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可移动的曳引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8103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60023.8

申请日:

2004.06.21

公开号:

CN1572705A

公开日:

2005.02.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6B9/00; B66B11/04; B66B11/08

主分类号:

B66B9/00; B66B11/04; B66B11/08

申请人: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发明人:

罗兰·艾希霍恩; 恩斯特·阿赫

地址:

瑞士赫尔基斯威尔

优先权:

2003.06.19 EP 03405444.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仲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载荷的装置,包括一个与载荷连接的可移动的曳引机构(50)。所述曳引机构(50)的一个段与至少一个滚轮(40)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所述滚轮包括覆层(42)和覆层的载体(41),其中曳引机构(50)可以与覆层(42)接触。曳引机构(50)与覆层(42)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小于曳引机构(50)与载体(41)之间接触的相应的摩擦系数。在曳引机构(50)对应于滚轮(40)相对移动时,特别是曳引机构对应于其移动方向倾斜移动时,覆层(42)将减少或避免曳引机构围绕其纵向的扭转和/或曳引机构在垂直于其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变形,和特别是将减轻曳引机构(50)在斜拉力作用下其易受磨损的灵敏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输送至少一个载荷(3、5)的电梯(1),具有至少一个与载荷连接的可移动的曳引机构(7、50),其中所述曳引机构的至少一段与至少一个滚轮(11、20、40、60)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7、50)进行导向,和其中所述滚轮(11、20、40、60)包括覆层(42、62)和覆层(42、62)的载体(41、61),和其中曳引机构(7、50)具有一个圆形截面和所述曳引机构可与覆层接触,其特征在于,曳引机构(7、50)与覆层(42)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小于曳引机构(7、50)与载体(41、61)之间接触的相应的摩擦系数。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载体(41、61)具有一个对曳引机构(7、50)进行导向的槽(43、65)。

3.
  一种输送至少一个载荷(3、5)的电梯(1),具有至少一个与载荷连接的可移动的曳引机构(7、50、80、105),其中所述曳引机构的至少一段与至少一个滚轮(11、20、40、60、70、85、95)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7、50、80、105)进行导向,和其中所述滚轮(11、20、40、60、70、85、95)包括覆层(42、62、87、97)和覆层(42、62、87、97)的载体(41、61、86、96),和其中载体(41、61、86、96)具有一个对曳引机构(7、50、80、105)进行导向的槽(43、65、90、100)和曳引机构(7、50、80、105)与槽边缘(67、92、93、103、104)上的覆层接触,其特征在于,曳引机构(7、50、80、105)与覆层(42、62、87、97)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小于曳引机构(7、50、80、105)与载体(41、61、86、96)之间接触的相应的摩擦系数。

4.
  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曳引机构(7、50、80、105)以在斜拉力作用下的方式在滚轮(11、20、40、60、70、85、95)上被导向。

5.
  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覆层(42、87、97)的设置应实现曳引机构(7、50、80、105)利用覆层与滚轮(11、20、40、60、85、95)的接触。

6.
  按照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覆层的设置应实现曳引机构(50)在槽(65)内与覆层(62)和/或载体(61)的接触。

7.
  按照权利要求2至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覆层(42、62、87、97)设置在槽(65、90、100)的至少一个边缘(67、92、93、103、104)上和曳引机构(50、80、105)可与该覆层部分接触。

8.
  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曳引机构(50)在槽(65)底(66)上与载体(61)接触。

9.
  按照权利要求1至4或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滚轮(20)是用于输送曳引机构(7)的主动轮和与一个驱动装置连接。

10.
  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层(42、62)包括一种润滑剂。

11.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包括一种干膜润滑剂,例如滑石粉、石墨粉、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PTFE)、铅(Pb)、金(Au)、银(Ag)、氧化硼(BO3)、一氧化铅(PbO)、氧化锌(ZnO)、氧化铜(Cu2O)、三氧化钼(MoO3)、二氧化钛(TiO2)或所述物质的混合物。

12.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包括一种湿式润滑剂,例如动物油、植物油、石油和/或合成油或脂、甘油、聚丁烯、聚酯、聚烯烃、聚乙二醇、硅氧烷、皂、天然或合成蜡、树脂和/或具有有机或无机的增稠剂的添加剂,例如有机聚合物、聚脲、金属皂、硅酸盐、金属氧化物、硅酸、疏水膨润土或所述物质的混合物。

13.
  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曳引机构(7、50、80、105)包括天然纤维(51、81)和/或由一种合成材料,例如聚酰胺构成的纤维(51),和/或至少一种金属丝(51、81)。

14.
  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曳引机构(7、50、80、105)至少部分是由护套(52、82、107)构成的,所述护套环围一根或多根纤维(51、81)和/或一根或多根金属丝(51、81)。

15.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52、82、107)由弹性体,例如由聚氨酯或天然或合成橡胶(ERR)或硅酮橡胶构成的。

16.
  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载体由钢、铸铁、聚酰胺、聚四氟乙烯、铝、锰、有色金属、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聚醚醚酮(PEEK)。

