧)插入到连接机构10内的光纤17(详细说是没有露出光纤17a的外皮部分)。在连接机构10中,外皮存放沟12b、12c是放大了调心沟12a形状的沟,在基体元件12和第二封盖元件15之间是吻合对应的位置关系,而且,当连接元件11处于关闭状态(封盖元件13与基体元件12为结合状态)时,其分别与调心沟12a连通。这些外皮存放沟12b、12c还具有引导沟的功能,可以将从连接机构10的后端插入到连接机构10内的光纤17前端的光纤17a(裸光纤)引导到调心沟12a内。但是,外皮存放沟12b、12c的截面形状没有必要必须与调心沟12a相同。
此外,调心沟的形成位置可以位于基体元件12和第一封盖元件14的任意一侧,也可以同时位于两侧。此外,外皮存放沟也可以只在基体元件或封盖元件的单侧上形成。
在连接元件11的基体元件12和封盖元件13的外侧安装有截面呈“コ”字形的卡簧16,根据该卡簧16所施加的作用力使得基体元件12和封盖元件13保持在结合状态。将基体元件12和封盖元件13的结合部分放置在卡簧16的开口部分。在卡簧16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设置有从开口端面切入到规定位置的切口部分16a,因此,通过该切口部分16a左侧的卡簧16的部分向第一封盖元件14施加向着基体元件12方向的作用力,通过右侧部分向第二封盖元件15施加向着基体元件12方向的作用力。
同时,如后所述,对于封盖元件13来说,对于夹住对接光纤6、17的连接部分的部分(换句话说是形成有调心沟的部分。后述的一夹子部分)以及存放并夹住光纤17的外皮部分的部分(换句话说是形成有外皮存放沟的部分。后述的另一夹子部分)来说,其是通过插入、拔出两个开关部件2、3能够分别开关的结构;这一点并不局限于在不同的装置上形成,也可以采用一体的结构。作为一体结构的情况例如可以采用通过封盖元件的变形来实现分别开关的结构等。此外同理,卡簧也可以是能够分别开关的两个夹子的结构,没有必要必须采用具有切口部分的结构。
此外,没有必要将卡簧的截面形状限定为“コ”字形,例如,其截面也可以为“C”形。
通过第一封盖元件14、与其对应的基体元件12的部分以及安装在其外侧的卡簧16左侧的部分构成了作为一夹子部分的第一夹子部分18,通过第二封盖元件15、与其对应的基体元件12的部分和安装在其外侧的卡簧16右侧的部分构成了作为另一夹子部分的第二夹子部分19。
如图1所示,光纤连接工具1包括固定光纤连接器5的底座101、作为一开关部件的第一开关部件2以及作为另一开关部件的第二开关部件3,两开关部件2、3可以独立进行操作;其中,所述第一开关部件2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件3被设置在底座101上,可以向着固定在底座101上的光纤连接器5的方向进退。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开关部件2以及第二开关部件3的前端部分都为楔形,第一开关部件2的前端部分可以在第一封盖元件14和基体元件12之间进行自由插拔,第二开关部件3的前端部分可以在第二封盖元件15和基体元件12之间进行自由插拔。
将第一开关部件2以及第二开关部件3安装在驱动机构(图未示出)上,通过驱动机构的动作可以独立地向底座101上的光纤连接器5的方向进退。此时,既可以手动操作驱动机构,也可以使用动力进行自动操作。
如图1A、B所示的光纤连接工具1是通过手动来操作开关部件2、3的结构。开关部件2、3是细长形部件,如图1A~C所示,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被存放在导向沟106内,其中,所述导向沟106位于底座101和安装在该底座101上的按押板105之间。通过与导向沟106的内表面接触移动,该开关部分2、3可以相对底座101和按押板105滑动,从而可以相对部件存放沟103进退移动。但是,根据导向沟106内表面的形成精度,可以防止开关部件2、3向相对部件存放沟103的进退方向以外的方向发生位置偏移。开关部件2、3前端的楔形部分被配置在比导向沟106更靠近部件存放沟103一侧,其通过开关部件2、3的后退动作(从部件存放沟向更远的方向移动)而被引入到导向沟106内。
对于从导向沟106向与部件存放沟103相反一侧突出的开关部件2、3的前端部分来说,其可以作为用于手动操作开关部件2、3的手柄部分,在其上安装有操作部件107。此外,在按押板105上形成的窗口108用于从光纤连接工具1的外侧通过目视来确认经过着色、凹凸等过程而在开关部件2、3上形成的标记(省略图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窗口108和标记起到如下作用:当从窗口108看到标记时,表示开关部件2、3的前端向着部件存放沟103内的光纤连接部分5的存放位置突出,当相对部件存放沟103存放或取出光纤连接部件5时会产生取出阻碍(禁止进行存放以及取出作业);通过开关部件2、3从部件存放沟103向后退方向(图1A、B左侧)移动,当看不见标记时,表示可以相对部件存放沟103存放和取出光纤连接部件5;但是,并没有对从窗口108看见标记的作用进行特别限定,例如,其也可以这样发挥作用:当没有看到标记时表示可以相对部件存放沟103进行光纤连接部件5的存放和取出作业,当看到标记时表示禁止进行存放和取出作业。
