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台座是工程结构实验室中进行各种结构材料、结构构件和结
构系统的拟静力或拟动力试验的重要设施,预埋于台座中的加载孔的平整度
控制非常严格,控制好加载孔的平整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
全国具有台座的工程结构实验室较少,没有专门的台座加载孔平整度调整工
具,基本采用方钢管或木棍撬或千斤顶顶压等低效工具,费力费工且效果比
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效
率高,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包括主螺杆、横
杆、第一弯钩机构、第二弯钩机构及支撑机构;所述横杆上设有一内嵌螺帽,
所述主螺杆螺纹连接至所述内嵌螺帽,所述横杆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
弯钩机构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弯钩机构的一端部,所述主螺杆的下端部连接至
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顶持加载孔底部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钩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弯钩,
所述第一弯钩连接至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部连接
至所述横杆的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将第一螺杆固定于所述横杆的
一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钩机构包括第二螺杆、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弯钩,
所述第二弯钩连接至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部连接
至所述横杆的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将第二螺杆固定于所述横杆的
一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轴承、支撑杆以及底座,所述主螺杆下端
部通过所述轴承连接至所述支撑杆一端部,所述支撑杆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
底座。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手柄,所述手柄连接至所述主螺杆的上端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能够
克服现有工具的不足,有效调整台座加载孔平整度,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
调整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的优点,达到省力省时高效,
从而提高台座加载孔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台座加载孔上提工具,包括主螺杆1、横杆2、
第一弯钩机构3、第二弯钩机构4、手柄5以及支撑机构6;所述横杆2上
设有一内嵌螺帽21,所述主螺杆1螺纹连接至所述内嵌螺帽21,所述横杆
2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弯钩机构3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弯钩机构4的一
端部,所述手柄5连接至所述主螺杆1的上端部,所述支撑机构6用于顶持
加载孔底部模板,所述支撑机构6包括支撑杆61、轴承62以及底座63,所
述主螺杆1下端部通过所述轴承62连接至所述支撑杆61一端部,所述支撑
杆61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底座63。
所述第一弯钩机构3包括第一螺杆31、第一固定部32以及第一弯钩33,
所述第一弯钩33连接至所述第一螺杆31的一端部,所述第一螺杆31的另
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杆2的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32将第一螺杆
31固定于所述横杆2的一端部,所述第一固定部32包括第一螺帽321以及
第一垫板322,先将第一垫片322穿过第一螺杆31,之后通过第一螺帽321
将第一螺杆31固定于横杆2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弯钩机构4包括第二螺杆41、第二固定部42以及第二弯钩43,
所述第二弯钩43连接至所述第二螺杆41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螺杆41的另
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杆2的另一端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42将第二螺
杆41固定于所述横杆2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固定部42包括第二螺帽421
以及第二垫板422,先将第二垫片422穿过第二螺杆41,之后通过第二螺帽
421将第一螺杆41固定于横杆2的另一端部。
其中主螺杆1采用M24螺栓杆制作,长度以方便操作为宜,主螺杆1
下端部长度小于轴承62厚度范围加工成直径略小于轴承62内径;横杆2
采用2-4块具有一定刚度的钢板拼焊在一起,长度约40cm;内嵌螺帽21采
用M24;第一螺杆31以及第二螺杆41采用M20螺杆制作,长度以方便操
作为宜,端部弯钩可以采用相同直径钢筋焊接;第一垫块322以及第二垫块
422采用一定尺寸钢板;第一螺帽321以及第二螺帽421采用M20;手柄5
采用外径3cm钢管制作,长度约25cm;支撑杆61采用外径3cm钢管制作,
长度比加载孔高度短约6cm;轴承62采用内圈直径约15普通轴承并焊接于
支撑杆61上端部;底座63采用厚度约5mm钢板加工成直径比加载孔内径
略小些,并焊接于支撑杆61下端部;支撑机构6总长度控制在比加载孔高
度短2cm左右。
本实用新型工具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支撑机构6放入需要上提的
加载孔中,顶持住加载孔底部的模板;(2)主螺杆1下端部插入轴承62
中;(3)调整横杆2及第一弯钩机构3与第二弯钩机构4的位置,使两个
弯钩机构钩住加载孔上端头板;(4)转动手柄5使横杆2上移,靠支撑机
构6支撑在模板上的反力作用使加载孔上提,直到加载孔平整度符合设计要
求;(5)加载孔下端头板与模板之间缝隙中塞入楔形薄钢垫片,固定住加
载孔即可。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
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