说明书

利用可移动的曳引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曳引机构输送至少一个载荷的电梯,其中所述曳引机构的至少一段与至少一个滚轮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和其中所述滚轮包括一个覆层和覆层的一个载体,和其中曳引机构具有一个圆形截面和与覆层接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曳引机构输送至少一个载荷的电梯,其中所述曳引机构的至少一段与至少一个滚轮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和其中所述滚轮包括一个覆层和覆层的一个载体,和其中载体具有一个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的槽和曳引机构与槽边缘上的覆层接触。
背景技术
可以把习用的电梯设备视为电梯的一种已知的例子,其中一个载荷,例如一个电梯轿厢,或多个载荷,例如一个电梯轿厢和一个对轿厢的重量进行补偿的配重都系挂在至少一个承载机构上。通常一个或多个缆索和/或一个或多个皮带作为承载机构。相应的承载机构与载荷连接,从而在承载机构移动时载荷例如在大楼的不同楼层之间被输送。此时承载机构还起着曳引机构的作用。
下面如果没有特殊的说明,则“曳引机构”概念作为被设计成载荷的承载和曳引机构的曳引机构的名称。
迄今提出了一系列用于输送载荷的曳引机构的设置,其中每个曳引机构与至少一个体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与相应体的接触对曳引机构的移动间隙进行限定并因此实现对曳引机构的导向。曳引机构与体的临界面对设置的效能是特别重要的。临界面的种类例如影响着曳引机构与体之间的摩擦并影响着由于曳引机构与体之间的接触导致的磨损。可以采用在曳引机构与体接触的位置上具有覆层的体。通过对覆层的相应的选择可以实现体与曳引机构接触的最佳化。
在习用的电梯设备中例如电梯轿厢或配重的曳引机构通常与至少一个滚轮和/或至少一个滑动件接触。滚轮或滑动件将对曳引机构的瞬时的空间设置和特别是对在纵向以及横向上的纵向段的移动施加影响。
在习用的电梯设备中滚轮通常用于不同的目的,例如作为曳引机构的主动轮或甚至换向轮。
用驱动装置对主动轮进行旋转和通常其任务在于对曳引机构进行移动。为此,以曳引机构为基准对主动轮的设置应实现曳引机构与旋转的主动轮的表面接触和在表面移动时曳引力被传递给曳引机构。通常主动轮的定向应使曳引机构纵向段基本平行于表面移动的方向。在这种条件下在曳引机构的纵向上主动轮与曳引机构之间的力的传递是最佳的。这种配置显然特别适用于实现曳引机构在其纵向上的移动。为实现大的曳引,曳引机构通常的设置应使其围绕以旋转轴为中心的主动轮的圆形圆周线部分地或甚至完全地或一圈以上的包绕。采用这种对曳引机构的导向方式将在主动轮上改变曳引机构的纵向延伸的方向。
与主动轮不同,换向轮不具有驱动装置和因此不适用于对曳引机构进行驱动。确切地说,利用围绕换向轮的旋转轴沿其圆周线接触的曳引机构转矩被传递给换向轮并且当曳引机构移动时,换向轮被转动。通常,换向轮以如下方式实现与曳引机构接触,曳引机构围绕换向轮的旋转轴沿其圆形圆周线部分地或甚至完全地包绕。
换向轮在电梯设备中用于不同的目的。在换向轮的典型的应用中,换向轮以电梯设备地固定的支承结构为基准被位置固定地安装,以便对曳引机构的不同的纵向段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导向。其中作用在曳引机构的力至少部分地通过换向轮的旋转轴的轴承被传递到电梯设备的支承结构。在另一种典型的应用中,采用一个或多个换向轮,以便将一个载荷悬挂在通过曳引机构的纵向段形成的对换向轮的包绕上。此时通过对曳引机构在其纵向上的移动实现换向轮与曳引机构之间的相对移动和随之实现对载荷的移动。
已知有许多针对曳引机构与滚轮之间的临界面的最佳化的建议。所述最佳化通常是针对增大曳引机构与滚轮之间的曳引的。
在US3838752中例如披露了一种电梯设备,其中将电梯轿厢与配重连接的缆索被主动轮上的槽导向。在缆索与主动轮之间的临界面上涂覆有润滑剂,与没有润滑剂的相应接触的摩擦系数相比,所述润滑剂将改善缆索和主动轮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此时润滑剂用于增大主动轮与缆索之间的曳引力。
在WO02/074677披露了一种具有缆索主动轮的电梯设备。主动轮包括一个滚轮体,在所述滚轮体上沿圆周线开设有多个用于对缆索进行导向的槽,和一种覆着在滚轮体上的例如由橡胶或聚氨酯构成的覆层。所述覆层与滚轮体相比将促使增大主动轮与缆索之间的摩擦和随之增大主动轮与缆索之间的曳引力。
EP1096176A1中披露了一种优选用于驱动电梯设备的合成纤维缆索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具有槽,缆索被所述槽导向。与缆索接触的槽面被加工处理,使之基于机械加工或基于相应的覆层具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与未经加工或没有覆层的主动轮相比,所述表面粗糙度将提高缆索与主动轮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因而提高了主动轮与缆索之间传递的曳引力。
为了实现滚轮与一个贴靠在滚轮上的曳引机构,例如缆索或皮带之间的大的曳引力,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有许多可供使用的方案:
(i)对曳引机构和滚轮的相互接触的部分的相应材料进行选择,以便获得尽可能大的摩擦,和
(ii)将曳引机构与滚轮之间的抵压力选得尽可能大。
方案(i)和(ii)可以分别在一定程度上用于最佳化。
当例如滚轮是钢的和曳引机构是一个其外面由钢丝构成的缆索时,在缆索与滚轮直接的接触的摩擦系数较小。但由于钢丝被垂直于其纵向延伸的方向上被高强度的加载,因而可以利用将缆索和滚轮之间的抵压力选得很大的方案。为此例如缆索可以在滚轮表面的槽内被导向,所述槽的尺寸应能实现在横向上对缆索的保持。除此之外或附加于上述方案,槽的设计还可以使缆索在槽底贴靠在尽可能小的锐角的接触面上。
与上面的例子不同,就曳引机构而言具有完全不同的条件,所述曳引机构包括由合成材料构成的,例如由聚酰胺构成的承载的纤维。所述纤维的重量很轻和在纵向上具有很大的承载能力,但在横向上的承载能力大大小于钢丝和易于受到所谓的剪切力,即垂直于其纵向的作用力的损伤。由于曳引机构在与滚轮接触时和在曳引机构与滚轮之间传递曳引力时将会受到很大的剪切力,所以在采用具有由合成材料构成的承载的纤维的曳引机构实现的曳引机构时,利用护套对纤维加以保护。例如已知的聚酰胺缆索,所述缆索由一根将多根聚酰胺纤维构成的索股扭绞而成的芯缆和一根将芯缆整个环围的缆索护套构成。作为缆索护套的材料首先是弹性材料,例如聚氨酯或橡胶得到验证。除了这种缆索外,还已知一种缆索,所述缆索通过由多根合成纤维构成的索股扭绞而成,其中每根索股单独有一个保护护套,所述护套例如由聚氨酯或橡胶构成。而且在采用这种方案时通过对索股的护套相应的尺寸设计也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索股防剪切力损伤的保护。
