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超粘磨耗层铺装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养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沥青路面加铺超
粘磨耗层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在自然环境和车辆载荷的长期作用下,会逐渐呈现轻微
开裂、车辙、抗滑不足、松散、老化和麻面等现象,如不及时修复处
理,病害会进一步加速恶化,一方面会影响路面的整体使用寿命,加
速路面大中修的到来;另一方面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因此
在沥青路面大中修期到来之前择机对路面的轻微病害进行预防性养
护十分必要,这种技术最好是既能解决病害又不会显著增加路面厚
度,施工简便、快捷、造价低、耐久性好、行车安全、舒适。
目前国内已广泛应用的养护技术有微表处,用作薄层罩面的微表
处摊铺厚度一般在1.0cm,但是这种沥青路面加铺1.0cm微表处养护
技术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微表处与沥青路面之间的粘结强度不足,
易褪皮,微表处耐久性差,易跑料,易磨耗,易老化,使用寿命短,
表面骨料凸起平整度差,行车噪音大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在沥青
路面加铺超粘磨耗层铺装结构,该结构中,超粘磨耗层与沥青路面粘
结更强,耐久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表面更密实,平整度更好,行
车噪音更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路面超粘磨耗层铺装结构,包括一层超粘磨耗层,所述
超粘磨耗层铺设于沥青路面上,所述超粘磨耗层的厚度为1.1-1.3cm,
优选的,所述超粘磨耗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超粘磨耗层的空隙率
为0-0.5%。所述超粘磨耗层经行车碾压后成型,所述超粘磨耗层成
型后的厚度为1.0-1.2cm。
本方案中,所述沥青路面为新建沥青路面、旧沥青路面、铺设沥
青路面的水泥桥面或铺设沥青路面的钢桥面。
本方案中,所述超粘磨耗层是由碎石和具有超强粘结力的改性乳
化沥青为原料,经冷拌冷铺工艺制备而成的,其中,改性乳化沥青为
粘结料,碎石为骨料。优选的,所述碎石为辉绿岩或玄武岩制备而成
的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8mm,所述碎石采用在传统微表处MS-3
型级配基础上对4.75mm以上粗集料部分适应减少,对2.36-4.75mm
部分相应提高的降噪级配。
优选的,所述沥青路面超粘磨耗层铺装结构还包括防水层,所述
防水层铺设于沥青路面上,所述超粘磨耗层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上,所
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5-1.0m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沥青路面铺设一层超粘磨耗层,该超粘磨
耗层与沥青路面的粘结强度高,使得路面具有优异的抗高温车辙、剪
切推移、疲劳开裂、低温开裂、老化、水损害的特性,同时具有一定
的阻止反射裂缝的能力。
2、本实用新型采用最大粒径为8mm的级配碎石及采用在传统微
表处MS-3型级配基础上对4.75mm以上粗集料部分适应减少,对
2.36-4.75mm部分相应提高的降噪级配,且超粘磨耗层的厚度为
1.1-1.3cm,相比采用最大粒径为9.5mm及普通MS-3型级配的传统
1cm微表处,超粘磨耗层的表面粗骨料的凸起减少,平整度更好,路
表更密实,行车碾压后强度提高更显著,耐久性更好,噪音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沥青路面超粘磨耗层铺装结构的铺设状
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和实施例3沥青路面超粘磨耗层铺装结
构的铺设状态图;
其中:1、沥青路面;2、超粘磨耗层;3、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沥青路面超粘磨耗层铺装结构,包括一层超粘
磨耗层2,所述超粘磨耗层2铺设于沥青路面1上,所述沥青路面1
为旧沥青路面;所述超粘磨耗层2的厚度为1.2cm,所述超粘磨耗层
2的空隙率为0.2%;所述超粘磨耗层2经行车碾压后成型。
本方案中,所述超粘磨耗层2是由碎石和具有超强粘结力的改性
乳化沥青为原料,经冷拌冷铺工艺制备而成的,其中,改性乳化沥青
为粘结料,碎石为骨料。优选的,所述碎石为辉绿岩或玄武岩制备而
成的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8mm,所述碎石采用在传统微表处MS-3
型级配基础上对4.75mm以上粗集料部分适应减少,对2.36-4.75mm
部分相应提高的降噪级配。
所述改性乳化沥青各项技术指标除应满足《JTGF40-2004》改性
乳化沥青BCR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蒸发残留物软化点达到80℃以
上,25℃针入度为60-100,低温5℃延度达到40cm以上,25℃弹性
恢复达到95%以上,25℃拉拔试验粘结强度达到1.0Mpa以上。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沥青路面超粘磨耗层铺装结构,包括超粘磨耗
层2和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铺设于沥青路面1上,所述超粘磨耗
层2铺设于所述防水层3上;所述沥青路面1为旧沥青路面;所述超
粘磨耗层2的厚度为1.1cm,所述防水层3的厚度为1mm;所述超粘
磨耗层2的空隙率为0.1%;所述超粘磨耗层2经行车碾压后成型。
本方案中,所述超粘磨耗层2是由碎石和具有超强粘结力的改性
乳化沥青为原料,经冷拌冷铺工艺制备而成的,其中,改性乳化沥青
为粘结料,碎石为骨料。优选的,所述碎石为辉绿岩或玄武岩制备而
成的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8mm,所述碎石采用在传统微表处MS-3
型级配基础上对4.75mm以上粗集料部分适应减少,对2.36-4.75mm
部分相应提高的降噪级配。
所述改性乳化沥青各项技术指标除应满足《JTGF40-2004》改性
乳化沥青BCR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蒸发残留物软化点达到80℃以
上,25℃针入度为60-100,低温5℃延度达到40cm以上,25℃弹性
恢复达到95%以上,25℃拉拔试验粘结强度达到1.0Mpa以上。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一种沥青路面超粘磨耗层铺装结构,包括超粘磨耗
层2和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铺设于沥青路面1上,所述超粘磨耗
层2铺设于所述防水层3上;所述沥青路面1为铺设沥青路面的水泥
桥面;所述超粘磨耗层2的厚度为1.3cm,所述防水层3的厚度为
0.5mm,所述超粘磨耗层2的空隙率为0.5%;所述超粘磨耗层2经行
车碾压后成型。
本方案中,所述超粘磨耗层2是由碎石和具有超强粘结力的改性
乳化沥青为原料,经冷拌冷铺工艺制备而成的,其中,改性乳化沥青
为粘结料,碎石为骨料。优选的,所述碎石为辉绿岩或玄武岩制备而
成的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8mm,所述碎石采用在传统微表处MS-3
型级配基础上对4.75mm以上粗集料部分适应减少,对2.36-4.75mm
部分相应提高的降噪级配。
所述改性乳化沥青各项技术指标除应满足《JTGF40-2004》改性
乳化沥青BCR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蒸发残留物软化点达到80℃以
上,25℃针入度为60-100,低温5℃延度达到40cm以上,25℃弹性
恢复达到95%以上,25℃拉拔试验粘结强度达到1.0Mpa以上。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
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
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