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例如一种数字复印机,它有一硬盘驱动器用于以作业(j0b)文件形式存储打印作业并逐个打印作业文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把存储在硬盘驱动器中的作业文件逐个打印出来。
数字复印机有一硬盘驱动器用于以作业文件形式存储打印作业并逐个打印出这些作业文件。每个打印作业由图像数据和打印数据组成,并以所谓“作业文件”的形式被处理。作业文件由作业数据和页数据组成。
为了要打印记录在一个作业文件中的每一页,包含在传统的数字复印机中的打印模块需要逐个参考作业数据和页数据,从而确定哪一种打印序列是最适当的。假定作业数据显示出数据应被打印在一张纸的两面,而且还显示出第一、第二及第三页应分别印在一张尺寸为A4的纸、一张尺寸为A3的纸及一张尺寸为A3的纸。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模块必须在A4尺寸的纸上印出第1页之前识别出第2页纸的尺寸(即A3)。然后打印模块必须使双面印方式无效,把一张A4尺寸的纸送到打印位置,并在A4尺寸纸的一面印上第1页。再有,打印模块必须在一A3尺寸纸上印出第2页之前识别出第3页纸的尺寸(即A3)。由于第2页和第3页为同一种尺寸9即A3尺寸0,于是打印模块把一张A3尺寸的纸送到打印位置并分别在这张A3尺寸纸的两面印上第2页和第3页。
换句话说,在打印任何页的数据之前,打印模块需要识别出打印下一页数据地纸的尺寸。打印模块的操作程序不可避免地复杂了。该模块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在一页纸上打印数据。此外,它要用很多时间去开发打印模块的操作程序。
本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存储作业文件用硬盘驱动器的图像形成设备,用于以图像形式逐个设计出作业文件,还提供一种形成图像的方法,按这种方法把存储在硬盘驱动器中的作业文件逐个打印出来。在这设备和方法中都使用了一个打印文件作业的模块。该模块的操作程序简单并能容易地开发出来,而且该模块能以较短时间把数据印到一页上。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它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通过通信线路传送的由图像形成数据和图像数据组成的信息。图像形成数据由多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每个数据项表示形成每页图像的条件。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存储器装置用于存储多个图像形成数据块,每块由若干图像数据项和一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这些图像数据项表示至少在一个相同条件下要形成的各个页,而图像形成数据项代表这至少一个同一条件及其他条件。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器装置中的图像形成数据块,以由一个图像形成块所代表的页为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页。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它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通过通信线路传送的信息,该信息由图像形成数据和图像数据组成。图像形成数据由多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每一项代表一页图像的形成条件。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产生作业文件装置用于处理传送到接收装置的信息,从而产生作业文件,每个作业文件由多个图像数据项和一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这些图像数据项表示在任意同一条件下形成的图像页,而图像形成数据项代表这同一条件及其他条件。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存储器装置用于存储由作业文件产生装置产生的作业文件以及根据存储在存储器装置中的作业文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页的装置。在形成图像页时以一个作业文件所代表的页为单元。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它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通过通信线路传送的信息,该信息由图像形成数据和图像数据组成。图像形成数据由多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每一项代表一页图像的形成条件。