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781406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810742.5

申请日:

2016.07.28

公开号:

CN205976725U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H17/14

主分类号:

E04H17/14

申请人:

江苏正方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余日升; 宋立新; 赵红兵

地址:

214142 江苏省无锡市高浪东路999-7号正方园科技大厦17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代理人:

殷红梅;任月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包括垂直设立于地面的若干根立柱,立柱的上端与立柱垂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立柱的中部与立柱垂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每两根立柱间分别设置有下横杆和上横杆,下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PPR连接管连接在立柱中部的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上,上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PPR连接管连接在两根立柱上端的第一连接管上,立柱的下端设置有高挡脚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紧凑,使用方便,能够利用工地钢管进行临边防护搭设,费用低效果好,可循环重复使用,成本较低,拆卸容易,搭设时钢管不突出,不妨碍通行,且不易造成人员碰撞伤害。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设立于地面的若干根
立柱(1),所述立柱(1)的上端与立柱(1)垂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立柱(1)的中部与
立柱(1)垂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3)和第三连接管(4),每两根立柱(1)间分别设置有下横杆
(5)和上横杆(6),所述下横杆(5)的两端分别通过PPR连接管(7)连接在立柱(1)中部的第二
连接管(3)和第三连接管(4)上,所述上横杆(6)的两端分别通过PPR连接管(7)连接在两根
立柱(1)上端的第一连接管(2)上,所述立柱(1)的下端设置有高挡脚板(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
间距为2-3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杆(5)
距离地面0.5-0.6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6)
距离地面1.0-1.2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PPR连接管
(7)为直通式或直角二通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挡脚板
(8)的高度为175-18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和
地面间设置有钢板垫块(9),所述立柱(1)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地面上。

说明书

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属于安全保障设备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标准化工地建设是将工地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系统化,把现场布置、检
查内容和检查方法等转化为工作标准,实现现场“规范化”、布局“科学化”、培训“经常化”、
生活“秩序化”。

在施工现场,当高处作业中工作面的边沿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围护设施,但其高
度低于800mm时,这一类作业称为临边作业。进行临边作业时,按规定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设施主要为防护栏杆、安全网、安全门等。

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m及2m以上的桩孔、人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上的
作业,称为洞口作业。水平孔洞短边尺寸大于25mm,竖向孔洞高度大于750mm的,均要设置防
护栏杆。

“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五临边”是指深度超过2m的槽、
坑、沟的周边;在施工中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作业面)和框架结构楼层的周边;井字架、龙门
架、外用电梯和脚手架与建筑物的通道、上下跑道和斜侧道的两侧边;尚未安装栏板、栏杆
阳台、料台、挑平台的周边;在施工中楼

传统的洞口和临边采用钢筋焊接防护栏杆,或采用钢管及各类扣件组合而成,不
能满足标准化安全文明工地的要求,且传统工艺粗糙,稳定性差,难于满足日益增强的安全
防护要求;特别是钢筋焊接的防护栏杆不可周转,成本高;用钢管和转向扣件搭设的防护栏
杆,因受转向扣件尺寸的影响不能满足楼梯间两跑梯段中间空档宽度的要求,使防护栏杆
在梯段的外侧,不能满足安装挡脚板和防护栏杆的要求。

近几年发展的洞口和临边安全护栏接头采用大一号的钢管或铸铁管进行连接,连
接后采用螺丝紧固钢管。此方法能满足标准化安全文明工地的要求,但接头重量重,组装较
复杂,施工工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临边安全护栏安装不变、施工工效低,钢管外
露易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紧凑的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
护栏。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包括垂直
设立于地面的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与立柱垂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立柱的中
部与立柱垂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每两根立柱间分别设置有下横杆和上横
杆,所述下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PPR连接管连接在立柱中部的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上,
所述上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PPR连接管连接在两根立柱上端的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立柱的
下端设置有高挡脚板。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间距为2-3m。

进一步的,所述下横杆距离地面0.5-0.6m。

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杆距离地面1.0-1.2m。

进一步的,所述PPR连接管为直通式或直角二通式。

进一步的,所述高挡脚板的高度为175-185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紧凑,使用方便,能够利用工地钢管进行临边防护搭
设,费用低效果好,可循环重复使用,成本较低,拆卸容易,搭设时钢管不突出,不妨碍通行,
且不易造成人员碰撞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立柱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第三连接管4、下横杆5、上横杆6、
PPR连接管7、高挡脚板8、钢板垫块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包括垂直设立于地面的若
干根立柱1,立柱1的上端与立柱垂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2,立柱1的中部与立柱垂直设置有
第二连接管3和第三连接管4,立柱1的间距为2-3m,每两根立柱1间分别设置有下横杆5和上
横杆6,下横杆5距离地面0.5-0.6m,上横杆6距离地面1.0-1.2m,下横杆5的两端分别通过
PPR连接管7连接在立柱1中部的第二连接管3和第三连接管4上,上横杆6的两端分别通过
PPR连接管7连接在两根立柱1上端的第一连接管2上,立柱1的下端设置有高挡脚板8,高挡
脚板8的高度为175-185mm,PPR连接管7为直通式或直角二通式。

制备与安装方法:

(1)材料的准备:50×150×10mm钢板若干;Φ10膨胀螺丝若干;Φ48*3.0钢管若
干;模板若干;内径50的直通式PPR连接管(长80mm)若干;内径50的直角二通式PPR连接管若
干;红油漆若干;黑油漆若干;生料带若干;

(2)立杆的制备:在一块150×150×10mm钢板垫块正中间满焊一根1000~1200mm
的钢管制成立杆, 150×150×10mm钢板垫块按照图纸开4个φ12孔;

在钢管上部满焊200mm长Φ48钢管制成第一连接管;

在距离钢管顶部500~600mm处两端满焊2个50mm长Φ48钢管分别制成第二连接管
和第二连接管;

(3)将立杆在地面上用四个膨胀螺丝固定;

(4)在固定好的立杆上安装2米长上下横杆,上横杆、下横杆与立杆之间的连接采
用内径50的PPR连接管或内径50的直角二通PPR连接管,在连接PPR管接头之前满缠生料带
以便连接牢固;

(5)在上横杆、下横杆另一边混凝土板上用4个Φ10膨胀螺丝固定立杆,接头同样
采用PPR管接头,做法同上一步;

(6)在临边安全护栏下部设置180mm高挡脚板,180mm高挡脚板间距150mm涂刷红黑
相间的油漆,与挡脚板成45°;

(7)在立杆和上横杆、下横杆上间隔涂上油漆。

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标准化施工的临边安全护栏,包括垂直设立于地面的若干根立柱,立柱的上端与立柱垂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立柱的中部与立柱垂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每两根立柱间分别设置有下横杆和上横杆,下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PPR连接管连接在立柱中部的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上,上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PPR连接管连接在两根立柱上端的第一连接管上,立柱的下端设置有高挡脚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紧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