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船桁架式摇臂联络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领域装置,尤其是一种将流体输送管道兼作桁架结构主梁构建桁架,使桁架自重减轻50%,大幅降低摇臂接头工作荷载,有利于摇臂取水机构运行的泵船桁架式摇臂联络管。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摇臂联络管构造是现有技术方案,它刚度小、强度较小,跨度15-18m。该摇臂联络管由于摇臂取水机构随泵船上下运动,需要同时具备流体密封和运动功能,为保证机构可靠,应尽量降低摇臂接头工作荷载,因流体重量已限定,只能尽量减轻联络管的自重,因此现有摇臂联络管多采用直管式;现有直管式摇臂联络管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在满足设计规范限定的刚度、强度条件下,现有直管式摇臂联络管长度限于15m——18m,只能用于泵船水位落差≤15m工况下使用;近年由于项目建设需要在水位落差>40m水文环境下采用泵船取水,摇臂联络管长度要求>50m,直管式摇臂联络管已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急待研制新型长跨度摇臂联络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摇臂联络管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船桁架式摇臂联络管,该泵船桁架式摇臂联络管将流体输送管道兼作桁架结构主梁构建桁架,使桁架自重减轻50%,大幅降低摇臂接头工作荷载,有利于摇臂取水机构运行;本实用新型具有刚度、强度好、跨度大的优点,较好地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采用现代电算技术优化设计,安全性能可靠。
一种泵船桁架式摇臂联络管,包括第一联箱、第二联箱、第一上管桁架、侧栏、流体输送管道、支架、杆件、侧栏网、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一下管桁架、第一电缆敷设便桥、第二电缆敷设便桥、人行便桥、第二下管桁架、第二上管桁架、侧栏网、第三联箱,摇臂联络管采用三管桁架结构;所述的三管桁架结构包括第一上管桁架、第二上管桁架、第一下管桁架、第二下管桁架;所述的第一上管桁架、第二上管桁架、第一下管桁架、第二下管桁架均为无缝钢管,第一上管桁架、第二上管桁架和第一下管桁架、第二下管桁架间用第一杆件、第二杆件联接;第一上管桁架、第二上管桁架和第一下管桁架、第二下管桁架间两端设厚壁钢管第一联箱、第二联箱、第三联箱。
第一上管桁架、第二上管桁架和第一下管桁架、第二下管桁架汇集于第一联箱、第二联箱、第三联箱,第一联箱、第二联箱、第三联箱通过外法兰与摇臂接头联接。
桁架主梁钢管的第一上管桁架、第二上管桁架兼为流体输送管道,第一上管桁架、第二上管桁架和第一下管桁架、第二下管桁架内设置人行便桥、第一电缆敷设便桥、第二电缆敷设便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联箱、联箱、上管桁架、侧栏、流体输送管道、支架、杆件、侧栏网、杆件、下管桁架、电缆敷设便桥、电缆敷设便桥、人行便桥、下管桁架、上管桁架、侧栏网、联箱。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流体输送管道兼作桁架结构主梁构建桁架,使桁架自重减轻50%,大幅降低摇臂接头工作荷载,有利于摇臂取水机构运行;本实用新型具有刚度大、强度好、跨度大的优点,较好地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采用现代电算技术优化设计,安全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结构的构造图。
图中
1.第一联箱
2.第二联箱
3.第一上管桁架
4.侧栏
5.流体输送管道
6.支架
7.第一杆件
8.侧栏网
9.第二杆件
10.第一下管桁架
12.第一电缆敷设便桥
13.第二电缆敷设便桥
14.人行便桥
15.第二下管桁架
16.第二上管桁架
17.侧栏网
18.第三联箱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联箱1、第二联箱2、第一上管桁架3、侧栏4、流体输送管道5、支架6、第一杆件7、侧栏网8、第二杆件9、第一下管桁架10、第一电缆敷设便桥12、第二电缆敷设便桥13、人行便桥14、第二下管桁架15、第二上管桁架16、侧栏网17、第三联箱18。摇摇臂联络管采用三管桁架结构;所述的三管桁架结构包括第一上管桁架3、第二上管桁架16、第一下管桁架10、第二下管桁架15;所述的第一上管桁架3、第二上管桁架16、第一下管桁架10、第二下管桁架15均为无缝钢管,第一上管桁架3、第二上管桁架16和第一下管桁架10、第二下管桁架15间用第一杆件7、第二杆件9联接;第一上管桁架3、第二上管桁架16和第一下管桁架10、第二下管桁架15间两端设厚壁钢管第一联箱1、第二联箱2、第三联箱18;第一上管桁架3、第二上管桁架16和第一下管桁架10、第二下管桁架15汇集于第一联箱1、第二联箱2、第三联箱18,第一联箱1、第二联箱2、第三联箱18通过外法兰与摇臂接头联接;桁架主梁钢管的第一上管桁架3、第二上管桁架16兼为流体输送管道5,第一上管桁架3、第二上管桁架16和第一下管桁架10、第二下管桁架15内设置人行便桥14、第一电缆敷设便桥12、第二电缆敷设便桥13;该桁架式摇臂联络管还可以与与船、岸摇臂接头安装联接。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