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结构.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77500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7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733937.4

申请日:

2016.07.13

公开号:

CN205875421U

公开日:

2017.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B1/66

主分类号:

E04B1/66

申请人:

肖乾宏

发明人:

肖乾宏

地址:

404700 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金顶村1组1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苏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结构,属于建筑装修领域。该防水结构,应用于室内防水系统,所述室内防水系统包括排水管、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多层防水层,每层所述防水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每层所述防水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墙体连接,每层所述防水层均设有排水口,每层所述防水层均设有连接管,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通过多层防水层可以使得落入到该表面的水从排水口排入排水管中,以使防水层表面的水能够及时排出,不会出现渗透的现象,通过其他层防水层可以使得当第一层的防水层出现渗透时,能够有效地将渗透的积水排出,从而使得该防水结构能够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室内防水系统,所述室内防水系统包括排水管、
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多层防水层,每层所述防水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
一墙体连接,每层所述防水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墙体连接,每层所述防水层均设有排
水口,每层所述防水层均设有连接管,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防水层之间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所述防水层、所述第一墙
体和所述第二墙体之间形成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填充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为坡面,所
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坡面的低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为底部开口的半球形凹
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口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防水层的所述坡面的倾斜方
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顶部设有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排水口可拆卸连
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材料为不锈钢。

说明书

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地面涂水泥密封,再通过下水管道将水排出。虽然以
水泥对地面进行密封了,但是并不能保证完全不渗水,当积水量增大时,往往会造成水通过
防水地面渗入楼下,对他人造成有影响,并且还会导致被渗透的屋面变质影响房屋结构。特
别是当再次出现渗水时,在同一位置更加容易导致水渗透到楼下,从而造成该屋面坍塌,进
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结构,其能够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水结构,应用于室内防水系统,所述室内防水系统包括排水管、第一墙体和
第二墙体,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多层防水层,每层所述防水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
每层所述防水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墙体连接,每层所述防水层均设有排水口,每层所
述防水层均设有连接管,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层所述防水层之间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两个相邻所述防水层、所述第一墙体和所
述第二墙体之间形成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空腔内设置有填充物。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层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为坡面,所述排水
口设置在所述坡面的低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排水口为底部开口的半球形凹槽,所述凹槽
的底部开口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层所述防水层的所述破面的倾斜方向相
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的顶部设有过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过滤网与所述排水口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过滤网的材料为不锈钢。

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应用于室内防水系统,所述室
内防水系统包括排水管、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通过多层防水层可以使得落入到该表面的
水从排水口排入排水管中,以使防水层表面的水能够及时排出,不会出现渗透的现象,通过
其他层防水层可以使得当第一层防水层出现渗透时,能够有效地将渗透的积水排出,从而
使得该防水结构能够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
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防水系统10;

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排水管13;防水结构14;

防水层141;排水口142;连接管143;过滤网144;

第一防水层1411;第二防水层1412;

第一排水口1421;第二排水口1422;

第一连接管1431;第二连接管1432;

第一过滤网1441;第二过滤网1442;

空腔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
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
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
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
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
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
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
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结构14,该防水结构14应用于室
内防水系统10,所述室内防水系统10包括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排水管13和防水结构
14。

其中,上述室内防水系统10为室内的一个基本防水架构,即通过设置在第一墙体
11或第二墙体12内侧的排水管13,使得室内的水能够通过排水管13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侧是指,第一墙体11与第二墙体12相对的面为内表面,内侧
即为内表面。

其中,该防水结构14包括防水层141、排水口142和连接管143。

其中,防水层141为多层,多层可以是2层、3层或4层等。每层防水层141都设置有排
水口142以及连接排水口142的连接管143。每层防水层141之间都相互平行设置。

每层所述防水层141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墙体11连接,每层所述防水层141的另一
端均与所述第二墙体12连接,所述排水口142与所述排水管13通过所述连接管143连接。

请参照图2,其中,在排水口142的顶部设有过滤网144,过滤网144用于过滤防水层
141上流水中的大颗粒物质,使得大于过滤网144网孔的颗粒物无法通过过滤网144,从而避
免大颗粒物质堵住排水口142,使得水可以从排水口142排出,避免防水层141积水,导致渗
透。其中,为了避免过滤网144因积水或水里带有的其他物质腐蚀,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
144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

