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1775885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58027.5

申请日:

2015.05.19

公开号:

CN104806931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S 8/00申请日:20150519|||公开

IPC分类号:

F21S8/00; F21V8/00; F21V17/10;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F21S8/00

申请人: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薛银艳; 李德君; 杨阳

地址:

230011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铜陵北路217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代理人:

申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基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背光模组的组装时会出现导光板与背光源无法精确对位的问题,使得显示屏幕亮度均匀,显示画面不会出现明暗不均,提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导光板,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其中:导光板中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边与入光侧的夹角为钝角;背板上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每个第一立柱与导光板的第一部分紧密接触,使第一部分限位。本发明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制作技术中。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其中:
所述导光板中与所述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其中,倾斜设置的边与所述入光侧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
每个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部分紧密接触,使所述第一部分限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的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
所述背板上与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具有间距。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至少一个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且未倾斜设置的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
所述背板上与每个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入光侧的侧边之间具有间距。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1.5mm。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入光侧的侧边之间的间距为1~1.5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还包括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垂直于所述入光侧设置;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入光侧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均包括凸柱和套筒,其中:
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凸柱的外围;
所述套筒的材料为金属。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中 每个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夹角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入光侧的夹角大于等于150度且小于180度。

10.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具有机身薄、省电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简称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
直下式背光源大都使用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产品中,例如电脑、电视等,侧入式背光源大都应用于小尺寸的液晶显示产品中,例如平板、手机等。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源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和背板之间是通过在导光板边缘设计凹槽与背板组合定位的。而且传统的设计方案中为了确保信赖性测试时导光板能有自由空间进行热胀冷缩,设计时需要在导光板的凹槽与背板之间预留1mm左右间隙;虽然这种预留间隙的方法保证了导光板的热胀冷缩,但在组装时导光板与灯条不易进行精确对位,从而造成导光板组装偏移,使得形成的显示屏幕亮度不均匀,显示画面明暗不均匀,严重影响画面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解决了基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背光模组的组装时会出现导光板与背光源无法精确对位的问题,使得显示屏幕亮度均匀,保证显示画面明暗均匀,提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其中:
所述导光板中与所述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其中,倾斜设置的边与所述入光侧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
每个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部分紧密接触,使所述第一部分限位。
可选的,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的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
所述背板上与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具有间距。
可选的,所述导光板上至少一个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且未倾斜设置的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
所述背板上与每个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入光侧的侧边之间具有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1.5mm。
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入光侧的侧边之间的间距为1~1.5mm。
可选的,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还包括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垂直于所述入光侧设置;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入光侧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包括凸柱和套筒,其中:
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凸柱的外围;
所述套筒的材料为金属。
可选的,所述导光板中每个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夹角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入光侧的夹角大于等于150度且小于180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将导光板中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背板上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同时每个第一立柱与导光板的第一部分紧密接触,这样在进行信耐性测试的时候,由于将光板的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导光板在受热膨胀时发生移动,冷缩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恢复到初始的位置,可以保证导光板的热胀冷缩的空间;同时,因为背板上与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立柱,背光模组在组装时可以确保导光板在背板中的位置,不会出现导光板与背光源无法精确对位的情况,解决了基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背光模组的组装时会出现导光板与灯条无法精确对位的问题,使得显示屏幕亮度均匀,保证显示画面明暗均匀,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中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背板;2-导光板;21-导光板的入光侧;22,24-导光板的与入光侧相邻的边;23-导光板的边22的第一部分;25-导光板的边24的第一部分;26-导光板的边22的第二部分;27-导光板的边24的第二部分;3-第一立柱;4-第一凹槽;5-第二立柱;6-第二凹槽;31-凸柱;32-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参照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和设置在背板上的导光板2,导光板2包括一入光侧21,其中:
导光板2中与导光板的入光侧21相邻的边22的第一部分23倾斜设置,同时与入光侧21相邻的边24的第一部分25也倾斜设置。
其中,倾斜设置的边与入光侧的夹角为钝角。
背板1上与导光板2的入光侧21相邻的边22的第一部分2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3,同时与导光板2的入光侧21相邻的边24的第一部分25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3。
每个第一立柱3与导光板2的第一部分23(25)紧密接触,使第一部分限位。
