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终端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终端及系统.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113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91133A21申请号201410155210822申请日20140417G06F21/7320130171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务部72发明人刘专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代理人蒋雅洁王黎延54发明名称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终端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终端及系统,其中,终端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终端处于加密状态;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终端根。
2、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1133ACN104091133A1/2页21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终端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终端处于加密状态;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终端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包括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起连接请求,可穿戴。
3、设备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终端发起的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与终端建立连接;或者,可穿戴设备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终端发起连接请求,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可穿戴设备发起的连接请求,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包括终端周期性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如果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包括终端周期性。
4、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如果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将绑定标志位置为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绑定标志位置为未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未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包括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侦听包,当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当未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
5、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终端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终端确定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终端确定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加密模块、近场无线通信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对终端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终端处于加密状态;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建立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具体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起连接请求或通过近场无线。
6、通信方式接收可穿戴设备发起的连接请求,建立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4091133A2/2页3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侦听包,并将是否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的结果通知给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未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侦听包,。
7、并将是否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的结果通知给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绑定标志位置为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未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绑定标志位置为未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未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模块,进一步用于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确定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确定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12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
8、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终端和可穿戴设备;所述终端,用于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自身处于加密状态;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终端建立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具体用于周期性检测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具体用于周期性检测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如。
9、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将绑定标志位置为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绑定标志位置为未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未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进一步用于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确定自身的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确定自身的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权利要求书CN104091133A1/8页4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终端及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终端的安全性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
10、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终端及系统。背景技术0002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与移动终端安全,当前各类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会设置有各类屏幕锁定方式,例如滑动、人脸识别、图案和个人识别密码(PIN,PERSONALIDENTICATIONNUMBER)等,甚至会有用户选择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锁定方式结合使用。同时,在屏幕解锁之后,还需要对隐私空间、密码保护器等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进行锁定。虽然,采用各种锁定方式能够很好的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对用户的个人隐私进行了保护,防止被偷盗以及其他非法用户看到,但是也会导致解锁过程繁琐,给用户正常的使用带来不便。发明内容0003有鉴。
11、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终端及系统,在保证终端安全性的同时,给用户使用终端带来方便。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0006终端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终端处于加密状态;0007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0008终端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包括0010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起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终端发起的连接请求,可穿戴。
12、设备与终端建立连接;或者,0011可穿戴设备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终端发起连接请求,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可穿戴设备发起的连接请求,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包括0013终端周期性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如果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包括0015终端周期性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如果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将绑定。
13、标志位置为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绑定标志位置为未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说明书CN104091133A2/8页5位为未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包括0017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侦听包,当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当未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0018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0019终端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当安全。
14、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终端确定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终端确定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002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加密模块、近场无线通信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0021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对终端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终端处于加密状态;0022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建立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0023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0024上述方案中,0025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具体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起连接请求或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可穿戴设备发起的连接请求,建立终。
