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80513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104437.6

申请日:

2015.12.28

公开号:

CN205243030U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避免重复授予专利权IPC(主分类):E04G 21/10申请日:20151228授权公告日:20160518放弃生效日:20170728|||授权

IPC分类号:

E04G21/10

主分类号:

E04G21/10

申请人:

福建工程学院

发明人:

郑居焕; 曹小霞; 庄金平; 陈敏慧; 王仁发

地址: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学园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代理人:

宋连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包括主螺杆、横杆、第一弯钩机构、第二弯钩机构及支撑机构;所述横杆上设有一内嵌螺帽,所述主螺杆螺纹连接至所述内嵌螺帽,所述横杆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弯钩机构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弯钩机构的一端部,所述主螺杆的下端部连接至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顶持加载孔底部模板,效率高,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螺杆、横杆、第一
弯钩机构、第二弯钩机构及支撑机构;所述横杆上设有一内嵌螺帽,所述主
螺杆螺纹连接至所述内嵌螺帽,所述横杆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弯钩机
构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弯钩机构的一端部,所述主螺杆的下端部连接至所述支
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顶持加载孔底部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弯钩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弯钩,所述第一弯钩连
接至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杆的一
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将第一螺杆固定于所述横杆的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弯钩机构包括第二螺杆、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弯钩,所述第二弯钩连
接至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杆的一
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将第二螺杆固定于所述横杆的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撑机构包括轴承、支撑杆以及底座,所述主螺杆下端部通过所述轴承连
接至所述支撑杆一端部,所述支撑杆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底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一手柄,所述手柄连接至所述主螺杆的上端部。

说明书

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台座是工程结构实验室中进行各种结构材料、结构构件和结
构系统的拟静力或拟动力试验的重要设施,预埋于台座中的加载孔的平整度
控制非常严格,控制好加载孔的平整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
全国具有台座的工程结构实验室较少,没有专门的台座加载孔平整度调整工
具,基本采用方钢管或木棍撬或千斤顶顶压等低效工具,费力费工且效果比
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效
率高,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包括主螺杆、横
杆、第一弯钩机构、第二弯钩机构及支撑机构;所述横杆上设有一内嵌螺帽,
所述主螺杆螺纹连接至所述内嵌螺帽,所述横杆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
弯钩机构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弯钩机构的一端部,所述主螺杆的下端部连接至
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顶持加载孔底部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钩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弯钩,
所述第一弯钩连接至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部连接
至所述横杆的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将第一螺杆固定于所述横杆的
一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钩机构包括第二螺杆、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弯钩,
所述第二弯钩连接至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部连接
至所述横杆的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将第二螺杆固定于所述横杆的
一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轴承、支撑杆以及底座,所述主螺杆下端
部通过所述轴承连接至所述支撑杆一端部,所述支撑杆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
底座。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手柄,所述手柄连接至所述主螺杆的上端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能够
克服现有工具的不足,有效调整台座加载孔平整度,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
调整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的优点,达到省力省时高效,
从而提高台座加载孔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包括主螺杆1、横杆2、
第一弯钩机构3、第二弯钩机构4、手柄5以及支撑机构6;所述横杆2上
设有一内嵌螺帽21,所述主螺杆1螺纹连接至所述内嵌螺帽21,所述横杆
2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弯钩机构3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弯钩机构4的一
端部,所述手柄5连接至所述主螺杆1的上端部,所述支撑机构6用于顶持
加载孔底部模板,所述支撑机构6包括支撑杆61、轴承62以及底座63,所
述主螺杆1下端部通过所述轴承62连接至所述支撑杆61一端部,所述支撑
杆61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底座63。

所述第一弯钩机构3包括第一螺杆31、第一固定部32以及第一弯钩33,
所述第一弯钩33连接至所述第一螺杆31的一端部,所述第一螺杆31的另
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杆2的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32将第一螺杆
31固定于所述横杆2的一端部,所述第一固定部32包括第一螺帽321以及
第一垫板322,先将第一垫片322穿过第一螺杆31,之后通过第一螺帽321
将第一螺杆31固定于横杆2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弯钩机构4包括第二螺杆41、第二固定部42以及第二弯钩43,
所述第二弯钩43连接至所述第二螺杆41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螺杆41的另
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杆2的另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42将第二螺
杆41固定于所述横杆2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固定部42包括第二螺帽421
以及第二垫板422,先将第二垫片422穿过第二螺杆41,之后通过第二螺帽
421将第一螺杆41固定于横杆2的另一端部。

其中主螺杆1采用M24螺栓杆制作,长度以方便操作为宜,主螺杆1
下端部长度小于轴承62厚度范围加工成直径略小于轴承62内径;横杆2
采用2-4块具有一定刚度的钢板拼焊在一起,长度约40cm;内嵌螺帽21采
用M24;第一螺杆31以及第二螺杆41采用M20螺杆制作,长度以方便操
作为宜,端部弯钩可以采用相同直径钢筋焊接;第一垫块322以及第二垫块
422采用一定尺寸钢板;第一螺帽321以及第二螺帽421采用M20;手柄5
采用外径3cm钢管制作,长度约25cm;支撑杆61采用外径3cm钢管制作,
长度比加载孔高度短约6cm;轴承62采用内圈直径约15普通轴承并焊接于
支撑杆61上端部;底座63采用厚度约5mm钢板加工成直径比加载孔内径
略小些,并焊接于支撑杆61下端部;支撑机构6总长度控制在比加载孔高
度短2cm左右。

本实用新型工具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支撑机构6放入需要上提的
加载孔中,顶持住加载孔底部的模板;(2)主螺杆1下端部插入轴承62
中;(3)调整横杆2及第一弯钩机构3与第二弯钩机构4的位置,使两个
弯钩机构钩住加载孔上端头板;(4)转动手柄5使横杆2上移,靠支撑机
构6支撑在模板上的反力作用使加载孔上提,直到加载孔平整度符合设计要
求;(5)加载孔下端头板与模板之间缝隙中塞入楔形薄钢垫片,固定住加
载孔即可。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
范围内。

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包括主螺杆、横杆、第一弯钩机构、第二弯钩机构及支撑机构;所述横杆上设有一内嵌螺帽,所述主螺杆螺纹连接至所述内嵌螺帽,所述横杆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弯钩机构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弯钩机构的一端部,所述主螺杆的下端部连接至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顶持加载孔底部模板,效率高,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