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产生作业文件装置,用于处理传送到接收装置的信息,从而产生作业文件,每个作业文件由多个图像数据项和一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这些图像数据项代表在若干相同条件下要形成的数据页,而图像形成数据项代表这些条件;存储器装置,用于存储由产生作业文件装置产生的作业文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作业文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页,以一个作业文件所代表的页为单元。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它的组成步骤是:接收通过通信线路传送的信息,该信息由图像形成数据和图像数据组成,所述图像形成数据由多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每项代表形成一页图像的条件;存储多个图像形成数据块,每块由若干图像数据项和一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这些图像数据项代表在至少一个同一条件下要形成的各个页,而图像形成数据项代表所述至少一个同一条件及其他条件;以及根据图像形成数据块以由一个图像形成块所代表的页为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各图像页。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它的组成步骤是:接收通过通信线路传送的信息,该信息由图像形成的数据和图像数据组成,所述图像形成数据由多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每项代表形成一页图像的条件;存储多个图像形成数据块,每块由若干图像数据项和一个图像形成数据项组成,这些图像数据项代表在至少一个同一条件下要形成的各个页,而图像形成数据项代表所述至少一个同一条件及其他条件;以及根据图像形成数据块,以由一个图像形成块所代表的页为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各图像页。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提出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部分地将由本文的描述看清楚,或可以由本发明的实践学习到。借助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的装置和组合,会理解和得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截面图;
图2是说明图像形成设备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图像形成设备的扫描器的方框图;
图4是图像形成设备的中央处理单元的方框图;
图5是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机的方框图;
图6是图像形成设备中包含的传真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图像形成设备操作面板的前视图;
图8是包含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图示;
图9显示出传统的作业文件;
图10是代表打印数据一实例的列表;
图11显示出由打印数据产生的传统作业文件的结构;
图12A显示出由打印数据产生的本发明的第一类作业文件的结构;
图12B显示出由打印数据产生的本发明的第二类作业文件的结构;
图12C显示出由打印数据产生的本发明的第三类作业文件的结构;
图13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产生一个第一类作业文件的流程图;
图14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产生一个第二类作业文件的流程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产生一个第三类作业文件的流程图;
图16A和16B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产生一个第四类作业文件的流程图;以及
图17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产生一个第五类作业文件的流程图。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数字复印机1或图像形成设备。如图1所示,数字复印机1由扫描器2、打印机3(激光引擎(laser engine))和自动文稿馈送器(ADF)4组成。
数字复印机1还包括容纳扫描器2和打印机3的外壳。外壳顶部被用作为文稿台5。自动文稿馈送器4由文稿架22、文稿馈送部分23和文稿卸出部分38组成。馈送器4能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以分别复盖和暴露文稿台5。
