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7876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5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7908.8

申请日:

2014.07.25

公开号:

CN105278049A

公开日:

2016.01.2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38申请日:20140725|||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38

主分类号:

G02B6/38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卫乐朋; 栗志明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光纤连接器,用于夹持光纤。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一个光纤固定单元,一个光纤插芯单元以及一个连接所述光纤固定单元与所述光纤插芯单元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相连的一端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一个拆卸槽。所述拆卸槽贯穿所述后壳对应侧壁的内、外表面以及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相连的一端的端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光纤连接器,用于夹持光纤,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一个光纤固定单元,一个光纤插芯单元以及一个连接所述光纤固定单元与所述光纤插芯单元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相连的一端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一个拆卸槽,所述所述拆卸槽贯穿所述后壳对应侧壁的内、外表面以及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相连的一端的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前壳以及一个与所述前壳相连的后壳,所述前壳内部开设有一个的第一收容部,所述后壳内部开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收容部相连通第二收容部,所述光纤插芯单元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内,所述光纤固定单元插入所述第二收容部并与所述后壳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相对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的卡槽,所述光纤固定单元包括两个对应于所述卡槽的卡块,所述光纤固定单元以及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卡块与对应的卡槽之间的配合相互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槽呈狭长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槽包括一个靠近所述前壳的第一槽部以及一个远离所述前壳并与所述第一槽部相连通的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部的宽度。

说明书

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讯领域,光纤通过光纤连接器相互连接或者于电子终端相连,光纤连接器的与光纤之间的连接精度将直接决定光信号的传输效率。现有的光纤连接器一般包括光纤插芯以及光纤夹持装置,在组装时,光纤通过光纤夹持装置与光纤插芯对准并且相对光纤插芯具有拱起,之后光纤夹持装置拉动光纤回退并使得光纤具有预定的拱起高度。

然而,现有的光纤夹持装置由于对光纤的夹持力有限,因此在回退是容易使得光纤相对光纤夹持装置松动,影响光纤连接的精度,另外,由于光纤夹持装置与光纤插芯之间的连接的力道主要凭操作员个人经验控制,因此,组装时,所述光纤的起拱高度不容易控制,并且容易因为操作员用力过度对光纤造成损坏。此外,现有光纤连接器组装工序相对复杂并且拆卸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一种容易组装且能保证组装效率的光纤连接器。

一种光纤连接器,用于夹持光纤。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一个光纤固定单元,一个光纤插芯单元以及一个连接所述光纤固定单元与所述光纤插芯单元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相连的一端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一个拆卸槽。所述所述拆卸槽贯穿所述后壳对应侧壁的内、外表面以及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相连的一端的端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光纤连接器采用具有所述拆卸槽的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相连,连接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光纤固定单元可以通过所述拆卸槽进行拆卸,因此可以提升所述光纤连接器的组装速度以及降低组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固定件的进一步拆解图。

图4是利用图3的光纤固定件对光纤进行固定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组装治具的立体图。

图6是利用图5的光纤连接器组装治具对图1的光纤连接器进行组装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沿VII-VII的剖视图。

图8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沿VIII-VIIII的剖视图。

图9-11是利用图7的光纤连接器组装治具对图1的光纤连接器进行拆卸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光纤连接器100光纤固定单元10夹持件11第一夹持部11a第二夹持部11b第一连接端111第二连接端112外螺纹113卡块114第一配合面115第一安装槽1151第一槽部1151a第二槽部1151b第三槽部1151c紧固肋1151d定位孔1152第二配合面116第二安装槽1161第一槽部1161a第二槽部1161b第三槽部1161c紧固肋1161d定位柱1162紧固套12内螺纹121光纤插芯单元20插芯21插芯保持件22第一端221第二端222通孔223弹性件23外壳30前壳32第一收容部320后壳34第二收容部340卡槽342拆卸槽344第一槽部3440第二槽部3442护套40光纤200纤芯201包覆层202内包覆层2021外包覆层2022包覆层条2023光纤组装治具300主体300a延伸臂300b第一端面301第二端面302顶面303底面304侧面305安装部306第一光纤承载槽307第二光纤承载槽308拆卸块30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00用于连接光纤200,所述光纤连接器100包括一个光纤固定单元10,一个光纤插芯单元20以及一个连接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与所述光纤插芯单元20的外壳30。所述光纤200包括纤芯201以及一个包覆所述纤芯201的包覆层202,所述包覆层202用于保护所述纤芯20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覆层202进一步包括一个位于内层的内包覆层2021以及一个位于外层的外包覆层2022,在组入所述光纤连接器100时,所述包覆层202被剥离预定长度,以露出一定长度的所述纤芯20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包覆层2022被剥离的长度大于所述内包覆层2021被剥离的长度。

