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器.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7797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29746.X

申请日:

2014.05.28

公开号:

CN104134429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9G 3/36申请公布日:20141105|||公开

IPC分类号:

G09G3/36; G02F1/133

主分类号:

G09G3/36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政盈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市力行二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徐金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栅极线垂直于源极线,信号转接线垂直于栅极线;一栅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一源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源极线。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分别设置于阶梯状有效显示区的平行两侧,且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栅极线接收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设置于平行两侧,使得信号走线无需占用面板左右两侧的空间,可进一步提升窄边框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
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所述栅极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源极线,所述信号转接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栅极线;
一栅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
一源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源极线,
其中,所述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所述栅驱动器和所述源驱动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平行两侧,且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所述栅极线接收来自所述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所述源极线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所述信号转接线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所述转接焊盘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之间的连线为一直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间的连线为一锯齿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和一第二底边,所述栅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一底边一侧,所述源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二底边一侧,且所述第一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边的长度。

6.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
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所述栅极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源极线,所述信号转接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栅极线;以及
一驱动模块,包括多个输出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相应的源极线,
其中,所述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且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所述栅极线接收来自所述驱动模块的栅极驱动信号。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所述源极线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所述信号转接线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转接焊盘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之间的连线为一直线。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间的连线为一锯齿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和一第二底边,所述驱动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底边一侧,且所述第一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边的长度。