此外,在导向沟内还设置有阻挡装置(省略图示),用来规定开关部件2、3沿前进方向(推进方向)向部件存放沟侧的移动范围,例如,其可以根据从按押板105突出的突起以及从底座101突出的突起形成。此外,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在沟附着块上形成所述阻挡装置,对应存放在该沟附着块内的光纤连接部件的结构来设定开关部件2、3沿前进方向的移动范围,所以,不会因过度推进开关部件2、3而损坏光纤连接部件。
使用如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工具1来将光纤连接器501安装在新设光纤17的前端部分上,首先,如图6至图11所示(但是,在图6~图12中省略了光纤连接器外壳和挡环的图示,表示了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和开关部件2、3之间的关系),光纤连接器501被固定在底座101(参照图1A、B等)上,然后,使第一开关部件2及第二开关部件3向光纤连接器501的方向前进,插入到在光纤连接器501的挡环503侧面部分上开设的楔形插入孔507a、507b(参照图3)内,第一开关部件2的前端部分抵抗由卡簧16所施加的作用力,从楔形插入孔507a挤插到连接元件11的第一封盖元件14和基体元件12之间,从而打开第一封盖元件14;第二开关部件3的前端部分抵抗由卡簧16所施加的作用力,从楔形插入孔507b挤插到第二封盖元件15和基体元件12之间,从而打开第二封盖元件15(参照图9)。而且,虽然图9示出了通过插入开关部件3而使另一夹子部分19处于打开的状态,但是,通过插入开关部件2而打开第一夹子部分18的状态与图9所示相同。
然后,沿着调心沟12a、从连接元件11的另一端(后端)插入新设光纤17的前端部分,使得新设光纤17的前端与已设光纤6的前端对接。沿着金属套环7的中心线将金属套环7侧的光纤6预先插入到贯通金属套环7的小孔内并固定,从连接元件11一端将从金属套环7后端突出的前端插入到连接元件11的基体元件12和第一封盖元件13之间,新设光纤17,具体地说是前端的光纤17a(这里是裸光纤)相对光纤6对接,其中,所述光纤6从金属套环后端向连接机构10突出。而且,光纤6与17a在调心沟12a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对接,通过调心沟12a,其相互之间可以在被精密地定位调心的状态下连接。在关闭连接机构10的连接元件11被关闭后(后述),也保持该光纤6、17a的调心状态。
然后,如图11所示,使用一定的力量沿着已设光纤6的方向推进新设光纤17,在保持光纤6、17a之间对接力的同时使驱动机构动作,将第一开关部件2从第一封盖元件14和基体元件12之间拔出,通过卡簧16所施加的作用力来关闭第一封盖元件14,在第一封盖元件14和基体元件12之间夹住已设光纤6的前端部分以及新设光纤17的前端部分,使两光纤6、17的前端保持在对接状态。但是,通过在连接机构10内注入折射率调整剂等,即使光纤6、17a不接触,光纤6、17也可以稳定进行光连接(即使光纤6、17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也可以根据折射率调整剂的作用而进行光连接),此时,并不需要在关闭一夹子部分时持续施加对接力,可以在不施加对接力的状态下关闭一夹子部分。此时,先关闭一夹子部分,然后再关闭另一夹子部分,按照这样的操作顺序可以简单且毫无疑问地防止施加给光纤不必要的弯曲应力和曲折应力,从而可以稳定维持光纤(尤其是新设光纤)的光特性、提高光纤连接的可靠性。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这些情况对于在连接机构内(尤其是指在一夹子部分内)的光纤的连接是相同的。
然后,如图12所示,使驱动机构动作,将第二开关部件3从第二封盖元件15和基体元件12之间拔出,通过卡簧16所施加的作用力来关闭第二封盖元件15,从而,将新设光纤17的外皮部分夹在另一夹子部分19内,即,将其夹在第二封盖元件15和基体元件12之间。当关闭另一夹子部分19时,在光纤17被夹在夹子部分19内之前,解除光纤17相对光纤6的对接力(推力)。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这些情况对于在先关闭一夹子部分然后再关闭另一夹子部分时都是相同的。