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用于固定所述光纤200,包括一个夹持件11以及一个紧固套12。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夹持件11包括一个第一夹持部11a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1a相扣合连接的第二夹持部11b。所述第一夹持部11a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11b具有共同的朝向所述紧固套12的第一连接端111以及与第一连接端111相连的、朝向所述外壳30的第二连接端112。所述第一连接端111大致呈圆柱形,其周侧形成有外螺纹113。所述第二连接端112大致呈方形,所述夹持件11于所述第二连接端112上形成有两个凸出的卡块114,本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所述卡块114形成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1a上背离所述第二夹持部11b的一侧表面上,另一个所述卡块114形成于所述第二夹持部11b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11a的一侧表面上,所述两个卡块114的形状均为条状凸块。可以理解,所述卡块114的形状和数量均可以依据不同需求作合适的变化,此外,所述卡块114可以只形成在所述第一夹持部11a上,也可以只形成在所述第二夹持部11b上。

所述第一夹持部11a包括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11b的第一配合面115,所述第一配合面115上开设有一个第一安装槽1151以及两个定位孔1152。所述第一安装槽1151贯穿所述第一夹持部11a的第一连接端111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一夹持部11a的第二连接端112的端面。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槽1151具有不同尺寸的第一槽部1151a、第二槽部1151b以及第三槽部1151c。所述第一槽部1151a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111,所述第三槽部1151c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112,所述第二槽部1151b位于所述第一槽部1151a以及所述第三槽部1151c之间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槽部1151a以及所述第三槽部1151c。所述第一槽部1151a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槽部1151b以及所述第三槽部1151c的尺寸,并且所述第二槽部1151b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槽部1151c的尺寸。所述第一槽部1151a、所述第二槽部1151b以及所述第三槽部1151c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所述光纤200。所述第一槽部1151a的底部凸设有多个紧固肋1151d,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肋1151d呈条状且大致相互平行排列,所述紧固肋1151d自所述第一连接端111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112的方向排列。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槽部1151b以及所述第三槽部1151c内也可以设置类似的紧固肋。所述两个定位孔115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51的两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1152为圆柱状盲孔,当然,所述定位孔1152的形状及数量也可以作其他变化。

所述第二夹持部11b具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1a类似的形状及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二夹持部11b包括一个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11a的第二配合面116,所述第二配合面116上开设有一对应于所述个第一安装槽1151的第二安装槽1161。所述第二安装槽1161贯穿所述第二夹持部11b的第一连接端111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11b的第二连接端112的端面。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槽1161具有不同尺寸的第一槽部1161a、第二槽部1161b以及第三槽部1161c。所述第一槽部1161a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111,所述第三槽部1161c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112,所述第二槽部1161b位于所述第一槽部1161a以及所述第三槽部1161c之间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槽部1161a以及所述第三槽部1161c。所述第一槽部1151a的底部凸设有多个紧固肋1161d。

所述第二夹持部11b包括两个对应于所述定位孔1152的定位柱1162,所述定位柱1162凸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面116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161的两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1162为圆柱状凸柱。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夹持部11a的定位孔1152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1b上对应的定位柱1162互换位置。

所述紧固套12大致呈筒状,所述紧固套12朝向所述夹持件11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113相适配的内螺纹121。

所述光纤插芯单元20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100与外部元件(图未示)进行光信号的对接。所述光纤插芯单元20包括一个插芯21、一个插芯保持件22以及一个弹性件23。

所述插芯21大致呈圆柱状,其由陶瓷材料制备而成。在与所述外部元件相连时,所述插芯21能够避免插拔动作对光纤的纤芯造成损害。

所述插芯保持件22大致呈中空的柱状,包括一个第一端221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一端221相连的第二端222。所述插芯保持件22开设有一个贯通所述第一端221端面以及所述第二端222端面的通孔223。所述插芯21的一个端部自所述第一端221插入所述通孔223并固定于所述通孔223内,另一个端部伸出所述插芯保持件22外。

所述弹性件23设置于所述插芯保持件22的第二端222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23为螺旋式弹簧,其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端222上,另一端沿所述第二端222的朝向方向伸出预定距离。