15、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0026上述方案中,0027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侦听包,并将是否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的结果通知给所述处理模块;0028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未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029上述方案中,0030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侦听包,并将是否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的结果通知给所述处理模块;0031所述处理模块,。
16、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绑定标志位置为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未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绑定标志位置为未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未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032上述方案中,0033所述加密模块,进一步用于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确定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确定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003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说明书CN104091133A3/8页60035所述终端,用于对自。
17、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自身处于加密状态;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0036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终端建立连接。0037上述方案中,0038所述终端,具体用于周期性检测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039上述方案中,0040所述终端,具体用于周期性检测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将绑定标志位置为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绑定将安全策略的。
18、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绑定标志位置为未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未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041上述方案中,0042所述终端,进一步用于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确定自身的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确定自身的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004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终端及系统,终端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终端处于加密状态;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终端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本方法操作简单,通过可穿戴设备与终。
19、端建立连接的方式,在保证终端安全性的同时,无需对终端进行繁琐的解锁,给用户使用终端带来了方便。附图说明004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移动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0045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应用实例的保护手机安全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0046图3为本发明另一具体应用实例的保护手机安全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004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4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49当前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智能手环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给用户带来了新的科技感体验,同时,由于可穿戴设备是直接穿在用户身上、或。
20、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因此,可穿戴设备的被盗风险比移动终端、甚至是终端低很多,并且便携性很好。005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终端处于加密状态;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终端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0051下面以移动终端为例,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说明书CN104091133A4/8页7005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移动终端安全性的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53步骤101、移动终端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移动终端处于加密状态;0054具。
21、体的,安全策略是用户根据自身对移动终端的使用需要在移动终端中选择设定的,其中,安全策略包括屏幕锁定、隐私空间、程序锁定等,屏幕锁定方式包括滑动锁定、人脸识别、图案、PIN等。隐私空间锁定可以对图片、视频、特定文件进行密码保护。程序锁定可以对应用程序进行加锁,只有在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才可以使用该应用程序。设定安全策略之后,移动终端依据用户设定的密码或锁定方式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得移动终端默认处于加密状态,即用户使用时需输入相应的密码或解锁方式,例如,用户需要打开锁定的屏幕时,必须先按照设定的解锁方式进行输入,移动终端才会打开屏幕呈现内容;再如,用户需要打开加密的应用程序,必须先。
22、输入设定的密码,该应用程序才会打开。0055步骤102、移动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0056其中,移动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包括0057移动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起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移动终端发起的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或者,0058可穿戴设备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移动终端发起连接请求,移动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可穿戴设备发起的连接请求,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0059具体的,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不限定建立连接流程的发起方和接收方,以移动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起连。
23、接请求,可穿戴设备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移动终端发起的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为例进行说明0060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提供的输入方式选择开启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的近场无线通信功能,如果移动终端屏幕处于锁定状态,则用户需要先对移动终端的屏幕进行解锁;近场无线通信功能开启后,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能够发现对方,移动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到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0061其中,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为蓝牙连接、红外连接等。两个设备基于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建立连接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0062步骤103、移动。
24、终端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0063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周期性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如果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表明移动终端处于用户的可控范围内,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表明移动终端已脱离用户的可控范围,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064用户需要访问移动终端的安全策略时,如打开屏幕、进入隐私空间等,移动终端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如果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移动终端确定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直接向用户提供相应应用,如开启屏幕、打开私密空间等,而无需用户再进行安全策略的繁琐解密输入。
25、;如果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移动终端确定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仍需用户对安全策略的繁琐解密输入。0065具体的,移动终端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包括移动终端通过近场无线通说明书CN104091133A5/8页8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侦听包,如果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如果未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0066移动终端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的周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5分钟、10分钟。0067图2以一个现实应用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阐述如下0068。
26、其中,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可穿戴设备以智能手环为例;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以蓝牙为例;安全策略以屏幕锁定为例,包括以下步骤0069步骤201、手机对自身的屏幕锁定进行加密处理,使手机的屏幕处于加密状态;0070这里,屏幕锁定的加密是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在手机中选择设定的,屏幕锁定的加密方式可以包括滑动锁定、人脸识别、图案、PIN等。设定之后,手机屏幕默认处于加密状态,手机依据用户设定的输入方式对锁定的屏幕进行解锁。0071步骤202、手机通过蓝牙方式与智能手环建立连接;0072这里,手机通过蓝牙方式与智能手环建立连接,包括0073手机通过蓝牙方式向智能手环发起连接请求,智能手环通过蓝牙方式接收手机发起的。