因此,可以将光纤连接器5安装在新设光纤17的前端部分,可以使光纤连接器5的已设光纤6和新设光纤17保持在对接状态。
在上述构成的该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工具1以及光纤连接方法中,独立操作第一开关部件2和第二开关部件3,在拔出第一开关部件2关闭第一封盖元件14后,再拔出第二开关部件3来关闭第二封盖元件15,所以,当新设光纤17与已设光纤6的前端对接时,即使因光纤的对接力而在相对光纤6的光纤17的前端部分上或者在两光纤6、17的前端部分上产生弯曲,也会因为在关闭第一封盖元件14时,第二封盖元件15还处于打开状态而可以沿新设光纤17的方向消除该弯曲,在完全(或者几乎)除去弯曲后再关闭第二封盖元件15。
因此,并不会在两光纤6、17的前端部分还产生弯曲的状态下就夹住两光纤6、17,不会因光纤6、17的弯曲而增加损失或者因应力集中在两光纤6、17的前端部分上而产生破损,因此,不会发生接触不良并可以大幅度提高可靠性。
而且,因为可以分开设计第一开关部件2以及第二开关部件3,所以可以实现低成本化。即,开关部件2、3是采用分别对应一夹子部分以及另一夹子部分来设计的(例如,第一夹子部分18的第一封盖元件14的开放程度与第二夹子部分19的第二封盖元件15的开放程度不同),其任何一个都是对应作为适用对象的夹子部分的设计而要求高加工精度的部件。假设在同一部件上形成向第一夹子部件18插拔的楔形突起和向第二夹子部件19插拔的楔形突起,此时,因为需要对该一个部件的许多地方都进行精密加工,而且,还有必要精确各楔形突起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所以难以保证其精度,给加工中带来麻烦的同时还不能实现低成本化,因此,通过分别设计第一开关部件2以及第二开关部件3不仅使得制造容易,还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同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适用于单心光纤连接器5,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在多心光纤连接器中应用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也会产生相同效果。同时,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夹子部分设置为两个来作为说明对象,但是对于将夹子部分设置为两个以上的结构也适用。
作为能够适用于本发明光纤连接部件5的例子,并不局限于上述光纤连接器501,例如,也可以采用如图13A~C、图14所示的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1A以及如图16~图18所示的机械接头(光纤连接部件20)等各种结构。
同时,将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1A内置在如图15所示的光纤连接器510的外壳511内。光纤连接器510是所谓的MTRJ型光连接器,在外壳511的外侧突出设置有插销512,其能够可装卸地与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等连接外壳相结合,当将其插入到连接器外壳时,通过结合插销而保持在连接状态,通过操作所述插销512可以简单解除与连接器外壳的结合。
对于如图13A~C以及图14所示的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1A来说,在与金属套环71的结合端面81侧(前端)相对的后端上设置有连接机构110。金属套环71由塑胶制成,是所谓的MT型光连接器(JIS C5981、IEC 1754-5发行等中制定。MT:Mechanically Transferable(可机械传递))。在金属套环71内插入有许多根(在图示例子中为两根)光纤61并将其固定,在结合端面81上露出各光纤61的前端。金属套环71作为光纤固定部分来工作。
连接机构110具有设置在金属套环71后端的由塑胶等形成的连接元件111以及安装在连接元件111外侧的由金属等形成的卡簧116。