所述的具有护套的合成纤维缆索的特点在于,通常适用于护套的材料在与用于滚轮的通常的材料(例如钢或铸铁)接触时摩擦系数较大。从另一角度看,可以将此点视为优点。例如即使在缆索与滚轮之间的抵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在这种缆索与通常的主动轮接触时也能传递较大的曳引力。因而一般可以不必采取提高缆索与滚轮之间的抵压力的附加措施(例如将缆索贴靠在小的锐角的接触面上或将缆索保持在窄的槽内)。由于护套与通常的主动轮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很大,所以缆索仅须沿较短的段对通常的主动轮进行包绕,即可实现对充分大的曳引力的传递。因而用直径较小的主动轮即可实现充分大的曳引力。对这种滚轮进行驱动仅需加载较小的转矩。因此较小的电动机足以实现对这种滚轮的驱动。由于合成纤维缆索大多在很大程度上是可弯曲的和因此可沿弯曲半径较小的轨迹被导向,所以在采用合成纤维缆索时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优点。
最近也采用皮带作为电梯设备的曳引机构。所述皮带通常具有多根设置在皮带的纵向上的承载机构,例如所述机构由钢丝或合成纤维索股构成。承载机构通常嵌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外护套内。通常采用聚氨酯或橡胶作为外护套的材料。这种皮带的优点在于,在皮带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具有最小的延伸,在所述方向上皮带具有很高的柔韧度。基于该高的柔韧度,因而可以采用小直径的滚轮作为主动轮。当然主动轮小型化的前提是,为能够在主动轮与皮带之间传递充分大的曳引力在主动轮与皮带之间必须存在足够大的接触面。皮带与主动轮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越大,则可以选越小的接触面。当接触面太小和/或摩擦系数太小时,则存在当主动轮旋转时皮带在接触面上打滑的危险。所以基于对主动轮小型化和驱动主动轮的考虑,最好皮带的外护套可以保证实现大的摩擦系数。
目前希望实现所采用的部件的小型化是促进电梯设备和其它输送载荷的装置继续研发的主要的动力,特别是具体部件的小型化实现了占用空间小的高效装置的研制和因此奠定了降低成本的前提条件。
当然小型化的趋势在最近将导致实现极端的工作条件,所述极端条件将伴随产生一些问题。
对用于输送载荷而移动的曳引机构的设置常常呈现不稳定性,所述不稳定性是与曳引机构垂直于其纵向延伸的方向的移动相关联的。
在具有作为曳引机构的通常的合成纤维缆索的电梯中,这种缆索对斜拉力是非常敏感的。当一根在其纵向上移动的合成纤维缆索例如与旋转的滚轮接触和所述缆索的导向使其在滚轮表面不是在垂直于滚轮的旋转轴的平面内,而是与该平面成一定角度,即在“斜拉”的情况下被移动时,就会在工作时出现缆索围绕其纵向的扭转。在持续的工作过程中,这种扭转往往是不可逆的。在持续工作中缆索的扭转的增加将导致缆索索股受损。这种影响将会大大缩短缆索的寿命和导致电梯提前失效。
由于合成纤维缆索基于通常的合成纤维的机械特性不具有抗扭转的大的强度,因而这种影响特别是对合成纤维缆索常常会造成干扰。
对斜拉的过分的敏感度当然必须加以制约。一方面为最佳的避免斜拉,就对曳引机构的导向而言将以对保持公差容限高的要求和对曳引机构接触的面积的要求为前提。另一方面例如制造电梯时力求有目的地为曳引机构的斜拉付出代价,以便采用对曳引机构导向的专门的几何形状,改善对电梯竖井内空间的利用。如果设置的曳引机构对斜拉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则采用这种设计方案将受到限制。
在电梯设备中,其中用一个通过一个主动轮和/或通过一个或多个换向轮运行的皮带对电梯轿厢和配重进行移动,将在有些情况下观察到如下现象,皮带或多或少不受控制地在相应的滚轮上向两侧-即在相应的滚轮的旋转轴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并以皮带的运行方向,即以皮带的纵向为基准呈侧移现象。此时皮带在其贴靠在滚轮表面的部分上被不稳定地导向。为实现对皮带更好地侧导向,可以采用具有槽的滚轮,其中皮带的接触面分别由槽底构成。此时槽的边缘分别起着对皮带的侧限定的作用,以便对皮带的的侧移进行限定。但实践表明采用槽边缘对皮带进行的侧导向将会带来新的问题。皮带将以不同的方式与皮带边缘交替作用。例如将会在持续工作时与槽边缘接触的位置出现磨损。在与槽边缘接触时将会导致皮带的变形。所述变形将会导致皮带的不稳定的运行。例如会出现在皮带沿槽运行时突然越过槽边缘并脱离槽的现象。由于不能确保工作安全,因而皮带的这种状况在一个电梯设备中是不能接受的。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输送载荷的电梯,其中以尽可能无损伤的方式实现对用于输送载荷的移动的曳引机构的导向。
实现所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送至少一个载荷的电梯,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与载荷连接的曳引机构,其中所述曳引机构的至少一段与至少一个滚轮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和其中所述滚轮包括一个覆层和覆层的一个载体,和其中曳引机构具有一个圆形截面和与覆层接触,其特征在于,曳引机构与覆层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小于曳引机构与载体之间接触的相应的摩擦系数。
一种输送至少一个载荷的电梯,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与载荷连接的曳引机构,其中所述曳引机构的至少一段与至少一个滚轮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和其中所述滚轮包括一个覆层和覆层的一个载体,和其中载体具有一个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的槽和曳引机构与槽边缘上的覆层接触,其特征在于,曳引机构与覆层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小于曳引机构与载体之间接触的相应的摩擦系数。
采用一种相应的覆层实现了曳引机构与滚轮之间接触的特别小的摩擦系数。在对适用于作为覆层的材料的选择时,所要考虑的限制比对覆层载体选择要少。例如覆层的载体基本决定滚轮的机械强度和随之滚轮基于与曳引机构接触可以吸收的最大力的量度。与此相反,覆层不必对滚轮的机械强度做出大的贡献和可以首先针对曳引机构与覆层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进行最佳化。因此根据载体的适用材料通常可以找到对载体的适用的覆层,所述覆层与未加涂覆处理的载体相比可以实现减少摩擦的效果。
