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交通减速带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装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交通减速带。
背景技术
减速带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也有点状的,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是金属的,一般以黄色和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是用于降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减速带很大程度减少了各交通要道口的事故发生,是交通安全的新型专用设施。汽车在行驶中既安全又起到缓冲减速目的,提高交通道口的安全。在现实情况中十字路口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很多汽车司机在遇到斑马线时往往减速不够或者不减速,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现有技术中的斑马线只是起到简单提示作用,无法迫使汽车司机进行减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交通减速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交通减速带,包括安装板、缓冲板、减速板和底座,所述安装板为水平放置,所述安装板与地面平齐,所述安装板设于缓冲板下侧且与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为圆弧形状,缓冲板之间设有水平放置的减速板,所述减速板下方设有底座,所述缓冲板和减速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地面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紧固螺栓的上部与安装板相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板中部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底座两侧设有仪器室,所述重量传感器与仪器室内的重量信号接收装置相连接,所述重量信号接收装置与位于仪器室内的单片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板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时间传感器,所述时间传感器与仪器室内的时间信号接收装置相连接,所述时间信号接收装置与位于仪器室内的单片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下行设有无线信号发射装置,所述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可用于将分析的数据进行远程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板与底座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上端设有抵顶板,所述抵顶板上端与减速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板上适宜的位置设有发射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有减震弹簧,在保证减速效果的同时可提高司机的适宜的位置通过的舒适性;设有重量传感器和时间传感器,可以与路口摄像头相配合,实现对车辆重量、通过速度的采集,对司机心理产生震慑作用;设有发射灯,保证夜间通过时司机可及时发现减速带,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缓冲板,3、减速板,4、底座,5、紧固螺栓,6、重量传感器,7、仪器室,8、重量信号接收装置,9、时间传感器,10、时间信号接收装置,11、单片机,12、无线信号发射装置,13、减震弹簧,14、抵顶板,15、发射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交通减速带,包括安装板1、缓冲板2、减速板3和底座4,所述安装板1为水平放置,所述安装板1与地面平齐,所述安装板1设于缓冲板2下侧且与缓冲板2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2为圆弧形状,缓冲板2之间设有水平放置的减速板3,所述减速板3下方设有底座4;所述缓冲板2和减速板3为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与地面之间通过紧固螺栓5进行固定,紧固螺栓5的上部与安装板1相平齐;所述缓冲板2中部设有重量传感器6,所述底座4两侧设有仪器室7,所述仪器室7内的设有与所述重量传感器6相连接重量信号接收装置8;所述缓冲板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时间传感器9,所述时间传感器9与位于所述仪器室7内的时间信号接收装置10相连接;所述重量信号接收装置8和时间信号接收装置10与同样位于仪器室7内的单片机11相连接,所述重量信号接收装置8通过单片机11分析可以测出车辆的重量,所述时间信号接收装置10通过单片机11分析可以测出车辆的速度,所述单片机11下行设有无线信号发射装置12,所述无线信号发射装置12用于将分析的数据进行远程传输;所述减速板3与底座4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3,所述减震弹簧13上端设有抵顶板14,所述抵顶板14上端与减速板3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2上设有发射灯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有减震弹簧13,在保证减速效果的同时可提高司机通过的舒适性;设有重量传感器6和时间传感器9,可以与路口摄像头相配合,实现对车辆重量、通过速度的采集,对司机心理产生震慑作用;设有发射灯15,保证夜间通过时司机可及时发现减速带,提高了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