其中,为了使排水效果最佳,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防水层141的上
表面为坡面。其中,防水层141的上表面可以是指地面或者是指与水接触的一面即为上表
面。其中,所述的坡面是指,在防水层141的上表面形成坡度,即防水层141的上表面不是水
平的,其中上述的坡面可以是指整个防水层141的上表面倾斜一定角度,也可以是防水层
141的上表面形成多个倾斜的面,然后各个倾斜面会在防水层141的上表面的低处汇集。

其中,排水口142的位置设置在各个坡度汇集到的一处,即将排水口142设置在防
水层141的上表面的较低处,即将排水口142设置在各个倾斜面的汇集处。通过将排水口142
设置在各个倾斜面的汇集处,可以使得防水层141上表面的水更加容易的流向排水口142,
从而通过连接管143将水导出防水层141流向排水管13,通过排水管13将水流向外界,进而
使得防水层141的上表面不会形成积水,以至于渗透防水层141。

其中,为了使防水层141的积水更加容易流入排水口142,在第一实施例中,优选
地,排水口142的形状为底部开口的半球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口与所述连接管143连
通。即采用顶部开口大,底部小的优点,使得排水口142可以容纳更多的水,从而能够起到一
个缓冲的作用,即当防水层141的积水量很大时,可能会造成排水口142一下无法将水全通
过连接管143导入排水管13,从而使排水口142的水回流到防水层141的上表面,但是通过排
水口142的形状为底部开口的半球形凹槽,则可以减缓积水回流的时间,进而能够最大限度
的将积水通过连接管143导入排水管13。其中,顶部是指排水口142与防水层141的上表面相
接的一端,底部是指排水口142与连接管143连接的一端。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优选地,防水层141为两层。

其中,防水层141包括第一防水层1411和第二防水层1412。所述第一防水层1411的
一端与所述第一墙体11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层14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墙体12连接,所述
第二防水层14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墙体11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14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
墙体12连接。

排水口142包括第一排水口1421和第二排水口1422。连接管143包括第一连接管
1431和第二连接管1432。第一排水口1421通过第一连接管1431与排水管13连接。第二排水
口1422通过第二连接管1432与排水管13连接。

其中,为了使排水效果最佳,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防水层
1411的上表面为坡面。其中,第一防水层1411的上表面可以是指地面或者是指与水接触的
一面即为上表面。其中,所述的坡面是指,在第一防水层1411的上表面形成坡度,即第一防
水层1411的上表面不是水平的,其中上述的坡面可以是指整个第一防水层1411的上表面倾
斜一定角度,也可以是第一防水层1411的上表面形成多个倾斜的面,然后各个倾斜面会在
第一防水层1411的上表面的低处汇集。

其中,第一排水口1421的位置设置在各个坡度汇集到的一处,即将第一排水口
1421设置在第一防水层1411的上表面的较低处,即将第一排水口1421设置在各个倾斜面的
汇集处。通过将第一排水口1421设置在各个倾斜面的汇集处,可以使得第一防水层1411上
表面的水更加容易流向第一排水口1421,从而通过第一连接管1431将水导出第一防水层
1411流向排水管13,通过排水管13将水流向外界,进而使得第一防水层1411的上表面不会
形成积水,以至于渗透第一防水层1411。

其中,为了使第一防水层1411的积水更加容易流入第一排水口1421,在第一实施
例中,优选地,第一排水口1421的形状为底部开口的半球形凹槽,即采用顶部开口大,底部
小的优点,使得第一排水口1421可以容纳更多的水,从而能够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即当第
一防水层1411的积水量很大时,可能会造成第一排水口1421一下无法将水全通过第一连接
管1431导入排水管13,从而使第一排水口1421的水回流到第一防水层1411的上表面,但是
通过第一排水口1421的半球形,则可以减缓积水回流的时间,进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将积水
通过第一连接管1431导入排水管13。其中,顶部是指第一排水口1421与第一防水层1411的
上表面相接的一端,底部是指与第一连接管1431连接的一端。

其中,第二防水层1412用于防止第一防水层1411出现渗水时,能够及时将水从第
二防水层1412导出,避免水渗透到其他用户家,从而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给用户自己带来
不便。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防水层1412与第一防水层1411平行。其中,
所述平行是指第一防水层1411与第二防水层141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并且在竖直方向平
行。通过将第一防水层1411与第二防水层1412平行设置,可以使得当第一防水层1411出现
渗水或其他情况导致的渗水时,第二防水层1412便可以有利地利用平行的位置关系使水落
到第二防水层1412时,减少水的溅起程度。