减少摩擦的效果将导致在曳引机构与覆层接触的情况下,与曳引机构和载体接触相比,将减少促使曳引机构垂直于曳引机构的移动方向移动的力。由于减少了促使曳引机构垂直于曳引机构的移动方向移动的力,因而与没有覆层的情况相比,将实现无损的导向。该减少的程度越大,则曳引机构与覆层接触的摩擦系数就越低。
优选曳引机构与覆层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的设计应使在曳引机构与滚轮进行相对移动时在曳引机构的纵向上不会产生超过一预定的曳引机构损伤标准的极限值的曳引机构的扭矩。该标准特别适用于作为曳引机构的具有圆形截面的缆索。具有圆形截面的缆索不适用于采用型面配合方式在滚轮上的导向。在具有圆形截面的缆索在滚轮表面上,例如在槽内被导向时,在斜拉力的作用下缆索在滚轮表面会出现垂直于缆索纵向的方向的滚动,即围绕纵向的转动。通常在电梯上还设有限制缆索在滚轮附近的移动的自由度的部件,所述部件例如是缆索固定点或其它的用于将缆索的移动保持在预定的通路内的导向件。由于缆索在纵向移动时必须始终满足预定的极限条件,所以在滚轮表面上的所述转动将导致缆索围绕其纵向的扭转。在斜拉力的作用下在缆索在纵向上移动期间缆索的扭转将不断地增大,从而造成缆索在滚轮表面垂直于其纵向的滚动。在根据本发明对滚轮涂覆处理和缆索与覆层接触的情况下,则将避免所述扭转或至少将扭转限制到一个最大值上,所述最大值小于缆索和滚轮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缆索与滚轮之间小的摩擦将改善在斜拉力的作用下垂直于缆索纵向的其滑动能力,避免了滚动。此点将限制缆索的扭转和避免缆索由于过度扭转而受损。
采用此方式,以曳引机构的纵向为基准,当曳引机构在滚轮上倾斜运行和与覆层接触时,将不会有扭矩或只有较小的扭矩作用在曳引机构上。这种配置特别适用于采用对斜拉高度敏感的并因此在其纵向上不能承受大的扭矩的缆索的情况。
曳引机构和覆层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最好设计得很小,从而在曳引机构对应于滚轮进行相对移动时曳引机构在垂直其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不会产生超过曳引机构预定的损伤极限值标准的变形。曳引机构和滚轮之间接触时小的摩擦系数是在滚轮和曳引机构之间接触的情况下特别小的力在垂直于曳引机构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作用于曳引机构的前提条件。因而限制了曳引机构在垂直于其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变形。在滚轮具有用于对曳引机构侧导向的槽的情况下,此点可以实现对曳引机构无损的导向。在此情况下采用本发明的相应的覆层减小了垂直于曳引机构的移动方向的方向的作用力,因而也随之减小了在槽边缘和曳引机构之间接触时产生的抵压力。因而减少了或甚至避免了由于槽边缘和曳引机构之间的交互作用造成的磨损。在槽边缘具有减少摩擦的覆层时,将减小槽边缘和曳引机构之间的机械交互作用。该标准也适用于采用皮带或双缆索作为曳引机构的情况。
皮带或双缆索通常不具有圆形的截面和因此在围绕滚轮运行时可以在在滚轮表面上形成的槽内采用型面配合方式进行导向,例如槽在槽底的形状与皮带或上缆索的截面的形状适配。在斜拉力的作用下采用型面配合方式在滚轮表面的槽内对曳引机构,例如皮带或双缆索进行导向时,曳引机构在滚轮表面不会不受限制地在垂直于曳引机构的纵向的方向上发生滚动。在该前提条件下,对受到牵拉力作用的曳引机构仅加有很小的扭矩。确切地说,在斜拉力作用下的曳引机构被迫使垂直于曳引机构的纵向的方向上向槽边缘滑动。在此情况下曳引机构会发生变形。曳引机构与槽边缘接触的区段特别将受到机械加载和在一定的情况下受损。根据本发明在槽边缘上的减少摩擦的覆层将减小这种加载和减小或避免曳引机构的磨损。
上述方案最好用于曳引机构的换向轮。在换向轮的情况下在滚轮与曳引机构之间不必传递大的曳引力。因此曳引机构与滚轮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可以选得很小。所以本发明电梯的实施方式包括曳引机构的一个或多个换向轮,其中换向轮在曳引机构接触的或在工作时将接触的滚轮的所有范围都具有本发明的覆层。这种换向轮可以实现对曳引机构特别无损的导向。此点既适用于缆索,也适用于皮带。此点特别适用于在滚轮表面上的槽内被导向的曳引机构。所述覆层另外将稳定曳引机构的导向。例如可以避免曳引机构从槽内脱出。此点特别与在滚轮表面的槽内运行的皮带导向相关。
根据本发明原则上不必非得在曳引机构工作时与滚轮接触的滚轮上的所有区段设置减少摩擦的覆层。分别根据应用,根据本发明最好用减少摩擦的覆层对滚轮体的部分区段进行覆盖。根据其瞬时的设置,曳引机构有时与覆层或与滚轮体接触。另外也可以使曳引机构的一个分段(或多个分段)与滚轮体接触和另一个分段(或多个另外的分段)与覆层接触。采用此方式可以根据曳引机构和滚轮的相对设置有针对性地改变曳引机构与滚轮之间的摩擦。
在滚轮具有曳引机构的导向槽时,例如本发明的减少摩擦的覆层仅设置在滚轮体上构成的槽的边缘上。此时当曳引机构在槽底上仅与滚轮体接触时,曳引机构与滚轮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最大。与此相反,当至少曳引机构的部分段-不与滚轮体接触-与在槽边缘上的减少摩擦的覆层接触时,将减少曳引机构与滚轮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该“选择覆层”方案就结构设计而言特别适用于主动轮。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主动轮,利用这种主动轮一方面可以向曳引机构传递大的曳引力,另一方面当曳引机构在滚轮上倾斜运行时,没有扭矩或仅有很小的扭矩传递到曳引机构上。该方案特别适用于曳引机构对应于围绕纵向的扭转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的情况。
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本发明的覆层。所述覆层一方面涂覆在相应的载体上和另外保证曳引机构与覆层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所述摩擦系数小于曳引机构与载体之间接触的相应的摩擦系数,所述覆层例如可以包括润滑剂。作为润滑剂例如可以采用各种干膜润滑剂或各种湿式润滑剂或甚至所述润滑剂的混合物。所述润滑剂也可以嵌入相应的结合剂中。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润滑剂和结合剂进行选择,从而使结合剂用于保证覆层的充分的稳定性,同时对润滑剂的选择应使覆层与曳引机构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特别小。
