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防滑路面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防滑路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防滑路面。
背景技术
在市政建设中,市政道路尤为重要,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
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厂矿道路、林业道路、考试
道路、竞赛道路、汽车试验道路、车间通道以及学校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另外还指达
到某种目标的途径,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目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变
得越来越重要,普通的路面防滑不好,结构单一,已经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车辆出行,尤
其现今的汽车的快速增多,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防滑路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路
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防滑路面,包括防护
栏、公交车专用车道、中间行车道和防滑路面,所述防滑路面的上方安装有市政建筑,且市
政建筑的下方安装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的下方安装有人行道,且人行道的下方安装有公
交车专用车道,所述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内部安装有公交车停靠台,所述公交车专用车道的
下方安装有中间行车道,所述中间行车道通过中间虚线与快车道连接,所述防滑路面的底
部安装有砂石层,且砂石层的上方安装有路面基层,所述防滑路面的内部安装有道路指示
箭头。
优选的,所述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内部安装有夜间反光指示牌。
优选的,所述防滑路面的中部安装有绿化带,且绿化带的下方安装有消音器。
优选的,所述防滑路面的内部安装有减速带。
优选的,所述防滑路面的表面安装有陶瓷骨料,且陶瓷骨料通过高分子树脂粘合
层与路面基层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滑路面的表面
安装有陶瓷骨料,使得路面的防滑效果更好,减少了交通事故,通过安装有减速带,缩短了
刹车的距离,可以让车辆快速停下,解决了由于速度太快而难停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起到一
定的防滑作用,通过在绿化带的周围安装有消音器,减少了车辆噪声对市区的影响,绿化带
吸收了尾气、美化了环境,通过在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内部安装有夜间反光指示牌,为夜间行
车指明了方向,方便了车辆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防滑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防滑路面的路面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市政建筑、2-防护栏、3-夜间反光指示牌、4-中间虚线、5-消音器、6-道路
指示箭头、7-公交车停靠台、8-减速带、9-人行道、10-公交车专用车道、11-中间行车道、12-
快车道、13-绿化带、14-防滑路面、15-陶瓷骨料、16-高分子树脂粘合层、17-路面基层、18-
砂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市政防滑路面,包括防护栏2、
公交车专用车道10、中间行车道11和防滑路面14,防滑路面14的上方安装有市政建筑1,且
市政建筑1的下方安装有防护栏2,防护栏2的下方安装有人行道9,且人行道9的下方安装有
公交车专用车道10,公交车专用车道10的内部安装有公交车停靠台7,公交车专用车道10的
下方安装有中间行车道11,中间行车道11通过中间虚线4与快车道12连接,防滑路面14的底
部安装有砂石层18,且砂石层18的上方安装有路面基层17,防滑路面14的内部安装有道路
指示箭头6,公交车专用车道10的内部安装有夜间反光指示牌3,防滑路面14的中部安装有
绿化带13,且绿化带13的下方安装有消音器5,防滑路面14的内部安装有减速带8,防滑路面
14的表面安装有陶瓷骨料15,且陶瓷骨料15通过高分子树脂粘合层16与路面基层17连接。
具体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工作中,防滑路面14由人行道9、公交车专用车道10、中
间行车道11和快车道12构成,各个车道安装有道路指示箭头6,指明了行驶的轨迹,公交车
专用车道10安装有夜间反光指示牌3,为夜间行车指明了方向,安装有公交车停靠台7方便
了乘客上车,通过中间虚线4将中间行车道11和快车道12分开,绿化带13吸收了尾气,消音
器5减少了车辆噪声,陶瓷骨料15通过高分子树脂粘合层16与路面基层17,使得路面的防滑
效果更好,减速带8解决了由于速度太快而难停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