具体的,第一部分可以是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全部,也可以是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部分,图1中以第一部分为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全部,背板上与入光侧相邻的每个边倾斜设置的部分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两个第一立柱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立柱是固定在背板上的,优选的采用与背板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背板上的第一立柱的个数此处不作具体的限定,具体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和生产成本的最小化进行设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中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背板上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同时每个第一立柱与导光板的第一部分紧密接触,这样在进行信耐性测试的时候,由于将光板的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导光板在受热膨胀时发生移动,冷缩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恢复到初始的位置,可以保证导光板的热胀冷缩的空间;同时,因为背板上与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立柱,背光模组在组装时可以确保导光板在背板中的位置,不会出现导光板与背光源无法精确对位的情况,解决了基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背光模组的组装时会出现导光板与灯条无法精确对位的问题,使得显示屏幕亮度均匀,保证显示画面明暗均匀,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
进一步,如图2中所示,与导光板的入光侧21相邻的边还包括 第二部分,其中:
与导光板2的入光侧21相邻的边22的第二部分26垂直于入光侧21设置,同时,与导光板2的入光侧21相邻的边23的第二部分27也垂直于入光侧21设置。
第一部分与入光侧连接。
具体的,如图2中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中的第一部分指的是导光板中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部分;同时,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第二部分为导光板的与入光侧相邻的边上除第一部分之外的部分;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导光板在进行信耐性测试后在背光模组中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同时可以保证对背光源发出的光全面利用,更好的保证显示屏幕的亮度的均匀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在热胀冷缩后仍然在背光模组中的初始位置的说明如下:导光板在受热膨胀时,会对背板上的第一立柱产生一个垂直导光板倾斜设置的边向外的作用力F,根据力学原理力F可以分解为与作用力F所在方向垂直的作用力F1和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2,第一立柱在作用力F1的作用下会有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一立柱固定在背板上,因此作用力F2会对导光板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F3,导光板在作用力F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之后导光板在遇冷冷缩时,受自身重力的影响会向下移动;同时,由于有第一立柱的存在因此导光板可以移动到初始的位置。
进一步,如图3和4中所示,导光板2上与导光板2的入光侧21相对的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4。
背板1上与每个第一凹槽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立柱5,第二立柱5与第一凹槽4的底部之间具有间距。
其中,在第二立柱与第一凹槽上位底部之间设置间距可以保证导光板在受热膨胀时,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移动,保证导光板在冷缩的时候可以回复到初始的位置。
第二立柱5与第一凹槽4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1.5mm。
其中,第二立柱与第一凹槽的侧面可以是具有间距也可以是紧密接触;当然,优选的如图3和5中所示,设置第二立柱与第一凹槽的 侧边紧密接触,这样在进行背光模组的组装的时候可以进一步保证对位的精准度,确保背光源与导光板的精确对位。
进一步可选的,导光板2上至少一个与入光侧21相邻且未倾斜设置的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6。
其中,如图6中所示,以导光板2上与入光侧21相邻且未倾斜设置的边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6进行示例。当然,该第二凹槽也可以是设置在边24上的,或者该第二凹槽同时设置在边22和边24上。
背板1上与每第二个凹槽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立柱5;第二立柱5与第二凹槽6靠近入光侧21的侧边之间具有间距。
第二立柱5与第二凹槽6靠近入光侧21的侧边之间的间距为1~1.5mm。
其中,在第二立柱与第二凹槽靠近入光侧的侧边之间设置间距可以保证导光板在受热膨胀时,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移动,保证导光板在冷缩的时候可以回复到初始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导光板中设置第一凹槽或者第二凹槽,同时在背板上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立柱可以在保证导光板进行信耐性测试后在背光模组中的位置未发生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导光板的稳定性,更好的保证最终形成的显示屏幕的亮度的均匀性。
具体的,如图7和8中所示,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包括凸柱31和套筒32,其中:
套筒32设置在凸柱31的外围。
套筒32的材料为金属。
其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形状和材料可以相同,这样可以降低工艺难度,减少工艺步骤和成本。
具体的,导光板中每个倾斜设置的边即第一部分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夹角相同。
优选的,导光板中倾斜设置的边即第一部分与入光侧的夹角大于 等于150度且小于180度。
其中,本发明中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也可以如图9中所示,导光板2的边22的第一部分23与入光侧相对的边连接,同时导光板2的边24的第一部分25页与入光侧相对的边连接;边22上除第一部分23以外的部分28和边24上除第一部分25以外的部分29均与入光侧连接,且与入光侧的夹角为锐角;此时,背板上与边22上的部分28和边24上的部分29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同时背板上与第一部分23、25对应的位置处也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这样,导光板在背板中的位置更加稳定,保证导光板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当然,图9中只是以边22和边24上各部分的第一立柱均设置一个为例进行示例。需要补充的是,背光模组的结构也可以如图10中所示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附图中均已背光源在导光板的下边侧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没有限定背光源只能是在导光板的下边侧。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背光源也可是在导光板的左边侧或者右边侧,导光板的形状只是要满足本发明中的特征的形状均可以适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中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背板上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同时每个第一立柱与导光板的第一部分紧密接触,这样在进行信耐性测试的时候,由于将光板的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导光板在受热膨胀时发生移动,冷缩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恢复到初始的位置,可以保证导光板的热胀冷缩的空间;同时,因为背板上与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立柱,背光模组在组装时可以确保导光板在背板中的位置,不会出现导光板与背光源无法精确对位的情况,解决了基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背光模组的组装时会出现导光板与灯条无法精确对位的问题,使得显示屏幕亮度均匀,保证显示画面明暗均匀,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图1~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任一背光模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 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中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背板上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同时每个第一立柱与导光板的第一部分紧密接触,这样在进行信耐性测试的时候,由于将光板的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导光板在受热膨胀时发生移动,冷缩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恢复到初始的位置,可以保证导光板的热胀冷缩的空间;同时,因为背板上与第一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立柱,背光模组在组装时可以确保导光板在背板中的位置,不会出现导光板与背光源无法精确对位的情况,解决了基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背光模组的组装时会出现导光板与灯条无法精确对位的问题,使得显示屏幕亮度均匀,保证显示画面明暗均匀,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基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背光模组的组装时会出现导光板与背光源无法精确对位的问题,使得显示屏幕亮度均匀,显示画面不会出现明暗不均,提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导光板,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其中:导光板中与入光侧相邻的边的第一部分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边与入光侧的夹角为钝角;背板上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