本发明实现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具有承载件的曳引机构,所述曳引机构具有一个由弹性体,例如由聚氨酯或橡胶构成的护套。这种护套一方面制作成本低廉,例如对聚氨酯可以采用挤压工艺或对橡胶采用硫化工艺。而且具有这种护套的的曳引机构具有与电梯曳引机构习用的滚轮的材料,例如钢、铸铁或聚四氟乙烯(PTFE)等接触的特别高的摩擦系数,例如与钢、铸铁或聚四氟乙烯(PTFE)制造的滚轮接触的摩擦系数在0.4至0.9范围内。在滚轮具有本发明的覆层的情况下,相应的摩擦系数将会减少到0.2以下。此点例如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基的覆层实现。采用此方式实现的摩擦系数的减少同时将减少作用在曳引机构上的斜拉力。此点特别适用于对斜拉力特别敏感的和在斜拉力的作用下特别易于受损的曳引机构,例如具有由合成纤维,例如由聚酰胺构成的承载件的曳引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照示意图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细节和本发明特别有益的实施方式的举例加以详细的说明。图中示出:
图1示出一种利用可移动的曳引机构对电梯轿厢和配重进行输送的电梯,其中所述电梯具有主动轮和曳引机构的多个换向轮;
图2A为图1中箭头2A方向的图1的主动轮的视图,其中缆索倾斜地在主动轮上运行;
图2B为图2A从另一视角的视图(图2A中的箭头2B方向);
图3为具有本发明的覆层的滚轮和围绕滚轮运行的缆索的剖面图;
图4为与图3类似的但具有本发明的另一种覆层设置的剖面图;
图5为具有本发明的覆层的滚轮和围绕滚轮运行的皮带的剖面图;
图6为与图5类似的具有本发明的覆层的滚轮和围绕滚轮运行的皮带的剖面图,但滚轮的形状和覆层的设置不同于图5,和
图7为与图5或6类似的具有本发明的覆层的滚轮和围绕滚轮运行的皮带的剖面图,但滚轮的形状和覆层的设置不同于图5或图6。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种电梯1作为采用至少一个可移动的与载荷连接的曳引机构输送至少一个载荷的装置的举例。电梯1包括两个采用输送机构7输送的载荷:一个电梯轿厢3和一个配重5。曳引机构7的两端7’、7”固定在竖井顶部结构2上。曳引机构7通过被旋转设置的主动轮20被导向,所述主动轮与图中未示出的主动轮20的驱动装置一起设置在竖井顶部结构2上。在本例子中在主动轮20和曳引机构7两端7’、7”中的一端之间分别构成曳引机构7的一个纵向段,其中两个纵向段中的一个纵向段与电梯轿厢3连接和另一个纵向段与配重5连接。其中电梯轿厢3利用两个被旋转设置在电梯轿厢3上的换向轮11以所谓的2∶1悬挂方式与曳引机构7连接,同时配重5利用一个被旋转设置在配重5上的换向轮11同样以2∶1悬挂方式被连接。曳引机构7与主动轮20和换向轮11接触,使曳引机构不同的段分别包绕主动轮20的一部分和换向轮11的部分。通过主动轮20围绕其旋转轴的旋转,曳引力被传递给曳引机构7和曳引机构7在其纵向上移动,使在主动轮7两侧形成的曳引机构7的纵向段的长度发生变化。由于电梯轿厢3和配重5利用换向轮11被悬挂在曳引机构7上,所以主动轮20的旋转促使电梯轿厢3和配重7分别相互反向-根据主动轮11的旋转方向-如图1中双箭头所示,上下移动。
曳引机构7在移动时通过主动轮20和换向轮11被导向。曳引机构7例如是缆索或皮带。另外,电梯轿厢3和配重5也可以悬挂在多根曳引机构7上,所述曳引机构分别通过主动轮20和换向轮11被导向。
在图2A和2B中详细示出在主动轮11周围曳引机构7的伸展。其中图2A示出图1中箭头2A方向的视图,即水平向的视图;而图2B与此相反示出图2A中箭头2B方向的视图,即由下向上的垂直方向的视图。假定曳引机构7是一个具有圆形截面的缆索和主动轮20在其表面具有槽21。所述槽以平面27为基准对称,所述平面垂直于主动轮20的旋转轴25。平面27与主动轮20之间的切线构成槽21底的位置。
在图2A和2B中示出围绕轴25旋转时主动轮的状况。箭头26示出相应面向观察者的主动轮20的表面的移动方向。另外设定,曳引机构7被槽21导向。由于主动轮20的旋转曳引机构7在其纵向上,即在箭头31的方向上移动和沿主动轮20表面被槽21导向。另外设定,曳引机构7-受在对应于在电梯轿厢3和配重5上的换向轮11的主动轮20或槽21的相对设置决定-并不是平行于平面27被导向。在该前提条件下,曳引机构7-受作用于曳引机构7的曳引力的影响-沿一个以平面27为基准倾斜的曲线与主动轮20接触。换句话说:在本配置中曳引机构7受到斜拉力的作用。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情况下,曳引机构在7在其轨迹的最上面的点上在槽底伸展,即在槽邻接的边缘之间的中间,并在此处与平面27垂直(见图2A)。另外在图2A和2B中还看出,向竖井顶部2伸展2(向上)伸展的曳引机构7的分段在滚轮20的表面贴靠在槽21的一个边棱21’上并如箭头34所示,在槽21的边缘上向平面27靠近。如箭头35所示,从竖井顶部机构2向下伸展的曳引机构7的分段脱离平面27并在槽21的另一边缘向槽21的另一边棱21”靠近。
在图2A和2B所示的围绕主动轮环绕运行时,由于曳引机构7在围绕主动轮20环绕运行时不仅进行在其纵向延伸方向的移动,而且基于曳引机构7的导向还被强制进行在旋转轴25方向上,即垂直于曳引机构7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上的移动,所以曳引机构7有时会变形。曳引机构7是否以及如何变形,除了曳引机构7本身的特定特性-例如曳引机构7的形状和弹性特性外,特别是取决于曳引机构7和曳引机构与之接触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在所述摩擦例如很小时,曳引机构7在进行旋转轴25方向上的移动时会滑动,曳引机构7在垂直于其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基本不会变形。在所述摩擦特别大时,曳引机构7会沿一分段附着在主动轮20表面并以垂直于曳引机构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变形对存在的斜拉力做出反应。通常由于将通过曳引机构7的分段对应于主动轮20表面的相对移动-例如由于某些分段的滑动或甚至这些分段围绕其相应的纵向的转动-衰减掉曳引机构7上的多余的弹性应力,因此该变形通常会受到制约。
在图2A和2B的例子中设定,曳引机构7和主动轮20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的大小可以使曳引机构毫无阻力地在旋转轴方向25或箭头34和35所示方向上滑动。该设定与对主动轮20-根据其在电梯1中的作用-应将大的曳引力传递给曳引机构7的要求兼容。在本例中沿箭头34和35所示方向的曳引机构7的移动分别根据曳引机构7与主动轮20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的大小伴随滚动或伴随滚动和滑动的叠加。在本例子中曳引机构7的截面的圆形形状非常有利于滚动。曳引机构7基于滚动将围绕其纵向旋转。在图2A中用箭头32表示旋转方向。