说明书

一种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有效显示区排列架构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条数据线(data line)、与这些数据线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或称为扫描线)、以矩阵形式排列的液晶盒(LC cell)。并且,在数据线和栅极线的交叉位置还包括一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其中,TFT的栅极电性连接至栅极线,TFT的源极电性连接至数据线,以及TFT的漏极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此外,显示面板还会配置栅驱动器(gate driver)以顺序地向栅极线提供栅极驱动信号,以及配置源驱动器(source driver)以便向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信号。
然而,传统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Active area)一般为矩形,栅极驱动信号和源极驱动信号分别由不同的驱动器或者利用整合型的驱动芯片来进行驱动。如我们所熟知的,显示画面具有一有效显示区和一可见区(Viewing area),有效显示区是指可实际产生影像的像素区域,位于整个显示画面的核心位置且占据较大比例的面积;而可见区是指未实际产生像素影像的区域,位于有效显示区的周边位置。对于车用产品(诸如中控台、仪表板等)的液晶显示应用来说,它们却往往要求实现非矩形显示区域的布局,而现有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尚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液晶显示器架构,尤其是对当前的有效显示区进行改良设计,以消除上述缺陷和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区域的形状方面所造成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有效显示区排列架构的液晶显示器。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所述栅极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源极线,所述信号转接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栅极线;
一栅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
一源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源极线,
其中,所述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所述栅驱动器和所述源驱动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平行两侧,且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所述栅极线接收来自所述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所述源极线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所述信号转接线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所述转接焊盘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之间的连线为一直线。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间的连线为一锯齿状。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和一第二底边,所述栅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一底边一侧,所述源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二底边一侧,且所述第一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边的长度。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所述栅极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源极线,所述信号转接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栅极线;以及
一驱动模块,包括多个输出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相应的源极线,
其中,所述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且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 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所述栅极线接收来自所述驱动模块的栅极驱动信号。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所述源极线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所述信号转接线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转接焊盘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之间的连线为一直线。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间的连线为一锯齿状。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和一第二底边,所述驱动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底边一侧,且所述第一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边的长度。
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其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栅极线垂直于源极线和信号转接线,栅驱动器的多个第一端子分别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源驱动器的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连接至相应的源极线,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栅极线接收来自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设置于其平行两侧,使得信号走线无需占用面板左右两侧的空间,可进一步提升窄边框效果。此外,该有效显示区排列并不需要增加新的特殊制程工序,就可实现梯形画面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排列示意图;
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的排列示意图;
图3示出图2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可替换实施例;
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的排列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图4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可替换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排列示意图。参照图1,传统的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Active area)10具有多条栅极线102(gate line)、与这些栅极线102交错设置的多条数据线104。其中,栅极线102沿水平方向设置,而数据线104沿竖直方向设置。此外,在数据线104和栅极线102的交叉位置还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其中,TFT的栅极电性连接至栅极线102,TFT的源极电性连接至数据线104。
为了提高栅极脉冲信号和数据电压信号的驱动能力,该显示面板还会配置栅驱动器(gate driver)12和源驱动器(source driver)14。该栅驱动器12包括多个输出端子T1,以顺序地向栅极线102提供栅极驱动信号。该源驱动器14包括多个输出端子T2,以便向数据线104提供数据电压信号。
然而,上述有效显示区10为矩形,栅极驱动信号和源极驱动信号分别由不同的驱动器(诸如,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进行驱动,而且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分别设置在矩形的相邻两边,这对于非矩形显示区域的布局要求是难以满足的,而且该排列结构也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目标是相违背的。
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的排列 示意图。参照图2,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有效显示区20、一栅驱动器22和一源驱动器24。
详细而言,有效显示区20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202、多条源极线204和多条信号转接线(Signal Transfer Line)206。其中,栅极线202沿水平方向设置,源极线204和信号转接线206沿竖直方向设置。亦即,栅极线202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源极线204,信号转接线206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栅极线20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效显示区20为阶梯状,并且两侧的梯度可根据像素的不同排列来变更。
栅驱动器22包括多个第一端子T1,这些第一端子T1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信号转接线206。源驱动器24包括多个第二端子T2,这些第二端子T2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应的源极线204。并且,栅驱动器22和源驱动器24分别设置于有效显示区20的平行两侧,且每条栅极线202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206藉由一转接焊盘(transfer pad)电性导通,该转接焊盘在图中以字符P标识,从而使得栅极线202接收来自栅驱动器22的栅极驱动信号。从图2可知,在有效显示区20中,不同行且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近似为一直线。
在一具体实施例,栅极线202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M1),源极线204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M2),信号转接线206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M3)。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转接焊盘P的一端位于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第三金属层,从而将来自栅驱动器22的栅极驱动信号转接至相对应的栅极线。
在一具体实施例,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20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L1和一第二底边L2,栅驱动器22位于第一底边L1一侧,源驱动器24位于第二底边L2一侧,且第一底边L1的长度小于第二底边L2的长度。也就是说,源驱动器24位于长边一侧,而栅驱动器22位于短边一侧。
图3示出图2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可替换实施例。将图3与图2进行比较,其主要区别是在于,在图3的实施例中,有效显示区20中的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近似为一锯齿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还可为直线和锯齿状之外的其它形状。不过,从图2和图3也可知晓,无论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 线为何种形状,在同一栅极线上,仅有一个转接焊盘P,藉由该转接焊盘P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信号转接线;或者,在同一信号转接线上,仅有一个转接焊盘P,藉由该转接焊盘P将来自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转接至对应的栅极线。
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的排列示意图。参照图4,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有效显示区30和一驱动模块32。例如,该驱动模块32为一集成芯片,其兼具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的驱动功能。
详细而言,有效显示区30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302、多条源极线304和多条信号转接线(Signal Transfer Line)306。其中,栅极线302沿水平方向设置,源极线304和信号转接线306沿竖直方向设置。亦即,栅极线302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源极线304,信号转接线306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栅极线30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效显示区30为阶梯状,并且两侧的梯度可根据像素的不同排列来变更。
驱动模块32包括多个输出端子,每个输出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306以及相应的源极线304。其中,每条栅极线302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306藉由一转接焊盘(transfer pad)电性导通,该转接焊盘在图中以字符P标识,使得栅极线302接收来自驱动模块32的栅极驱动信号。从图4可知,在有效显示区30中,不同行且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近似为一直线。
在一具体实施例,栅极线302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源极线304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信号转接线306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转接焊盘P的一端位于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第三金属层。
在一具体实施例,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30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L1和一第二底边L2,驱动模块32位于第二底边L2一侧,且第一底边L1的长度小于第二底边L2的长度。
图5示出图4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可替换实施例。将图5与图4进行比较,其主要区别是在于,在图5的实施例中,有效显示区30中的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近似为一锯齿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还可为直线和锯齿状之外的其它形状。
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其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栅极线垂直于源极线和信号转接线,栅驱动器的多个第一端子分别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源驱动器的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连接至相应的源极线,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栅极线接收来自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设置于其平行两侧,使得信号走线无需占用面板左右两侧的空间,可进一步提升窄边框效果。此外,该有效显示区排列并不需要增加新的特殊制程工序,就可实现梯形画面的显示效果。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一种液晶显示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液晶显示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液晶显示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液晶显示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液晶显示器.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4429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4429A21申请号201410229746X22申请日20140528G09G3/36200601G02F1/13320060171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市力行二路1号72发明人周政盈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代理人徐金国54发明名称一种液晶显示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栅极线垂直于源极线,信号转接线垂直于栅极线;一栅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分别电性连。

2、接至相对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一源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源极线。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分别设置于阶梯状有效显示区的平行两侧,且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栅极线接收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设置于平行两侧,使得信号走线无需占用面板左右两侧的空间,可进一步提升窄边框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4429ACN104134429A1/1页2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

