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特别适用于地下防护工程防护设备门的门框上使用。
背景技术
现有防护工程中防护设备门的门框,沿用的是多年来一直在使用的设计即在标准角钢一侧上焊接支撑板+斜扁钢+支撑板,组成胶条固定槽和门扇的支撑面。标准角钢的作用一是密封件的嵌入固定,作用二是承受门扇的压力,对于有防护和密闭功能要求的门框,标准角钢这个承力件是必须的。由于支撑板+斜扁钢+支撑板中的斜扁钢是与角钢斜焊,存在下述不足之处:首先,需要人工定位,工作量增加;其次,焊接时会产生变形,影响直线度;再次,由于无法使用自动焊接而必须采用手工焊接,焊接工序多且存在定位不精确之缺点,可能存在虚焊、假焊等因素,导致斜扁钢与角钢之间不密封,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CN204060326U公开了一种人防专用异型角钢,并具有:角钢本体,筋条,圆弧,斜扁钢,胶条槽。并具体公开了如下内容:包括角钢本体和筋条,所述角钢本体与所述筋条的接触面互相垂直,所述角钢本体与所述筋条连接处设有圆弧,本异型角钢还包括斜扁钢,所述斜扁钢设置在角钢本体的下方,且位于筋条的左侧,所述斜扁钢、所述筋条和所述角钢本体共同构成一个胶条槽,所述斜扁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a,且角a的正切值为13/2,所述斜扁钢、所述筋条和所述角钢本体一体成型。但是上述专利公开的人防专用异型角钢存在下述缺陷:1、斜扁钢不易加工且容易断裂,影响门框整体的密封和防护效果;2、角钢本体的强度较低;3、斜扁钢和筋条使得门框与门扇的接触面的大小受限,导致门扇受力不均匀,密闭性能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所述防护设备门框至少包括四个异型整体角钢,所述四个异型整体角钢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门框,所述异型整体角钢包括角钢本体、矩形承压板、梯形承压板和胶条槽,所述角钢本体具有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其中:所述矩形承压板和梯形承压板均设置在所述角钢本体的一条边的外侧,在所述矩形承压板、梯形承压板和角钢本体的所述一条边的外侧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嵌入密封胶条用的胶条槽;所述角钢本体、矩形承压板和梯形承压板一体成型;所述四个异型整体角钢的四个所述矩形承压板连接成一个内环,所述四个异型整体角钢的四个所述梯形承压板连接成一个外环,所述四个异型整体角钢的四个所述胶条槽连接成一个环形胶条槽。
优选地,在上述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中,位于所述门框的直角处的两个所述异型整体角钢的所述矩形承压板之间连接有内圆弧支撑条。
优选地,在上述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中,位于所述门框的直角处的两个所述异型整体角钢的所述梯形承压板之间连接有外圆弧支撑条。
优选地,在上述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中,位于所述门框的直角处的两个所述异型整体角钢的内侧还连接有标准角钢。
优选地,在上述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中,所述异型整体角钢和所述标准角钢由定位销和/或连接螺栓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中,所述矩形承压板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边与所述角钢本体的一条边垂直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中,所述梯形承压板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梯形承压板的直角边与所述角钢本体的一条边垂直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中,所述梯形承压 板的上底与所述角钢本体的一条边的外侧边重合,所述梯形承压板的斜边与所述角钢本体的另一条边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夹角β的正切值为2/15。
优选地,在上述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中,所述角钢本体的两条边的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角钢本体的另一条边的内侧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形状为半径为9mm的半圆弧。
优选地,在上述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中,所述异型整体角钢的材料为Q235或16Mn。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门框主材是一种强度高、刚度大和整体密闭的异型整体角钢。拼装过程是根据圆角半径将该异型整体角钢的两端去掉一部分矩形承压板和梯形承压板,再用两个不同半径的弧形承压板以手工焊接方法连接。