扫描器的功能是作为一个数据读出器,包括:第一托架7,第二托架9,透镜10,CCD传感器11,以及模拟到数字(A/D)转换器(未画出)。第一托架7支持一个曝光灯6和一个镜子15。第二托架9支持两个镜子8a和8b用于弯曲光束路径。透镜10接收来自镜子8b的光束并把它聚焦到CCD传感器11上。CCD传感器11由该光束产生模拟图像数据。A/D转换器把这模拟图像数据转换成数字图像数据。
第一托架7和第二托架9由一定时带(未画出)连接。第二托架9以第一托架7的速度之半的速度沿着与第一托架7相同的运动方向运动。所以,当扫描器2在扫描放在文稿台上的文稿纸时,从镜子15到透镜10延伸的光路径的长度保持不变。透镜10有一固定的焦距并沿其光轴运动,以放大或缩小记录文稿纸上的图像。CCD传感器11由按行和列排列的多个光电元件(未画出)组成,每个光电元件产生一个模拟象素数据元。由CCD传感器11产生的模拟象素数据元被供给到A/D转换器。
第一托架7和第二托架9,由两个步进马达(未画出)分别驱动。更具体地说,每个托架连接一个定时带(未画出),它绕在一个空转滑轮(未画出)和一个装在步进马达之一的主轴上的驱动滑轮(未画出)周围。透镜10连到一个螺旋主轴(未画出)上,当步进马达转动这个螺旋主轴时,使其沿着该螺旋主轴的光轴运动时,透镜10便沿其光轴运动。
打印机3是数字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部分。打印机3例如由激光系统和电子照相系统组成。再确切地说,打印机3的组成是:光敏鼓50、曝光装置52、显像单元54、转印充电器55、分页充电器56、清洁前去静电器57、清洁器58、去静电灯59及静电化充电器61。光敏鼓50基本上位于数字复印机1机壳的中部。部件52、54、55到59和61按所提到的顺序位于光敏鼓50的周围。
光敏鼓50是图像载体,可绕其轴转动。曝光装置52由激光二板管60、准直仪透镜62、多棱镜64、透镜66、反射体68和70、及透镜72组成。多边形反射镜64、透镜66、及反射体68按提到它们的顺序位于激光二极管60的光路中。反射体70位于反射体68下面,透镜72位于反射体70旁边。在操作过程中,二极管60发射激光束,它加到准直仪透镜62。准直仪透镜62把激光束聚焦,加到多棱镜64上。多棱镜64转动,把激光束反射到透镜66,透镜66聚焦这激光束。这激光束被加到反射体68上。反射体68反射激光束并把激光束加到反射体70上。反射体70也反射激光束并把它加到透镜72,透镜72聚焦这激光束。这样被聚焦的激光束从曝光装置52加到鼓50,从而在鼓50外围表面形成文稿页的静电潜像。
显像单元54对光敏鼓5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像,把图像转换成可见图像。与此同时,供纸辊20和排纸辊25从纸盒30(下文描述)向鼓50送纸页P(例如一种图像记录介质)。转换充电器55把这可见图像从光敏鼓50转换到纸页P的一面。分页充电器56实现AC(交流)电晕放电,把纸页P从光敏鼓50分离。纸页传送带(未画出)把纸页P传送给定影单元71。定影单元71熔化上色剂固定可见图像,这样把图像固定在纸页P上。从而把记录在文稿纸上的数据复印到纸页P的一面上。一对纸页卸出辊73把复制的纸页P供给到单元74。单元74由接收卸出纸页P的托盘74a、把每张卸出的纸页P放到面朝下位置的一对轴辊74b和把一叠复印出的纸页装订在一起的装订机74C组成。
在把可见图像送到纸页P的一面上并使纸页与鼓50分离之后,加到光敏鼓上的一些上色剂仍保留在那里。剩余的上色剂被清洁前去静电器57去掉静电,然后由清洁器58清洁掉。去静电灯59使鼓50的电位降到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水平。从而能把文稿页上的数据复印到下一纸页P。传送器75a、托架75b、传送器75c及纸页传感器75d构成一个自动双面单元75,它自动翻转纸页P。为了在纸页P的另一面上复印数据,纸页P从定影单元71通过传送器75a送到托架75b。纸页P再通过传送器75c送到转印充电器55。充电器55把可见图像从光敏鼓50转印到纸页P的另一面。
纸页传感器75d位于托架75b的下方。传感器75d向托架75b发射一光束并能接收从存在于托架75b上的纸页反射的光束。因此,纸页传感器75d能确定是否在托架75b上放有纸页P。
在数字复印机1的机壳中重叠放置存纸盒30。存纸盒30能从机壳前方拉出。每个存纸盒30包托一个容器31。容器31有一送纸页部分沿着馈送纸页的方向倾斜。每个容器31包括一个拾取辊81放在容器31的送纸页部分的出口端。每个拾取辊81从存纸盒30中拉出叠放在容器31中最上面的一张纸页P。
送纸页单元分别放在存纸盒30外面靠近容器31的送纸页部分的地方。每个送纸页单元由送纸辊84和分离辊85组成。另一种作法是用分离凸缘代替分离辊85。送纸页单元把纸页P从存纸盒31送到打印机3。
存纸盒43和一大容量送纸器47附加在数字复印机1的右侧。存纸盒43和送纸器47能从机器1的机壳上取下。拾取辊43a和送纸页单元放在存纸盒43的内端。送纸页单元由送纸页辊43b和纸页分离辊43c组成。拾取辊47a和送纸页单元放在大容量送纸器47的内上端。这个送纸页单元由送纸页辊47b和纸页分离辊47c组成。