27、连接请求,智能手环与手机建立连接;或者,0074智能手环通过蓝牙方式向手机发起连接请求,手机通过蓝牙方式接收智能手环发起的连接请求,手机与智能手环建立连接。0075具体的,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不限定建立连接过程的发起方和接收方,以手机通过蓝牙方式向智能手环发起连接请求,智能手环通过蓝牙方式接收手机发起的连接请求,智能手环与手机建立连接为例进行说明0076用户通过手机和智能手环提供的输入方式选择开启手机和智能手环的蓝牙功能,如果手机的屏幕终端处于锁定状态,则用户需要先对手机的屏幕进行解锁;蓝牙功能开启后,手机和智能手环能够发现对方,手机通过蓝牙方式向智能手环发送连接请求;智能手环通过蓝牙方式接收。
28、到连接请求,智能手环与手机建立连接。0077两个设备基于蓝牙方式建立连接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0078步骤203、手机判断自身与智能手环的连接状态,如果处于连接状态,则执行步骤204;如果处于未连接状态,则执行步骤205;0079具体的,手机可以周期性检测与智能手环的连接状态,如果手机与智能手环处于连接状态,表明手机处于用户的可控范围内,则执行步骤204;如果手机与智能手环处于未连接状态,表明手机已脱离用户的可控范围,则执行步骤205;0080步骤204、手机将屏幕锁定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将加密标志位设置为0;0081步骤205、手机将屏幕锁定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如将加密标志位设置为。
29、1。0082用户需要显示手机的屏幕时,手机读取屏幕锁定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如果屏幕锁定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手机确定屏幕锁定当前处于解密状态,直接向用户开启屏幕,而无需用户再对解锁屏幕进行繁琐的解密输入;如果屏幕锁定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手机确定屏幕锁定处于加密状态,仍需用户在解锁屏幕时进行繁琐的解密输入。0083具体的,手机检测与智能手环的连接状态,包括手机通过蓝牙方式向智能手环发送侦听包,如果通过蓝牙方式收到智能手环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手机与智能手环处于连说明书CN104091133A6/8页9接状态;如果未通过蓝牙方式收到智能手环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手机与智能手环处于未连接状态。0084手。
30、机检测与智能手环的连接状态的周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5分钟、10分钟。0085图3以另一个现实应用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阐述如下0086其中,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可穿戴设备以智能手环为例;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以蓝牙为例;安全策略以屏幕锁定为例,包括以下步骤0087步骤501步骤502与步骤201步骤202相同。0088步骤503、手机与智能手环进行绑定;0089当手机与多个可穿戴设备连接时,为避免手机的误操作,因此可以将手机与智能手环进行绑定。0090步骤504、手机判断自身与智能手环的连接状态,如果处于连接状态,则表明手机与智能手环仍处于绑定状态,执行步骤505;如果处于未连接状态,则。
31、表明手机与智能手环已脱离绑定状态,执行步骤507。0091步骤505、手机将绑定标志位置为绑定,如将绑定标志位置为0;0092步骤506、手机根据绑定标志位为绑定,将屏幕锁定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将加密标志位设置为0;0093步骤507、手机将绑定标志位置为未绑定,如将绑定标志位置为1;0094步骤508、手机根据绑定标志位为未绑定,将屏幕锁定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如将加密标志位设置为1。0095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终端安全性的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终端30和可穿戴设备40;其中,0096终端30,用于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自身处于加密状态;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
32、与可穿戴设备40建立连接;根据自身与可穿戴设备40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0097可穿戴设备40,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与终端建立连接。0098具体的,安全策略是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在终端30中选择设定的,其中,安全策略包括屏幕锁定、隐私空间、程序锁定等,屏幕锁定方式包括滑动锁定、人脸识别、图案、PIN等。隐私空间锁定可以对图片、视频、其他文件进行密码保护。程序锁定可以对应用程序进行加锁,只有在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才可以使用该应用程序。设定之后,终端30依据用户设定的密码对自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得终端30默认处于加密状态。0099具体的,终端30,具体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
33、戴设备40发起连接请求,与可穿戴设备40建立连接;可穿戴设备40,具体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终端30发起的连接请求,与终端30建立连接;或者,0100可穿戴设备40,具体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终端30发起连接请求,与终端30建立连接;终端30,具体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可穿戴设备40发起的连接请求,与可穿戴设备40建立连接。0101终端30,具体用于周期性检测自身与可穿戴设备40的连接状态,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40处于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40说明书CN104091133A7/8页10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
34、102终端30,具体用于周期性检测自身与可穿戴设备40的连接状态,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40处于连接状态,则将绑定标志位置为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如果自身与可穿戴设备40处于未连接状态,则将绑定标志位置为未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未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103终端30,具体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40发送侦听包,如果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40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确定与可穿戴设备40处于连接状态;如果未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40返回的侦听响应包,则确定与可穿戴设备40处于未连接状态;0104可穿戴设备40,还。
35、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到终端30发送的侦听包后,向终端30发送侦听响应包。0105终端30,进一步用于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确定自身的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确定自身的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0106终端30检测与可穿戴设备40的连接状态的周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5分钟、10分钟。0107如图5所示,所述终端30包括加密模块31、近场无线通信模块32和处理模块33;其中,0108所述加密模块31,用于对终端的安全策略进行加密处理,使终端30处于加密状态;0109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32,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
36、方式建立终端30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0110所述处理模块33,用于根据终端30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安全策略进行处理。0111近场无线通信模块32,具体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起连接请求或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可穿戴设备发起的连接请求,建立终端30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0112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32,还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侦听包,并将是否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的结果通知给所述处理模块;0113所述处理模块3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32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32未。
37、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114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32,还用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侦听包,并将是否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侦听响应包的结果通知给所述处理模块;0115所述处理模块3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32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绑定标志位置为绑定,并根据绑定标志位为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解密;根据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32未收到侦听响应包的通知,将绑定标志位置为未绑定,并根说明书CN104091133A108/8页11据绑定标志位为未绑定将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置为加密。0116用户需要访问终端30的安全策略时。
38、,所述加密模块31,还用于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确定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确定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0117具体的,用户需要访问终端30的安全策略时,如打开屏幕、进入隐私空间等,加密模块31读取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的值,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解密,则加密模块31确定安全策略当前处于解密状态,直接向用户提供相应应用,如开启屏幕、打开私密空间等,而无需用户再进行对安全策略的繁琐解密输入;当安全策略的加密标志位为加密,则加密模块31确定安全策略处于加密状态,仍需用户对安全策略的繁琐解密输入。011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091133A111/3页12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91133A122/3页13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91133A133/3页1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91133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