3、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所述栅极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源极线,所述信号转接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栅极线;一栅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一源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源极线,其中,所述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所述栅驱动器和所述源驱动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平行两侧,且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所述栅极线接收来自所述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所述源极线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所述信号转接。

4、线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所述转接焊盘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之间的连线为一直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间的连线为一锯齿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和一第二底边,所述栅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一底边一侧,所述源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二底边一侧,且所述第一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边的长度。6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

5、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所述栅极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源极线,所述信号转接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栅极线;以及一驱动模块,包括多个输出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相应的源极线,其中,所述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且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所述栅极线接收来自所述驱动模块的栅极驱动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所述源极线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所述信号转接线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转。

6、接焊盘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之间的连线为一直线。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间的连线为一锯齿状。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和一第二底边,所述驱动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底边一侧,且所述第一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边的长度。权利要求书CN104134429A1/5页3一种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有效显示区排列架构。

7、的液晶显示器。背景技术0002在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条数据线DATALINE、与这些数据线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或称为扫描线、以矩阵形式排列的液晶盒LCCELL。并且,在数据线和栅极线的交叉位置还包括一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其中,TFT的栅极电性连接至栅极线,TFT的源极电性连接至数据线,以及TFT的漏极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此外,显示面板还会配置栅驱动器GATEDRIVER以顺序地向栅极线提供栅极驱动信号,以及配置源驱动器SOURCEDRIVER以便向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信号。0003然而,传统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ACTIVEAREA。

8、一般为矩形,栅极驱动信号和源极驱动信号分别由不同的驱动器或者利用整合型的驱动芯片来进行驱动。如我们所熟知的,显示画面具有一有效显示区和一可见区VIEWINGAREA,有效显示区是指可实际产生影像的像素区域,位于整个显示画面的核心位置且占据较大比例的面积;而可见区是指未实际产生像素影像的区域,位于有效显示区的周边位置。对于车用产品诸如中控台、仪表板等的液晶显示应用来说,它们却往往要求实现非矩形显示区域的布局,而现有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尚无法达到这一目标。0004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液晶显示器架构,尤其是对当前的有效显示区进行改良设计,以消除上述缺陷和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

9、课题。发明内容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区域的形状方面所造成的限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有效显示区排列架构的液晶显示器。0006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0007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所述栅极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源极线,所述信号转接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栅极线;0008一栅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0009一源驱动器,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源极线,0010其中,所述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所述栅驱动器和所述源驱动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平。

10、行两侧,且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所述栅极线接收来自所述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0011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所述源极线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所述信号转接线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金属层说明书CN104134429A2/5页4以及第三金属层,所述转接焊盘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001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之间的连线为一直线。0013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间的连线为一锯齿状。0014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阶。

11、梯状的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和一第二底边,所述栅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一底边一侧,所述源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二底边一侧,且所述第一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边的长度。0015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0016一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其中,所述栅极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源极线,所述信号转接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栅极线;以及0017一驱动模块,包括多个输出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以及相应的源极线,0018其中,所述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且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所述栅极线接收来自所述驱。

12、动模块的栅极驱动信号。0019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所述源极线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所述信号转接线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转接焊盘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0020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之间的连线为一直线。0021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间的连线为一锯齿状。002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和一第二底边,所述驱动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底边一侧,且所述第一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边的。

13、长度。0023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其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栅极线垂直于源极线和信号转接线,栅驱动器的多个第一端子分别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源驱动器的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连接至相应的源极线,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栅极线接收来自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设置于其平行两侧,使得信号走线无需占用面板左右两侧的空间,可进一步提升窄边框效果。此外,该有效显示区排列并不需要增加新的特殊制程工序,就可实现梯形画面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0024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

14、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说明书CN104134429A3/5页50025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排列示意图;0026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的排列示意图;0027图3示出图2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可替换实施例;0028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的排列示意图;以及0029图5示出图4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可替换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0030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

15、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003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32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排列示意图。参照图1,传统的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ACTIVEAREA10具有多条栅极线102GATELINE、与这些栅极线102交错设置的多条数据线104。其中,栅极线102沿水平方向设置,而数据线104沿竖直方向设置。此外,在数据线104和栅极线102的交叉位置还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其中,TFT的栅极电性连接至栅极线102,TFT的源极电。

16、性连接至数据线104。0033为了提高栅极脉冲信号和数据电压信号的驱动能力,该显示面板还会配置栅驱动器GATEDRIVER12和源驱动器SOURCEDRIVER14。该栅驱动器12包括多个输出端子T1,以顺序地向栅极线102提供栅极驱动信号。该源驱动器14包括多个输出端子T2,以便向数据线104提供数据电压信号。0034然而,上述有效显示区10为矩形,栅极驱动信号和源极驱动信号分别由不同的驱动器诸如,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进行驱动,而且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分别设置在矩形的相邻两边,这对于非矩形显示区域的布局要求是难以满足的,而且该排列结构也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目标是相违背的。0035图2示出依据本发。