存纸盒43装有一叠纸页P。拾取辊43a能从存纸盒43拉出最上面的纸页P。被拾取辊43a拉出的纸页P被送纸页单元馈送给打印机3,该送纸页单元由送纸页辊43b和分页辊43c组成。大容量送纸器47也装有一叠纸页P。拾取辊47a能从大容量送纸器47中拉出最上面的纸页P。被拾取辊47a拉出的纸页P被送纸页辊43b和纸页分离辊43c组成的送纸页单元馈送给打印机3。
下面将参考图2至图6描述数字复印机1的电部件。图2给出数字复印机的全部电部件。图3显示出扫描器2。图4显示出主控部分301。图5显示出打印机3,图6显示出传真机312。
参考图2,数字复印机包含两个电部分,即主控制部分301和页存储器部分302。主控部分301包含扫描器2、打印机3、中央处理单元(CPU)312及图像处理单元314。CPU311控制扫描器2、打印机3、传真机312及图像处理单元314。扫描器2和打印机3由图像处理单元314连接。页存储器部分302存储由主控制部分301提供的图像数据,处理图像数据并将其返回给主控制单元301。
主控制部分301和页存储器部分302被系统接口316和图像数据接口317连接。控制数据通过系统接口316在部分301和302之间传送。图像数据通过图像数据接口317在部分301和302之间传送。
参考图4,CPU311的组成是:系统CPU100,硬盘驱动器(HDD)80,只读存储器(ROM)1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4,图像存储器106,计时器112,内部接口122及外部接口124。部件80、102、104、106、112、122及124都与CPU100相连。
硬盘驱动器80是存储图像数据和作业文件的存储器,每个作业文件包含图像数据和作业数据(例如打印数据)。操作面板114与内部接口122相连。信息显示器93、十键键盘105、起始键101以及其他类似部件装在操作面板114上。单元74与外部接口124相连。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可通过通信线路(例如局域网(LAN)纸)与外部接口124相连。引擎CPU190和传真机(FAX)312(见图2)连到系统CPU100。引擎CPU190控制扫描器2和打印机3。
将参考图3详细描述扫描器2。现在参考图3,扫描器2包含曝光灯6、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11、灯控制部分164、扫描马达166、马达驱动器168、文稿尺寸传感器169、传感器开关螺线管部分170、驱动器部分172、模拟到数字(A/D)转换器176,以及分辨率切换电路178。扫描器2还包含明暗校正电路179、图像改善电路180及二进化电路182。
灯控制部分164、马达驱动器168及驱动器部分172连接于引擎CPU190(图4)并受引擎CPU190控制。引擎CPU190连接于A/D转换器176及电路178、179、180和182,以控制转换器176和电路178、179、180及182。灯控制部分164控制曝光灯6,而马达驱动器168控制扫描器马达166。驱动器部分172驱动文稿尺寸传感器169及部分170中包括的传感器、开关及螺线管。电路176、178、179、180及182联合处理来自CCD传感器11的图像数据。
将参考图5详细描述打印机3。现在参考图5,打印机3由纸页供给辊20、转印充电器55、分页充电器56、清洁前去静电器57、去静电灯59、激光二极管60、静电化充电器61和拾取辊81组成,这些已在前面描述过。打印机3还包括高压变压器55a、56a、57a及61a。打印机3还包括主马达192、主马达驱动器194、纸页尺寸传感器195、传感器开关螺线管部分196、驱动器部分198、定影灯200、定影灯控制部分202、高压输出控制部分212、去静电灯控制部分216、纸页供给马达222、纸页供给控制部分224、激光驱动电路230、调制电路232、以及多棱镜马达228。
主马达驱动器194、驱动器部分198、定影灯控制部分202、高压输出控制部分212、去静电灯控制部分216、纸页供给控制部分224及调制电路232连接于引擎CPU190并受引擎CPU190控制。驱动器194驱动主马达192。驱动部分198驱动纸页尺寸传感器195及传感器开关螺线管部分196中包括的传感器、开关和螺线管。控制部分202控制定影灯200。高压变压器55a、56a、57a及61a在其一端分别连接于转印充电器55、纸页分离充电器56、清洁前去静电器57及静电化充电器61,在其另一端连接于高压输出控制部分212。控制部分212控制高压变压器55a、56a、57a及61a。控制部分216控制去静电灯59。控制部分224控制供纸马达222,它驱动纸页供给辊20和拾取辊81。调制电路232控制激光驱动电路230,它驱动激光二极管和多棱镜马达228。
将参考图2描述页存储器部分302。再次参考图2,页存储器部分302包括系统控制器304、地址控制器306、数据控制器307、图像数据接口(I/F)308、存储器309、图像总线320、控制总线321、页存储器(PM)323、数据压缩器/解压器(CODEC)324以及分辨率改变/图像转动装置(IPDC)325。