简化了门框的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了门框的抗力和密闭性能,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扇门门框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扇门门框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异型整体角钢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异型整体角钢的截面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角钢本体(异型整体角钢);11矩形承压板;12梯形承压板;13胶条槽;14夹角β;15加强筋;16倒圆角;17直角端;2外圆弧支撑条;3内圆弧支撑条;4标准角钢;5定位销;6连接螺栓;7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异型整体 角钢1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防护设备门框至少包括四个异型整体角钢1,四个异型整体角钢1依次连接形成门框,异型整体角钢1包括角钢本体1、矩形承压板11、梯形承压板12和胶条槽13,角钢本体1具有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其中: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均设置在角钢本体1的一条边的外侧,在矩形承压板11、梯形承压板12和角钢本体1的一条边的外侧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嵌入密封胶条用的胶条槽13;角钢本体1、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一体成型;四个异型整体角钢1的四个矩形承压板11连接成一个内环,四个异型整体角钢1的四个梯形承压板12连接成一个外环,四个异型整体角钢1的四个胶条槽13连接成一个环形胶条槽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由异型整体角钢拼装的防护设备门框,门框主材是一种强度高、刚度大和整体密闭性能优良的异型整体角钢1。拼装过程根据门框的圆角半径将该异型整体角钢1的一端去掉一部分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之后连接形成矩形的门框。由此简化了门框的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了门框的抗力和密闭性能,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进一步地,位于门框的直角处的两个异型整体角钢1的矩形承压板11之间连接有内圆弧支撑条3,位于门框的直角处的两个异型整体角钢1的梯形承压板12之间连接有外圆弧支撑条2,即拼装过程中根据圆角半径将该异型整体角钢1的两端去掉一部分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用内圆弧支撑条3将两个异型整体角钢1的矩形承压板11连接,用外圆弧支撑条2将两个异型整体角钢1的梯形承压板12连接,上述连接优选用焊接方法连接。可以简化门框的生产工艺、增强门框的抗力和密闭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位于门框的直角处的两个异型整体角钢1的内侧还连接有标准角钢4,异型整体角钢1和标准角钢4由定位销5和/或连接螺栓6连接。设置有标准角钢4的作用一是门框尺寸大时便于现场拼接;二是增强门框的强度。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矩形承压板11的截面形状优选为矩形,矩形的长边与角钢本体1的一条边垂直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生产工艺简单。
进一步地,梯形承压板12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梯形承压板12的直角边与角钢本体1的一条边垂直设置,由于防护设备选用的密封胶条的截面通常为直角梯形,因此,将与梯形的密封胶条的斜边配合的胶条槽13设置在大尺寸的梯形承压板12上的好处是生产工艺简单且质量更优。
角钢本体1相互垂直的两个边的连接处组成直角端17,优选梯形承压板12的直角边为远离角钢本体1的直角端17的边,即梯形承压板12的斜边为靠近角钢本体1的直角端17的边。
进一步地,梯形承压板12的上底(即梯形的两个平行的底边中较短的那个底边)与角钢本体1的一条边的外侧边重合,梯形承压板12的斜边与角钢本体1的另一条边之间的夹角为β,夹角β14的正切值为2/15。
进一步地,胶条槽13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胶条槽13的下底与所述角钢本体的一条边的外侧边重合,其上底L2为30mm、下底L1为34mm,即胶条槽13的外端小于靠近角钢本体1的内端。为配合密封胶条的尺寸,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胶条槽13的上底L2为40mm、下底L1为44mm,本申请中对其数值不做具体限定。安装时胶条槽13充满软体橡胶或者海绵等材质的密封胶条,由于胶条槽13的外端小于内端,胶条或者海绵等材质的密封胶条不容易脱落,保证了整体的密封性。
将胶条槽13的直面设置与矩形承压板11的一侧面重合,将胶条槽13的斜面设置与梯形承压板12的斜侧面重合,如此设置便于钢厂生产,工艺好,也便于将两个异型整体角钢1圆弧连接。该异型整体角钢1是一种强度高、刚度大和整体密闭性良好的整体角钢,同时减少了门框加工工序,提高了胶条定位精度,因此也避免了因焊接造成门框角钢变形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角钢本体1的两条边的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筋15,优选角钢本体1的另一条边的内侧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15。优选将加强筋15的形状为半径为9mm的半圆弧。加强筋15的设置能够增加异型整体角钢1的强度。