17、明的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的排列示意图。参照图2,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有效显示区20、一栅驱动器22和一源驱动器24。0036详细而言,有效显示区20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202、多条源极线204和多条信号转接线SIGNALTRANSFERLINE206。其中,栅极线202沿水平方向设置,源极线204和信号转接线206沿竖直方向设置。亦即,栅极线202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源极线204,信号转接线206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栅极线20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效显示区20为阶梯状,并且两侧的梯度可根据像素的不同排列来变更。0037栅驱动器22包括多个第一端子T1,这些第一端子T1。

18、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信号转接线206。源驱动器24包括多个第二端子T2,这些第二端子T2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应的源极线204。并且,栅驱动器22和源驱动器24分别设置于有效显示区20的平行两侧,且每条栅极线202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206藉由一转接焊盘TRANSFERPAD电性导通,该转接焊盘在图中以字符P标识,从而使得栅极线202接收来自栅驱动器22的栅极驱动信号。说明书CN104134429A4/5页6从图2可知,在有效显示区20中,不同行且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近似为一直线。0038在一具体实施例,栅极线202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M1,源极线204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M2,信号转接线20。

19、6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M3。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转接焊盘P的一端位于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第三金属层,从而将来自栅驱动器22的栅极驱动信号转接至相对应的栅极线。0039在一具体实施例,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20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L1和一第二底边L2,栅驱动器22位于第一底边L1一侧,源驱动器24位于第二底边L2一侧,且第一底边L1的长度小于第二底边L2的长度。也就是说,源驱动器24位于长边一侧,而栅驱动器22位于短边一侧。0040图3示出图2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可替换实施例。将图3与图2进行比较,其主要区别是在于,在图3的实施例中,有效显示区20中的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

20、P之间的连线近似为一锯齿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还可为直线和锯齿状之外的其它形状。不过,从图2和图3也可知晓,无论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为何种形状,在同一栅极线上,仅有一个转接焊盘P,藉由该转接焊盘P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信号转接线;或者,在同一信号转接线上,仅有一个转接焊盘P,藉由该转接焊盘P将来自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转接至对应的栅极线。0041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的排列示意图。参照图4,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有效显示区30和一驱动模块32。例如,该驱动模块32为一集成芯片,其兼具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的驱动功能。004。

21、2详细而言,有效显示区30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302、多条源极线304和多条信号转接线SIGNALTRANSFERLINE306。其中,栅极线302沿水平方向设置,源极线304和信号转接线306沿竖直方向设置。亦即,栅极线302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源极线304,信号转接线306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栅极线30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效显示区30为阶梯状,并且两侧的梯度可根据像素的不同排列来变更。0043驱动模块32包括多个输出端子,每个输出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306以及相应的源极线304。其中,每条栅极线302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306藉由一转接焊盘TRANSFERPAD电性导。

22、通,该转接焊盘在图中以字符P标识,使得栅极线302接收来自驱动模块32的栅极驱动信号。从图4可知,在有效显示区30中,不同行且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近似为一直线。0044在一具体实施例,栅极线302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源极线304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信号转接线306设置于一第三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电性绝缘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转接焊盘P的一端位于第一金属层且另一端位于第三金属层。0045在一具体实施例,阶梯状的有效显示区30包括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底边L1和一第二底边L2,驱动模块32位于第二底边L2一侧,且第一底边L1的长度小于第二底边L2的长度。0046图5示出图4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可。

23、替换实施例。将图5与图4进行比较,其主要区别是在于,在图5的实施例中,有效显示区30中的不同行不同列的各转接焊盘P之间的连线近似为一锯齿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转接焊盘P之间的说明书CN104134429A5/5页7连线还可为直线和锯齿状之外的其它形状。0047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其有效显示区包括彼此交错设置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条信号转接线,栅极线垂直于源极线和信号转接线,栅驱动器的多个第一端子分别连接至相应的信号转接线,源驱动器的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连接至相应的源极线,每条栅极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接线藉由一转接焊盘电性导通,使得栅极线接收来自栅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

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效显示区呈阶梯状,栅驱动器和源驱动器设置于其平行两侧,使得信号走线无需占用面板左右两侧的空间,可进一步提升窄边框效果。此外,该有效显示区排列并不需要增加新的特殊制程工序,就可实现梯形画面的显示效果。0048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4134429A1/5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34429A2/5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34429A3/5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34429A104/5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34429A115/5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34429A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