系统控制器304有通信存储器305并控制从主电路部分301对页存储器323的访问。线310把系统控制器304与系统接口316相连。页存储器323暂时存储图像数据。地址控制器306产生指向页存储器302中任何地址的地址数据。图像总线320在数据控制器307、图像数据接口308、数据压缩器/解压器324、以及分辨率改变/图像旋转装置325之间传送数据。控制总线321在系统控制器304、地址控制器306、数据控制器307以及图像数据接口308、数据压缩器/解调器324和分辨率改变/图像旋转装置325之间传送控制数据。数据控制器307通过图像总线320控制图像数据的传送。图像数据接口308通过线327接收来自图像数据接口317的图像数据并通过线328向图像数据接口317提供图像数据,图像数据接口317把页存储器部分302连接于主控制部分301。
分辨率改变/图像旋转装置325改变由数据代表的图像的分辨率。所以,由扫描器2产生的图像数据能提供给其分辨率与扫描器2的分辨率不同的外部装置,而由外部装置产生的数据能提供给其图像分辨率与此外部设备分辨率不同的打印机3。分辨率改变/图像旋转装置325处理二进制图像数据从而由这些数据代表的图像可以旋转90度。数据压缩器/解压器在数据从传真机312传来并记录到记录介质之前压缩图像数据,在由数据代表的图像被打印之前对图像数据解压。
图像数据接口303通过线328向图像数据接口317提供数据,这些数据已由分辨率改变/图像旋转装置325改变了分辨率或由数据压缩器/解压器压缩或解压过。图像处理单元314通过图像数据接口317和线327向图像数据接口306提供处理过的数据。通过线327和328进行数据输入和输出所对应的命令通过系统接口316和线310传送给系统控制器304。这种命令可以是例如设置页存储器的寄存器。存储器309与图像数据接口303相连。存储器309在图像数据提供给打印机3之前暂时存储图像数据,这些图像数据已由分辨率改变/图像旋转装置325处理过并代表旋转+90度或-90度的图像。
将参考图6描述传真机312。传真机312连到公用电话线上。参考图6,传真机312由调制解调器242、CODEC 244和246、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248、电池组250、伪存储器252、工作存储器254、附加存储器256、以及传真机接口258组成。调制解调器242连于电话线,用于调制和解调图像数据。CODEC244和246编码和解码二进制图像数据。EPROM248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电池组250连于伪存储器252。伪存储器252可以是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由电池组250供电,伪存储器252能存储图像数据。工作存储器254以不同方式处理图像数据。工作存储器254可以是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附加存储器256可存储使工作存储器254溢出的图像数据。传真机接口258是从传真机312向图像处理单元314提供图像数据的接口。
现在将参考图7描述操作面板。如图7所示,操作面板114有结束键82、操作状态显示83、纸盒选择键86、帮助键87、自动选纸页键88、自动放大选择键89、放大/100%键单元90、文稿尺寸键91、纸页尺寸键92、信息显示93、自动密谋选择键94、手动密度选择键单元95、预热键96、中断键97、全清除键98、清除/停止键99、起始键101、计时键103及十键键盘105。
按结束键82使数字复印机1置于分类方式、分组方式或装订方式。操作状态显示83显示各种图标,指出复印机1的操作状态。在所选纸盒30不是所希望尺寸时按下纸盒选择键86以选择希望尺寸的纸盒30。按帮助键则在信息显示93上显示信息,告知操作者数字复印机1的操作顺序。当使用者已设置了希望的功能后,按功能键则在信息显示93上显示出所希望的功能。
当数字复印机1的电源开关(未画出)被接通时,自动选纸键88便在复印机1的电源开关接通时设置自动选纸方式。当把文稿放在文稿台5上时,便自动检测文稿尺寸。如果选择复印放大率为100%,则自动选取与文稿尺寸相同的纸页尺寸。
按自动放大选择键89则选择自动放大选择方式。然后操作者按下纸页尺寸键92之一,指定希望尺寸的纸页。然后,根据指定的纸页尺寸和放在台面5上的文稿尺寸自动计算出适当的复印放大倍数。
放大/100%键单元90由“25%<”键、“100%”键及“>200%”键组成。当重复按“25%<”键时,则每次递减1%直到减少至25%。当重复按“>200%”键时,每次递增1%直到放大倍数增至200%。当按下“100%”键时,复制放大倍数置为100%。
文稿尺寸键91设置放在台面5上文稿的尺寸。当按下这些键91中的一个时,便设定了文稿的尺寸。当选定希望尺寸的纸页后,便自动计算和设定适当的复制放大倍数。纸页尺寸键92选择各种尺寸的纸页。当按下纸页尺过键92的任何一个时,便选定了由按下的键92所指定尺寸的纸页。
信息显示93显示信息和图标,告知操作者数字复印机1的操作状态以及数字复印机1正在执行的操作顺序。显示93包含一个触摸面板,操作员能操作它设置所希望的功能。
当按下自动密度选择键94时,放在台面5上的文稿上所印资料的密度被检测并自动选择最佳打印密度。人工密度选择键单元95包括两个键,即一个低密度键和一个高密度键。按低密度键设置五个低复印密度之一。按高密度键设置五个高复印密度之一。
当按下预热键96时,预热键96断掉所有显示灯并设置数字复印机1为预热(节能)方式。要复印一份文稿时,操作员按预热键96,从而使数字复印机1退出预热方式。