在本例中,当主动轮20旋转时在主动轮20上产生的曳引机构7旋转的延伸在整个曳引机构7的长度上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曳引机构7围绕其纵向的旋转在许多位置上受到制约或障碍,例如在曳引机构7的端部7’、7”由于曳引机构7在竖井的顶部结构2上的固定或在换向轮11上由于曳引机构7与换向轮11之间的摩擦。因此主动轮20的旋转将造成曳引机构围绕其纵向的扭转。
在图2A和2B所示的情况下,用扭矩T说明在箭头32方向上曳引机构7的旋转,所述扭矩的方向在图2A和2B中分别用箭头示出。
在图2A和2B中以主动轮20为例示出斜拉力在曳引机构7上的作用。这里要指出的是,所示的技术关系同样也适用于曳引机构7在换向轮11上的移动。另外还要指出的是,对扭转32的出现是否有槽并不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存在斜拉力是曳引机构7出现扭转的绝对条件。通常,当曳引机构7在电梯1中被导向时,使曳引机构7在其纵向上移动与槽11或20接触时至少部分段在滚轮11或20的一个旋转轴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则曳引机构7在斜拉力的作用下。
由于曳引机构7与滚轮11和20的交替作用产生的曳引机构7的扭转的大小取决于如下多个因素a)-c):
a)曳引机构7与滚轮11和20接触的摩擦系数,
b)曳引机构7的抗扭强度,
c)每个滚轮上的斜拉的“程度”,例如所述“程度”由某个滚轮的旋转轴与曳引机构7沿滚轮表面的纵向伸展之间的夹角加以说明(当在所有曳引机构7与滚轮接触的位置上的该夹角等于90°,则不存在斜拉,即曳引机构7在滚轮表面的垂直于滚轮的旋转轴的平面内移动;在一选定的在滚轮表面上的曳引机构7的纵向段上与角度90°的偏差越大,则斜拉程度越大。)。
上述的因素b)常常是由针对曳引机构7本身的要求决定的(例如材料的选择、结构、机械和温度特性等)。上述因素c)常常是由涉及电梯1设计的参数决定的(例如用于对曳引机构7导向的电梯部件的空间设置,和这些部件的加工和/或安装精度)。
就a)因素本发明规定:根据本发明用于与曳引机构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的滚轮具有降低摩擦的覆层。在用于图1、2A和2B所示的例子时,本发明可以减少曳引机构7与滚轮11和20接触的摩擦系数。因此可以减少或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斜拉造成的扭矩。最好可以避免曳引机构的扭转。
在图3和4中示出滚轮的例子,所述滚轮具有本发明的覆层,所述滚轮分别与在相应的滚轮表面上被导向的曳引机构50配合。所示的滚轮适用于在电梯1上应用,替代滚轮11或20。
在这些例子中曳引机构50是具有圆形截面的缆索。它包括多个承载的机构51,所述机构相互扭绞并被一外护套52形式的护套环围。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承载机构51。承载机构51例如可以是天然纤维和/或合成材料构成的,例如由聚酰胺构成的纤维,和/或包含至少一种金属丝。外护套52例如由聚氨酯或由天然-或合成橡胶(EPR)或硅酮橡胶构成。在此当然要指出的是,图中所示的曳引机构50的结构并不构成本发明实施的限定。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的缆索或皮带对曳引机构50加以替代。
图3为滚轮40沿滚轮的旋转轴(图中未示出)的纵剖面图以及曳引机构50的截面图。滚轮40包括一个滚轮体41,所述滚轮体起着覆层42的载体的作用。覆层42构成滚轮的表面。在滚轮40的表面上形成一个槽43。所述槽43沿一垂直于滚轮40旋转轴的平面伸展,和具有在槽底44倒圆的一个截面。在本例中覆层42构成在槽43范围内滚轮体的闭合覆盖,即覆层42在槽43底44以及在槽43边缘上构成滚轮40的表面。在图3中曳引机构50被槽43导向。在本例中曳引机构50在槽43内仅与覆层42接触,不能与滚轮体41接触。
图4为滚轮60沿滚轮的旋转轴(图中未示出)的纵剖面图以及曳引机构50的截面图。滚轮60包括一个滚轮体61,所述滚轮体起着覆层62的载体的作用。在滚轮60的表面上形成一个槽65。所述槽43沿一垂直于滚轮60旋转轴的平面伸展,和具有在槽底66倒圆的一个截面。覆层62构成在槽65边缘构成表面。在槽65底66由滚轮体61构成滚轮60的表面。在图4中曳引机构50被槽65导向。在本例中曳引机构50在槽底66与滚轮体62接触和在槽边缘67与覆层62接触。
滚轮体41和61例如由钢、铸铁、聚酰胺、聚四氟乙烯、铝、锰、有色金属、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聚醚醚酮(PEEK)制成。由于具有强度,所以这些材料适用于作为在电梯设备或在其它用于输送载荷的装置上采用的材料。
覆层42或62根据本发明必须满足曳引机构50与覆层42或覆层62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小于曳引机构50与滚轮体42或61之间接触的相应的摩擦系数的标准的要求。
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满足上述标准的要求。覆层42或62可以由一种相应的润滑剂构成或含有作为组成部分的这种润滑剂。在本例中作为润滑剂可以采用各种干膜润滑剂、湿式润滑剂或上述润滑剂的混合物。覆层42和62可以由干膜润滑剂,例如由滑石粉、石墨粉、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PTFE)、铅(Pb)、金(Au)、银(Ag)、氧化硼(BO3)、一氧化铅(PbO)、氧化锌(ZnO)、氧化铜(Cu2O)、三氧化钼(MoO3)、二氧化钛(TiO2)或所述物质的混合物构成。所述材料采用已知的方法,例如喷涂、闪蒸、机械压制方法或化学方法被涂覆在滚轮体42或61上。
所述覆层42或62也可以由湿式润滑剂,例如动物油、植物油、石油和/或合成油或脂、甘油、聚丁烯、聚酯、聚烯烃、聚乙二醇、硅氧烷、皂、天然的或合成的蜡、树脂和/或具有有机或无机的增稠剂,例如有机聚合物、聚脲、金属皂、硅酸盐、金属氧化物、硅酸、疏水膨润土或所述物质的混合物构成。也可以将微粒状的干膜润滑剂和/或湿式润滑剂与可硬化的结合剂混合并采用这种混合物构成所述层42或62。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某种结合剂的选择实现覆层的耐久性,同时通过对某种润滑剂的相应的选择有针对性地实现所需的降低摩擦的效果。作为结合剂可以采用各种已知的的材料,例如合成树脂、丙烯醛、聚酯、乙烯基酯、聚氨酯、环氧化物等基的涂料。
具有聚氨酯或橡胶构成的护套的曳引机构50在与通常的由钢、铸铁、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滚轮体接触时的摩擦系数在0.4-0.9范围内。当滚轮表面具有本发明的覆层时,曳引机构50与滚轮之间接触的相应摩擦系数减少到0.2以下。例如采用在聚四氟乙烯微粒和相应的结合剂基的干膜润滑剂并且其层厚在0.01-1mm范围内时,通过覆层可以将摩擦系数减少到0.19。此点也适用于滚轮体本身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情况。摩擦系数减少的程度范围是可变的,例如根据聚四氟乙烯微粒的材料参数,所述材料参数将受生产微粒的方式和方法的影响(微粒的粒度、聚合物链的长度等)。