连接元件111是通过组合基体元件112和封盖元件113的两个分割结构而形成,其中,所述基体元件112为细长形,从金属套环71的后端部分延伸,所述封盖元件113是片状碎片,基体元件112的一端与金属套环71的后端一体连接并固定。将封盖元件113沿轴向分割为作为一封盖元件的第一封盖元件114和作为另一封盖元件的第二封盖元件115两个部分。此外,各金属套环侧的光纤61具有从金属套环71后端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分,将该突出部分放置在基体元件112和第一封盖元件114之间。如图14所示,在基体元件112的与第一封盖元件114相对的相对面上平行设置有两条调心沟112a,其用于高精度地对金属套环71侧的光纤61和与该光纤61对接的光纤171(在该实施方式中,光纤171是单心光纤心线,进一步说,光纤171a是从光纤171前端露出的裸光纤,其与金属套环侧的光纤61连接)进行定位调心。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调心沟112a为V形沟,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例如U形沟、圆形沟(截面为半圆形的沟)等。此外,在第二封盖元件115与基体元件112相对的相对面上以及基体元件112的与第二封盖元件115相对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外皮存放沟112b、112c(参照图13C),用于存放从连接机构110后端(图13A、B右侧)插入到连接机构110内的光纤171(进一步说是没有露出光纤171a的外皮部分)。在连接机构110中,当基体元件112和第二封盖元件115之间关闭时,外皮存放沟112b、112c形成了截面为矩形的孔。当基体元件112和第二封盖元件115之间关闭时,该外皮存放沟112b、112c夹住所谓的光纤型心线,可以不用设置沟槽便可以稳定保持。此外,在基体元件112的外皮存放沟112c的底部平行形成有与调心沟112a连接的多条引导沟112d。该引导沟112d可以起到下述作用:将从连接机构110后端插入到连接机构110内的光纤171前端的光纤171a(裸光纤)引导到调心沟112a内。其中,引导沟112d的截面形状并没有必要必须与调心沟112a的相同。
而且,调心沟的形成位置可以位于基体元件112和第一封盖元件114的任意一侧,也可以同时位于两侧。
在连接元件111的基体元件112和封盖元件113的外侧安装有截面呈“コ”字型的卡簧116,通过由该卡簧116所施加的作用力将基体元件112和封盖元件113保持在结合状态。将基体元件112和封盖元件113的结合部分放置在卡簧116的开口部分。在卡簧116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设置有从开口端面切入到规定位置的切口部分116a,通过卡簧116在该切口部分116a左侧的部分向第一封盖元件114施加沿基体元件112方向的作用力,通过右侧部分向第二封盖元件115施加沿基体元件112方向的作用力。
同时,如后所述,对于封盖元件113来说,对于夹住使光纤61和171对接的连接部分的部分(换句话说是形成有调心沟的部分)以及存放并夹住光纤171的外皮部分的部分(换句话说是形成有外皮存放沟的部分)来说,其是通过插拔(插入、拔出)两个开关部件2、3而能够分别开关的结构;这一点并不局限于在不同的装置上形成,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当为一体时,例如,可以采用通过变形封盖元件来实现分别开关的结构等。此外,同理,卡簧也可以是两个独立开关的夹子的结构,没有必要必须采用具有切口部分的结构。
卡簧的形状并不局限于“コ”字型,例如,其截面也可以为C型。
通过在比第二封盖元件115更靠近金属套环71侧配置的第一封盖元件114、与其对应的基体元件112的部分以及安装在其外侧的卡簧116左侧的部分构成了作为一夹子部分的第一夹子部分118,通过第二封盖元件115、与其对应的基体元件112的部分以及安装在其外侧的卡簧116右侧的部分构成了作为另一夹子部分的第二夹子部分119。对于该光纤连接部件71A来说,其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可以与上述光纤连接部件501一样来进行光纤连接作业。同时,在外壳511的侧面还开设有用于插入开关部件2、3的楔形插入孔507,因此,通过组合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1A而构成的光纤连接器502可以作为使用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来进行光纤连接作业的光纤连接部件。