按中断键97以中断或暂停复印操作,从而使操作员可以从台面5上去掉文稿和在上面放置另一文稿,以复印这另一文稿。按全清除键98去清除由操作员设置的所有方式,把数字复印机置于标准复印方式。按清除/停止键99以改正预置的复印数或停止复印操作。按起始键101以启动复印操作。
当按下计时键103时,如果已设置了每周时间,则显示器93自动显示数字复印机1电源开关接通和断掉的时间。十键键盘105用于设置复制件的数量。复制件数量可设成1到999范围内的任意值。
如图8所示,数字复印机1可以和主机120、个人计算机121及另一台数字复印机(DPPC)123一起连入一个局域网(LAN)。在这种情况下,复印机1和123以及计算机120和121构成一个图像形成系统。
将参考图9描述存储于硬盘驱动器中的传统的作业文件。由主机120通过LAN提供的打印数据分成作业数据和页数据。作业数据存储于作业头段中,页数据存储在若干个页头段中,图像数据则分别存储于各页头段之后的存储区中。如图9所示,作业文件由一个作业头段、多个页头段及多个图像数据存储区组成。每个图像数据存储区跟随前面的一个页头段。在作业头段中存储的是数据项,它们代表要作的复制件的数量,双面印方式,印页顺序,分类方式,图像缩小/组合印方式以及复印总数。在每个页头段中存储的数据项代表所希望的纸页尺寸,纸页源及图像数据类型。在每个图像数据存储区存放的是一页图像数据。
图10是由主计算机120通过LAN提供的打印数据的举例。如图10所示,打印数据由一个主数据项和多个页数据项组成。主数据项表示复印数量(如10份复印件),双面印方式(例如已选择,肖像定位),印页顺序(例如反序),分类方式(例如已选),以及图像缩小/组合印方式(例如2合1)。第1页数据项代表纸页尺寸(例如A4尺寸),纸页源(例如上部纸盒),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A4尺寸)。第2页数据项代表纸页尺寸(例如A3尺寸),纸页源(例如下部纸盒),以及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A3尺寸)。第3页数据项代表纸页尺寸(例如A3尺寸),纸页源(例如下部纸盒),以及图像数据类型(例如未被压缩,A3尺寸)。第4页数据项代表纸页尺寸(例如B4尺寸),纸页源(例如大容量供纸器),以及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B4尺寸)。第5页数据项代表纸页尺寸(例如B4尺寸),纸页源(例如大容量供纸器),以及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B4尺寸)。
图11显示出在双面印方式下由图10所示打印数据产生的传统作业文件。在这个作业文件的作业头段中存储的是复印件数量(例如10个复印件),双面印方式(例如已选定的,肖像定位),印页顺序(例如反向顺序),分类方式(例如已选定),以及复印总数(例如5页)。在第1页头段中存储的是希望的纸页尺寸(例如A4尺寸),纸页源(例如上部纸盒),及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A4尺寸)。存储在第1图像数据存储区的是代表一幅A4尺寸图像的数据。在第2页头段中存储的是希望的纸页尺寸(例如A3尺寸),纸页源(例如下部纸盒),及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A3尺寸)。存储在第2图像数据存储区的是代表一幅A3尺寸图像的数据。在第3页头段中存储的是希望的纸页尺寸(例如A3尺寸),纸页源(例如下部纸盒),及图像数据类型(例如未被压缩,A3尺寸)。存储在第3图像数据存储区的是代表一幅A3尺寸图像的数据。在第4页头段中存储的是希望的纸页尺寸(例如B4尺寸),纸页源(例如大容量供纸器),及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B4尺寸)。存储在第4图像数据存储区的是代表一幅B4尺寸图像的数据。在第5页头段中存储的是希望的纸页尺寸(例如B4尺寸),纸页源(例如大容量供给器),及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B4尺寸)。存储在第5图像数据存储区的是代表B4尺寸图像的数据。
在先前的传统打印方式中,当需要参考下一页信息时,例如在双面印的情况中,CPU通过在处理每页信息中通过参考下一页信息来处理打印作业。
在本发明中,CPU集中有共同打印条件的作业文件。没有必要参考下一页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从图10所示打印数据中产生三个作业文件,这里的打印数据是存储在数据复印机1的硬盘驱动器80中。下面将参考图12A、12B和12C来描述这三个作业文件。
如图12A所示,第1个作业文件包含一个作业头段、一个页头段和一个图像数据存储区。在作业头段中存储的是复印数量(例如10份复印件),纸页尺寸(例如A4),纸页源(例如上部纸盒),双面印方式(例如未选择),以及印页顺序(例如反向顺序),分类方式(例如已选择),以及总页数(例如1页)。存储在页头段中的仅为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在图像数据存储区存储的是代表一个A4尺寸的图像的数据。