为了能够较快地将第一防水层1411渗水从第二防水层1412排出,在本实用新型第
二实施例中,第二防水层1412和第一防水层1411做同样的处理,即在第二防水层1412的表
面设为破面,并且在破面的低处设置第二排水口1422,与此同时,第一排水口1421与第二排
水口1422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当第一排水口1421与第二排水口1422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时,可以更快地将第一防水层1411渗透的水及时排出,即通过第二排水口1422将水通过第
二连接管1432导入排水管13,使得渗入第二防水层1412的水更快排除,有效地避免了因长
时期积水导致第二防水层1412渗水,有效地解决了当第一防水层1411出现渗水的情况。

其中,为了使第一防水层1411流入第二防水层1412的积水更加容易流入第二排水
口1422,在第二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排水口1422的形状为为底部开口的半球形凹槽,使
得第二排水口1422可以容纳更多的水,从而能够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即当第一防水层
1411渗水量很大时,而造成第二防水层1412的积水量很大,于是可能会造成第二排水口
1422一下无法将水全通过第二连接管1432导入排水管13,从而使第二排水口1422的水回流
到第二防水层1412的上表面,但是通过第二排水口1422的形状为底部开口的半球形凹槽,
则可以减缓积水回流的时间,进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将积水通过第二连接管1432导入排水管
13。

其中,第一防水层1411与第二防水层1412之间形成空腔15,具体地,空腔15指第一
防水层1411与第二防水层1412之间形成一定距离后,第一防水层1411与第二防水层1412之
间的高度以及第一墙体11与第二墙体12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的空间。其中,空腔15内可以
设置填充物,其中,填充物可以是孔砖或者沙砖等,并且填充物不能堵塞第二排水口1422。

其中,空腔15用于增加渗透第一防水层1411的水落到第二防水层1412的时间,可
以使第二防水层1412的积水速度减慢或者使第二防水层1412能够在水滴入第二防水层
1412的同时,将水导入第二排水口1422。

请参照图4,过滤网144包括第一过滤网1441和第二过滤网1442。其中,第一过滤网
1441设置在第一排水口1421的顶部,第二过滤网1442设置在第二排水口1422的顶部。

当第一防水层1411由于积水量过大,导致渗水时,渗透的水会无规则的流向第二
防水层1412,通过第二防水层1412可以使得第一防水层1411渗透的积水不会渗透到其他用
户的家里,从而给其他用户造成不便。通过第二防水层1412的表面形成的坡面,会使得从第
一防水层1411渗透的水落入到第二防水层1412表面时,能够快速的流向第二排水口1422,
从而使得从第一防水层1411渗透的水不会长时间在第二防水层1412表面停留。从而可以避
免因水长时间停留导致水渗透第二防水层1412。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第一防水层1411的一端与第一墙体11连接,且连接处的夹角成锐角,
第一防水层1411的另一端与第二墙体12连接,且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即第一防水层1411
与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之间形成一个斜面,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层
1411的上表面为光滑平面。

其中,第一排水口1421设置在第一防水层1411与第一墙体11连接的一端,即第一
排水口1421设置在第一防水层1411与第一墙体11形成锐角的一侧。当有水落入到第一防水
层1411时,水会顺第一防水层1411与第一墙体11以及第二墙体12形成的斜面由上至下流
动,从而流入第一排水口1421。通过第一排水口1421将水通过第一连接管1431引入排水管
13,使得第一防水层1411的水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结构14,该防水结构14应用于室内防水系统
10。通过第一层的防水层141可以使得落入到该表面的水从该层的排水口142排入排水管13
中,以使该层的防水层141表面的水能够及时排出,不会出现渗透的现象。通过第二层的防
水层141或者第三层的防水层可以使得第一层的防水层141出现意外渗透时,渗透的水可以
及时地从第二层的防水层141或者第三层的防水层141的排水口142再次流入排水管13中,
从而增加了该防水结构14的防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防水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水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水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水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水结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结构,属于建筑装修领域。该防水结构,应用于室内防水系统,所述室内防水系统包括排水管、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多层防水层,每层所述防水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每层所述防水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墙体连接,每层所述防水层均设有排水口,每层所述防水层均设有连接管,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通过多层防水层可以使得落入到该表面的水从排水口排入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