当在连接机构110内与作为金属套环侧光纤61的已设光纤61对接的新设光纤是光纤型心线时,通过光纤连接工具1将光纤(光纤型心线)插入到打开的连接机构110内,相对金属套环71的光纤61进行连接,将在前端露出的许多根(与调心沟112a的行数相同)裸光纤一根根地插入到设置在基体元件112的外皮存放沟112c底部的引导沟112d内,将该光纤推入到金属套环71一侧,将各裸光纤插入到调心沟112a内,此外,将光纤(光纤型心线)的外皮部分存放在外皮存放沟112b、112c内。根据本发明的光纤连接方法,如果将光纤型心线的裸光纤与金属套环侧光纤61保持在对接状态,同时,通过拔出开关部件2、3来关闭连接机构110(具体地说是连接元件111),那么首先,光纤在被保持在对接状态的同时而被夹持在第一夹子部分118内,然后,光纤(光纤型心线)的外皮部分被夹持在第二夹子部分119内,其与所述光纤连接部分501时一样,可以在消除光纤无意义的弯曲的状态下实现光纤的夹持。
当为该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1A的情况时,可以向连接机构110内插入单心的光纤心线等单心的光纤,与金属套环71侧的光纤61连接,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光纤连接方法,如果通过拔出开关部件2、3来关闭连接机构110的连接元件111,则可以保持光纤的连接状态。在第二夹子部分119内也可以夹持单心光纤。此时,可以一根根地插入单心光纤,使得其能够从外皮存放沟112b、112c被导入到调心沟112a内。单心光纤的情况与其相同,将除去前端外皮而露出的裸光纤插入到调心沟112a内。
而且,虽然所述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1A使用的是多心用金属套环71的结构,但是,对于本发明的光纤连接部件来说,例如,作为MT型光连接器的金属套环也采用单心结构,作为连接机构也采用单心结构,即,采用分别只形成一条调心沟和外皮存放沟的结构。
图21A~C及图22表示的是在光纤连接机构1上安装光纤夹201的情况。如图21C所示,光纤夹201是将海绵等弹性体202保持在框体203内的结构。对于该光纤夹201来说,通过将其安装在支持棒204上而被配置在从底座101脱离的位置上(例如数十mm~数百mm),其中,所述支持棒204被固定在光纤连接机构1的底座101的侧面。对于支持棒204来说,将嵌入销204a插入到嵌入孔109a内而嵌入结合,其中,所述嵌入销204a向着长度方向一端突出,所述嵌入孔109a开设在底座101的侧面;而且,固定在长度方向一端的磁铁204b与设置在底座101上的磁铁109b磁吸附,因此,其能够可装卸地安装在底座101上。因为向嵌入孔204c内嵌入结合有从框体203的侧面突出的嵌入销205,所以,光纤夹201能够可装卸地被安装在支持棒204长度方向的另外一端,其中,所述嵌入孔204c开设在支持棒20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但是,作为可装卸地安装在相对底座101的支持棒204长度方向一端的结构或者能够可装卸地安装在支持棒204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光纤夹20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所述装置,其可以采用各种装置。此外,还可以采用相对底座101可装卸地安装一体化支持棒以及光纤夹的部件的结构。
对于光纤夹201来说,只需将光纤推挤到在弹性体202上形成的切槽206内便可以对其进行简单支持,其中,所述光纤是相对光纤连接部件5进行插入作业的光纤,所述光纤连接部件5嵌入到光纤连接工具的部件存放沟103内。所述切槽206是从弹性体202的框体203露出的部分的侧面开始切入的形状。此外,可以将插入到切槽206内的光纤简单地从切口取出。
当所述光纤连接部件5,例如是所述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71A或者是组合这种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A、71A而构成的光纤连接器时,对于存放在部件存放沟103内的光纤连接部件5来说,其向着光纤夹201一侧而被支承在底座101上,其中,在金属套环和连接机构之间,连接机构相对金属套环。例如,通过光纤夹201将完成了向部件存放沟103内的光纤连接部件5的插入作业的光纤通过光纤夹201夹住并保持,确保在光纤连接部件5和光纤夹201之间的光纤产生弯曲,并利用光纤自身要恢复到直线状的刚性来保证施加在光纤上的向着光纤连接部件5的推进力。此外,如图21C所示,当在弹性体202上形成许多切槽206时,向具有连接机构的金属套环71A内插入许多光纤(例如单心光纤),在与金属套环71侧的光纤进行连接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该光纤夹201来暂时存放光纤等。