如图12B所示,第2个作业文件包含一个作业头段、二个页头段和二个图像数据存储区。在作业头段中存储的是复印数量(例如10份复印件),纸页尺寸(例如A3),纸页源(例如下部纸盒),双面印方式(例如已选择,肖像定位),印页顺序(例如反向顺序),分类方式(例如已选择),以及总页数(例如2页)。存储在第1页头段中的仅为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存储在第1图像数据存储区的是代表一个A3尺寸的图像的数据。存储在第2页头段中的仅为图像数据类型(例如未压缩)。存储在第2图像数据存储区的是代表一个A3尺寸的图像的数据。
如图12C所示,第3个作业文件包含一个作业头段,二个页头段和二个图像数据存储区。在作业头段中存储的是复印数量(例如10份复印件),纸页尺寸(例如B4),纸页源(例如大容量供纸器),双面印方式(例如已选择,肖像定位),印页顺序(例如反向顺序),分类方式(例如已选择),以及总页数(例如2页)。存储在第1页头段中的仅为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存储在第1图像数据存储区的是代表一个A3尺寸的图像的数据。存储在第2页头段中的仅为图像数据类型(例如被压缩的)。存储在第2图像存储区的是代表一个B4尺寸的图像的数据。
将参考图13中的流程图来解释如何生成图12A、12B及12C所示的作业文件。
假定由主计算机120向数字复印机1传送打印数据(图10)。在数字复印机1中,系统CPU100打开存储在硬盘驱动器80中的文件(步骤ST1),产生作业头段(步骤ST2),及产生页头段(步骤ST3)。然后,系统CPU100通过外部接口124接收打印数据(步骤ST4)。CPU100确定所接收的数据是否是作业数据(步骤ST5)。如果在步骤ST5中为“是”,则CPU100把数据写入在步骤ST2中产生的作业头段(步骤ST6)。
如果步骤ST5中为“否”,或在步骤ST6之后,CPU100确定所接收的数据是否是页数据(步骤ST7)。如果在步骤ST7中为“是”,则CPU100确定纸页尺寸是否已改变(步骤ST8)。如果在步骤ST8中为“是”,则CPU100关闭该作业文件并产生一个新的作业文件(步骤ST10)。然后,CPU100打开这新的作业文件,例如下一个作业文件(步骤ST11)。CPU100产生一个作业头段并消掉对下一个作业文件没有意义的数据项(步骤ST12)。再有,CPU100复制已经存在的数据项,从而产生一个新的页头段(步骤ST13)。然后,操作返回步骤ST4。
如果在步骤ST7中为“否”,或在步骤ST8中为“否”,则CPU100确定所接收的数据是否是图像数据(步骤ST14)。如果在步骤ST14中为“是”,则CPU100把图像数据写到跟在步骤ST3或ST13中产生的页头段后面的存储区中(步骤ST15)。CPU100确定是否已达到该页的结尾(步骤ST16)。如果在步骤ST16中为“是”,则操作返回到步骤ST3。
如果在步骤ST16中为“否”,则CP100确定已印出此页(步骤ST18)。如果在步骤ST18中为“否”,则操作返回步骤ST4。如果在步骤ST18中为“是”,则CPU100关闭此作业文件(步骤ST19)并把打印数据写入硬盘驱动器80。
在主控制部分301中,CPU311向打印机3提供图12A、图12B及12C所示作业文件。结果,打印机首先根据第1个作业文件(图12A)在A4尺寸纸页上印出数据,然后根据第2个作业文件(图12B)在两个A3尺寸纸页上印出数据,最后根据第3个作业文件在两个B4尺寸纸页上印出数据。在本发明中,具有对完成所选作业有实质意义的共同条件的多个页数据被收集到一个作业文件中。因为不必要在打印每一页时设置页数据,故节省了完成打印作业的时间。
如前面所解释的那样,每当系统CPU100在步骤ST8中确定纸页尺寸已改变时,一个作业文件便被关闭而下一个作业文件被打开。另一种替代作法是如从图14的流程图可理解的那样,每当图像数据类型改变时,即从被压缩的数据到未被压缩的数据,或反过来从未被压缩的数据到被压缩的数据,则可以分别关闭一个作业文件和打开下一个作业文件。图14的流程图与图13的流程图的差别只在于用步骤ST28代替图13中的步骤ST8。在步骤ST28,CPU100确定图像数据类型是否已经改变。如果在步骤ST28中为“是”,则CPU100执行步骤ST10。如果步骤ST28中为“否”,则CPU100执行步骤ST14。
另一种作法是如从图15所示流程图所能理解的那样,每当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改变时,分别关闭一个作业文件和打开下一个作业文件。
图15的流程图与图13的流程图的差别只在于用步骤ST38代替图13中的步骤ST8。在步骤ST38,CPU100确定图像分辨率是否已改变。如果在步骤ST38中为“是”,则CPU100执行步骤ST10。如果在步骤ST38中为“否”,则CPU100执行步骤ST14。
还有另一种作法,如图16A和16B的流程图中所示,如果在步骤ST48到ST54中确定纸页尺寸、图像数据类型或图像分辨率已经改变,则分别关闭一个作业文件和打开下一个作业文件。更具体地说,在步骤ST48,CPU100可能确定纸页尺寸已改变,在步骤ST51,CPU100可能确定图像数据类型已经改变,在步骤ST52,CPU100可能确定图像分辨率已经改变,于是关闭这个作业文件并产生个新的作业文件(步骤ST10)。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CPU100打开新文件,例如下一个作业文件(步骤ST11)。CPU100消掉对这第二个作业文件没有意义的数据项(步骤ST12)。然后CPU100复制已存在的项,从而产生一个作业头段(步骤ST13)。然后操作返回步骤ST4。
