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拉窗双按键锁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特别涉及一种推拉窗双按键锁。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环保、安全健康的生活理念越来越普及,安全方便的门窗锁越来越得到
人们的青睐,这些门窗锁也叫执手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各种层出不穷的门窗锁到达千家
万户。但是,这些锁的结构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家里的婴儿儿童,安全健
康无害更为重要,而目前很多门窗锁都未注意到对婴儿儿童的安全等问题,婴儿儿童容易
碰到锁的手柄受伤,存在安全问题。
并且,目前市面上的门窗锁,其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并且容易损坏,
维修成本较高。使用时这些锁难以很好地将门窗锁定牢固。这些门窗锁还有一个问题,即外
形不够美观,难以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推拉窗双按键锁。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推拉窗双按键锁,其包括锁体,该锁体前端面的上部设有锁芯、中部设有双按
键和下部设有拉槽,所述锁芯、双按键均穿透该锁体,于该锁体的后端面上可上下滑动地设
有锁紧块,该锁紧块上设有驱动槽,该锁芯上的偏心轴置于该驱动槽中,该锁紧块的后端面
上设有拨杆,所述双按键为铰接于该锁体的前端面上,于该双按键的后端面上分别设有压
块,该锁紧块上对应所述压块设有腔位,于该腔位中设有卡槽,于所述锁体的后端面上对应
该卡槽设有可弹性伸缩的三角形卡块,该三角形卡块位于所述两压块之间。
所述驱动槽包括相连接的横向槽和纵向槽,该驱动槽设于该锁紧块的上部。
于该锁紧块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滑槽,所述锁体的后端面上对应所述滑槽设有
导柱,所述导柱插置于所述滑槽中。
所述卡槽为并列设置的两组,每一组包括两卡槽,于两卡槽之间设有三角形凸块。
所述双按键包括上按键和下按键,该上按键、下按键分别铰接于所述锁体上,于该
锁体上对应所述上按键、下按键分别设有便于提拉该上按键、下按键的半圆形凹槽。
所述偏心轴设置于该锁芯的后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产品由优质环保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把手隐藏在锁体
上,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把手柄拉起即能使用,使用方便,简约时尚,外形美观大方,消除了
安全隐患,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3;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锁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拉窗双按键锁,其包括锁体1,该锁体
1前端面的上部设有锁芯2、中部设有双按键和下部设有拉槽11,所述锁芯2、双按键均穿透
该锁体1,于该锁体1的后端面上可上下滑动地设有锁紧块4,该锁紧块4上设有驱动槽41,该
锁芯2上的偏心轴21置于该驱动槽41中,该锁紧块4的后端面上设有拨杆42,所述双按键为
铰接于该锁体1的前端面上,于该双按键的后端面上分别设有压块32,该锁紧块4上对应所
述压块32设有腔位,于该腔位中设有卡槽43,于所述锁体1的后端面上对应该卡槽43设有可
弹性伸缩的三角形卡块12,该三角形卡块12位于所述两压块32之间。
所述驱动槽41包括相连接的横向槽411和纵向槽412,该驱动槽41设于该锁紧块4
的上部。
于该锁紧块4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滑槽44,所述锁体1的后端面上对应所述滑槽
44设有导柱14,所述导柱14插置于所述滑槽44中。
所述卡槽43为并列设置的两组,每一组包括两卡槽43,于两卡槽43之间设有三角
形凸块45。
所述双按键包括上按键31和下按键33,该上按键31、下按键33分别铰接于所述锁
体1上,于该锁体1上对应所述上按键31、下按键33分别设有便于提拉该上按键31、下按键33
的半圆形凹槽13。
所述偏心轴21设置于该锁芯2的后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产品由优质环保材料制成。
在使用时,通过旋动锁芯2,使偏心轴21位于该驱动槽41的纵向槽412中,不会阻碍
锁紧块4的移动,当按下上按键31时,上按键31上的压块32压于该三角形凸块45的上边上,
从而驱使锁紧块4下移,拨杆42也下移,当按下下按键33时,下按键33上的压块32压于该三
角形凸块45的下边上,从而驱使锁紧块4上移,拨杆42也上移,动过拨杆42的上下移动,从而
实现门窗的锁紧或松开。三角形卡块12卡置于卡槽43中,起到定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把手隐藏在锁体1上,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
把手柄拉起即能使用,使用方便,简约时尚,外形美观大方,消除了安全隐患,能够给消费者
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
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
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
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