此外,作为其他构成例来说,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所述支持棒204是自由滑动地进行支持的导向部件,其可以向着相对底座101上的光纤连接部件的保持位置的进退方向来支持用于保持光纤的光纤固定器。
对于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工具来说,其还包括在底座101上安装所述支持棒204,而且还安装光纤夹201。
如图16至图18A~C所示的光纤连接部件20是作为单心用机械接头的结构,其基本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但是,对于该光纤连接部件20来说,因为横向并列形成有若干后述的调心沟32a以及外皮存放沟32b、32c,所以其还可以作为多心用装置来工作。
即,光纤连接部件20只由连接机构30构成,其具有由塑胶材料等形成的连接元件31以及安装在连接元件31外侧的由金属等构成的卡簧37。
连接元件31是由组合长方体状的基体元件32和长方体状的封盖元件33的两个分割结构而构成,封盖元件33沿轴向被分割为第一封盖元件34、第二封盖元件35以及第三封盖元件36三个部分。在基体元件12的与第二封盖元件35相对的相对面上设置有调心沟32a,通过该调心沟32a可以精确地对一光纤40和另一光纤41的中心进行定位。在基体元件12的与第一、二封盖元件34、36相对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外皮存放沟32b、32c,其与调心沟32a连接,用于存放光纤40、41的外皮部分。与调心沟32a相比,该外皮存放沟32b、32c是低精度的调心沟,其起到引导沟的作用,可以将从光纤连接部件20的外侧插入到连接机构30内插入的光纤40、41引导到调心沟32a内。在图示例子中,调心沟32a和外皮存放沟32b、32c都是V形沟,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其可以采用各种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纤40、41是光纤心线,从光纤40、41前端露出的裸光纤40a、41a插入到调心沟32a内并对接。可以将外皮存放沟的形成位置放置在与第一、二封盖元件34、36的基体元件12相对的相对面上,此外,也可以将其放置在基体元件12的与第一、二封盖元件34、36相对的相对面以及第一、二封盖元件34、36的与基体元件12相对的相对面的两个面上。此外,调心沟并不局限于在基体元件上形成,其也可以在封盖元件上形成,或者在封盖元件和基体元件两部分上形成。
在连接元件31的基体元件32和封盖元件33的外侧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截面呈“コ”字形的卡簧37,通过该卡簧37所施加的作用力将基体元件32和封盖元件33保持在结合状态。此时,将基体元件32和封盖元件33的结合部分放置在卡簧37的开口部分内。此外,在卡簧37长度方向的两个地方还设置有从开口端面切入到规定位置的切口部分37a,通过该切口部分37a可以使卡簧37的左侧部分向第一封盖元件34施加沿基体元件32方向的作用力,中央部分向第二封盖元件35施加沿基体元件32方向的作用力,右侧部分向第二封盖元件36施加沿基体元件32方向的作用力。
通过第一封盖元件34、与其对应的基体元件32的部分以及安装在其外侧的卡簧37的左侧部分构成第一夹子部分42,通过第二封盖元件35、与其对应的基体元件32的部分以及安装在其外侧的卡簧37的中央部分构成第二夹子部分43(一夹子部分),通过第三封盖元件36、与其对应的基体元件32的部分以及安装在其外侧的卡簧37的右侧部分构成第三夹子部分44(另一夹子部分)。
然后,使用如上述构成的该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工具1,通过光纤连接部件20连接两根光纤40、41,将光纤连接器20固定在底座101上,操作驱动机构使第一开关部件2以及第二开关部件3向着光纤连接部件20的方向前进,抵抗由卡簧37所施加的作用力而将第一开关部件2的前端部分插入到连接元件31的第二封盖元件35和基体元件32之间,从而打开第二封盖元件35,抵抗由卡簧37所施加的作用力而将第二开关部件3的前端部分插入到第三封盖元件36和基体元件32之间,从而打开第三封盖元件36。将一光纤40预先从连接机构30一侧插入到调心沟32a内,其前端被放置在调心沟32a内,其外皮部分在第一封盖元件34和基体元件32之间处于被夹住并固定的状态。光纤40的外皮部分被存放在外皮存放沟32b内,被夹住并固定在第一夹子部分42内。第一夹子部分42作为光纤固定部分来工作。