当至少有一个图像数据属性改变时,系统CPU100关闭先前的作业文件并打开一个新的作业文件。如果下一个图像数据与当前图像数据有共同的属性,则系统CPU100产生包括这两个图像数据的一个新作业文件。
在步骤ST48中系统CPU100可能确定纸页尺寸已经改变,在步骤ST51中系统CPU100可能确定图像数据类型已经改变,在步骤ST52中系统CPU100可能确定图像分辨率没有改变。这就是说,CPU100可能确定纸页尺寸和图像数据类型已改变,在这种情况下,CPU100完成步骤ST10至ST13,然后操作返回步骤ST4。
系统CPU100可能在步骤ST48确定纸页尺寸已改变,在步骤ST51确定图像数据类型未改变,在步骤ST52确定图像分辨率已改变。换句话说,CPU100可能确定纸页尺寸和图像分辨率已改变。在这种情况下,CPU100也完成步骤ST10至ST13,然后操作返回步骤ST4。
系统CPU100可能在步骤ST48确定纸页尺寸已改变,在步骤ST51确定图像数据类型未改变,在步骤ST52确定图像分辨率未改变。换句话说,CPU可能确定只有纸页尺寸已改变。在这种情况下,CPU100也完成步骤ST10至ST13,然后操作返回步骤ST4。
系统CPU100可能在步骤ST48确定纸页尺寸未改变,在步骤ST49确定图像数据类型已改变,在步骤ST54确定图像分辨率已改变。就是说,图像数据类型和图像分率已改变。在这种情况下,CPU100完成步骤ST10至ST13,然后操作返回步骤ST4。
系统CPU可能在步骤ST48确定纸页尺寸未改变,在步骤ST49确定图像数据类型已改变,步骤ST54确定图像分辨率未改变。换句话说,CPU100可能确定只有图像数据类型已改变。在这种情况下,CPU100也是完成步骤ST10至ST13,然后操作返回步骤ST4。
系统CPU100可能在步骤ST48确定纸页尺寸未改变,在步骤ST49确定图像数据类型未改变,在步骤ST50确定图像分辨率改变了。换句话说,CPU100可能确定只有图像分辨率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CPU100也是完成步骤ST10至ST13,然后操作返回步骤ST4。
系统CPU100可能在步骤ST48确定纸页尺寸未改变,在步骤ST49确定图像数据类型未改变,在步骤ST50确定图像分辨率未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操作执行步骤ST14。
如前所述,每当系统CPU100在步骤ST8确定纸页尺寸已改变,则一个作业文件被关闭,而下一个作业文件被打开。一种替代作法是如从图17的流程图所能理解的那样,每当打印方式从双面印方式变为单面印方式,或反过来从单面印方式变为双面印方式时,便分别关闭一个作业文件和打开下一个作业文件。图17中的流程图与图13的流程图的差别仅在于用步骤ST58代替图13中的步骤ST8。在步骤ST58,CPU100确定打印方式是否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例如从单面印方式变为双面印方式。如果在步骤ST58中为“是”,则CPU100执行步骤ST10。如果在步骤ST58中为“否”,则CPU100执行步骤ST14。
再有,不仅根据打印方式是否改变,还根据纸页尺寸、图像数据类型和/或图像分辨率是否改变(如图16A和16B所示)来分别关闭一个作业文件和打开下一个作业文件。
如已描述过的那样,在本发明中产生多个作业文件。每个作业文件有一个作业头段并含有若干个要在具有共同属性的纸页上印出的数据页。因此,这些页能被顺序打印在纸页上,其速度高于根据图9所示的那种用单个作业文件把数据页打印在具有不同属性的纸页上的速度。因为在作业文件的作业头段中记录的是对各页共同的打印数据项,所以作业文件对于它所包含的页数而言可以是一个小文件。因而与其他方式相比,能在硬盘驱动器中存储更多的作业文件。
上面描述的实施例显示的是当相继页数据具有共同属性时产生一个作业文件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对于具有共同属性的页数据不是相继出现的情况也是有效的。根据本发明,具有共同属性的页数据被收集到一个作业文件中,不管这些页数据是否是相继出现的。例如,在打印每个用户地址的页数据时,通过以一个属性数据来处理地址信息,可把具有共同地址的页数据集中到一个作业文件中。
打印模块只需要参考作业头段的内容以打印数据页,这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复印机。在传统的数字复印机中的模块必须参考作业数据和页数据二者,才能确定最合适的打印顺序。所以打印模块的操作程序是简单的,使模块能以高速度打印数据页。由于简单,操作程序便能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来。
每当产生一个新的作业文件,代表打印方式的而且对任何作业文件都是共同的那些数据项便被消除掉。这有助于提高打印各页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