在滚轮40(图3)的情况下,与曳引机构50和未涂覆处理的滚轮体41相应的接触相比,覆层42将促使降低在所有曳引机构在槽43内与滚轮40接触的位置上曳引机构50与滚轮40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覆层42将改善曳引机构50在槽43内在槽43的横向上滑动的能力。从而减小了曳引机构在受到槽43的斜拉时不是滑动,而是从槽43的边缘翻滚出的危险。在曳引机构50与滚轮40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充分低的前提下,也可以避免曳引机构50的扭转。当曳引机构被槽43导向时,所述覆层42当然也会促使曳引机构50与滚轮之间曳引力的降低。所以滚轮40优选作为换向轮。
在滚轮60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槽65的方向上曳引机构50与滚轮60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将发生变化。当曳引机构50在槽65底66与滚轮体61接触时,摩擦系数最大。覆层62将改善曳引机构50在槽65内在槽65的横向上滑动的能力。从而减小了曳引机构在受到槽65的斜拉时,不是滑动,而是从槽65的边缘67上翻滚出的危险。因而也减少了曳引机构50在滚轮60上受到斜拉时被扭转变形的危险。例如当曳引机构50与滚轮60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很低,从而使曳引机构50在槽边缘67仅做滑动时,也可以避免曳引机构50的扭转。当曳引机构被槽43导向时,由于曳引机构50与滚轮60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与曳引机构50与滚轮61接触的摩擦系数相等,所以采用滚轮60可以在滚轮60与曳引机构50之间传递大的曳引力。所以滚轮60既可以作为换向轮,也可以作为主动轮。
图5-7示出各种专门用于对皮带形式的曳引机构进行导向的滚轮70、85和95和分别具有与皮带的外形适配的形状。所述滚轮分别具有本发明的覆层。下面将对在各种皮带的覆层的作用加以说明,其中所述皮带与这种覆层接触和在相应的滚轮的表面上被导向。
图5-7分别以截面示出围绕滚轮70、85或95运行的皮带80和105。其中以沿其旋转轴9(图中未示出)的纵剖面图示出每个滚轮70、85或95。分别设定,滚轮和皮带是本发明的利用皮带输送载荷的装置,其中图中未示出所述装置的其它组成部分。
皮带80和105与曳引机构50的区别主要在于截面的形状:与曳引机构50相反,皮带80和105具有一个矩形截面。皮带80和105分别被导向,使其一个宽的侧面贴靠在相应的滚轮上。
所述皮带80具有多个在纵向上伸展的承载的机构81和一个环围承载机构81的外护套82。皮带105具有类似的结构:皮带具有多个在纵向上伸展的承载机构106和一个环围承载机构106的外护套107。就材料而言,皮带80和105与曳引机构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所以对承载机构51说明的内容适用于承载机构81和106,和对外护套52规定的内容适用于外护套82和107。
所述滚轮70、85和95在其表面分别具有一个用于对皮带80或105进行导向的槽75或90或100。所述槽75、90和100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形状(沿相应的滚轮的旋转轴的相同的剖面)和本发明的覆层72、87和97的不同的设置。
如图5所示,滚轮70包括一个滚轮体71和覆层72。在滚轮70表面上形成的槽75具有一个槽底76,所述槽底在滚轮70的旋转轴的方向上不具有圆弧和所以在图5中用一直线表示。槽75具有边缘77和78,所述边缘垂直于滚轮70的旋转轴。所述覆层72仅覆盖滚轮体71的槽75底76。所述皮带80在槽75内被导向,使其一个宽侧贴靠在槽底76。所述皮带80所以在槽75底76仅与覆层72接触,而在边缘77和78上与滚轮体71接触。
如图6所示,滚轮85包括一个滚轮体86和覆层87。在滚轮85表面上形成的槽90具有一个槽底91,所述槽底在滚轮85的旋转轴的方向上不具有圆弧和所以在图6中用一直线表示。槽90具有边缘92和93,所述边缘具有一个截锥形状并且在图6中用直线示出,所述直线具有一个对应于垂直于滚轮85的旋转轴的平面的倾角α。所述覆层87仅覆盖滚轮体86的槽底91和槽90的边缘92和93。所述皮带80在槽90内被导向,使一个宽侧贴靠在槽底91。所述皮带80所以在槽90底87和边缘92和93仅与覆层87接触,而不是与滚轮体86接触。
如图7所示,滚轮95包括一个滚轮体96和覆层97。在滚轮95表面上形成的槽100具有一个槽底101,所述槽底-在沿滚轮95的旋转轴的平面的剖面上看-呈现一凸弧线。由于槽底101在滚轮95的旋转轴方向上弯曲,所以滚轮95的截面垂直于滚轮95的旋转轴在槽底101范围内具有不同长度的圆周线。在图7中用线102标示具有在槽100内具有最长圆周线的截面的位置。槽100具有边缘103和104,所述边缘具有一个截锥形状并且在图7中用直线示出,所述直线具有一个对应于垂直于滚轮95的旋转轴的平面的倾角β。所述覆层97覆盖滚轮体96的槽底101和槽100的边缘103和104以及槽100的外面。所述皮带105在槽100内被导向,使一个宽侧贴靠在槽底101。所以所述皮带105在槽100底87和边缘103和104和在槽100的直接邻近的位置仅与覆层97接触,而不与滚轮体96接触。
就制作滚轮体71、86和96的材料而言,涉及滚轮体41和61的陈述适用。就制作覆层72、87和97的材料而言,涉及覆层42和62的陈述适用。
选择槽75和90的宽度(在滚轮70和85的旋转轴的方向上测量)分别大于皮带80的宽度。选择槽100的宽度(在滚轮95的旋转轴的方向上测量)相应地大于皮带105的宽度。