所述外壳30大致呈套筒状。所述外壳30包括一个前壳32以及一个与所述前壳相连的后壳34。所述前壳32内部开设有一个用于收容所述插芯保持件22的第一收容部320。所述后壳34大致呈方形的套筒状,内部开设有一个第二收容部340(图5及图6),所述第二收容部340与所述第一收容部320相连通。所述后壳34相对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对应于所述卡块114的卡槽34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342为矩形的通孔,当然,所述卡槽342可以依据所述卡块114的不同形状做其他变化。所述后壳34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一个拆卸槽344,所述拆卸槽344贯穿所述后壳34对应侧壁的内、外表面以及所述后端背离所述前壳的端面。所述拆卸槽344大致呈狭长形。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拆卸槽344包括一个靠近所述前壳的第一槽部3440以及一个远离所述前壳并与所述第一槽部3440相连通的第二槽部3442。所述第二槽部344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部3440的宽度。

所述光纤连接器100还包括一个护套4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套40为适配性外壳,其大致呈长方体套筒状,护套40主要用于与SC型光纤适配器相配合。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00可以通过改变外壳30的结构制成如FC、LC型等其他类型的光纤连接器。

请参阅图1以及4-8,组装时,首先将所述光纤200的包覆层202剥离出预定长度,露出预定长度的纤芯201,被剥离的所述包覆层202的部分形成包覆层条2023;将所述光纤200包覆层被剥离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161内;将所述包覆层条2023缠绕于所述定位柱1162上,并且将所述包覆层条202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11的所述外纹部;扣合所述第一夹持部11a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11b,所述定位柱1162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定位孔1152内,所述紧固肋1151d、1161d与所述包覆层202紧密结合,如此,可防止光纤200的松动;将紧固套12连接于所述夹持件11的第一连接端111,所述紧固套12的内螺纹121与所述夹持夹持件11的外螺纹113相啮合,并且所述内螺纹121以及所述外螺纹113将所述包覆层条2023夹设于其间,所述光纤200被固定夹持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上。由于所述包覆层条2023在组装过程中先后绕设所述定位柱1162上以及固定于所述内螺纹121以及所述外螺纹之间,因此使得所述光纤200更为稳定固定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上,并且所述光纤200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不致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松脱,保证了光纤连接器100的组装精度以及稳定性。

在所述光纤200固定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上后,切割所述光纤200的纤芯201,使所述纤芯201的末端相互对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伸出的长度在预定的数值或者数值范围内。

请参阅图5-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进行光纤组装的光纤组装治具300,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包括一个主体300a以及两个与所述主体300a相连的延伸臂300b,所述主体300a大致呈方块形状,包括一个第一端面301、一个与所述第一端面301相背的第二端面302,一个顶面303、一个与所述顶面303背离的底面304以及两个侧面30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301与所述第二端面302大致平行,所述顶面303与所述底面304大致平行,所述两个侧面305大致相互平行,且所述顶面303、所述底面304以及所述侧面305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301以及所述第二端面302。所述主体300a开设有一个对应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的安装部306,所述安装部306的形状与所述安装部的外形相似且尺寸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大致相同,使得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收容于所述安装部306内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不致从所述安装部306松脱。所述主体300a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306相连通的一个第一光纤承载槽307以及一个第二光纤承载槽308。所述第一光纤承载槽307位于所述安装部306朝向所述第一端面301的一侧且贯穿所述第一端面301,所述第二光纤承载槽308位于所述安装部306朝向所述第二端面302的一侧并且贯穿所述第二端面30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纤承载槽307以及所述第二光纤承载槽308均为横截面大致呈U形的凹槽,其中所述第二光纤承载槽308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光纤承载槽307的尺寸。

所述延伸臂300b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面302靠近所述侧面305的位置并朝与远离所述第二端面302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所述延伸臂300b之间平行间隔预定距离,所述延伸臂300b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壳34开设有所述拆卸槽344的两侧壁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后壳34能够伸入所述两个延伸臂300b之间。每一个所述延伸臂300b另一个所述延伸臂300b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一个对应所述后壳34的拆卸槽344的拆卸块309。每一个所述拆卸块309在平行于所述侧面305且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不同。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所述拆卸块309在垂于所述顶面303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拆卸块309在平行于所述顶面303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其中所述拆卸块309在垂直于所述顶面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槽部3440的宽度,所述拆卸块309在平行于所述顶面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第一槽部3440的宽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拆卸块309在垂直于所述顶面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槽部3442的宽度。所述两个拆卸块309相互相对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后壳34开设有所述拆卸槽344的两侧壁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后壳34伸入所述两个延伸臂300b之间后,所述拆卸块309能够卡入对应所述拆卸槽344内。