进一步地,矩形承压板11设置在靠近角钢本体1的直角端17的一条边的外侧,梯形承压板12设置在远离角钢本体1的直角端17的一条边的外侧,如此设置使得组装门框时门框的四角处的密封胶条不易变形。即,相比于梯形承压板12,矩形承压板11更靠近角钢本体1的直角端17。
更优选,在矩形承压板11的宽度方向(即图2的上下方向)上,从图中右侧向左观察时,矩形承压板11与角钢本体1的另一条边(图2中的水平边)在图中上下方向的上部分重叠,也就是说,矩形承压板11靠近直角端17的侧边在上下方向上距离直角端17的距离小于角钢本体1的另一条边(图2中的水平边)的厚度(即上下方向尺寸),如此设计的好处是该异型整体角钢1的受力良好。
优选矩形承压板11的宽度为16mm,梯形承压板12的宽度为36mm,由此使得门扇与门框的支撑面是图1中的重叠量的2倍,组成的密封范围增大,其密封缝隙增加了长度,是图1中的3倍。
进一步地,优选矩形承压板11的宽度(图2中的上下方向尺寸)比梯形承压板12的上底或者/和下底的同方向尺寸小,由于门扇与门框的搭接或者承载需要,门扇外形尺寸与门框内孔尺寸之差或重叠尺寸不宜太大,因此有上述差别。
角钢本体1与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倒圆角16,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的两条边的顶点处也均设置有倒圆角16,优选将倒圆角16的形状设置为半径为2mm~4mm的圆弧。倒圆角16的设置能够增加异型整体角钢1的强度,使得异型整体角钢1不易断裂。
进一步地,异型整体角钢1的材料为Q235或16Mn,在保证异型整体角钢1的各项性能的前提下,用于防护工程低抗力防护设备的门框时选用选择Q235,选择Q235可以降低成本。用于防护工程高抗力防护设备的门框时选用16Mn,相同尺寸可以减少重量,提高防护设备更高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型整体角钢1的最优尺寸如下:
该异型整体角钢1为等边角钢,边长为100mm~200mm;
矩形承压板11的上表面与角钢本体1的直角端17的距离为14mm;
矩形承压板11的长边为30cm、短边为16mm;
梯形承压板12的上底为36mm、下底为40mm、高为30mm;
胶条槽13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其上底L2为30mm或40mm、下底L1为34mm或44mm。
加强筋15的形状为半圆弧、圆弧的半径为9mm;
倒圆角16的形状为圆弧、圆弧的为半径为2mm~4mm。
上述尺寸为异型整体角钢1的最优尺寸,即各种性能最优,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更改上述尺寸。
如图1所示,为异型整体角钢1组成的双扇门门框组装示意图,包括异型整体角钢1;外圆弧支撑条2;内圆弧支撑条3;标准角钢4;定位销5;连接螺栓6,共包括四个异型整体角钢1。异型整体角钢1的一侧截面如图3和图4所示,异型角钢本体1、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一体成型,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和角钢本体1共同构成一个胶条槽13,外圆弧处的外圆弧支撑条2将横向和纵向的梯形承压板12焊接连接,内圆弧处的内圆弧支撑条3将横向和纵向的矩形承压板11焊接连接。图1中的缺口7处为切去部分矩形承压板11形成的,用于嵌入密封胶条。由于焊缝仅有门框四角上的8个圆弧焊缝组成,一个净孔宽6米高2.5米的门框组成时焊缝长约2米,是现有技术的门框焊接工程量(70米)的1/35。不仅工作量大大减少,且本申请的门框由焊缝少而不容易变形,即省时、省力、节约成本。
如图2所示,为异型整体角钢1组成的单扇门门框组装示意图,包括异型整体角钢1;外圆弧支撑条2;内圆弧支撑条3,共包括四个异型整体角钢1。异型整体角钢1的一侧截面如图3和图4所示,异型角钢本体1、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一体成型,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和角钢本体1共同构成一个胶条槽13,外圆弧处的外圆弧支撑条2将横向和纵向的梯形承压板12焊接连接,内圆弧处的内圆弧支撑条3将横向和纵向的矩形承压板11焊接连接。图2中密封胶条由两个异型整体角钢1之间的间隙嵌入。由于焊缝仅有四角上的8个圆弧焊缝组成,一个净孔宽2米高2米的门框组成时焊缝长约为2米。是现有技术的门框焊接工程量(40米)的1/20。不仅工作量大大减少,且本申请的门框由焊缝少而不容易变形,即省时、省力、节约成本。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门框主材是一种强度高、刚度大和整体密闭性能优良的异型整体角 钢1,拼装过程根据门框的圆角半径将该异型整体角钢1的一端去掉一部分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之后连接形成矩形的门框。由此简化了门框的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了门框的抗力和密闭性能。
2、该异型整体角钢:包括矩形承压板11、梯形承压板12、加强筋15和倒圆角16一体成型,减少了焊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确保了定位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避免了焊接时产生变形;
3、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易加工且不易断裂,门框整体的密封和防护效果好;
4、矩形承压板11和梯形承压板12的形状及尺寸设置使得门框与门扇的接触面的大大增加,导致门扇受力均匀,密闭性能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