然后,从连接元件31的另一侧沿着调心沟32a插入另一光纤41,通过第三封盖元件36将另一光纤41的前端放置在第二封盖元件35和基体元件32之间,其与一光纤40的前端对接。
然后,沿着一光纤40的方向对另一光纤41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在确保光纤40、41的对接力的同时使驱动机构动作,将第一开关部件2从第二封盖元件35和基体元件32之间拔出,根据卡簧37所施加的作用力来关闭第二封盖元件35,在第二封盖元件35和基体元件32之间夹住一光纤40的前端部分(从光纤前端露出的裸光纤40a)和另一光纤41的前端部分(从光纤41前端露出的裸光纤41a),使两光纤40、41的前端保持在对接状态。
然后,当关闭第二夹子部分43后,解除沿一光纤40的方向挤压另一光纤41的作用力,使驱动机构动作,将第二开关部件3从第三封盖元件36和基体元件32之间拔出,根据卡簧37所施加的作用力来关闭第三封盖元件36,在第三封盖元件36和基体元件32之间夹住另一光纤41的外皮部分。
因此,通过光纤连接部件20可以将一光纤40和另一光纤41保持在对接状态。
在如上述构成的该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工具1中,独立对第一开关部件2和第二开关部件3进行操作,在拔下第一开关部件2关闭第二封盖元件35后,再拔下第二开关部件3关闭第三封盖元件36,所以,当另一光纤41与一光纤40的前端对接时,即使因对接力的原因而在两光纤40、41的前端部分产生弯曲,也会因为在关闭第二封盖元件35时第三封盖元件36仍然处于打开状态而可以沿另一光纤41的方向消除其弯曲,当完全(或者几乎)除去弯曲后再关闭第三封盖元件36。
因此,不会在两光纤40、41的前端部分还产生弯曲的状态下就夹住两光纤40、41,从而不会因光纤40、41的弯曲而增加损失或者因应力集中在两光纤40、41的前端部分而产生破损,因此可以防止接触不良并大幅度提高可靠性。
图19以及图20表示的是本发明光纤连接工具的第三实施方式,对于光纤连接工具45来说,在操作杆46上一体连接第一开关部件47和支持部件48,同时,在支持部件48上安装有第二开关部件49,将设置在支持部件48上的销50设置在第二开关部件49上的长孔51内,其他结构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所示装置相同。
然后,对于该实施方式所示的装置来说,其可以产生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当新设光纤与已设光纤的前端对接时,或者当另一光纤的前端与一光纤的前端对接时,即使因对接力的原因而在两光纤前端产生弯曲,也会因为在关闭第一封盖元件或者第二封盖元件时,第二封盖元件或者第三封盖元件仍然处于打开状态,而可以沿新设光纤或者另一光纤的方向消除其弯曲,当完全(或者几乎)除去弯曲后,再关闭第二封盖元件或者第三封盖元件。
因此,不会在两光纤的对接部分上还产生弯曲的状态下就夹住两光纤,不会产生因光纤的弯曲而增加损失或者因应力集中在两光纤前端部分上而产生破损,从而可以防止接触不良并大幅度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沿光纤连接部件的方向(具体说是连接机构方向)操作操作杆46时,可以使第一开关部件47和第二开关部件49同时沿连接机构的方向前进(对于第二开关部件49来说,进一步说,操作杆46对后端进行挤压,使其向连接机构前进,其中,所述后端与插入到该第二开关部件49的连接机构内的前端(图19的上端、图20的右端)相对),同时,当向离开连接机构的方向操作操作杆46时,第一开关部件47与操作杆46为一体向着离开连接机构的方向后退,其中,然后,在时间差中通过支持部件48的销50与第二开关部件49的长孔51的端面接触,使得第二开关部件49向着从连接机构离开的方向后退。因此,可以简化第一开关部件47和第二开关部件49的操作机构。
同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是当关闭一夹子部分后再开始另一夹子部分的关闭动作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其也可以采用在一夹子部分的关闭动作结束前(在一夹子部分内,夹住已设、新设光纤的动作完成之前)开始另一夹子部分的关闭动作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