由于皮带80和105分别在槽内被导向,所述槽宽于相应的皮带,所以对于在槽75和90内的皮带80和对于在槽100内的皮带105有一个垂直于相应槽的移动间隙。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该移动间隙是必要的。一方面采用此方式保证了在安装滚轮时特别是考虑到滚轮的定位精度的一定的(必要的)容限,此点方便了安装。另外考虑到,与通常的皮带相同-基于所采用材料的特性和制作皮带的的方法的特征的原因,皮带80和105是不均匀的:在皮带的纵向和在皮带的横向上的皮带的机械特性通常将在一定容限的范围内变化。由于这种不均匀性每个皮带在环绕滚轮运行时在皮带的纵向牵拉力的作用下将易于出现在滚轮的表面上皮带横向上的移动。该横向移动随着对皮带围绕滚轮运行时在牵拉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应力的补偿而出现。其中在滚轮表面上的皮带的横向移动特别与剪切力Fq相关,所述剪切力作用于垂直于皮带的纵向的方向上并根据在皮带上的瞬时弹性应力变化。当皮带被槽导向,所述槽的两个边缘分别接触皮带的窄侧,则一方面横向移动被抑制,另一方面皮带在剪切力Fq的作用下与槽的边缘交替作用。该交替作用将导致皮带的磨损。另外当皮带在剪切力Fq的作用下被抵压在槽的边缘上时,皮带在横向上将被弹性变形。有时皮带在剪切力Fq的作用下被迫使为了补偿弹性应力翻移过槽的边缘。此点将导致装置的工作的意外中断。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皮带的磨损,所以最好选择的槽75和90或槽100的边缘的间隔大于皮带80或皮带105的宽度。由于皮带分别在围绕滚轮运行时可以在一定容限的范围内横向移动,所以皮带的窄侧不会持续地与槽的一个边缘接触。另外皮带的横向移动大多伴随剪切力Fq的减少。采用此方式降低了皮带的磨损。
由于皮带80和105在槽72、90和100内可以横向移动,所以皮带在环绕滚轮70、85和95可以取在斜拉力作用下的状态。
本发明开创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围绕滚轮70、85或95运行时作用于一个皮带80或105的剪切力Fq和随之实现对皮带80和105无损和可靠的导向的可能性。经表明,皮带与相应的滚轮之间的摩擦越大,围绕一个滚轮运行时作用于一个皮带的剪切力Fq越大。所述摩擦与相应的垂直于相应的滚轮的表面作用于皮带的法向力Fn,和与在皮带和相应的滚轮接触的摩擦系数成比例。
在图5-7中所示的例子中,分别由相应的作用于皮带的曳引力和皮带与滚轮的空间设置对皮带80和滚轮70和85之间的和在皮带105和滚轮95之间的法向力Fn预给定。根据本发明由于皮带80和105与一个覆层72、87和97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小于皮带80和105与滚轮体71、86和96之间接触的相应的摩擦系数,所以减小了相应的作用在皮带80和105的剪切力Fq。由于皮带80在围绕滚轮70和85运行时总是与覆层76和87接触,所以与滚轮70和85不具有覆层76和87的情况相比,在槽75和90内作用于皮带80的剪切力Fq被大大减小。由于皮带105在围绕滚轮95运行时总是与覆层97接触,所以与滚轮95不具有的覆层97的情况相比,在槽100内作用于皮带105的剪切力Fq被减小。
槽75、90和100的区别在于其形状和根据本发明的覆层72、87和97的相应的设置。所以槽75、90和100将对皮带80的导向产生影响。
下面(举例)设定,在图5-7所示的情况中的覆层72、87和97可以保证这些覆层与相应的皮带之间接触的相同的摩擦系数。根据该前提条件,所述摩擦系数小于皮带80和一个滚轮体71或86之间的摩擦系数和小于皮带105与滚轮体96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
在图5和6所示的情况中,覆层72和87分别用于减少剪切力Fq。槽底76和91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就对皮带80的导向而言具有相同的效果。槽90的设计与槽75相比,其优点在于,在槽90的边缘92和93上设置有覆层87,而槽75的边缘77和78上不具有本发明的覆层。由于皮带80在边缘92上比在边缘77上受到到较小的摩擦,所以皮带80的窄侧在滚轮85上的磨损小于在滚轮70上的磨损。
事实表明,边缘92和93具有对应于垂直于滚轮85的旋转轴设置的平面的倾角α,所以最好皮带80处于在斜拉的作用下和与一个边缘接触。由于边缘是倾斜的,所以与α=0的情况相比,皮带80的窄侧在斜拉的作用下不太易于接触到与槽90相邻的滚轮90段。边缘的倾斜因此降低了皮带80在斜拉的作用下与槽90脱离的危险。因此可以实现对皮带更为可靠和安全的导向。
图7的情况与图6的情况的区别主要在于,槽100底101在滚轮95旋转轴的方向上呈突起弯曲状。皮带105在纵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将取槽底101弯曲的形状和因此在围绕滚轮95运行时将在横向上弹性变形。基于这种变形皮带趋于大多采取对应于平面102皮带90对称的状态。因此减少了剪切力Fq和皮带可被稳定的导向。由于边缘103和104具有倾角β,所以滚轮95就在斜拉的作用下的对皮带的导向具有与滚轮85相同的优点。另外对角度β的选择,在皮带105围绕滚轮95运行与该边缘接触时,应使皮带105的窄侧与边缘103或104平行。因此当皮带与边缘103或104接触时,皮带95仅受到很小力的加载。因此在滚轮95的情况下,覆层97的降低摩擦的作用、边缘103和104的倾斜(β>0)和槽100底101的弯曲构成对皮带105无损伤导向的基础。
由于滚轮70、85和95具有降低摩擦的覆层,因而对围绕滚轮被导向的皮带也减少了曳引力。所以所述滚轮70、85和95优选作为换向轮。
上述考虑同样也适用于具有作为承载机构的双缆索的电梯。例如在EP 1061172中披露了一种双缆索,所述双缆索由两个平行设置并且反向旋转扭绞的合成纤维的缆索构成。为避免扭曲,两个合成纤维缆索相互间隔地被一共同的缆索护套固定。分别视缆索护套的形状,双缆索截面的例如可以是哑铃状。而且缆索护套在两个合成纤维缆索之间的区段形成一个扁平的面。这样形状的双缆索可以在滚轮表面以型面配合方式,例如在一个与缆索护套截面的外形适配的槽内被导向。具有哑铃形状截面的双缆索可以以型面配合的方式例如在一双槽(EP1096176)内被导向。为实现在斜拉情况下对双缆索无损的导向,滚轮可以在槽内具有本发明的减少摩擦的覆层。所述覆层例如可以设置在槽的边缘。
在图1-7中所示的例子中仅采用滚轮实现对曳引机构的导向。这里还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体,例如具有曳引机构的滑动面的滑动件实现对曳引机构的导向和所述体也可以具有本发明的减少摩擦的覆层。

利用可移动的曳引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利用可移动的曳引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利用可移动的曳引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可移动的曳引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可移动的曳引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载荷的装置,包括一个与载荷连接的可移动的曳引机构(50)。所述曳引机构(50)的一个段与至少一个滚轮(40)接触,以便对曳引机构进行导向。所述滚轮包括覆层(42)和覆层的载体(41),其中曳引机构(50)可以与覆层(42)接触。曳引机构(50)与覆层(42)之间接触的摩擦系数小于曳引机构(50)与载体(41)之间接触的相应的摩擦系数。在曳引机构(50)对应于滚轮(40)相对移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