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能够用于光纤组装过程中的纤芯切割制程,在进行纤芯切割时,首先将固定有光纤200的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设置于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上,其中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卡入所述安装部306内,所述光纤200伸出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朝向所述第一端面301的一侧表面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光纤承载槽307并由所述第一光纤承载槽307承托,所述光纤200伸出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朝向所述第二端面302的一侧表面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光纤承载槽308并由所述第一光纤承载槽307承托。在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以及所述光纤200在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上固定完成后,将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置于光纤切割设备(图未示)中以切割纤芯201。在光线切割制程中,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的第一端面301与光纤切割设备的定位装置相接触,由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在组入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上时,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与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已具备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可以以所述第一端面301为参照基准确定纤芯201的切割长度。如此,能够保证光纤切割的效率以及光纤切割的精度。

请参阅图1-2以及7-8,所述光纤插芯单元20收容于所述外壳30的所述第一收容部320内,且所述光纤插芯单元20相对于所述外壳30具有一定的弹性运动的行程。具体地,所述插芯保持件22的第二端222自所述前壳32背离所述后壳34的一端插入所述前壳32,所述弹性件23弹性抵持于所述前壳32的内壁上,为防止所述插芯保持件22自所述前壳内脱出,所述插芯保持件22的第二端222在插入所述第一收容部320内后与所述前壳32靠近所述后壳34相卡持。所述光纤插芯单元20与所述外壳30之间的装配方式保证了所述插芯21相对所述外壳30具备具备一定的弹性运动的行程,因此能够避免所述插芯21在所述光纤连接器100与其他设备对接时因碰撞而损伤。

在所述光纤插芯单元20组装入所述外壳30、所述光纤200固定夹持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上且所述光纤200的纤芯201被切割至预定长度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与所述外壳30相互连接。具体地,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的夹持件11的第二连接端112自所述后壳34的背离所述前壳32的一侧插入所述第二收容部340,所述卡块114分别卡入所述卡槽342,以使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与所述外壳30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纤芯201插入所述外壳30后与所述插芯对准。由于光纤200在插入外壳30之前首先固定于光纤固定单元10上,并且纤芯201相对于所述外壳30的长度已经切割确定,因此,所述纤芯201在插入所述外壳30内即可相对于所述插芯21具有预定的起拱高度,无需再通过光纤回退的方式调整纤芯201的起拱高度,如此,不仅简化了光纤组装的程序,而且保证光纤组装的精度。

所述护套40套设于所述前壳32上,所述护套40可以在所述外壳30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连接前设置于所述前壳32上,也可以在所述外壳30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连接后设置于所述前壳32上。

请参阅图9-11,组装完成后的所述光纤连接器100可以借助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进行快速拆卸。拆卸时,首先将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置于其延伸臂300b与所述光纤连接器10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状态,将所述拆卸块309卡入对应的所述拆卸槽344内,具体地,所述拆卸块309可入对应的拆卸槽344的第一槽部3440内,由于第二槽部3442具有较大的宽度,因此,可以使得所述拆卸块309可以容易地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槽部3440内;在所述拆卸块309卡入对应的所述拆卸槽344内后,绕所述拆卸块309的中心连线旋转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由于所述每一个所述拆卸块309在平行于所述侧面305且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不同,每一个所述拆卸块309在垂于所述顶面303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拆卸块309在平行于所述顶面303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而且所述拆卸块在垂直于所述顶面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槽部的宽度,因此所述拆卸块309在旋转时,所述拆卸块309撑开对应的所述拆卸槽344,使得所述卡块114分别脱离对应的卡槽342,此时可以容易地将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自所述外壳拆卸。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在转至与所述光纤连接器100平行的位置时,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位于所述两个延伸臂300b之间,所述光纤200远离所述夹持件1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光纤承载槽308并且被所述第二光纤承载槽308承载,因此,可以握持所述光纤组装治具300将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抽离所述外壳30,如此,能够提升所述光纤连接器100的拆卸速度。

所述光纤连接器100采用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首先将光纤200固定,再将光纤固定单元10与外壳相连,所述光纤200在组入外壳已切割至预定的长度,因此可以通过所述光纤固定单元10于所述外壳30的连接控制光纤200的组入深度,如此不仅可以简化光纤连接器100的组装以及拆卸,同时使得光纤连接器100具有较高的组装精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光纤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光纤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光纤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纤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连接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光纤连接器,用于夹持光纤。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一个光纤固定单元,一个光纤插芯单元以及一个连接所述光纤固定单元与所述光纤插芯单元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相连的一端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一个拆卸槽。所述拆卸槽贯穿所述后壳对应侧壁的内、外表面以及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纤固定单元相连的一端的端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